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杉木不同密度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密度每公顷4995株的林地,每公顷平均村积生长量为9.315m3,每公顷年均产值6408.90元。分另]是林龄27年、造林密度3600株/hm2林地的2.49倍和2.38倍;是林龄13年,造林密度3000株/hm2的1.66倍和1.67倍。试验证明在杉木分布区北缘的低山丘陵区,采用合理密植造林,集约经营的管理方式、缩短轮伐期,来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顺昌县榜山村8年生一代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米槠林与6年生二代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米槠林的群落学特征、测树学特征、生物量及生产力等的对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二代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米槠林分生产力较一代高38.5%,同时保持较高的物种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一代及二代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米槠林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平均生长量分别为5.2t/(hm2.a)及7.2t/(hm2.a),胸径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59cm/a及0.70cm/a,树高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80m/a和1.17m/a,蓄积量平均生长量分别为8.1m3/(hm2.a)和10.6m3/(hm2.a),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233和2.064,物种均匀度分别为0.447和0.495。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过去对滇西北地区冷云杉林采伐与更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滇西北地区冷云杉林的采伐方式为小块状谐伐和径级择伐,皆伐面积控制在3-5公顷,平缓地区最多不超过10公顷,择伐以保持郁闭度0.3-0.4为宜,块体皆伐采用人工植苗更新,径经择伐以天然更新为主,人工补植为辅。  相似文献   

4.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培育菇木林效果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造林后4年林分调查表明,在具有天然更新能力的阔叶林采伐迹地中开展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培育菇木林比同期在相同条件下开展的人工造林具有保存率高、生长快、投资省的良好效果,是恢复阔叶林资源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出了在类似条件下通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培育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针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困难等问题,采用样方法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皆伐再造林林地天然更新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皆伐林地天然萌生了较多华北落叶松幼苗,萌生苗分布以下坡位和中下坡位为主,萌生株数可达到常规造林密度的要求;整地带内幼苗数量明显多于草丛带,1~4年生幼苗均有较多分布。这反映出较大强度扰动破坏了地表枯落物层和灌草层而使土壤裸露,有利于种子进入土壤而萌生,并且在有种源保障条件下种子可持续萌发。因此,生产上应通过皆伐或大强度渐伐后结合整地和人工播种等措施实现华北落叶松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以解决植苗造林困难和林分衰退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邵青还 《世界林业研究》2002,15(5):77-77,69
2001年6月走马上任的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粮食和土地部部长Stachele称:“‘洛塔尔(Lothar)’飓风后的恢复造林至少要持续10年”。1999年12月26日,仅在该州所属的Pforzheim林业局,一日间就刮倒了39万m3林木,相当于正常年间木材采伐量的8.4倍,形成了725hm2的皆伐地。而在整个州则有4万hm2的皆伐地要重新造林。  相似文献   

7.
陈大林业站自1978年开始进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阔叶林的试验,采取迹地清理不炼山、封山育林、幼林抚育、抚育间伐等技术措施,取得了很好效果。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阔叶林,有利于保护树种多样性,恢复多树种混交林;生长量大,投资省,见效快;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8.
杨树人工低价林皆伐后主要更新技术有两种。一是清除伐根全面整地造林;二是保留伐根局部整地(开沟、穴状)造林,前者公顷成本为1715.25~2034.00元,后者为197.10元,后者比前者降低成本1518.00~1836.90元/hm ̄2。保留伐根开沟(穴状)整地适宜更新樟子松、落叶松、云杉,而不宜更新杨树。开沟整地营造的樟子松、落叶松、云杉林分比全面整地的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都有所提高。保留伐根开沟整地方式营造的11年生落叶松林分,平均树高6.46m,平均胸径6.01cm,分别比同龄的常规整地林分高25%和46.5%;保留伐根开沟整地营造的18年生樟子松林分子公顷蓄积量为83.68m ̄3,比同龄的常规整地林分高39.6%。由于开沟整地方式造林不清除伐根,伐根腐烂后可比全面整地林分每公顷土壤增加有机质23112.5kg,增加孔隙量约20m ̄3,增加无机盐类652.5kg,开沟整地的林分,比全面整地林分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含水量,改善了土壤结构,促进了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9.
国外桉树采用优良无性系造林,每公顷林木年材积生长量由36m’提高到64m’,增产78%,是世界上无性系造林的典范。浙江省开化县林场采用杉木无性系造林已经十多年了,其效果如何,是林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1994年冬,我场为此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分析,其结果令人鼓舞,10个杉木优良无隙系平均每亩林木年材积生长量1.sin’,比对照(杉木种子园实生苗下同)增产一倍。六十年代提法是科学种杉,二年杉木三尺高,十年林木蓄积量每亩十立方米,这就是速生丰产林了。如今杉木无性系造林是二年杉木八尺高,六年每亩林木蓄积量达12m’。以往杉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过去对滇西北地区冷云杉林采伐与更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滇西北地区冷云杉林的采伐方式为小块状皆伐和径级择伐,皆伐面积控制在3~5公顷,平缓地区最多不超过10公顷。择伐以保持郁闭度0.3~0.4为宜。块状皆伐采用人工植苗更新,径级择伐以天然更新为主,人工补植为辅。  相似文献   

