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旨在探讨蛇源抗菌肽C-BF的抗菌活性及其与抗生素和人源抗菌肽LL-37的抑菌协同作用。试验检测蛇源抗菌肽C-BF和2种畜禽常用抗生素对常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棋盘法分析蛇源抗菌肽C-BF与抗生素、人源抗菌肽LL-37联合使用效果,计算出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 index)。结果表明:抗菌肽C-BF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抗菌肽C-BF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相加作用;与抗菌肽LL-37联合使用对大肠杆菌表现出协同效应。结果提示,蛇源抗菌肽C-BF具有成为新型饲用抗生素替代品的巨大潜力,试验可为C-BF在畜禽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新疆家蚕抗菌肽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进行药效学观察,确定抗菌肽的抗菌谱,为今后选择新药提供资料和依据。挑选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先确定抗菌肽的最小抑菌浓度。再将抗菌肽和抗生素进行比较。家蚕抗菌肽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中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没有生长抑制作用;与抗生素抑菌圈相比,家蚕抗菌肽抑菌圈较小。结果提示抗菌肽没有抗生素抑菌效果强,但抗菌肽可以减少耐药性,为今后抗菌肽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饲料工业》2019,(22):29-33
实验旨在测定猪源抗菌肽PR-39对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以及其与常用抗生素的协同杀菌效应。实验结果表明:PR-39对常见畜禽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但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敏感性较差;将PR-39与阿莫西林、土霉素、硫酸链霉素联合使用效果良好。研究结果为PR-39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数据,同时体现出PR-39替代抗生素开发成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巨大潜力。今后可重点研究PR-39的杀菌机制以及联合不同抗生素协同杀菌的相关机理,为抗菌肽在新饲料配方中的使用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抗菌肽,又称抗微生物肽或肽抗生素,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内,是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一部分。抗菌肽不仅有广谱抗细菌能力,而且对真菌、病毒及癌细胞也有一定作用。由于其广谱抗菌活性且不受传统抗生素耐药突变株影响,不易产生耐药菌株,与传统抗生素协同作用,能中和内毒素和在动物体  相似文献   

5.
抗菌肽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肉鸭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抗生素在畜禽生产中的大量使用,药物在畜禽体内严重残留及其耐药微生物的产生使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这严重威胁着人民身体健康和整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给我国畜产品出口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抗菌肽又称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或肽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在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是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一部分。抗菌肽不仅有广谱抗细菌能力,而且对真菌、病毒及癌细胞也有作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且快速杀菌,不受传统抗生素耐药突变株影响,不易产生耐药菌株,与传统抗生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体外抑菌,比较了1种抗菌肽和3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对几种不同的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旨在为抗菌肽在实际生产中部分替代抗生素提供资料,并对其安全性及调节肠道菌群方面进行了评价与统计。实验结果:抗菌肽的体外抑菌效果明显;安全性实验证实抗菌肽对小鼠各内脏器官无不良影响;肠道菌群计数结果显示,高剂量抗菌肽能促进试验小鼠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抑制有害菌在试验小鼠肠道食糜中的含量,但这一作用与抗菌肽的添加剂量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精油与丁酸钠的体外协同抑菌效果。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肉桂醛、百里香酚和香兰素对于4种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乳酸菌)的抑菌效果。并将单方和复合植物精油分别与丁酸钠复配,测定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3种植物精油均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乳酸菌无抑制作用,在相同浓度下,抑菌效果为肉桂醛香兰素百里香酚。肉桂醛与香兰素复合植物精油抑菌效果优于单方植物精油,当肉桂醛与香兰素的质量比为6∶1时抑菌效果最佳。丁酸钠没有显示出抑菌作用,但丁酸钠与植物精油复合可明显降低植物精油的使用量。