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一定氮、磷肥施用水平下小麦钾肥的施用效果,探讨合理的钾肥用量,完善灌云县中部地区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特进行了小麦钾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每667m~2施氮(N)量为23kg、施磷(P_2O_5)量为4.5kg的水平下,每667m~2钾肥(K_2O)用量为6kg时,小麦每667m~2有效穗数(48.5万穗)、每穗粒数(35.3粒)、每667m~2产量(理论产量659.48kg、实收产量528.67kg)、增产率(62.4%)、每667m~2纯收益(1121.81元)均为最高,且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因此,灌云县中部地区小麦生产每667m~2最佳钾肥用量为6kg。  相似文献   

2.
密度及肥料对机插水稻武运粳30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年来常熟地区的常规粳稻主栽品种武运粳30号为试验材料,开展栽插密度及肥料运筹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水稻栽插1.6万穴,行距30 cm、株距14 cm,基本苗6.4万,基肥每667 m~2施复合肥(N 15%,P_2O_5 10%,K_2O 15%)30 kg、氯化钾(K_2O 62%)4 kg,分蘖肥分2次施用,每次施尿素(N 46%)6.0 kg,促花肥施复合肥(N 15%,P_2O_5 15%,K_2O 15%)20 kg、尿素10 kg,保花肥施尿素5 kg,全生育期肥料投入折纯为N 19.92 kg、P_2O_5 6.00 kg、K_2O 9.98 kg时,穗粒结构、理论产量及实产结果较优。  相似文献   

3.
氮肥后移不同施肥量对小麦节间长度及产量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拔节期,分别采用尿素5 kg·667 m~(-2)、尿素10 kg·667 m~(-2)、尿素15 kg·667 m~(-2)、尿素7.5 kg·667 m~(-2)+二铵2.5 kg·667 m~(-2)的施肥处理,以农民习惯拔节期不施肥的方法为对照,探索在拔节期不同施肥量对小麦节间长度、667 m2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四种施肥处理与对照比较,小麦节间长度差异不显著;从产量结构看,亩穗数均达到显著差异,穗粒数及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亩产量均有增加,其中667 m2施7.5 kg+二铵2.5 kg差异显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浙江地区小麦生产减少施肥次数、降低成本的要求,探明万里神农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缓释肥在小麦简化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特进行了相关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浙江杭州地区"扬麦12"生产中,采用"一基一追"简化栽培,即基肥每667 m~2施有机缓释肥40 kg,穗肥每667 m~2施尿素10 kg+氯化钾5 kg,相比于常规施肥,减少1次施肥人工,实现氮肥减量9.40%,氮肥利用率提高2.11%,产量虽略减,但每667 m~2产量仍达300 kg以上,明显高于浙江省小麦平均单产,且小麦成熟度较好,生育期提早。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投入产出比例较为合理的施肥方式,以水稻"金农香粳1267"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用量有机肥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每667 m~2约提供有机氮10.2 kg),及每667 m~2施用N 12 kg、P_2O_5 1.76 kg、K_2O2.2 kg的条件下,每667 m~2有机肥用量为0、250、500、750 kg 4个处理的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差异不显著;每667 m~2施用有机肥250 kg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每667 m~2为645 kg;每667 m~2施用有机肥750kg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最高,为28.4%;若不计算有机肥成本,每667 m~2施用有机肥250 kg处理的经济效益最高,若计算有机肥成本,则不施有机肥处理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6.
合理的氮肥运筹是迟播小麦实现高产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手段。现通过设置氮肥不同的基追比,研究了迟播小麦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结果表明,在较最迟适播期(11月10日)推迟8d的情况下,通过适当增加每667m~2播种量(由10kg增加到12.5kg)、合理氮肥运筹(每667m~2施氮总量为17.2kg,基肥与拔节肥施用比例为5∶5),仍能获得每667m~2产量448.57kg的高产。同时,通过合理氮肥运筹,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氮肥利用率,但提高的幅度不大,需通过设定合理的产量目标、选用高效的肥料品种、采用先进的施肥机械和合理的肥料运筹方式,以大幅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节肥减排。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江苏省常熟市小麦穗肥的最佳施用量和施用时间,选择小麦生育进程正常的A类田块(晚播,3月初拔节,生育期同往年)和小麦生育进程快的B类田块(早播,2月上旬拔节,生育期较往年提前),进行了小麦穗肥不同施用量和施用时间对小麦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穗肥适宜施用时间在2月24日—28日,穗肥每667 m~2适宜纯氮施用量为6~7 kg,小麦全生育期每667 m~2总纯氮施用量以14~17 kg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正一、选用优良品种优质强筋小麦主要推广郑麦7698、新麦26、丰德存麦5号等。力争做到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小麦良种覆盖率要达到100%。二、科学施肥整地(一)科学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增加氮肥用量,合理施用中量和微量元素肥料。1.高产麦田。一般每667 m~2产量为500 kg的麦田,底肥用量为40~45 kg/667 m~2,硫为3~5 kg。2.中高产麦田。一般每667 m~2产量为400~500 kg的麦田,底肥用量为35~40 kg/667 m~2,硫为3~5 kg。  相似文献   

