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氧需求特性菌株在模拟肠道厌氧条件下的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3种典型的不同氧需求特性益生菌在模拟肠道条件下的增殖情况,为益生菌在动物生理条件下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将冻存的丁酸梭菌、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活化后,初始菌数分别为104、106、106 cfu/ml,接种至相应的培养基中,维持pH值,置于厌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每隔特定时间测定一次菌数,直至菌数不再变化时停止检测,作菌株生长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维持在106数量级,几乎不能生长繁殖;地衣芽孢杆菌由106数量级增殖到108数量级,在培养20 h时接近增殖高峰;丁酸梭菌由104数量级迅速增殖到108数量级,在培养12 h时接近增殖高峰。由试验可以得出:丁酸梭菌更适合动物肠道厌氧环境,可在动物肠道迅速大量增殖代谢,最大限度发挥益生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芪提取液发酵枯草芽孢杆菌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黄芪提取液发酵枯草芽孢杆菌的工艺流程,将活化后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液以1%的比例分别接入含黄芪提取液浓度为100%、90%、80%、70%、60%、50%、40%、30%的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7℃温箱中进行培养,分别取24h、48h、72h的培养物检测菌液数量、芽孢形成率和OD值。对初筛的培养基配方选取接种量、pH、温度和摇床转速4个条件进行正交试验观察影响发酵的主要因素并进行发酵罐大量培养。结果表明:含60%黄芪提取液芽孢数量最高可达1.70×109,芽孢形成率99%,OD值为2.961。正交试验结果优化条件为接种量10%,pH9.0,温度37℃,转速250r/min,发酵罐培养结果48h即可发酵结束,芽孢数量比摇瓶培养高5倍左右。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研究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对饲料pH、干物质回收率(DMR)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探讨菌种的适宜添加比例。以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不同添加比例为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设计9组发酵模型,35~37℃固态发酵,每12 h检测一次pH,取发酵0 h、24 h、48 h和72 h样品进行还原糖含量和DMR的检测。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内,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比例为2∶2∶2或2∶2∶3,饲料pH较低,发酵进程较快(P0.05);添加比例为2∶2∶2、2∶2∶3或3∶3∶3,饲料发酵后还原糖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发酵72 h,各处理之间饲料DMR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干物质损失平均为6.15%。本试验条件下,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的适宜添加比例为2∶2∶2。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丁酸梭菌与地衣芽孢杆菌配伍(复合菌)、粪肠球菌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及养殖效益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42 g左右的1日龄健康AA+白羽肉鸡1 360只,随机分成10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00 g/t丁酸梭菌制剂、1 000 g/t枯草芽孢杆菌制剂、1 000 g/t地衣芽孢杆菌制剂、400 g/t丁酸梭菌制剂+1 000 g/t地衣芽孢杆菌制剂、1 000 g/t粪肠球菌制剂。试验期43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复合菌能显著提高末重、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添加粪肠球菌降低末重、平均日增重(P>0.05),增加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复合菌能提高白羽肉鸡毛利润,其增加值为枯草芽孢杆菌组>复合菌组>丁酸梭菌组>地衣芽孢杆菌组>粪肠球菌组。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选出最佳单一菌株且确定其混合菌比例和发酵路线,再运用正交试验对混合菌固态发酵红薯渣工艺进行条件优化,以达到提高产物粗蛋白质含量的目的。首先采用4株酵母菌,4株黑曲霉菌,5株枯草芽孢杆菌,1株乳酸菌,在相同发酵条件下固态发酵红薯渣,以产物粗蛋白质含量为主要衡量目标,进行单一菌株的筛选;再利用筛选出的4株最佳单菌进行发酵路线选择;最后对选出的发酵工艺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氮源添加量和菌液接种量4个因素为变量进行L16(44)正交试验,通过测定产物粗蛋白质含量,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黑曲霉41126、枯草芽孢杆菌Y111、乳酸菌为最佳单一菌株;混合菌比例为(黑曲霉41126∶产朊假丝酵母=2∶1)+(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1∶1∶1)的二次发酵路线产物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5.11%;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 d,发酵温度28℃,氮源添加量1%,菌液接种量3%。此发酵条件下,产物粗蛋白质含量达12.35%,较同等氮源添加量原料发酵前提升了85.99%,且产物能量值和氨基酸含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渔用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有效活菌数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试验以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底分离的一株枯草芽孢杆菌为供试菌,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L9(33)优化渔用枯草芽孢杆菌低廉高产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当添加绵白糖6%、鱼粉4%、磷酸氢二钾0. 10%时,可获得最大的菌体生物量,同时研究确定了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佳发酵条件:pH值为7. 0,接种量为6%,培养温度为37℃,转速为200 r/min,发酵时间为32 h。在优化的配方和发酵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生物量OD600值(稀释10倍)为0. 658。说明通过优化条件可发酵出高活菌数的渔用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或枯草芽孢杆菌对高邮鸭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高邮鸭9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期60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丁酸梭菌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3%丁酸梭菌、0.05%枯草芽孢杆菌。结果显示,饲粮添加0.03%丁酸梭菌或0.05%枯草芽孢杆菌显著增加60日龄高邮鸭体重(P<0.05),提高饲料转化率;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03%丁酸梭菌或0.05%枯草芽孢杆菌可显著降低PD whole tree指数(P<0.05),显著降低梭杆菌门、密螺旋体属和梭杆菌属相对丰度(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03%丁酸梭菌显著增加巨单胞菌属和卡拉杆菌属相对丰度(P<0.05),饲粮添加0.05%枯草芽孢杆菌可显著降低厌氧螺菌属相对丰度(P<0.05);对照组、丁酸梭菌组和枯草芽孢杆菌组的差异菌属分别为梭杆菌属、巨单胞菌属和密螺旋体属。综上所述,饲粮添加0.03%丁酸梭菌或0.05%枯草芽孢杆菌后,高邮鸭盲肠微生物梭杆菌等有害菌相对丰度减少,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相似文献   

8.
