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比较分析籼粳杂交稻华中优9326机插和直播种植的穗型与产量特性,以明确大穗型籼粳杂交稻组合在直播和机插种植下的穗部性状差异。籼粳杂交稻华中优9326机插种植产量为13.43 t·hm-2,直播种植产量为12.57 t·hm-2,机插较直播增产0.86 t·hm-2。产量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机插种植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提高。与直播种植相比,华中优9326机插种植穗长增加9.4%,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分别增加39.7%和28.9%,上、中、下部一次枝梗数分别增加43.8%、31.7%、43.8%。机插稻每穗总粒数为317.1粒,较直播稻增加26.0%。机插稻穗籽粒结实率为91.8%,较直播稻提高9.0百分点。机插稻上、中和下部穗籽粒结实率差异较小,而直播稻上部穗、二次枝梗籽粒结实率较高,中部和下部穗籽粒结实率较上部穗分别下降13.4和16.8百分点,中部和下部二次枝梗籽粒结实率较上部穗分别下降21.3和31.1百分点。直播稻籽粒结实率较低,主要是由于中、下部穗籽粒结实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涝灾后不同补种时间及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机插稻淹水7 d以内,只要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仍能获得较多的有效穗数和9 000 kg/hm~2以上的产量;机插稻、直播稻在较移栽适期分别推迟15~25、25~29 d栽插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基本苗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减少产量损失;早熟晚粳类型7月10日前移栽、迟熟中粳7月15日前移栽仍能安全齐穗,迟熟中粳品种7月5日前直播、中熟中粳类型7月10日前直播能够安全齐穗。  相似文献   

3.
进行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抛秧全生育期比直播稻长2 d,比机插秧短5 d;机插产量最高,为7 992.0 kg/hm2,直播产量其次,为7 896.0 kg/hm2,分别比抛秧增产7.6%和6.3%;机插是最佳的生产方式,机插密度均匀,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调节种植规格和基本苗,促进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协调生长,尽管从播种至插秧生产成本最高,但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4.
"沪香粳106"是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具有分蘖快、产量高、抗倒性强等优点。为进一步促进该品种的种植推广,总结了其在奉贤区种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机插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给"沪香粳106"示范推广提供丰产栽培技术支撑,2015~2016年进行了不同播种量、不同施氮量及前后期施氮比例对"沪香粳106"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沪香粳106"作单季稻人工直播栽培,在播种量67.5 kg/hm~2、施氮总量270 kg/hm~2、基蘖肥∶穗肥为8∶2的情况下,单株发育良好,群体协调适宜,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完善水稻机插技术,进行了不同类型秧盘的不同播量、栽插行距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cm行距机插,增穴增苗,进而增加穗数,产量较30cm行距增3.04%;钵型硬盘育苗,秧苗素质好,但卷秧易断根,破损率高;适当增加播量,有利于降低缺穴率,增加穴苗数,栽足基本苗,拿足穗数,获得高产。综合来看,机插水稻以钵型硬盘配以每盘播芽谷150g育苗、25cm行距机插为佳,更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机械有序穴直播、机械有序抛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于推进水稻种植的机械化、精量化和有序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机插秧、有序机抛秧、有序机穴直播三种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效益的影响,以甬优4949和Y两优911为供试品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不同机械种植方式的水稻生长特性与产量形成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全生育期长短均表现为机插>有序机抛>有序机直播,其中有序机抛处理的全生育期比机插缩短3~4 d,但比有序机直播处理长10~11 d,全生育期的差异来源是播种至幼穗分化始期阶段的天数相差较大。有序机抛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机械种植方式,两个品种分别较机插秧、有序机穴直播增产7.86%~8.50%、14.06%~15.08%。增产的原因一是在不显著降低每穗粒数的前提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较机插秧、有序穴机直播增加14.70%、12.20%,差异达显著水平;二是分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和根系生物量等生长特性指标较其他2种机械种植方式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同时机械有序抛秧栽培的生产效益比其他2种机械种植方式高。综上所述,有序机抛种植方式在水稻种植上早发性好,有效穗足,比机插秧、机穴直播更具有产量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8.
