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交笼养模式在规模蛋种鸡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了蛋种鸡本交笼养模式下的笼架系统、饮水系统、喂料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光照系统、集蛋系统、清粪系统等设备,以及蛋种鸡本交笼规模化养殖所需的关键支撑技术,以期为我国蛋种鸡本交笼养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20,(2):23-26
为了研究本交笼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种蛋品质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组选择108只29周龄的健康罗斯308肉种鸡,公母比例1∶8,随机分为6笼,每组16只母鸡、2只公鸡,以同舍内"两高一低"平养模式大群为对照组,比较种鸡产蛋性能、种蛋品质、孵化性能及行为差异。结果显示:本交笼养模式下种鸡产蛋率、破蛋率有升高趋势,料蛋比呈下降趋势;与平养模式相比,本交笼养模式下肉种鸡种蛋的平均蛋重极显著提高(P<0.01),蛋形指数显著增加(P<0.05),蛋壳厚度显著增加(P<0.05),蛋壳亮度L值极显著降低(P<0.01);2种饲养模式下,肉种鸡种蛋的受精率、种蛋的孵化率及后代健雏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本交笼饲养肉种鸡后代雏鸡初生重显著增大(P<0.01);动物行为观察发现,种鸡在本交笼内自由舒适,分布均匀,饮水采食频率增加,不存在扎堆现象,几乎没有打斗行为,说明本交笼内动物福利水平更高。提示:肉种鸡本交笼养模式可以应用于肉种鸡生产。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最佳公母比例和改善本交笼养殖工艺,试验研究了不同公母比例对本交笼养种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羽毛覆盖和抗体水平的影响。1 500只27周龄体重相近的海兰褐父母代种鸡饲喂于全封闭式鸡舍四层层叠式本交笼,试验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3笼。试验1组每笼饲喂11只公鸡和89只母鸡(用11♂+89♀表示),试验2组10♂+90♀,试验3组9♂+91♀,试验4组8♂+92♀,试验5组7♂+93♀。试验期间测定各组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羽毛覆盖和抗体水平。结果显示:不同公母比例对种鸡产蛋率有显著影响(P0.05),特别是试验2组产蛋率最高,对其他指标包括种鸡死淘率、破蛋率、孵化性能、蛋品质(除蛋黄颜色外)、血液生化指标、羽毛覆盖和抗体水平均没有影响。研究表明产蛋高峰期海兰褐父母代种鸡的公母比例1∶9较佳。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本交笼养模式中与公鸡遗传贡献率相关指标的特性及公母配比,本实验选取2种本交笼模式,一种为大型本交笼(Ⅰ型),单笼饲养100只种鸡,公母配比为1:9;一种为小型本交笼(Ⅱ型),单笼饲养50只种鸡,公母配比为1:9。其中Ⅰ型本交笼选取2笼作为重复,Ⅱ型本交笼选取4笼作为重复。通过基于28个微卫星遗传标记的亲缘鉴定技术度量本交笼中种公鸡遗传贡献率并对公母配比进行研究,同时检测公鸡血清激素水平及精液品质。结果表明:在2种本交笼中,各组内公鸡间遗传贡献率差异显著;在Ⅱ型本交笼中,剔除1只低遗传贡献率的公鸡,公母配比由1:9提高到1:11,种蛋受精率差异不显著;公鸡遗传贡献率与公鸡精液品质、血清中促卵泡素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8与-0.8。  相似文献   

5.
我国蛋种鸡本交笼养模式经历了近30年的曲折发展,在当今畜牧业福利化和机械化的大趋势下得到了新的活力。本文从设备、工艺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了本交笼养相对于一般蛋种鸡笼养的优势,为蛋种鸡养殖户提供了借鉴;同时分析了本交笼养模式中限制生产效率和福利水平的因素,为公母小群混养的蛋种鸡笼养模式的支撑技术指出了研究方向,如鸡笼外形尺寸的优化、笼养蛋种鸡行为学研究、公母种鸡配置、特殊的配套设备等。  相似文献   

6.
本交笼不同笼层种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旨在研究本交笼养模式下不同笼层光照强度以及种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差异,并进一步揭示其内在分子机制。53周龄的海兰褐父母代种鸡饲养于三层本交笼,分别测定各个笼层料槽口和笼内的光照强度、种鸡的产蛋性能、蛋品质及促卵泡素受体基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和促黄体素受体基因(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Lhr)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 axis,HPGA)的表达水平,整个试验持续30d。结果显示不同笼层光照强度以及相同笼层笼内和笼外光照强度存在差异(P0.05)。笼层对破蛋率和种蛋合格率以及蛋品质中的蛋壳颜色、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色泽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其它指标无影响(P0.05)。定量结果显示Fshr和Lhr在不同笼层种鸡HPGA的表达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笼层是影响部分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国蛋种鸡本交笼养模式应用现状与研究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蛋种鸡本交笼养模式经历了近30年的曲折发展,在当今畜牧业福利化和机械化的大趋势下得到了新的活力.本文从设备、工艺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了本交笼养相对于一般蛋种鸡笼养的优势,为蛋种鸡养殖户提供了借鉴;同时分析了本交笼养模式中限制生产效率和福利水平的因素,为公母小群混养的蛋种鸡笼养模式的支撑技术指出了研究方向,如鸡笼外形尺寸的优化、笼养蛋种鸡行为学研究、公母种鸡配置、特殊的配套设备等.  相似文献   