丁酸梭菌对致病菌和有益菌的体外作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丁酸梭菌在体外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和对有益菌的增殖作用。将丁酸梭菌分别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后进行培养,并与菌种单独培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培养36~48 h,联合培养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菌数均显著低于单独培养组;菌数比例为(1~100)∶1至100∶1时,丁酸梭菌对沙门氏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菌数比例为100∶1时,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抑菌作用较强;菌数比例为10∶1时,丁酸梭菌对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最好。联合培养8 h后,菌数比例为10∶1时,丁酸梭菌对双歧杆菌有显著的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优化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金针菇菌糠的条件进而制备饲料微生物添加剂。试验采用L1(645)正交试验,测定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金针菇菌糠的培养温度(A)、外源氮水平(B)、初始pH值(C)、发酵时间(D)、菌液接种量(E)5个因素对芽孢数的影响,同时测定发酵产物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的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5℃、棉粕添加量3%、初始pH值7.5、发酵时间48 h、菌液接种量10%。对其发酵结果的影响程度依次是外源氮水平>初始pH值>发酵时间>接种量>培养温度。此添加剂中的黄曲霉毒素B1以及重金属砷、铅、汞、镉的含量均符合国家饲料添加剂卫生指标。在此条件下固态发酵菌糠,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数为8×109cfu/g(干重),对其发酵后产品烘干即得到饲料微生物添加剂。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枯草芽孢杆菌-MBS的标准化生长提供依据,研究应用单因子优化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MBS的培养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MBS在改良BPG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3.8g、蛋白胨3.8g、牛肉浸膏3.8g、淀粉2.3g、NaCl3.3g、KH2PO43.3g;生长最佳条件是温度为42℃、培养时间为18h、起始pH值为8.0、接种量为1.5%、转速为240r/min,此时OD610值能达到1.886,菌数能达到2.83×1010个/mL。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多菌种组合协同固态发酵生产功能大豆寡肽蛋白饲料工艺参数优化的工业化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固态开放式生产功能大豆寡肽蛋白饲料的模式为:多菌种组合→液态接种→深层(≥10cm)、堆式、开放式发酵。经筛选的复合菌系为: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粪链球菌、黑曲霉与酵母菌。经优化的发酵工艺参数为:时间48h;pH值为6.0~8.0;24h前温度30±1℃,24h后温度28±1℃;菌液接种量5%(v/w);料水比1∶0.7;底物组成:豆粕70%、麸皮27%、玉米粉3%。并就影响因素中最为关键的菌种因素与烘干条件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苹果酸对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噬菌体的影响,按2%比例转接枯草芽孢杆菌菌液至数瓶新的液体培养基中,随机分配为四个处理组,每组3个平行,180 r/min、37℃摇瓶培养至对数期后,分别添加噬菌体和苹果酸,21h时用分光光度计测菌液OD600值。结果表明,添加苹果酸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及芽孢的形成均无不利影响,对枯草芽孢杆菌噬菌体也无明显抑制效果。因此,苹果酸不适宜作为枯草芽孢杆菌噬菌体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13.