综上所述,不同植物精油的复合具有协同作用,植物精油和丁酸钠之间也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抗菌肽饲料添加剂对猪T淋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长期滥用,造成细菌耐药性增强、畜禽二次感染、畜产品药物残留,研发新型抗菌剂迫在眉睫。抗菌肽抗菌谱广、具有多项免疫功能、无药残、不产生耐药性、与其他抗菌物质联用有协同作用和较强的稳定性,其体外抑菌活性己得到广泛验证,但因其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多限于模型动物,与临床应用尚有差距。本研究旨在探索抗菌肽对猪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其在养猪生产中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益生菌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在体内、体外抑菌性能的研究报道,旨在为饲用凝结芽孢杆菌替抗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在较为全面的收集国内外相关凝结芽孢杆菌抑菌实验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文章重点总结了三方面内容:(1)凝结芽孢杆菌抑菌性能评估的研究方法;(2)凝结芽孢杆菌牛津杯法抑菌作用(体外抑菌实验评估);(3)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对畜禽肠道菌群的调控效果(体内抑菌实验评估)。分析现有文献结果显示,牛津杯法是实验室评估凝结芽孢杆菌抑菌作用的主要方法。牛津杯法抑菌实验报道显示:凝结芽孢杆菌对畜禽肠道有害菌、饲料源有害菌、商业饲用益生菌等3类指示菌的抑菌研究较多,但对肠道有益菌的抑制研究没有报道。大量动物试验集中报道了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对肠道大肠杆菌、乳酸杆菌总菌数的影响,极少涉及沙门氏菌、双歧杆菌影响的研究。基于当前替抗饲料添加剂研发的实际需求,文章以抗生素为对照组,加快凝结芽孢杆菌体内、体外抑菌性能的系统评估研究,为凝结芽孢杆菌在饲料及养殖业的替抗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常山散的体外抑菌活性。分别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联合琼脂平板稀释法及营养琼脂稀释法对选用的12种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抗菌作用量效关系研究,并通过牛津杯法观察药物抑菌效果。试管二倍稀释法联合琼脂平板法结果表明,常山散对链球菌属和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强,MIC在15.6~62.5 mg/mL之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杆菌有较弱的抑菌作用,MIC在250~500 mg/mL之间;对真菌的抑菌作用最弱,MIC值 > 500 mg/mL,其抑菌强度大小依次为:链球菌属、芽孢杆菌、肠杆菌、真菌。营养琼脂稀释法结果表明,常山散对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及黑曲霉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MIC约为500 mg/mL,而对其他链球菌属、肠杆菌属及芽孢杆菌属细菌的抑菌效果较弱,MIC值均 > 500 mg/mL。牛津杯法抑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常山散药液(500 mg/mL)对12种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但抑菌效果较弱,绝大多数抑菌环直径≤10 mm。牛津杯周围可见明显的药物作用圈,作用圈内细菌数量较其他部位明显减少。综合以上试验结果,中药常山散对常见致病菌均具有一定抑菌效果,但由于药物本身的特性及有效组分含量较低,其抑菌作用效果较弱。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P10B抗菌肽与硫酸小檗碱联合抗菌作用,进行P10B抗菌肽与硫酸小檗碱联用的体外抑菌试验。试验菌株为20株肉鸡源大肠杆菌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P10B与硫酸小檗碱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棋盘稀释法测定两个药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判断联合抗菌效果。结果表明,在联合药敏试验中,两药呈协同作用的占10%,呈相加作用的占85%,呈无关作用的占5%。平均分级抑菌浓度指数为0.825,两种药联和用药效应主要表现为累加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抗菌肽是由生物机体产生的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小肽类物质,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寄生虫、抗病毒等活性。与抗生素不同,抗菌肽的靶菌株不易产生抗性突变,故其有望成为抗生素替代品,在畜禽生产中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抗菌肽的抑菌机理与其在断奶仔猪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抗生素的使用不当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并且其出现的频率已超过抗生素新药的开发速度,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难度。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新的途径来替代现有的传统生产方式。抗菌肽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不仅具有广谱的杀菌作用,而且稳定性好,目前已经有一些相关报道证实抗菌肽和抗生素之间存在协同抑菌效果[1-3]。本试验利用改良的肉汤稀释法对6种抗生素与猪防御素进行协同作用研究,以期为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  相似文献   

14.