以全优527为材料,测定6种不同种植基本苗数的产量和主要产量性状,研究机插双晚杂交稻的最适插植基本苗数。结果表明,当基本苗数在83.25万株/hm^2以下时,产量随基本苗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超过此值,产量增加不明显。双晚机插杂交稻的种植基本苗数以83.2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基本苗数对机插双晚杂交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全优527为材料,测定6种不同种植基本苗数的产量和主要产量性状,研究机插双晚杂交稻的最适插植基本苗数。结果表明,当基本苗数在83.25万株/hm^2以下时,产量随基本苗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超过此值,产量增加不明显。双晚机插杂交稻的种植基本苗数以83.2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由于崇明地区水稻主要种植品种"秀水134"的成熟期较迟,不利于绿肥的生长、高产,影响了崇明岛"绿肥-水稻"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特引进9个水稻新品种(系)进行了绿肥茬机插水稻新品种(系)引种及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综合比较参试品种(系)的茎蘖动态、抗病性、生育期、产量、稻米品质等因素,发现最适宜崇明地区绿肥茬口机插的水稻新品种(系)为"沪粳13-7"、"沪香粳106"。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详细了解机插与直播2种栽培技术在产量、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和生长发育特性等方面的差异性,比较其优缺点,采取大区对比法,进行了早稻机插和直播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插较直播增产870 kg/hm~2、穗长增加0.5 cm、穗实粒数多9.1粒、结实率高1.6个百分点、净收入增加1 416元/hm~2。机插适宜在种植大户和规模种植成片的区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肥料密度对直播水稻"武运粳8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水稻品种"武运粳8号"为材料,设置施氮量处理、磷钾肥配比处理及密肥互作试验,分析它们对直播方式下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①提高施氮量、增加磷钾肥配比能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和产量;增加基本苗能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穗数而降低每穗颖花数;肥料、密度对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明显影响。②限制直播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颖花量,提高产量途径是在形成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增加每穗颖花数从而提高单位面积颖花量。③直播稻单位面积穗数与基本苗数相关密切;每穗颖花数与抽穗前干物质形成颖花能力相关密切;抽穗前干物质形成颖花能力与拔节至抽穗期氮素吸收量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13.
在单季稻宁香粳11上试验了毯苗机插、钵苗宽行机插、钵苗宽窄行机插、机械穴直播和人工撒直播5种栽培方式对其产量效益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钵苗宽行机插方式的产量、温光资源利用与积温生产效率均为最高,其次为钵苗宽窄行机插栽培方式;从种植成本与经济效益分析,以人工撒直播最省工,节本增效,亦是目前普通农户主要栽培方式。作为规模大户,由于劳动力、季节紧张等因素,宜选择机械穴直播。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上海市崇明地区金瓜茬水稻现有品种"秀水134"熟期晚、机插期迟、影响产量及米质等问题,选择适合金瓜茬机插稻种植的高产优质新品种,选用上海市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的"沪香11-21"、"沪软12-12"、"沪粳13-7"、"沪香粳12-260"等4个新品种,开展品比试验与筛选。结果表明:"沪粳13-7"为适合崇明地区金瓜茬机插稻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水稻“光明粳2号”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出水稻新品种"光明粳2号"机条直播的适宜种植密度,进行了不同基本苗数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条播和人工撒播均表现为增加基本苗能提高水稻产量,但由于没有出现拐点现象,适宜的种植密度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基本苗数机插对连粳9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共设5个不同基本苗机插处理,分别为A(每穴3苗)、B(每穴4苗)、C(每穴5苗)、D(每穴6苗)、E(每穴7苗)。结果表明,在B处理条件下,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最高,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是总颖花量高;连粳9号机插高产结构是有足量的群体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总颖花量,并保持正常的结实率与粒重。综上所得,连粳9号机插每穴最适基本苗数为4苗。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探讨水稻品种原谷珍香在黄山市的种植表现,开展了移栽和直播2种栽培方式对原谷珍香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直播方式栽培的水稻基本苗和有效穗显著增多,但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下降明显,千粒重变化不大;采用移栽方式栽培的水稻实收产量高于直播方式,但从综合经济效益来看,相比移栽方式,直播方式更省工省时,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原谷珍香水稻品种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8.
水稻轻简栽培模式主要有直播、机条播和机插等三种模式,本次试验主要对盐粳15号的直播和机插两种高产轻简模式进行了探讨。盐粳15号的直播模式,主要探讨了不同播种期、不同播种量对盐粳15号最终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盐粳15号最适宜的直播时间为6月15日左右,其亩用种量为6 kg/亩,亩有效穗为27万穗/亩,每穗总粒数为105粒左右,每穗实粒数100粒左右,千粒重27.9 g。盐粳15号的机插模式,盐粳15号的适宜机插密度为30 cm×13 cm,栽插前15~18 d播种,基本苗为7.5万/亩,每亩有效穗21万~22万,千粒重27.9 g,每穗总粒数120粒左右,每穗实粒数115粒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不同品种不同密度水直播稻的高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直播稻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和直播密度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密度是获得高产的基础,应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常规种武香粳14号和连嘉粳1号适宜的直播密度为90万株/hm2,杂交种徐优403和徐优201的适宜直播密度为60万株/hm2。徐优403的产量明显高于徐优201,主要原因是徐优403的穗粒数明显高于徐优201。武香粳14号的产量明显高于连嘉粳1号,主要原因是前者穗数和穗粒数较多。杂交种的播种量要适当低于常规种。  相似文献   

20.
机插水稻产量形成规律及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立森  王建武  刘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58-10259
[目的]探讨机插稻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方法]通过不同基本苗和不同施氮量的互作试验,研究机插稻产量形成规律及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结果]随着基本苗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基本苗为13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9553.5kg/hm2;纯氮量为34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9 760.5 kg/hm2;互作试验表明,基本苗135万株/hm2、纯氮量345 kg/hm2时水稻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群体较合理,产量最高,为9 796.5 kg/hm2;随着基本苗的增加,高峰苗、有效穗逐渐增加,而成穗率、每穗粒数呈下降趋势;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高峰苗、有效穗随之增加,但成穗率、每穗粒数、千粒重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结论]机插稻以基本苗135万株/hm2、纯氮量345 kg/hm2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