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问:董智勇同志,听说你最近从四川成都开抢救大熊猫工作汇报会回来,我们特来采访,请你谈一谈目前我国大熊猫救灾工作的情况。答:今年三月初,林业部在成都召开了“抢救大熊猫工作汇报会”,参加会议的有  相似文献   

2.
宝兴是大熊猫的故乡。由于竹类大面积开花枯死,大熊猫面临着饥饿的严重威胁。为此,宝兴县建立了大熊猫救灾领导小组,由一名副县长担任组长,领导有关人员积极开展救灾工作。有一次张副县长和县林业局领导同志带领十多人组成的一支大熊猫救灾队,前往永富乡山区负责转移一支处于饥饿状态的大熊猫。我们坐汽车到永富乡,又会同当地干部十八人,徒步踏上山区深谷中的羊肠小道,途经滴水岩、老鹰沟、擦耳岩、扑鸡沟、灯笼沟等几处沟壑山涧,到达重灾区石筍沟。下午三时,我们稍作休息并为大熊猫准备了在转移途中的食物,便与当地巡回救护队一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喜获贵仔的消息来自北京、成都、重庆、福州动物园和卧龙自然保护区等地。1986年我国在大熊猫繁殖工作中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好成绩,被誉为大熊猫“丰收年”。这是我国保护和抢救“国宝”大熊猫的可喜成果。1986年全国共繁殖大熊猫11胎,产生16仔,哺育成活8仔,幼兽成活率为50%。现简要分述如下。北京动物园仇秉兴报导:9月8日大熊猫丹丹顺利地产生一仔,并且在产后片刻将幼仔抱在胸前。这是产后的最佳征兆。随后不久,幼仔的啼叫声渐渐停息,并且听到幼仔轻微的吸乳声,守护在繁育室内的  相似文献   

4.
动物喜讯     
8月4日.成部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迎来了2011年首对大熊猫龙凤胎宝宝.它们的母亲是基地12岁的雌性大熊猫“奇珍”。经兽医检查,“奇珍”第一崽为雌性,初生体重为152克;第二崽为雄性,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研究大熊猫的历史分布及其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大熊猫在古籍中称为貘、白豹或貊。《尔雅·释兽》:“貘,白豹”晋郭璞注:“貘,似熊,小头,脚,黑白驳……”。用现代动物学来解释,《尔雅》认为大熊猫属于猫科,而在郭璞注中则为熊科。自从1869年法国人戴维(David)将大熊猫定名为:“黑白熊”。以后,又经米尔思一一爱德华研究,将大熊猫的学名订正为:Ailun-opoda melanoleuca David。大熊猫现在仅分布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  相似文献   

6.
简讯十四则     
《野生动物》2003,24(6):27-30
1.保护措施得力,大熊猫种群不断增长 中国专家组赴日帮助产仔大熊猫育幼 9月9日晚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两名研究大熊猫专家从成都出发前往日本,帮助旅居日本的大熊猫“梅梅”育幼。“梅梅”于9月8日在日本和歌山县白滨野生动物园产下了一对双胞胎。 作为中日开展为期十年大熊猫合作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梅梅”和另一只雄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春配揭秘──日本NHK电祝台《大熊猫》生态片摄制组纪事大熊猫是一种和人类同“寿”的珍贵稀有野生动物,在世界舞台上已生活了约300万年。但它们不善捕食、奔跑、御敌,繁殖力低。一年一度的“牛郎织女”喜相逢,大熊猫是如何发情、春配和繁殖的呢,日本放送...  相似文献   

8.
1999-2002年陕西省对秦岭的大熊猫开展了全面的专业性的第三次调查,结合2005年凤县的专项调查,应用“3S”技术,对其种群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秦岭的大熊猫可划分为6个局域种群,提出了陕西大熊猫局域种群的观点,探讨了秦岭大熊猫局域种群的形成因素、种群的数量分布特征及动态,为陕西省有效保护大熊猫及栖息地、合理布设保护区、选择巡护监测重点区域等方面的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养猪》2014,(5):16-16
在西班牙马德里出生的一对大熊猫双胞胎已于5月17日启程前往它们父母的祖国-中国,并将在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定居。“德德”和“阿宝”均为雄性,是马德里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明星”。它们的父母“冰星”和“花嘴巴”2007年来到马德里,2010年通过人工授精首次实现繁殖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熊猫保护区的状况,困扰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旬 《野生动物》1990,(6):9-11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是自然界赋予我们这个世界的宝贵遗产,它是中国人民引以自豪的“国宝”。保护和延续大熊猫野外种群,是中国和世界自然保护事业上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和延续大熊猫种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蛔虫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是我国特产的闻名世界的珍贵野生动物,为我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被誉为“瑰宝”及“国宝”,因此,世界各国人民都非常关心大熊猫的生死存亡。目前,大熊猫依赖生存的冷箭竹和华桔竹大面积开花枯死,大熊猫濒临灭绝之灾,一个抢救大熊猫的  相似文献   

