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菊苣农杆菌介导转化受体系统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影响菊苣转化受体系统几种重要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菊苣叶片、茎段作为外植体,在MS 6-BA 1.5 mg/L IBA 0.2 mg/L培养基上,再生频率达100%,农杆菌菌株LBA4404介导菊苣遗传转化体系中,经生根后20~25 d的叶片,遗传转化效果最佳。共培养2 d,同时附加20~25 mg/L卡那霉素和500~600mg/L头孢霉素,转化频率由1.5%提高到7.1%左右。  相似文献   

2.
多年生黑麦草是优良的牧草和草坪草.农杆菌介导多年生黑麦草遗传转化非常困难.为了建立稳定的多年生黑麦草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品种"多福"种子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携质粒pCAMBIA2301的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进行遗传转化.在预培养及共培养基中添加0.1 mol/L甘露醇或5 mg/L硝酸银,并分析了二者对转化的影响.经巴龙霉素筛选、PCR及GUS组织染色检测表明,共获得了转基因植株38株.添加O.1mol/L甘露醇或5 mg/L AgNO3或O.1 mol/L甘露醇+5 mg/L AgNO3,转化效率分别为对照的1.96,1.59和2.95倍.结果表明,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多年生黑麦草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中,在预培养和共培养基中添加甘露醇或AgNO3能提高转化率,且当二者共同添加时可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菊苣再生体系建立及转AFL2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菊苣叶片为外植体,研究建立高效再生体系和农杆菌介导的稳定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再生频率从48%提高至100%;单叶盘再生芽数达12个;试管苗叶片与农杆菌菌株PIG 121 Hm共培养3 d,在附加卡那霉素20 mg/L和头孢霉素600 mg/L再生培养基上选择培养2周后,叶片再生出转化芽,绿芽率达8.6%,转化芽在附加30 mg/L卡那霉素培养基中长大并继代增殖,初步鉴定是转化芽.  相似文献   

4.
乔定君  毛萍  马欣荣  杨宏 《草业学报》2011,20(1):102-110
多年生黑麦草是优良的牧草和草坪草.农杆菌介导多年生黑麦草遗传转化非常困难.为了建立稳定的多年生黑麦草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品种"多福"种子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携质粒pCAMBIA2301的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进行遗传转化.在预培养及共培养基中添加0.1 mol/L甘露醇或5 mg/L硝酸银,并分析了二者...  相似文献   

5.
农杆菌介导多年生黑麦草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AVP1基因能够提高植物的抗盐性,通过农杆菌介导AVP1基因转化多年生黑麦草,并建立了较为成熟的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表明,将预培养4d的黑麦草胚性愈伤组织经OD600为0.6左右的农杆菌菌液在负压下侵染6min,共培养3d,用250mg/L的羧苄青霉素(Carb)脱菌,附加150μmol/L的乙酰丁香酮(AS),然后转接到含75mg/L潮霉素(Hpt)的筛选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培养的转化体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农杆菌介导普那菊苣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那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cv.Puna)叶片为试验材料,接种于含不同激素浓度配比的MS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芽分化以及根再生的诱导,分析了不同激素浓度及其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以及根再生效果的影响。以已经建立的再生体系为基础,以农杆菌菌株LBA4404(含质粒pBin438-TaNHX2)侵染转化普那菊苣,探索普那菊苣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对外植体适宜的预培养时间为2~3d,与农杆菌的共培养时间也应控制在2~3d;侵染时间控制在8min左右;卡那霉素(Km)阳性筛选的适宜选择浓度为60mg·L-1。乙酰丁香酮(AS)200μmol·L-1是促进农杆菌转化的最佳浓度,200 W超声波处理、20次负压处理也可提高农杆菌转化率效果。26mg·L-1 Km是野生型普那菊苣苗能够存活的上限,头孢唑林钠和头孢噻肟钠在500~1000mg·L-1浓度范围内、羧苄青霉素300mg·L-1和氨苄青霉素在40~60mg·L-1浓度范围内均能较好的诱导出愈伤组织和芽。将来自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Na+/H+逆向转运蛋白(vacuolar Na+/H+exchanger or antiporter,简称NHX,NHE或NHA)导入普那菊苣;经抗生素筛选以及针对TaNHX2基因的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获得了28株转TaNHX2基因的普那菊苣植株。  相似文献   

