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发现昆虫保幼激素及其对昆虫发育的重要性以后,引起了农业科学工作者试探能否利用这些激素来防治昆虫的兴趣。通过采用典型的内分泌技术,现已证明,昆虫的整个未成熟阶段和成虫期间都具有保幼激素(JH)。不久表明这些激素在幼虫和若虫阶段阻止着早熟发育,成虫则需要保幼激素才能发育卵巢。C.M.威廉斯从惜古比天蚕蛾  相似文献   

2.
正在驱杀昆虫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方面是昆虫生长调节剂的问世。昆虫问题不仅是对家畜健康和福利有威胁,远不止这些。大多数杀虫剂主要是仅对叮咬和骚扰宿主的成虫有驱杀效果。昆虫生长调节剂是最安全最有效的产品,原因在于哺乳动物宿主没有保幼激素和保幼激素受体。因此,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宿主动物不会产生任何生物学影响,这类产品在安全性上具有一个重要的边际效应,合理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能大幅减少强毒性杀成虫药的使用,随之而来的  相似文献   

3.
动物源农药主要用于害虫的防治,包括:动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昆虫激素,如蜕皮激素、保幼激素等。它们具有调节昆虫生长发育的功能。昆虫信息素又称昆虫外激素,具有引诱、刺激、抑制、控制昆虫摄食或交配产卵等功能。农用抗菌素,如具有杀螨作用的浏阳霉素、华光霉素、多沙霉素等,具有防真菌病害的武夷霉素、多米霉素、多抗霉素,具有防细菌病害的中生霉素、新植霉素,防病毒的宁南霉素等。最具代表性的是阿维菌素。  相似文献   

4.
李燕 《油气储运》2009,(3):50-50
苯氧威又名双氧威,通用名为fenoxycarb。苯氧威是一种具有保幼激素活性的非萜烯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毒、安全、对环境无污染等诸多优点,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5.
高温对褐飞虱体内保幼激素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七八月份高温季节,水稻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l),BPH]迁飞至长江中下游及江淮平原稻区生长繁殖。褐飞虱对温度的反应比较敏感,在水稻生长季节其发生主要受高温控制[1]。异常高温可降低昆虫咽侧体的活性,引起体内保幼激素滴度(JHtiter)的变化,从而影响卵黄的形成[2]。为探索高温条件下褐飞虱体内JHtiter的变化及其对生殖的影响,笔者对高温条件下代谢保幼激素的保幼激素酯酶(JHE)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褐飞虱虫源采自广西南宁,温室饲养,自然…  相似文献   

6.
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抗性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发展概况,昆虫生长调节剂———保幼激素类似物、蜕皮激素类似物、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含苯甲酰基脲类除虫剂、噻二嗪类、三嗪(嘧啶)胺类等品种)、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的应用研究情况以及农业害虫对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抗性机理,对不同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其抗性机理不同.对于抗几丁质抑制剂,可能是几丁质合成酶受到保护,使抑制剂的穿透率降低;保幼激素类似物因双键或环氧等易被多功能氧化酶氧化降解.依据抗性机理,需加强抗性监测,从而更好地进行抗性治理.  相似文献   