8.
正蛋鸡本交是原始的繁育模式,随着蛋鸡规模化生产的发展,本交技术因生产效率低而被人工输精技术所取代,在人工输精技术达到常态化普及使用时,动物福利问题又摆在人们前面,工人也因人工输精的脏累而不再愿意接受这份工作。在多种因素下,蛋种鸡本交技术再次被提出,只是这次提出来推广使用已经被专家做了全新的改进与提高——本交笼养与本交平养。工人难找,费用高,综合评定后选择大笼本交技术石家庄鹿泉安安蛋种鸡场共饲养海兰灰种鸡12500套(全部引种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最佳公母比例并改善本交笼养殖工艺,试验研究了本交笼养种鸡产蛋后期不同公母比例对其产蛋性能、羽毛覆盖程度和抗体滴度的影响。800只体重相近的海兰褐父母代种鸡饲喂于三层本交笼,试验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笼。试验一组每笼饲喂6只公鸡和44只母鸡(6♂+44♀),试验二组5♂+45♀,试验三组4♂+46♀,试验四组3♂+47♀。测定各组试验鸡产蛋性能、羽毛覆盖程度和抗体滴度。不同公母比例对蛋重、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和母雏初生重有显著影响(P0.05),特别是试验一组至试验四组的受精率呈下降趋势,并且试验一组的入孵蛋孵化率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对产蛋性能、死淘率和羽毛覆盖程度没有影响。此外,H5 AIV(Re-9)和NDV在各组公鸡血液中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本交笼养种鸡产蛋后期应适当增加公鸡数量。  相似文献   

10.
正1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人工劳动成本的逐年上升和动物福利概念在全球范围推广,以降低劳动强度、实现蛋种鸡养殖自动化、提高动物福利为目的的本交笼养模式迅速发展起来。本交笼养殖模式以当今家禽养殖业机械化程度为基础,采用适宜的本交笼养可以免去人工采精、人工授精、精液贮藏管理等人工劳动成本,同时减轻鸡只应激、泄殖腔的损伤,减少疫病感染和传播危害。但由于缺乏完整而健全的饲养管理规程,致使生产水平表现不一,饲料浪费严重、种蛋破损率高,受精率低、蛋种鸡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7,(11):16-19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配种模式对慢羽系淮南麻黄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福利水平的影响。360只196日龄慢羽系淮南麻黄鸡母鸡和40只公鸡等分为本交笼组和人工授精组,测定两组的产蛋性能、死亡率、蛋品质和福利水平。结果显示:与人工授精组相比,本交笼组试验鸡的开产日龄较早,产蛋率、受精率和母鸡死亡率较低,蛋黄颜色显著较深,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福利水平测定结果表明:本交笼组淮南麻黄鸡各个部位脱羽评分与人工授精组差异不显著,但全身脱羽评分显著低于人工授精组。此外,本交笼组鸡群的惊恐程度显著高于人工授精组。结果提示:配种模式是影响淮南麻黄鸡部分产蛋性能、蛋品质以及福利水平的重要因素,建议应用人工授精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农业大学某实验室研发的蛋种鸡小阶梯式本交笼养设备,于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进行养殖试验,结合蛋种鸡养殖场的实地调研,预测万只鸡养殖规模的资本投入和收益情况。研究表明:使用该设备的万只鸡规模养殖在第一年即可获得收益,收益额为270 896元,此后每年的纯收益为1 173 974元。进一步探索增加蛋种鸡养殖经济效益的方法,提出对该设备的改进建议,为提高蛋种鸡养殖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1鸡笼鸡笼是现代化养鸡的主体设备,不同笼养设备适用于不同的鸡群。鸡笼设备按组合形式可分为全阶梯式、半阶梯式、叠层式、复合式和平置式;按几何尺寸可分为深型笼和浅型笼;按鸡的种类分为蛋鸡笼、肉鸡笼和种鸡笼;按鸡的体重分为轻型蛋鸡笼、中型蛋鸡笼和肉种鸡笼。将单个鸡笼组装成为笼组具有多种形式,应根据本鸡场的具体情况,组装成不同的形式。全阶梯式鸡笼组装时上下两层笼体完全错开,常见的为2~3  相似文献   