7.
王红梅  朱艳  陈玉梁 《草业科学》2011,28(11):1936-1940
以“甘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7 d苗龄子叶和下胚轴为受体材料,建立了高效的苜蓿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筛选出MS+2,4 D 2.0 mg/L+6 BA 0.5 mg/L和MS+6 BA 0.5 mg/L+NAA 0.03 mg/L+GA3 2.0 mg/L为苜蓿子叶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适宜培养基;探讨了农杆菌浓度OD600约0.5、感染时间8~10 min、共培养时间2 d为适宜的转化条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Hyperdomin A(HA)基因导入紫花苜蓿,经PCR检测和Southern分子杂交分析,结果表明HA基因已经整合到苜蓿基因组中,可为牛皮蝇蛆病可食性疫苗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农杆菌介导的药百合鳞片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以药百合鳞片高频再生体系为基础,研究了农杆菌介导的药百合鳞片遗传转化的几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预培养5 d有利于转化;共培养3 d并且添加100 μmol/L乙酰丁香酮有利于提高转化频率并抑制了农杆菌的过度生长;在侵染阶段添加150 μmol/L乙酰丁香酮,农杆菌侵染液pH 值5.7、光吸收值0.8,侵染时间10 min为最佳遗传转化体系。再生植株经gus基因的瞬时表达检测及hpt基因PCR检测证明载体已成功整合到药百合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9.
王冬梅  唐燕琼  周鹏 《草业科学》2005,22(10):25-30
通过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转化过程中预培养时间、农杆菌Agrobacterium侵染浓度、乙酰丁香酮、植物组织浸提液、脯氨酸、硝酸银和农杆菌浸入法对农杆菌、外植体及共培养基的处理,研究了提高柱花草基因转化率的方法.试验结果:用预培养2 d处理外植体,10 μmol/L乙酰丁香酮和稀释5倍的番木瓜Carica papaya浸提液预处理农杆菌,1.5 mg/L的脯氨酸处理共培养基及采用农杆菌浸入法侵染外植体可以明显地提高柱花草的转化率;对农杆菌进行稀释,用柱花草浸提液预处理农杆菌及硝酸银处理共培养基对转化率无明显的影响.用SAS软件进行2×2的卡平方(x2)检验在最佳条件下的遗传转化表明:子叶和真叶的出芽率与对照相比差异都达到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
结缕草组织培养及农杆菌介导转化的主要因子优化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以破除休眠的结缕草种子为试材,对其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及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的主要因子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结缕草种子愈伤组织的诱导以含2,4-D 1 mg/L NAA 3 mg/L、分化以含6-BA 3 mg/L KT 3.5 mg/L、生根以含NAA 0.3 mg/L的MS培养基为佳.GUS瞬间表达研究表明,以继代培养2周的愈伤组织为起始材料,采用负压处理和农杆菌感染10 min,尔后在光条件下共培养转化为佳.  相似文献   

11.
菊苣多糖是菊苣中重要活性成分之一,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关于菊苣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纯度鉴定等技术方法,以及菊苣多糖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菊苣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菊苣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以菊苣叶片、茎段,花蕾和花瓣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叶片,茎段,花蕾可产生淡黄色的愈伤组织,并可诱导出不定芽,出愈率为100%,叶片和茎段的分化率为100%,诱导愈伤组织及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 2mg/L IBA0.3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mg/L,生根率为100%。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施肥量对饲用菊苣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林  张国芳  高洪文 《草地学报》2003,11(4):325-328
研究NPK施肥量对饲用菊苣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中等肥力土壤,春播菊苣在莲座叶丛期施尿素600kg/hm2,过磷酸钙450kg/hm2,氯化钾150kg/hm2为最佳施肥方案,不仅能提高干物质产量和单株重量,促进其快速再生,而且每公顷增加净收入达452.9元,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选择贵州省独山县、道真县、毕节市、松桃县4个具有代表性的县(市)为试点,以普那菊苣为对照品种,对黔育1号菊苣进行了大田生产试验。旨在通过对在不同地区种植的黔育1号菊苣鲜、干草产量的测定,来明确黔育1号菊苣的生产力水平,从而为其将来大面积用于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4个试点生产试验中,黔育1号菊苣的产量均较高,其在独山县、道真县、毕节市、松桃县的平均鲜草产量为95001.6 kg/hm2以上,普那菊苣的平均鲜草产量为83732.0 kg/hm2,黔育1号菊苣比对照品种普那菊苣平均增产13.4%。  相似文献   

15.
在裂区设计下,分析影响欧洲菊苣(Cichorium intybus cv.Europ)产量的7个因素,结果表明:播种季节对株高、产量有显著性影响;播种方式对株高、茎粗、密度、盖度、产量5个指标均有显著影响。进一步通过因子分析得出欧洲菊苣产量最佳组合为撒播、密度在50~59株·m-2、盖度为94%~100%。  相似文献   

16.
对生产上常用的几个一年生牧草进行留茬高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留茬高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很大,其中籽粒苋的最佳留茬高度为50cm,苦莫菜20cm,御谷15cm,菊苣5cm。  相似文献   

17.
AtNHX1基因对菊苣的转化和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用农杆菌介导法将AtNHX1基因导入菊苣中,共获得42株卡那霉素(Kan)抗性再生植株。经过PCR检测、Southern杂交和RT-PCR检测表明,AtNHX1基因已成功整合到菊苣基因组中,并且能够正常转录。野生型和转基因植株诱发的愈伤组织进行耐盐生长试验,结果显示,相同盐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愈伤组织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野生型愈伤组织。施加梯度NaCl胁迫后,植株叶片K+和Na+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叶片比野生型积累更多的Na+和K+,维持较高的K+/Na+;叶片相对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野生型。上述结果表明,AtNHX1基因的导入和表达在提高菊苣耐盐性的同时减轻了盐胁迫对植物细胞膜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