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验在单因素优化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一步对热带假丝酵母菌固态发酵工艺进行研究,包括发酵时间、接种量、料水比、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因素,最终确定热带假丝酵母菌的固态发酵工艺。发酵条件:在自然pH值条件下,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8 h、接种量11%、料水比1∶0.75。培养基成分:麸皮与甘油8.5∶1.5 (g/g)、尿素0.5%、磷酸二氢钾0。依照此工艺进行发酵,热带假丝酵母菌活菌数最高可达32.94×108个/g。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3个试验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接种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量、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豆粕发酵产小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单、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豆粕发酵前后豆粕营养物质含量、大豆球蛋白含量、蛋白质分子质量、发酵产物p H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株试验菌接在各自种子培养基扩大培养至21 h为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时间。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0%、温度为40℃、料水比为1.0∶1.2、发酵时间为72 h;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5%、温度为31℃、料水比为1.0∶1.0发酵时间为120 h,3个菌株的接种比例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9∶3∶2。经微生物发酵后,发酵产物中小肽、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较发酵前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大豆球蛋白含量均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分子质量较未发酵组降低;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而单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则与未发酵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豆粕经微生物固态发酵后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p H也发生了变化,并且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3个试验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接种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量、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豆粕发酵产小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单、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豆粕发酵前后豆粕营养物质含量、大豆球蛋白含量、蛋白质分子质量、发酵产物p H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株试验菌接在各自种子培养基扩大培养至21 h为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时间。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0%、温度为40℃、料水比为1.0∶1.2、发酵时间为72 h;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5%、温度为31℃、料水比为1.0∶1.0发酵时间为120 h,3个菌株的接种比例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9∶3∶2。经微生物发酵后,发酵产物中小肽、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较发酵前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大豆球蛋白含量均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分子质量较未发酵组降低;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而单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则与未发酵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豆粕经微生物固态发酵后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p H也发生了变化,并且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复合益生菌固态发酵改善甘薯渣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采用多种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对甘薯渣营养价值的影响,并探讨其最佳发酵工艺参数。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4类菌种共12株菌种进行单菌发酵,从中筛选1株发酵效果最优菌株作为混菌发酵的主菌种,与其他3类菌株进行不同组合发酵,筛选最佳菌种组合。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水比、接种量及菌种接种比例对甘薯渣营养价值影响。结果表明:1)在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4.5 d,料水比1∶1.3,接种量1×106个/g,接种比例黑曲霉2∶里氏木霉∶枯草芽孢杆菌1∶酿酒酵母1=1∶1∶2∶1条件下发酵效果最好。2)在混菌发酵后,以干物质为基础,粗蛋白质含量从6.37%提高到9.75%;粗脂肪含量从2.71%提高到4.92%;发酵后还原糖含量达到8.22%,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酶、β-葡萄糖苷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别为4.26、3.29、3.75和5.15 U/g DM。由此可见,农副产品甘薯渣经过微生物混菌固态发酵后可以有效改善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5.
