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6~2017年,江苏省如东县应用性诱剂监测并利用其结果指导开展水稻二化螟防控示范。结果表明,性诱剂监测诱蛾量高、世代清晰、高峰期明显、预测预报准确率高。利用性诱监测结果指导适时释放赤眼蜂防控水稻二化螟,第1次释放赤眼蜂最佳时期为性诱监测到发蛾始盛期,即赤眼蜂的羽化期与害虫的产卵期相吻合的时期,性诱监测到的蛾量决定释放赤眼蜂次数和数量;应用性诱剂与赤眼蜂协同控制水稻二化螟的防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赤眼蜂或单独使用性诱剂,与常规化学防治效果相当,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无污染,无残留,提高了水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
采用测报灯系统和性诱剂系统2种智能工具监测水稻二化螟越冬代的虫情动态.结果表明,2种智能工具对二化螟的诱测效果均较好,测报灯系统峰型明显、 虫量集中,性诱剂系统诱测日期早、 虫量诱集多,两者主蛾峰日与田间发育进度调查预测化蛾高峰相近,预测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二化螟是对我市水稻危害较重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钻蛀茎秆对水稻进行危害,造成枯鞘、枯心、枯孕穗和白穗而影响水稻产量。一、试验目的近几年水稻二化螟在尚志市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虫源基数较高,宿主植物多,食物种类不同,造成越冬代羽化期极不整齐,使危害期延长,化学防治效果较差。性诱剂诱杀螟虫的原理是利用螟虫雌性性诱剂诱杀雄性二化螟成虫,使田间成虫雌雄比例失调,减少受精卵量,达到防治二化螟的目的。在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今天,利用性诱  相似文献   

4.
水稻二化螟性诱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二化螟诱剂的诱蛾能力与测报效果,进行二化螟性诱剂与灯光诱捕的测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具有较强的诱蛾能力,其诱娥量高于灯光诱捕的诱蛾量,且受环境影响较小,诱测结果能够反映出二化螟当年发生的实际情况;二化螟性诱剂防治示范试验表明,性诱剂对二化螟有较好防治效果,可作为绿色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水稻二化螟测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进一步了解二化螟性诱剂在水稻二化螟测报与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特进行了二化螟性诱剂与灯光诱捕的测报效果对比试验以及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效果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具有较强的诱蛾能力,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其监测的二化螟消长动态与采用测报灯监测和田间实际发生情况均相吻合,且世代明显、清晰,始盛期和高峰期显著。同时,二化螟防治性诱剂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绿色防控二化螟的有效手段在水稻生产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推广绿色防治技术,示范应用宁波钮康公司生产的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通过示范,验证该项技术对二化螟诱蛾量和螟害率防控的效果,为大面积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稻二化螟性诱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诱剂对水稻二化螟雄虫有诱杀作用,通过调查诱捕区、农药防治区和对照区田间的雄蛾量、卵块量和株害率,评判二化螟性诱荆在水稻生产中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性诱剂对二化螟雄蛾具有很好的诱杀作用,可以使诱捕区田间雄蛾量、卵块量和株害率比对照区分别下降71.4%、80.0%和81.3%,防治效果和常规农药防治无显著差别,可以在水稻...  相似文献   

8.
开展9项综合措施防治水稻二化螟、纹枯病、稻曲病等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二化螟的防治,香根草、性诱剂、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5种技术集成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三种技术集成;对水稻二化螟的诱集,以北京屋型依科曼性诱剂诱捕器效果最好;对纹枯病的防效,以性诱剂、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4种技术集成,BT、枯草芽孢杆菌两种技术集成效果较好,防效80%以上;对稻曲病的防效,以香根草、性诱剂、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5种技术集成,性诱剂、枯草芽孢杆菌2种技术集成和性诱剂、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4种技术集成效果较好,防效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采用清水和常规化学药剂为对照,研究4种绿色防控措施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香根草、稻螟赤眼蜂、性诱剂和BT四项集成技术对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最好,枯鞘率最低,为0.11%,其次为稻螟赤眼蜂、性诱剂和BT三项集成技术的处理,香根草诱集杀灭二化螟幼虫效果显著,稻螟赤眼蜂无明显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2代雄蛾进行大面积诱捕试验,结果表明:诱捕7、15天后,诱捕中心区、边缘区比CK区单盆诱蛾量分别降低88.67%、69.72;25天后中心区无雄蛾存在,边缘区几乎无雄蛾存在。诱捕15天后、中心区、边缘区与CK1及诱测灯K2之间单盆日诱蛾量均呈极显著差异。二化螟性诱剂诱蛾效果7天后明显高于诱测灯,而在连续诱杀15天后,日均诱蛾量完全与诱测灯相同。诱捕中心区、边缘区、CK1区的水稻丛害率分别为0.16%、0.39%和0.71%,前两者明显低于1%的危害指标。研究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可作为该虫的测报和发生期等的预测手段;同时建议在白湖圩区推广应用二化螟性诱剂来防治二化螟,可真正起到节本、简便、增产、增效、与环境友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水稻上化学农药减量增效的目标,从害虫综合防治的角度,探讨昆虫性信息素、害虫天敌生物防治措施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进一步降低水稻白穗发生率。