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豆低聚肽是大豆蛋白经过分离和纯化等处理后得到的小肽混合物。本文概述了大豆低聚肽的制备和分离纯化方法、大豆低聚肽的理化特性和功能特性及大豆低聚肽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来源于大豆发酵食品的活性肽,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抗高血压、抗糖尿病、抗肿瘤等生理活性功效,而其功能与大豆发酵时所用微生物菌株及发酵工艺密切相关。然而,我国针对来源于大豆发酵的功能食品及活性肽的生产与应用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针对这一现状,对国内外的大豆发酵食品加工现状及其来源的大豆活性肽在预防治疗新陈代谢疾病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概述,并对这一领域后续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大豆发酵食品及其活性肽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发现,大豆肽是一类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生物活性肽,可以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在功能性食品领域将大有所为。文章就大豆肽对免疫系统中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方面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并对目前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大豆蛋白酶解物具有降血压的功能,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酶法制备大豆降血压肽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大豆降压血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大豆肽食品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肽食品的开发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86朱秀清黑龙江省乳业集团·哈尔滨,150080付春梅大豆分离蛋白在我国食品方面的应用仅局限在一些灌肠制品上,大部分利用了它的凝胶性、吸油、保油性。对于大豆分离蛋白的其他功能特性及应用还有待继...  相似文献   

6.
以豆粕为发酵原料,利用复合酶酶解方法制备大豆小肽,筛选碱性、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进行复配酶解豆粕。结果表明:复合酶的最佳配比为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为3∶2∶1;酶解条件:p H8.5,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5 h,水解度为94.55%,苦味值为3;小肽显示分子量分布范围:≤1 000 Da可达74.67%以上,其中≤500 Da占55.61%以上。综上试验结果可知,对比单酶、双酶及3种酶酶解豆粕的水解度和苦味值两项指标,3种酶组合使用更适合于制备水解度高、苦味低的大豆小肽。  相似文献   

7.
大豆肽抗氧化性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简要地比较了亚油酸自氧化法和过氧化值方法对大豆肽的抗氧化性的测定结果,在水解度为18.09%时,大豆肽的抗氧化力最强,两种方法得出一致的结论,前者不但结果准确,而且简便、快捷;后者虽结果较可靠,但耗时长。所以亚油酸测定方法是过氧化值测定方法的较理想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豆皂甙的生理功能及制备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早期研究中,大豆皂甙的苦涩味被视为抗营养因子,现研究表明大豆皂甙具有促进体内胆固醇和脂肪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肿瘤等多种功能,是一类理想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9.
大豆肽对增强体能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对日文期对大豆肽对增强体能作用的编译,一系列实验良好结果与科学实验收据,充分说明了大豆肽对人体体能增强的作用,尤其在运动员应用方面更为明显,并且没有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铁源筛选比较得知,氯化亚铁比较适合与大豆小肽进行螯合反应制备大豆小肽螯合铁,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大豆小肽螯合铁的制备工艺,优化结果为:小肽与亚铁盐质量比4∶1,反应pH5.0,反应温度40℃,得到离子螯合率平均值为56.81%,经中试车间生产试制得到大豆小肽螯合铁的得率是78.3%,螯合率为82.39%,检测大豆小肽螯合铁的主要成分中的蛋白含量为78.94%,铁的含量为10.87%。红外和紫外光谱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大豆小肽和大豆小肽螯合铁(Fe~(2+))红外吸收峰的强度在不同波长位置上有明显的变化,大豆小肽螯合铁(Fe~(2+))在紫外波长上发生了明显的位移且宽化,表明大豆小肽螯合铁(Fe~(2+))形成了络合物。同时对大豆小肽螯合铁的结构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大豆辐射育种的某些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自1993年以来,对大豆品种杂交后代进行辐射处理,并进行了选择。研究结果证明,大豆种子经辐射处理可改变其熟期,品质,抗性和丰产性。已先出41个大豆突变系,其中中作965在河南,甘肃等地试验,增产突出,且中抗孢囊线虫病,还有些突变系具有高蛋白和高脂肪特性。  相似文献   

12.
大豆紫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斑病是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病害之一,本文从其病原菌及毒素、鉴定方法、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其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探讨,为大豆的育种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豆结荚习性的研究进展及育种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荚习性是大豆的一种重要的形态、生态和育种习性,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大豆的结荚习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的分类标准、生物学性状差异及原因、地理分布、生育规律、影响产量的因素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初步探讨了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的育种方向。旨在为大豆的栽培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辽豆15为材料,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分别测定了不同酸类化合物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温室防治效果和对大豆植株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化合物中,甲酸和丙酸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率相对较高,对线虫的温室防治效果最好;乙酸和乙二酸次之;柠檬酸和苹果酸对线虫的防效较低。乙二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对大豆植株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小。综合试验结果,确定乙二酸是较为理想的线虫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5.
为利用抗菌肽基因培育转基因大豆抗病材料,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菌肽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融合因转入大豆胚尖外植体。结果表明,60mg/L的卡那霉素可以对转化植株进行有效的筛选;在共培养时添加200µmol/L乙酰丁香酮有利于抗菌肽基因的转化;在生根培养基中不添加卡那霉素更有利于转化苗的成活。目的基因特异的PCR检测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分析,发现抗菌肽基因已转入大豆,并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16.
大豆锈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9年在中国的吉林首次报道了由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 Syd)引起的大豆锈病。20世纪60年代大豆锈病成为热带、亚热带地区大豆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进入本世纪后,大豆锈病成为世界性病害。对大豆锈病较为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对大豆锈病的病原菌分类、分布及其寄主、病原夏孢子生物学特性、病害流行、抗锈资源鉴定、抗锈遗传都有较为详细的研究,但对冬孢子的作用、生理小种的分化和鉴定、锈菌的交替寄主、锈病的初侵染源都还缺乏深入的研究,至今尚未发现对锈菌免疫的抗源,限制了锈病的防治和抗锈遗传育种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大豆地下害虫生物生态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大豆一般地下害虫为害特点、主要种类生活习性,采取相应的生物生态控制策略进行归纳总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植物源农药、昆虫病原微生物、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生态措施对大豆地下害虫进行控制,为大豆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乌克兰大豆生产发展迅速,成为欧洲的大豆主要生产国之一,介绍了乌克兰目前大豆生产和科研的概况、大豆品种资源研究及新品种选育技术.  相似文献   

19.
在以大豆乳液为水解底物进行酶水解来提取大豆油的工艺中,应用蛋白酶水解细胞壁中的蛋白成分使得脂蛋白复合体中的油脂得以释放,从而提高油脂的得油率,通过研究选出破壁能力较强的蛋白酶并优化其水解条件,最后得到最佳水解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