7.
甲壳动物保幼激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甲壳动物大颚腺中发现了一种具有保幼激素活性的物质——法呢酸甲酯(MF),它是一昆虫保幼激素Ⅲ(JHⅢ)结构相似的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对甲壳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重要调控作用,而MF的分泌受到眼柄等因子的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昆虫激素应用于养蚕增丝的研究,是七十年代开始的新事物。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应用保幼激素类似物及蜕皮激素养蚕增丝的研究进展较快。我国自1973年以来,全国组织了多学科的社会主义大协作,已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激素养蚕的试验研究,重点蚕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增丝效果,不但填补了我国在昆虫激素合成和应用领域中的空白,并在实践中有所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9.
化学放射法测定蜜蜂保幼激素酯酶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蜜蜂保幼激素(JH)是由蜜蜂咽侧体(CA)合成和分泌的一种氧化物。保幼激素酯酶是对蜜蜂体内呈游离态或结合态的保幼激素进行专化性降解的特异性酯酶。采用放射化学法(RC)测定了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不同日龄工蜂体内保幼激素酯酶(JHE)的活性。结果表明,工蜂体内保幼激素酯酶活性随着日龄的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
保幼激素是昆虫体内最重要的激素,保幼激素酯酶又是最重要的保幼激素代谢酶。为了探寻通过抑制保幼激素酯酶控制小菜蛾的可行性,测定保幼激素酯酶抑制剂3-二辛硫基-1,1,1-三氟-2-丙烷(OTFP)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3龄、4龄幼虫的毒力,研究OTFP对小菜蛾3龄幼虫蜕皮、4龄幼虫化蛹的影响,分析OTFP处理后小菜蛾3龄、4龄幼虫农药敏感性的变化。结果表明:OTFP对小菜蛾3龄幼虫、4龄幼虫的毒力都很低,但能显著延迟3龄幼虫蜕皮和4龄幼虫化蛹,而且影响随其质量浓度升高而加剧;OTFP处理后的3龄试虫对LC50时的丁醚脲、茚虫威、Bt、印楝素的敏感性显著下降,协同毒力指数都显著低于-20,达到拮抗水平,说明OTFP在所设质量浓度下,能够降低小菜蛾3龄幼虫对这几种农药的敏感性;但是对4龄幼虫,OTFP与以上4种农药的共毒系数都显著高于130,除个别处理外,OTFP与各农药在所研究质量浓度下协同毒力指数都大于0,并在几个处理中超过20,显示OTFP能够提高4龄幼虫对农药的敏感性。说明保幼激素酯酶抑制剂在小菜蛾控制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但是若与农药配合使用,需要慎重选择使用时机、农药质量浓度等。  相似文献   

11.
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JH)缺乏是引发昆虫生殖滞育的主要原因,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JHEH)作为JH的主要降解酶,通过调控JH滴度水平在昆虫滞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JHEH在蠋蝽生殖滞育中的调控功能,克隆获得了蠋蝽JHEH基因(AcJHEH),该基因编码452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环氧水解酶结构特征,无跨膜结构域,存在1个信号肽位点。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AcJHEH在不同物种间具有较高保守性,与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的JHEH相似性较高,达65.46%。利用RT-qPCR技术测定了AcJHEH在蠋蝽不同组织及滞育不同时期的表达量,发现AcJHEH表达量在滞育诱导期先下降后升高,滞育诱导20 d时表达量最低;滞育初期(诱导40 d)表达量最高,滞育维持期(诱导50~60 d)的表达量稳定在较高水平,与成虫初羽化时水平接近。AcJHEH在滞育蠋蝽的头部表达量最高,其次是中后肠和脂肪体,在卵巢中表达量最低。利用RNAi敲降蠋蝽初羽化成虫的JHEH基因表达后,雌虫体内的卵黄蛋白原(vitelliogenin, Vg)基因表达量上升,卵黄沉积...  相似文献   

12.
保幼激素类似物前体杀虫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幼激素类似物前体杀虫剂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室蒋志胜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尚稚珍杨淑华前体杀虫剂是指将已知的活性化合物(称为母核),通过衍生化和非衍生化等方法来改善母核的理化性质,从而得到一种农药行为优于母核的新化合物,农药行为包括增加渗透性、延...  相似文献   

13.
杀虫药剂单独使用或者作为害虫综合防治中的一项措施是需要的,别的防治方法不能完全代替它。化学防治包括微生物杀虫剂、昆虫内激素(蜕皮激素、保幼激素、抗保幼激素等)及性信息激素,后者近称为信息化合物(Semiochemicals),最近出版一些专书。近代化学防治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大量应用无机杀虫剂及植物质杀虫剂如砷酸铅、砷酸钙、矿物油剂及烟草、鱼藤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2)广泛使用有  相似文献   