11.
发展速生树种定向培育工业用材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省30a以下人工更新的大青杨、香杨、红松人工林的生长量进行实际调查,结果表明,27a生时胸径为7.5cm。对落叶松进行定向培育,在皆伐迹地二次人工造林,实行短轮伐作业,生长效果显著。最佳造林密度为3300株/hm^2。  相似文献   

12.
人工促进马尾松林天然更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宁明县桐棉乡 2 0 0hm2 马尾松近熟林内进行块状皆伐 ,疏伐 ,小块状择伐 ,并辅以火烧炼山 ,人工清除地被物等技术措施 ,开展不同采伐时间、不同采伐方式、不同辅助技术措施促进马尾松林天然更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采伐时间是制约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采伐时间应选在霜降前后 ;火烧炼山能加速天然更新 ,形成高产优质林分 ;人工清杂能促进天然更新 ,并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择伐促进更新维护了森林生态系统的不间断演替 ,可形成复层异龄林。  相似文献   

13.
因地因林制宜确定合理的采伐、更新方式,是提高经营水平的基础。我省森林更新是以人工更新为主,人工更新与天然更新相结合的方针,这意味着在发挥人工更新造林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天然更新的优势,这在我省林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海林局总面积270520公顷,自1948年开始采伐以来,经历过择伐、等带皆伐、大面积皆伐、郁闭度择伐、经营择伐等不同采伐方式,据1985年更新普查资料,人工更新占有效更新面积的21.1%;人天混更新面积占核实更新面积的3.1%,天然更新面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阔叶林3种不同采育综合作业的定量研究,得到初步结论:采用皆伐后不炼山,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好。这为今后溪口林业采育场的阔叶林采伐更新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南方集体林区类似条件的经营单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托克托县有林地近、成、过熟林林冠下的天然更新状况,表明天然更新面积为10 756.8 hm^(2),更新株数236 650株,平均每公顷更新株数仅为22株,总体更新水平不良。从不同影响因素来看,郁闭度为0.40和0.50的林分天然更新面积较大,阔叶林的天然更新面积较大,林冠下更新的幼树绝大多数为杨树。建议采取合理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促进林分良好更新,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永安市人工促进天然阔叶林更新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永安市2.5年生阔叶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密度分别为1.8cm、3.2m、28767株·hm-2,乔木层物种丰富度R、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33、3.07、0.65和0.20,林分相对直径分布范围O.28—3.33cm,直径分布为反J型,表现为异龄林特征。55年生的伐前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密度分别为16.6em、11.3m、870N·hm2,乔木层物种丰富度R、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21、3.83、0.87和O.08,林分相对直径分布范围0.36—2.89cm,直径分布为反J型,表现为异龄林特征。表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天然阔叶用材林重要和有效的更新方式。  相似文献   

17.
对福建三明不同更新方式的米槠林经营效果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林分生产力:人促更新>人工造林>天然更新;林分生物量:人促更新>天然更新>人工造林。营林生产每hm2、每年投资:人工造林>人促更新>天然更新。活立木蓄积年增长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人促更新>人工造林>天然更新。3种更新方式的林分间接经济价值远大于直接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天然更新的阔叶树幼林,生长速度快,而且密度大,与人工林相比每公顷可节省资金约900元,一些人工造林难以成功的阔叶树种可以通过天然更新得到恢复。阔叶林采伐迹地采用天然更新来培育新一代阔叶林资源,是一种可取的更新办法。但由于林分中混生有非目的树种,必须采取人为措施加以促进,如对老林分选择适宜的采伐时间、选择适当的更新地点并实行严格的封山育林、适时适量地进行抚育间伐、林中空地应进行挖穴补植等。  相似文献   

19.
对林龄27年的杉木人工林实行片伐后进行萌芽更新与实生苗补植相结合的更新造林试验,采用全面清理林地、全垦细致整地、补植实生苗及松土除草与选留健壮萌芽等技术措施,4年后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第4年萌芽更新幼苗平均高为2.97m,比杉木速丰林第4年平均高生长量指标增长0.47m,比第4年补植的实生苗平均高增长0.94m;与同年营造世行贷款杉木速丰林投入造林成本相比,每公顷可降低44.34%。这将为大规模开展杉木人工林基地片伐更新造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福建三明不同更新方式的米槠林经营效果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林分生产力:人促更新>人工造林>天然更新;林分生物量:人促更新>天然更新>人工造林.营林生产每hm2、每年投资:人工造林>人促更新>天然更新.活立木蓄积年增长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人促更新>人工造林>天然更新.3种更新方式的林分间接经济价值远大于直接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