12.
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上极其珍贵的保护动物。那么,它起源于何时呢? 据考古学家论证,早在200万年以前,在中国就出现了大熊猫的群体,那时叫“貔貅”。据说在4000  相似文献   

13.
由于四川山区冷箭竹开花枯死,大熊猫处于严重的饥馑状态,引起国内外很大关注,有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救灾措施。1983年冬末,抢救队在野外发现一例熊猫行动缓慢脱群被救回;该动物全身消瘦,精神萎  相似文献   

14.
简讯十九则     
《野生动物》2005,26(5):33-34
今年我国首对双胞胎大熊猫诞生7月3日晚20时和23时,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雌性大熊猫“英英”经过113天孕育,成功产下今年我国首对大熊猫双胞胎。大熊猫“英英”生产持续时间长达13个小时,在科研人员精心护理下,母子平安。科研人员根据大熊猫妈妈只负责养育多胞胎中的一仔的习性,已把握时机成功从母亲“英英”身边取走其中一仔人工养育,并择时与另一仔进行换养。(国家林业局网站)  相似文献   

15.
问讯大熊猫     
竹庐蜀山深,友结五洲人。寿龄超盘古,保护待天功。大熊猫的头上,戴着四顶桂冠:珍贵,稀有,活化石,中国特产。所以,从1869年在四川宝兴获得第一个大熊猫标本算起,“熊猫热”在世界上已经风靡了一个多世纪,至今仍然方兴未艾。因其为此,我带着如下问题去四川进行访问。一、大熊猫现在还有多少只? 二、目前大熊猫的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三、为保护大熊猫我们已经采取了那些措施? 四、要使大熊猫繁衍下去,需要从哪些方面突破?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五三年,大熊猫在成都首次展出,一九五五年北京动物园展出并开始饲养大熊猫。三十年来,国内共有三十二个城市的动物园饲养过大熊猫,累计总数已逾一百七十头,目前国内动物园约保持有一百头。北京和成都两家动物园拥有大熊猫十余头,是动物园中的“超级大国”,重庆、上海、福州等地动物园只有四、五头,其余大部分省、自治区首府的动物园一般仅有一、二头。国外的动物园从一九三六年芝加哥布鲁克菲尔特动物园首次展出大熊猫书林以来,先后饲养过三十七头,目前,国外共有十  相似文献   

17.
新药倍特(Butox)治疗大熊猫螨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引起大熊猫顽固性皮肤病之螨虫,据报道主要为大熊猫痒螨(Chorioptes auliropodis)、大熊猫足螨(Cborioptes panda,亦称大熊猫皮螨)和大熊猫蠕形螨(Demodex panda)三种,可单发,亦可并发。大熊猫螨病长期以来困扰着人们,至今仍未得到很好解决。深受世界各国人民青睐的“国宝”大熊猫一但患上此病,其观赏价值将大为降低。本园大熊猫已有近十年的螨性皮肤病发生史。经查为并发性螨病,病原主要是痒螨和蠕形螨两种。先后采用过硫磺烟叶水、硫磺软膏、克霉唑和灰黄霉素等药物治疗措施和方法,均无甚疗效。不尽如  相似文献   

18.
熊猫蛔虫定期驱虫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熊猫蛔虫(Ascaris schroederi)是危害“国宝”大熊猫最严重的寄生虫,如何有效地控制蛔虫的危害,是保护大熊猫健壮生长的重要措施。1983年以来,我们对熊猫蛔虫进行了系列研究。邬捷等(1985)报道熊猫蛔虫生活史和虫卵发育期的研究,大熊猫自然感染蛔虫2期幼虫卵以后,在体内发育77天及93天,  相似文献   

19.
由我会组织的“抢救治疗大熊猫学术讨论会”于8月14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第一次召开有关大熊猫抢救治疗方面的学术会议,也是对几年来抢救治疗大熊猫工作的经验总结。来自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及上海市的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医院、动物园及自然保护区的医务人员、专家、学者、自然保护区工作者近40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资料)约70篇,宣  相似文献   

20.
大熊猫细管精液冷冻保存简易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液冷冻保存是大熊猫人工繁殖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保存效果对精液能否用于输精及受精效果起关键作用。以往国内主要是用颗粒冷冻方法保存大熊猫精液,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小成绩,但因细管法具有便于标记、解冻、输精及防止精液污染、节约精液等特点,采用细管保存方式是很有必要的。由于细管精液冷冻自动设备不适于量很少的大熊猫精液冷冻,所以本研究采用一种经济适用、操作简易的细管法,对大熊猫精液进行冷冻保存。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1.1.1 北京动物园雄性大熊猫“悠悠”,麻醉状态下电刺激采精,收集到精液0.9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