14.
昆虫BR-C(Broad complax)蛋白是一个含BTB结构域和锌指结构域的转录因子,介导蜕皮激素20E和保幼激素JH的信号转导,是昆虫变态发育调控的关键基因之一。研究克隆了野桑蚕br-c基因开放阅读框及其上下游的部分非翻译区序列,并对该基因编码序列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野桑蚕BR-C蛋白具有保守的BTB和ZnF-C2H2结构域,N端含有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等结构。聚类分析表明:家蚕与野桑蚕在亲缘关系上最为接近,其BR-C蛋白序列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李乾君 《世界农业》1992,(12):26-27
保幼激素(JH)的研究已持续40多年,虽然众多的研究基本上侧重于基础性的理论研究,但早在60年代,JH的发现者之一,C.M.Wi-lliams就预言,JH可能取代以DDT为代表的有机杀虫剂而成为第三代杀虫剂。JH是昆虫体内有的一种生长发育的调节剂,对人畜无害,但过里的JH可以干扰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由于JH本身就是昆虫体内的一种激素,故害虫对其也难以产生抗性,这些均符合现代害虫管理的基本要求。利用JH及其类似物防治害虫,引起人们  相似文献   

16.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省蚕区的广大贫下中农、革命科技人员和革命干部,积极地开展了在桑蚕应用保幼激素的科学实验,为我省养蚕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根据近几年来的试用和推广的结果,桑蚕使用保幼激素后,一般可增加产丝量10—15%。由于使用保幼激素,使桑蚕的5龄期延长了1天左右,用桑量相应增多了10%左右。因此,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桑叶产量,是推动保幼激素的扩大使用,促进蚕、桑生产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7.
欧晓明 《世界农业》1993,(12):33-34
一、保幼激素类似物——哒嗪酮衍生物 日本日原产业公司的Miyakado等(1989)在研究除草剂哒嗪酮的新衍生物时首先发现了一种新型杀螨剂速螨酮(pyridaben),其杀虫活性与其他传统杀虫剂不同,对幼虫的作用缓慢。尔后,合成了数百种类似物并评价了其对几种昆虫的幼龄幼虫的致死  相似文献   

18.
家蚕变态发育由蜕皮激素(20E)和保幼激素(JH)协同调控,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是昆虫蜕皮和变态期间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两者相辅相成。20E通过调控一系列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来诱导昆虫细胞自噬和凋亡。就家蚕细胞自噬和凋亡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便为其在家蚕变态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蜚蠊,又称蟑螂,全世界已知约有40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我国最常见的室内有害种类主要有5种。这类昆虫多生活在房屋尤其是厨房里。它们是典型的夜出性昆虫,食性很杂。本亚目昆虫是一个经济重要性极大的目,若虫和成虫均能传播痢疾、伤寒、霍乱、肝炎等病毒和多种寄生虫卵。据卫生防疫部门研究证明,它们还能携带10余种黄曲霉菌,可以引起多种癌症。作为病原物的传播者,蜚蠊污染了人们的食物。对蜚蠊的防治,目前主要用硼酸诱杀及用多种杀虫剂触杀和诱杀。蜚蠊的保幼激素,集合信息素及性信息素,近年来研究得较多。  相似文献   

20.
以蜡螟生测法测定了72时龄以内的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cr)末龄幼虫的保幼激素动态及灭幼脲对其影响,发现在48时龄。保幼激素滴度下降到极低水平时,灭幼脲可使保幼激素滴度堆持在一个高于正常幼虫的水平。不同时龄滴加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发现幼虫可因施药期不同而对ZR-512产生不同效应,其转换期也是在幼虫发育到48时龄的时候,由此讨论了由于灭幼脲对保幼激素滴度在转换期间不下降到规定阈值,可能干扰了激素序列的调控,导致蜕皮、变态异常的毒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