试验初步确定了二化螟性信息素和赤眼蜂的使用均能够有效降低水稻二化螟对水稻所造成的白穗,明确了安徽喜丰收、宁波纽康、昆明猎虫性诱剂诱芯在辛街镇邹里村、金鸡乡东方村对二化螟的诱捕头数可达36~40头;对二化螟的防效可达50%~60%;赤眼蜂对水稻螟虫造成水稻白穗的防治效果可达43%~51%。该试验为云南水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及进一步研究水稻无公害生产提供一个重要手段,为农药的减量使用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越冬代二化螟发蛾盛期稻田人工释放拟澳洲赤眼蜂,考察寄生蜂对螟害的控制作用,据此研究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的效果,从而为水稻病虫绿色防控配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试验设放蜂田、农民自防田和不防治对照田3个处理,对赤眼蜂寄生率和保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拟澳洲赤眼蜂释放区的一代二化螟卵块和卵粒平均校正寄生率分别为66.18%和15.94%,保苗效果为56.52%。[结论]于越冬代二化螟发蛾始盛期释放拟澳洲赤眼蜂对一代二化螟的危害有一定控制效果,可作为一代二化螟绿色防控措施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二化螟性诱剂大面积诱捕2代雄蛾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 2代雄蛾进行大面积诱捕试验 ,结果表明 :诱捕 7、15天后 ,诱捕中心区、边缘区比CK区单盆诱蛾量分别降低 88.67%、71.0 9%和 84.72 %、69.72 % ;2 5天后中心区无雄蛾存在 ,边缘区几乎无雄蛾存在。诱捕 15天后 ,中心区、边缘区与CK1 及诱测灯CK2 之间单盆日诱蛾量均呈极显著差异。二化螟性诱剂诱蛾效果 7天后明显高于诱测灯 ,而在连续诱杀 15天后 ,日均诱蛾量完全与诱测灯相同。诱捕中心区、边缘区、CK1 区的水稻丛害率分别为 0 .16%、0 .3 9%和 0 .71% ,前两者明显低于 1%的危害指标。研究表明 ,二化螟性诱剂可作为该虫的测报和发生期等的预测手段 ;同时建议在白湖圩区推广应用二化螟性诱剂来防治二化螟 ,可真正起到节本、简便、增产、增效 ,与环境友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二化螟是沿江稻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二化螟的防治水平,探索二化螟防治新技术,2016年进行了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水稻二代二化螟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纯使用二化螟性诱剂防治二代二化螟的防效达85.32%,与常规化防效果相当,该项技术在二化螟中等或偏轻发生年份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水稻二化螟性诱蛾量与测报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3年在吉林省柳河县,采用水盆诱捕器,对越冬代水稻二化螟的累计诱蛾量与水稻受害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月5日至7月1日每块稻田二化螟累计诱蛾量与相应稻田田间卵块密度、稻株受害率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二化螟卵块密度y1与诱捕器累计诱蛾量z的回归方程为y1=0.0022x-0.1877;水稻枯鞘株率y2和枯鞘穴率y3与诱捕器累计诱蛾量x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2=0.0023x-0.2907,Y,=0.0114z-1.0918;水稻白穗株率y1与诱捕器累计诱蛾量x的回归方程为y1=0.0015x-0.2718。由二化螟发蛾高峰日前的性诱捕器累计诱蛾量,可以准确预测田间二化螟的卵块密度和水稻受害水平。提前1~2周指导大田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为开展水稻二化螟的绿色防控,进行了二化螟性诱剂田间诱杀研究,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剂不仅可用于预测预报,还可用于防控二化螟;为使防控效果达到最理想状态,需及时掌握田间蛾量变化情况,尽量在蛾峰出现前几天放置诱芯,从而诱集到更多的雄蛾,减少农药用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快性诱剂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以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为材料,研究了大田试验中不同诱捕器及诱芯摆放位置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诱杀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式诱捕器内单放二化螟或稻纵卷叶螟诱芯的诱蛾效果良好,且互不干扰;水盆式诱捕器对二化螟的诱捕效果约为干式诱捕器的1.68倍;诱芯垂直摆放可显著提高诱蛾效果,以干式二化螟诱捕器的前后对比最为明显,垂直摆放诱芯的诱蛾量是水平摆放的5倍.同时,从防治效果、防治成本及生态效益方面分析了性诱剂防治与农户自防的差异,并提出了在性诱剂防治的实践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性诱剂在水稻二化螟预测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5-2009年,如东县将性诱剂应用于水稻二化螟预测预报上,具有及时、准确、省工等特点.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具有较强的诱蛾能力,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当年二化螟成虫的消长情况;不同年份各代蛾峰明显;性诱剂诱测结果与田间实际发生期发生量的情况相一致.性诱剂诱测法弥补了普通的剥查预测法的不足,显著提高了水稻二化螟预测预报水平.性诱剂的应用为二化螟测报提供了新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性诱剂防治日益受到重视。国内二十年试验示范表明,用性诱剂大面积诱杀二化螟成虫,单盆一晚最大诱蛾数达534头,监测区单盆一季平均诱蛾数百至两千头。大面积使用能够降低雌蛾交配率、产卵量、孵化率、幼虫量,防治效果在东北稻区达70—90%。文章介绍了前郭县平风乡水稻二化螟性诱剂的防控技术及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性诱剂在水稻螟虫测报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上的二化螟、大螟和纵卷叶螟的虫情监测与测报,以往主要以灯诱和赶蛾为主,受大雨、台风等天气因素影响大,因此,为提高测报准确性,对性诱剂在水稻螟虫测报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性诱剂在一代大螟和二化螟的测报中有应用前景,能起到测报的作用,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