9.
缓释肥在松江区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验证上海永通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缓释肥在上海市松江区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特进行了缓释肥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松江区水稻生产上施用缓释肥,适量减少氮肥用量和施肥次数,对水稻分蘖无明显不利影响,还能提高千粒重,有利于减少化肥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以处理(5)每667m~2基肥施缓释肥30kg、分蘖肥施尿素15kg、穗肥施复合肥27.3kg、合计施纯氮20kg的效果最好,相比常规施肥每667m~2可节本增效116.56元。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晚播和加大施肥对不同播量下西农黑大穗小麦的产量均有明显提高。西农黑大穗适宜在陕西陇县旱塬肥地种植,可适当晚播,合理密植,加大施肥。最佳播量为22万苗·667 m~(-2),最佳播期为10月10日,最佳肥力为氮肥(纯氮)200 kg·hm~(-2),磷肥(P_2O_5) 160 kg·hm~(-2),钾肥(K_2O)150 kg·hm~(-2)。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大蒜施用土壤调理剂的效果,课题组安排了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施用土壤调理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蒜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施土壤调理剂(Agri-star松土促根剂) 2 kg/667 m~2,与对照相比,降低了土壤容质量,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提高了大蒜产量,每667 m~2大蒜增产206.6 kg,增长率为12.7%,每667 m~2增加产值351.22元。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不同时期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2配方施肥和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提供依据。本试验中,每667m2底施尿素175kg,于小麦拔节期(3月10日)一次每667m。追施尿素17.5kg,产量最高。小麦追施应根据当年苗情而定,一般以拔节期追肥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用苦荞麦品系08-5做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设3重复,4个处理,分别为:①不施肥、②每667 m施用5 kg尿素、③每667 m施用10 kg尿素、④每667 m施用15 kg尿素。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小区面积4 m,尿素作为底肥随播种一次施入。结果:处理②产量最高,为146.7 kg/667 m;处理④次之,为136.7 kg/667 m;处理③为第三位,产量为130.1 kg/667 m;不施肥的处理①产量最低,为117.2 kg。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含黄腐酸小麦功能性专用配方肥的施用效果,进行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冬前发棵、叶龄、单株分蘖、产量和产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主推配方施肥处理的氮磷钾肥配比合理,小麦实收产量为各处理最高,每667 m~2达422.44 kg;含黄腐酸小麦功能性专用配方肥处理可在小麦全生育期每667m~2纯氮用量减少2.4 kg的情况下,获得较理想的产量,每667 m~2实收产量达403.26 kg。  相似文献   

