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早籼杂交稻汕优89组合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是以改良IR24恢复系的早熟性、稻瘟病抗性、白叶枯病抗性为育种目标,通过以IR50为供体亲本,用IR24杂交和2次回交(IR50/IR24^3),逐代鉴定、选择等方法,育成恢复系早恢89,使早恢89同时获得3个目标性状有关的表达基因,又保留了IR24良好株叶形态、丰产性、性复系和好米质,基本达到预期育种目标。与珍汕97A配组成汕优89并已通过审定。 相似文献
2.
3.
用60Co-γ射线350Gy辐照明恢63干种子,从M3代选得抽穗期提早,农艺性状一致、稳定的突变系,定名早恢90.以早恢90为父本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农A配组成的农优90,在1999、2000年福建省早稻区域试验中产量居首位,比对照威优64和威优77分别增产9.8%和8.0%,差异极显著;抗病性、米质均优于威优64、威优77;2002年分别通过福建省和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对23个早籼杂交稻新组合的14个籽粒性状进行因子分析,选取了5个公因子,其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5.99%;通过5个公因子作为综合指标的聚类分析,其结果可分为6类;并以23个组合的5个公因子选择指数,求得每个杂交组合的综合选择指数,结果表明,根据综合选择指数的大小,不但可作为决选杂交组合的依据,而且可衡量决选的杂交组合达到理想组合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我县自1976年以来,曾多次配制杂交稻种,但由于各种原因,制种产量不高。因此,人们认为我县的自然条件不适宜杂交稻制种,种子靠从外地调入,不仅浪费人力、时间,而且资金外流,影响杂交稻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县的自然条件,能否适宜杂交水稻制种,1988年,我们承担了地区农科所80亩杂交稻汕优63的制种任务,结果获得了成功。在80亩制种田中,有30亩因受旱单产26公斤,其余50亩单产达65.2公斤,其中有5亩单产89.1公斤。现将制种技术简结如下:一、制种方法按地区农科所方案执行,父本分三期播种,母本一期播种,父母本播差期见附表。 相似文献
6.
对汕优122和对照种汕优96,汕优63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等生产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的结果表明:汕优122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和抗瘟性都优于对照种或相当于对照种,是一个较为理想的中迟熟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7.
8.
9.
10.
早籼杂交稻稻米品质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12个早籼杂交稻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品质指标的相互关系复杂,绝大部分指标对其他品质指标既有正作用又有负作用。只有粒长对其他品质指标基本没有负作用,稻米品质综合表现(Y)与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详细介绍了杂交籼稻汕优 1 8的选育概况、组合特征特性以及在引种试种中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 ,并对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利用价值进行了确切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杂交中稻汕优63再生芽幼穗分化系统观察的结果表明,再生芽的幼穗分化始于头季稻齐德后15d.分化率日增8%,至齐穗后46d结束.幼穗发育平均历时32d.其中花粉母细胞形成规和Ⅰ,Ⅱ次枝梗分化所需的时间最长,花粉完成期最短.不同节位的芽在幼穗发育各过程和穗长、穗粒数及成穗率存在明显差异.再生稻的叶枕距和幼穗长与幼穗发育后期进程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判断再生稻穗发育后期进程的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移栽叶龄、促芽肥施用期及施用量、留桩高度及割后壮苗肥施用量5个因素与再生稻汕优63产量的回归关系,模拟并优选出单产3 375kg/hm~2以上的最佳技术体系,即移栽叶龄5.7-6.0叶,促芽肥于头季稻齐穗后12-14d施用,每公顷施用尿素189-202.5kg,留桩高度36-38cm,壮苗肥每公顷施用尿素138-147kg.经泰宁、尤溪、将乐等县较大面积的验证试验,证明本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4.
15.
以8个杂交籼稻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5项稻米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变异.结果表明:杂交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等5项品质性状在3个地点、2个季节下的变异均达显著;粒形、粒长、垩白度3项外观品质性状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在地点、季节、基因型3个因素中,季节变异占总变异的分量最大,平均达84.06%,特别是碱解值、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度3项品质性状表现突出;地点与季节对各项品质性状的影响无主次之分.遗传力分析进一步表明,粒形、粒长两个性状具有较强的遗传传递力,而垩白度为受环境影响最大的性状.本文还讨论了5个品质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早籼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及其氨基酸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在早季和晚季种植的18个早籼品种(组合)的精米蛋白质含量及其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稻米蛋白质含量及其氨基酸组成与栽培品种和栽植季节有关,早季略高于晚季;稻米蛋白质普遍缺乏赖氨酸和苏氨酸,并被分别作为稻米的第1和第2限制性氨基酸;各种氨基酸含量的高低顺序在不同品种中基本相似,均以谷氨酸、亮氨酸较高,色氨酸、蛋氨酸较低;蛋白质与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及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精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等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赖氨酸、色氨酸呈负相关.但只有赖氨酸达显著水准;与其他8种氨基酸呈正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早籼杂交水稻稻米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了解广西近几年来早籼品种(组合)的稻米品质状况。[方法]以大面积推广利用及新组配的10个早籼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研究早籼三系杂交水稻稻米的品质性状。[结果]参试组合的蛋白质含量和精米长度的达标率最高;精米率、整精米率和垩白性状的达标率为0;参试组合的大多数品质性状表现一般,无一组合的全部品质指标能达到部颁食用优质米2级标准。[结论]该研究为选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组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现有水稻品种(组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大鹏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
杂交中稻汕优63主茎和再生芽顶部三叶片的比较解剖表明:同位叶中,再生稻气孔器面积指数稍高,叶肉细胞层和胞壁皱折成瓣较多而增加了内面积和胞间隙.侧脉密度大,与形成籽粒数有关的导管数和横面积及筛管数和韧皮部横面积均比头季稻的多,这是再生稻提高光合输导效率、籽粒饱满、结实率高的内部结构基础.再生稻叶片较小,这与其发育过程叶原基细胞分裂数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9.
杂交早稻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分析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5个杂交早稻组合生育期、单穴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的回归、相关和通径分析[1,2],认为影响杂交早稻产量的最重要因子为有效穗,其次是每穗总粒数和生育期。本文提出杂交早稻组合应符合“足穗、适粒和中熟”的要求。具体是:分蘖力强,有效穗多(单穴有效穗10个以上),穗型中等偏大(每穗总粒数125粒左右),全生育期115d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6g左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