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芦荟属百合科植物,含多种药用成分,其中芦荟多糖具有抗肿瘤、抗辐射、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对芦荟多糖的结构、分离提取及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芦荟多糖的研究和作为保健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中各种辐射危害的深入了解,防辐射功能产品的研发逐渐成为保健食品行业关注的热点。详细阐述了芦荟多糖和芦荟蒽醌类物质在防辐射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芦荟多糖和芦荟蒽醌类物质是芦荟具有防辐射作用的主要功能性成分,为后期防辐射产品开发利用和市场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植物多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糖是生物机体的组成成分,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本文主要对植物多糖的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降血脂等生物活性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库拉索芦荟汁中的多糖关于库拉索芦荟汁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它的多糖包含什么?”“什么是确切的多糖?以及它们与库拉索芦荟汁有怎样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进行了阐述。植物源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活性、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以及抗病毒、抗氧化和防衰老等作用,其独特的生物活性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极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多糖的结构分析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化学方法和质谱、核磁共振、高效毛细管电泳、原子力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等新技术在研究多糖结构上的应用,以及多糖在调节免疫、抗肿瘤、抗病毒、抗辐射、降血糖、降血脂等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就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多糖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芦荟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37-15839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方法,综述了芦荟多糖的免疫调节、抗病毒、抗肿瘤、抗辐射、抗炎症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和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年对库拉索芦荟多糖含量检测方法的摸索、试验、验证,研究表明选用乙醇提取、苯酚—硫酸显色反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芦荟多糖的方法操作方便快捷、准确度高,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样品处理在4℃条件下静止过夜(不少于12小时),这个步骤能有效的把多糖、钙、盐、蛋白质和中等分子量的有机酸与单糖、氨基酸、脂类及蒽醌化合物分离,使测定结果更接近多糖的真实含量。  相似文献   

9.
10.
香菇多糖生物活性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菇多糖是一种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作用。综述了香菇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期望能对今后香菇多糖的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芦荟原生质体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的离体培养快速繁殖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原生质体的融合(体细胞杂交)提供条件。[方法]采用酶解的方法以芦荟的叶片为材料进行原生质体分离。[结果]用芦荟的叶肉细胞可成功分离出原生质体,而且活力较高,可达90%以上。[结论]芦荟原生质体的成功分离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来源、酶液的组成。另外还受酶解液的渗透压、温度和pH值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芦荟叶片为试材,采用酶解方法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并在此基础上对斑纹芦荟和不夜城芦荟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结果表明,以芦荟的叶肉细胞为试材,可成功分离出原生质体,而且活力较高,达90%以上。聚乙二醇(PEG)融合的结果可获得部分融合体。芦荟原生质体的成功分离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来源、酶液的组成,另外还受酶解液的渗透压、温度和pH值等影响。融合的效率主要受融合剂的浓度、原生质体的生理状态及处理的时间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取库拉索芦荟 ( Aloe vera L .)的茎段、叶片作外植体接种于 MS附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 ,诱导出丛生芽、微块茎、愈伤组织 ,将丛生芽、微块茎、愈伤组织分别用浓度为 0 .0 1% ,0 .0 2 % ,0 .0 5 %的秋水仙素以不同的方法和时间处理 ,丛生芽和微块茎能较好地诱出变异体 ,其中以 0 .0 2 %的秋水仙素棉球覆盖处理丛生芽 4 8h诱变效果最好 .变异体叶片肥厚、根粗壮 .筛选稳定的变异体继代 ,经染色体数目观察 ,二倍体植株染色体数目为 2 n=2×x=14 ,x=7,不同变异体染色体数目不同 ,其中 80 %以上的变异体细胞染色体数 2 n=4×x=2 8,x=7,为同源四倍体 .四倍体气孔器明显大于二倍体 .四倍体试管苗在 MS BA4 mg/l NAA0 .2 mg/l可以大量增殖 ,并于 1/2 MS NAA0 .3mg/l IAA0 .3mg/l培养基上诱大量根 .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 90 %以上 .  相似文献   

14.
库拉索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库拉索芦荟(Aloe veraL)茎段为外植体,MS培养基配以不同浓度的IBA,NAA和6-BA进行离体组织培养,结果表明,以MS 6-BA4mg/L NAA0.2mg/L培养基对芽的诱导效果最佳,芽的诱导分化率最高,且试管苗健壮,整齐;增殖培养基以MS 6-BA3mg/L NAA0.2mg/L效果最佳,既有利于芽苗增殖,又有利于芽苗长高;生根培养基用1/2MS NAA0.5mg/L效果最好,可在2周内长根。  相似文献   

15.
芦荟离体快速高效增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大叶芦荟为材料,就激素配比和接种方式进行芦荟离体快速增殖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配合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使芦荟的增殖系数净增的60%,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4.0mg/L BA 0.2mg/L IAA,研究采用的4种接种方式增殖系数跨度在11.2-17.5之间,其中方式3和方式4为理想的接种方式,增殖系数是已有报道水平的3-4倍,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0.5-1.0mg/L NAA或1/2MS+0.5-1.0mg/L IAA,另外,就如何降低组培苗的生产成本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不同光质处理对库拉索芦荟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对库拉索芦荟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库拉索芦荟为试验材料,运用植物化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了红、蓝不同光质处理下,芦荟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蒽醌类物质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白光照射)相比,红光照射下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蒽醌类物质的积累有所下降,分别减少了17%、24%、2%;蓝光照射下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分别减少33%、27%,而蒽醌类物质的含量增加了44%。[结论]蓝光有利于蒽醌类次生代谢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对中华芦荟部分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分胁迫处理对药用植物中华芦荟的甙、多糖、总糖、可溶性糖、蛋白质及脯氨酸含量以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甙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水分胁迫增加了单位干质量叶片中的甙含量;叶片中的主要药用成分之一多糖含量明显下降,总糖的含量也不断减少;而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明显上升,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受到水分胁迫的中华芦荟与对照比较,整株、地上部分和根的鲜重均下降,并且胁迫强度愈大降低愈多.说明随着水分胁迫不断增加,中华芦荟次生代谢活跃,光合作用减弱,同化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甙的含量,积累的碳水化合物总量不断减少,而在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处理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增加与其增强植物抗性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随着干旱失水,芦荟多糖含量及生物量的减少降低了芦荟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8.
牛亚玲  董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0957-20958,21162
[目的]建立一个比较合理和完善的芦荟组织培养体系,为大规模快速生产芦荟组织培养苗提供依据。[方法]以木立芦荟和中国芦荟的叶、茎尖和根为外植体,接种于不同激素配比的MS和N6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不同培养基对芦荟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在不定芽诱导过程中,茎尖在培养基MS+6-BA 3.0 mg/L+NAA 0.2 mg/L上的芽诱导率最高。在诱导生根过程中,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NAA浓度在0.2~0.3 mg/L时芦荟组织不定芽生根效果较好。[结论]芦荟组培效果受到遗传基因型和外在培养条件的双重制约。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辅助萃取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培  陈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67-5869
[目的]研究影响超声波辅助提取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主要因素,并确定其最佳提取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波功率和硫酸水解时间对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化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超声波提取工艺。[结果]超声波辅助萃取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5,超声波功率300W,硫酸水解时间4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率可达6.41mg/g。[结论]超声波技术应用于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