陈香茶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豆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陈香茶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生料豆粕。以酸溶性蛋白含量为主要检测指标,研究陈香茶菌及枯草芽孢杆菌不同培养条件对豆粕固态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1)陈香茶菌适宜培养条件为,称取0.5 g陈香茶粉接入装有100 m L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三角瓶中,28℃静置培养24 h。2)豆粕固态发酵最佳工艺为,10%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10%陈香茶菌培养液+10%糖蜜+10%水+55%豆粕,在37℃密闭条件下培养3~6 d。通过陈香茶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能显著改善生料豆粕营养价值,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灵芝是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子实体,含有灵芝多糖等多种可调节动物免疫的活性成分,发酵可提高灵芝中免疫活性物质的吸收与利用,本试验旨在探索优化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灵芝的条件。将枯草芽孢杆菌菌液接种于粉碎的灵芝,通过考查发酵后枯草芽孢杆菌的数量,对接种比例、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灵芝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比例为1∶5,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22 h,此条件下发酵产物中枯草芽孢杆菌数最多,可达1.0×10~8 CFU/g;检测常温保存30 d的发酵产物不见霉菌生长,枯草芽孢杆菌数量保持1.0×10~8 CFU/g水平不变。发酵灵芝产品可用于提高动物的免疫抗病力,为畜牧生产中代替抗生素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利用沙福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的特性改进生物堆肥技术,对一株沙福芽孢杆菌的抗逆性进行了研究,探究了培养条件和抗生素对芽孢形成率及芽孢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37 ℃、pH=7、装液量125 ml、培养时间24 h为沙福芽孢杆菌最佳产孢条件;初始pH为7时菌液的活菌数为1.54×108 cfu/ml,芽孢数为1.72×108 cfu/ml,产孢率为89.5%;沙福芽孢杆菌对高浓度的赤霉素有抗性,对低浓度的硫酸链霉素、硫酸卡那霉素有抗性。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预防犊牛腹泻复合微生态制剂3株菌种的配比优化。通过研究嗜酸乳杆菌、布氏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不同浓度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牛胆盐的耐受性及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确定其生物学特性;以大肠杆菌K99为指示菌,研究3种益生菌不同配比对大肠杆菌K99的抑菌效果,以确定其最佳组合。结果表明:(1)3种益生菌在不同pH人工胃培养条件下都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其中嗜酸乳杆菌、芽孢杆菌在pH为5时,存活率达到了118.75%、142.24%,布氏酵母菌对不同pH均表现成活率达到了100%以上。(2)3种益生菌在人工胃液中9 h存活率较高,与0 h的OD600相比,布氏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存活率分别为108.7%、129.73%、96.37%。(3)在含有不同浓度的牛胆盐培养基中,布氏酵母菌、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较对照组的存活率最高为60.49%、85.1%、47.42%。(4)3株益生菌按照不同配比在培养12 h后,试验组第2、4、8组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培养24 h后,试验组第3、4、5、6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8个处理组在培养12 h后对大肠杆菌K99的抑菌效果较好。综合分析,3株益生菌对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牛胆盐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并具对大肠杆菌K99、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菌特性。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布氏酵母菌最佳的优化配比为3:3:1。  相似文献   

17.
面对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毒副作用和禁用问题,研究高效复合益生菌来替代抗生素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获得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高效益生菌组合,本研究首先选用3种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菌-1、芽孢菌-2、芽孢菌-3)进行组合,获得最佳配比后再与乳酸杆菌和酵母菌进行组合。通过测定菌液的pH值及大肠杆菌数来判断不同配比的复合菌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的强弱。结果表明,芽孢菌组合(芽孢菌-2和芽孢菌-3的比例为1∶1)、乳酸杆菌、酵母菌按0∶1∶1、1∶3∶0、2∶2∶3和2∶3∶2来制备复合菌剂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而且优于抗生素。而没有添加乳酸杆菌的几组复合菌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明显较弱,说明乳酸杆菌的抑菌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枯草芽孢杆菌与刺五加多糖合生发酵的条件,本试验采用4×2因子试验设计,筛选适宜的温度(30、34、37、40℃)和转速(120 r/min和170 r/min);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筛选接种量(1%、2%、4%、6%、8%)、装液量(50、100 m L)和初始p H值(5.5、6、6.5、7、7.5、8、8.5);根据菌液的活菌数和芽胞产率确定刺五加多糖的添加量(0、0.4、0.8、1.6、2.4、3.6、4.8、6.4、8、10 mg/m L)及合生元的培养时间(24、36、48 h)。结果表明,种子液的培养时间为24 h,温度为37℃、转速为170 r/min,接种量为4%,250 m L锥形瓶中装液量为50 m L,培养基初始p H值为7.0,刺五加多糖的添加量为1.6 mg/m L,合生元培养时间为36 h,把培养好的菌液按1 L菌液∶0.5 kg麸皮的比例用干燥细麸皮吸附,在45℃烘箱中烘干即得枯草芽孢杆菌-刺五加多糖合生元。经检测,其活菌数为5×109cfu/g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主要探讨混菌发酵奶牛精饲料发酵条件的优化,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混合发酵的方法,研究种子液中腐植酸钠添加量、发酵底物中腐植酸钠添加量、麸皮含量、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发酵产物中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枯草芽孢杆菌与酵母菌接种比例3∶7的前提下,奶牛精饲料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种子液中腐植酸钠添加量2.0%,发酵底物中腐植酸钠添加量2.0%,麸皮5.0%,含水量50.0%,接种量5.0%,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4℃。在此试验条件下进行发酵,测得产品中枯草芽孢杆菌数量可达48.00亿CFU/g,酵母菌数量可达4.96亿CFU/g。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布拉酵母菌与凝结芽孢杆菌进行混合固体发酵,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根据其表观现象观察和发酵产物的测定,确定了培养基的最佳配方和最适生长条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以固体培养基(包括麸皮、豆饼粉、玉米粉)为底料,加入4%葡萄糖、无蛋白胨、0.005%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5%接种量接入布拉酵母菌与凝结芽孢杆菌混合菌液,30℃培养48 h,布拉酵母菌与凝结芽孢杆菌混合固体发酵培养基能得到较高产量的布拉酵母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结果显示,在该条件下,布拉酵母菌与凝结芽孢杆菌能够以最佳的生长状态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