14.
正1优点一是省人工。人工受精是每三天一次,每天下午输4个小时的话,基本上是要输2000~3000只鸡就是比较高的水平。二是本交笼模式对鸡的伤害小,舒适度高。人工输精对鸡的伤害比较大,对部分鸡来说是不情愿的交配方式,本交笼采用纯自然的交配方式,母鸡的舒适度要好。三是本交笼模式孵化的鸡苗比较健壮。四是本交笼养管理比较方便。2缺点一是本交笼养耗料多,人工输精母鸡公鸡配比是25∶1,但是本交笼我们是9∶1,这就加大了公鸡的饲养量和耗料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本交笼养模式下产蛋后期蛋种鸡羽毛损伤度与鸡体血液生化指标、生产性能的相关性,试验选取54周龄本交笼养海兰褐蛋种鸡231只,其中210只母鸡,21只公鸡,依据羽毛损伤程度分为3组,羽毛评分1为羽毛完整组(试验Ⅰ组),羽毛评分0.5为轻微损伤组(试验Ⅱ组),羽毛评分0为损伤严重组(试验Ⅲ组),每组设7个重复,每个重复11只。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羽毛损伤度与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啄羽、走动、饮水行为,试验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血清色氨酸(Trp)、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犬尿氨酸-3-单氧化酶(KMO)、5-羟色胺(5-HT)水平,试验Ⅲ组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而皮质酮(CORT)水平,试验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试验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研究表明:本交笼养条件下,产蛋后期蛋种鸡羽毛损伤度与血清Trp、KMO、IDO、5-HT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采食量及CORT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肉种鸡生产中,平养仍作为一种主要的饲养模式,为广大养鸡户所推崇,它不但节约成本,极大地降低固定资产投资,而且由于种鸡有充足的运动量,而保证了鸡群的体质健壮,从而得到高而稳定的产蛋率。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在本交状况下,一旦种公鸡出现问题,种蛋受精率便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种公鸡行为与其遗传贡献率的相关性,试验选取4组本交笼,单组饲养50只罗曼粉父母代种鸡(公母配比为1∶9),通过亲缘鉴定技术研究本交笼中种公鸡对后代的遗传贡献率,并利用视频录像与物理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公鸡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本交笼中,各组公鸡在遗传贡献率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等级排序;在行为学方面,各组内均存在明显的啄斗序列,斗性最强的公鸡的遗传贡献率不一定最高,斗性最弱的公鸡遗传贡献率均最低,且各组内公鸡无固定交配的母鸡个体;公鸡遗传贡献率与公鸡交配频数及啄斗频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5与0.14。  相似文献   

18.
随着饲料及种雏价格的不断上涨,有成种鸡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如何降低产蛋种鸡的育成成本,延长种鸡的利用期,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提高种鸡场的经济效益呢Z为此,我场进行了伊莎褐父母代蛋种鸡强制换羽试验,目的是对种鸡强制换羽及经济效益做一探讨。一、材料与方法进行强制换羽鸡群是经过人工授精双层笼养到76周龄的父母代伊莎捣蛋种鸡,其中母鸡2785只,公鸡1对只。自然通风,半开放式有窗鸡舍,人工喂料,笼外自由饮水,人工检蛋,每笼5个单元,每单元饲养2只母鸡,公鸡单笼饲养,采用饥饿法换羽。l换羽前的准备门)强制换羽前,淘…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前言 根据国内外生产经验和文献报导,密闭式种鸡舍最佳温度为18-21℃,范围在13-27℃。当舍温达32℃时,产蛋量就明显减少;舍温达38℃时,产蛋量则急剧陡降。另外,在产蛋期种鸡受到任何应激影响都会降低产蛋率。在开放式鸡舍条件下,高温和应激对产蛋率有多大的影响?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特进行本试验。 二、材料和方法 本试验采用140日龄罗斯父母代母鸡CD系306只和D系母鸡216只,饲养在开放式鸡舍内的种鸡方笼里,每笼18只母鸡、2只公鸡。记录每周鸡日产蛋率,直到504日龄产蛋期结束。以每周产蛋率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一、由种鸡笼的选择笼具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种鸡生产性能的高低,因此选择笼养方式的种鸡场一定要重视笼具的选择。1.根据种鸡的特点来选择:自用型种鸡的体型、体重均大于蛋用型种鸡,它对笼具的要求条件也较高一些,设计和选择宠具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该种鸡的特点。一般说来,肉种鸡笼的长、高、深及坚固性均大于蛋种鸡笼。生产性能较好的是二阶梯笼架,每层规格为:200x40x39(cm),分五格,每格养两只,管理方便;三阶梯笼架饲养密度大,缺点是上层鸡组很难观察和管理,且不利于人工授精,生产性能次于二阶梯笼架。种公鸡笼要求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