抗菌肽CJH是从金环蛇毒液中提取出的一种抗菌活性极强的免疫活性多肽物质。试验测定了抗菌肽CJH对不同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抑菌活性及杀菌速率,并与常用抗生素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棋盘实验法测定了抗菌肽CJH联用不同抗生素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相比几种常用抗生素,抗菌肽CJH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且杀菌能力较强;抗菌肽CJH与阿莫西林、土霉素联用有协同效应。试验为抗菌肽CJH的实际应用及为了探明其减少甚至替代抗生素成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潜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微生物溶菌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试验采用试管法和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了微生物溶菌酶、乳酸菌培养液、乳酸菌培养液和微生物溶菌酶联合应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乳酸菌培养液和微生物溶菌酶联合应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抑菌浓度指数(FIC指数)分别为0.50,0.25;乳酸菌培养液和微生物溶菌酶联合应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均为协同作用。说明乳酸菌培养液与微生物溶菌酶的联合应用提高了微生物溶菌酶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主要研究丁酸对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并用醋酸进行对比试验,为丁酸代替饲用抗生素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采用牛津杯法检测丁酸、醋酸(0.125%~4%)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并使用酶标仪测定细菌在LB肉汤(0.025%~0.1%)中0~24 h的OD600值,根据相应数值绘制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在牛津杯法中,4%丁...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2种抗生素(庆大霉素和头孢曲松)和4种中草药(苏木、诃子、秦皮和五味子)对狐狸源大肠杆菌的联合抑菌情况,试验采用改良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微量肉汤棋盘稀释法分别测定6种药物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以及2种抗生素与4种中草药两两联合应用的联合抑菌浓度(FIC)指数,并判定药物抑菌活性及中草药与抗生素联用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6种药物对狐狸源大肠杆菌分离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头孢曲松抑菌效果最佳;在8种中草药与抗生素联用组合中,头孢曲松和苏木组合在抑菌效果上表现为协同作用;庆大霉素和苏木组合在抑菌效果上表现为相加作用;庆大霉素和秦皮组合在抑菌效果上表现为无关作用;其他联用组合在抑菌效果上则表现为颉颃作用。说明中草药与抗生素联用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但要在日常实践中配伍使用,有待于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动物源性抗菌肽是动物体抵御外源性病原微生物入侵而产生的一类小分子多肽,与传统抗生素相比在抗菌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机理.本文综述了动物源性抗菌肽的一般特性、作用机理和影响抗菌活性和结构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抗菌肽的应用和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抗菌肽(Antibacterial peptide,AMP)又叫宿主防御肽(host defense peptides),普遍存在于真核和原核生物体内,参与机体的天然免疫.抗菌肽因为其显著的优点,成为替代抗生素研究的一个靶标.但是抗菌肽在应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个瓶颈问题,即原核表达系统表达蛋白的无活性及真核表达系统的不稳定性,这也制约了抗菌肽的工业化开发应用.因此,筛选自身能分泌抗菌肽的微生物,利用其自身性能稳定、易培养的优点来生产抗菌肽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常规培养方法从家蚕中肠中筛选出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通过观察菌落形态、细菌形态以及染色反应鉴别出不同的细菌.通过超声波破碎细胞提取细胞内容物,进行抑菌实验.结果显示中肠优势菌杆状和球状细菌的分泌蛋白对供试菌均无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测定LL-37对常见畜禽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及其体外稳定性,并与常用抗生素抑菌活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LL-37抗菌肽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生长,但在抑菌效果上弱于常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LL-37的稳定性较差,在pH=8的碱性环境及消化酶作用的条件下,LL-37的抑菌效果大大降低。研究结果证明LL-37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但其抑菌活性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