15.
<正> 1 高产麦田。“庄稼—枝花,全靠肥当家”。小麦要高产,施肥要配方。高产麦田上质肥沃,培管水平较高。在用肥数量上存在施用氮素过多,而有机肥、磷、钾肥、微量元素不足的问题。在施肥技术上必须做到控氮、增磷、补钾、加微,增施有机肥,每667m~2要施足优质农家肥2000~3000kg,推广秕草直接还田,增加土壤肥力,增强土地后劲,每667m~2施用纯氮18~20kg,N、P、K配比以1:0.7:0.8为宜,每1kg麦种用3~5g硫酸锰拌种,缺锌麦田,每667m~2施硫酸锌0.5~1.0kg,与细土拌匀基施。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了解后期施肥对杂交稻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根据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项目要求,2012~2014年连续3 a进行水稻穗肥对比试验。试验设6个不同穗肥用量和1个空白对照处理。试验结果显示:施用穗肥对提高水稻产量效果非常显著,产量的提高主要与增加水稻粒数有关。建议早稻促花肥施尿素和氯化钾各4~6 kg/667m~2,保花肥施尿素和氯化钾各3~4kg/667m~2;晚稻促花肥施尿素和氯化钾各6~8 kg/667m~2,保花肥施尿素和氯化钾各3~4 kg/667m~2。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优质高产抗病油菜新品种"浙大619"的推广步伐,从2010年开始进行了"浙大619"最佳播种期、移栽密度和施氮水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浙大619"育苗移栽,早播(9月22日播种育苗)以每667m2种植0.55万株、每667m2施尿素32.5kg产量最高;中播(10月2日播种育苗)以每667m2种植0.75万株、每667m2施尿素32.5kg产量最高;迟播(10月12日播种育苗)以每667m2种植0.95万株、每667m2施尿素27.5kg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尿素硝酸铵肥料在冬小麦上增产效果及氮肥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尿素硝酸铵溶液(UAN)减量优化施用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研究以强筋小麦品种郑麦379材料,在河南省有代表性的土壤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尿素硝酸铵肥料在小麦上施用增产效果显著,施用同等用量尿素硝酸铵肥处理比优化施肥技术普通尿素处理增产420 kg/hm~2,增产率为5%;与常规施氮肥(尿素)处理相比,每公顷肥料减少45 kg,但小麦产量却增加675 kg/hm~2,增产率为8.3%。在减量施肥方面,尿素硝酸铵肥料处理比优化施肥技术普通尿素处理每公顷肥料减少30 kg,其小麦产量为8 475 kg/hm~2,优化施肥技术普通尿素处理产量为8 430 kg/hm~2,二者相比产量基本没有差异;与常规施氮肥(尿素)处理相比,每公顷肥料减少75 kg,但小麦产量却增加300 kg/hm~2,增产率为3.7%;说明施用尿素硝酸铵肥料,可以减量施肥且稳定冬小麦产量。尿素硝酸铵肥料中添加元素锌时,与同等用量尿素硝酸铵肥料相比,产量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在氮肥利用率方面,施用尿素硝酸铵肥料显著提高冬小麦的氮肥利用率,比优化施肥技术普通尿素处理分别提高5.6,10.6,12.6百分点;比农民习惯施肥分别提高13.4,18.4,20.4百分点。在环境保护方面,施用尿素硝酸铵肥料土壤不同层次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播期和播种量对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晚播稻茬麦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研究了播期和播种量对当地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种量均对洪泽区晚播稻茬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小麦产量呈下降趋势;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晚播稻茬麦的产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晚播稻茬麦在11月1日播种的,每667 m~2播种量以15 kg为宜;以后每晚播1 d,每667 m~2播种量应增加0.35kg,但每667 m~2播种量不宜超过35 kg。  相似文献   

20.
正一、豫西地区冬小麦主要施肥技术(一)加大基肥用量施足基肥可使麦苗早生快发,为促进有效分蘖、增粒增重打下基础。底肥用量宜占施肥总量的60%~70%,一般每667m~2施优质有机肥2 000kg,配施一定量的氮肥、磷肥,肥力高的地块每667m~2施尿素5~10kg或碳酸氢铵20~25kg、磷酸二铵15~17kg、氯化钾12~17kg,也可选用45%复合肥或40%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