啤酒酵母固态发酵苜蓿粉工艺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啤酒酵母固态发酵苜蓿粉,以提高苜蓿粗蛋白质含量为目标,优化发酵工艺参数。通过对料水比、发酵温度、接种量及发酵时间等单因素进行试验优化,在此基础上对料水比、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结果表明:啤酒酵母固态发酵苜蓿粉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料水比1:1.52,发酵时间为122.6 h,发酵温度为28.3℃。模型极其显著(P0.01),拟合度好。在此条件下,苜蓿蛋白质的含量为26.65%,比未经发酵的苜蓿蛋白质含量22.37%提高了19.13%;纤维素含量为15.73%,比未经发酵的苜蓿纤维素含量19.30%降低了18.50%。试验研究结果为啤酒酵母固态发酵苜蓿制备苜蓿蛋白粉及苜蓿肽工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找到一种脱毒较为彻底且稳定的菜籽粕脱毒方法,以复合芽孢杆菌为发酵剂,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葡萄糖和硫酸铵添加量、料水比、接种量、起始pH、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对硫代葡萄糖苷降解率的影响。在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评价了料水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硫代葡萄糖苷降解率的影响,用Design Expert7.1.6软件分析试验数据建立了菜籽粕混合菌固体发酵条件的一个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极显著(P<0.001),拟合度良好。得出混菌固体发酵脱毒过程的工艺参数为:接种量7.7%,发酵温度44℃,料水比1.000∶0.585,发酵时间53h。在此条件下,硫代葡萄糖苷降解率达到了94.850 6%。本试验确定了混合菌发酵菜籽粕脱毒的最佳条件,为混合菌发酵菜籽粕降低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工艺参数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香菇菌糟、豆粕、玉米渣、麸皮等为主要原料,将其充分混合后,采用里氏木霉RutC-30进行固态发酵生产饲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料水比(m/v)、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饲料粗蛋白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获得了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水比1:1.5,接种量7%,发酵温度31℃,发酵时间96 h。发酵后饲料蛋白含量显著增加,由最初的16.61%增加至23.24%,粗纤维含量显著下降,由最初的7.13%降至6.41%。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讨复合微生物固态发酵木薯渣最佳发酵参数,并考察混菌发酵对木薯渣营养品质的影响。从木霉、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4大类共12株菌中分别筛选出1株发酵效果较好的菌株,以营养改善最佳的菌株为主发酵菌,与其它3株进行不同组合,筛选出最适发酵组合,并考察组合中不同菌种最适接种比例、接种量和菜粕添加量;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水比以及初始p H间交互作用对木薯渣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克发酵原料按黑曲霉-II∶枯草芽孢杆菌-II∶酿酒酵母=3∶2∶1的比例接种2.5×106个微生物(孢子),菜粕添加量为20%,发酵时间4 d,发酵温度35℃,料水比1∶2,初始p H 4效果最好。以最优条件发酵木薯渣,以干物质计算,发酵后木薯渣粗蛋白由10.77%提高到17.92%(P0.05),粗纤维由21.50%降低到16.54%(P0.05)。此外,发酵后产物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酶、β-葡萄糖苷酶酶活分别达到12.31、3.92和3.95 U/g DM。利用复合微生物固态发酵可以显著提高非常规饲料原料木薯渣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清香型白酒糟为原料,添加酿酒酵母SY、枯草芽孢杆菌D和植物乳杆菌2-41进行混菌固态发酵,制备蛋白饲料。探索麸皮添加量对混菌固态发酵饲料质量的影响,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比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酒糟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菌种接种量和发酵培养基初始酸度对混菌固态发酵饲料质量的影响,从而优化混菌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清香型白酒糟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酒糟和麸皮比为9∶1,在酒糟初始水分为50%~60%的条件下,发酵培养基总装料量为50 g,其中清香型白酒糟45 g,麸皮5 g。混菌固态发酵最优工艺条件为菌种接种量13%、发酵温度26℃、发酵时间6 d、初始酸度0.90 mmol NaOH/10 g。在此混菌固态发酵工艺条件下进行3组平行试验,测得酒糟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为(24.97±0.05)%,感官评价最终得分18分,等级为优良。研究结果对混菌固态发酵酒糟制备蛋白饲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装料量、温度、接种量、接种比、发酵时间、接种方式对白腐菌与产朊假丝酵母混菌固态发酵三七渣生产蛋白质饲料的影响,本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发酵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三七渣固态发酵过程受发酵工艺条件的影响较大。接种比、接种量、接种方式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这三个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试验结果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接种量交互作用接种比接种方式。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为:白腐菌与产朊假丝酵母接种比1∶2,接种量10%,白腐菌发酵2 d后再接入产朊假丝酵母,发酵时间6 d,发酵温度30℃,装料量10 g,在此条件下,发酵培养物的真蛋白质含量可达22.81%。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利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Yn制备发酵饲料的合适参数及发酵后饲料品质。试验以酵母活菌数为检测指标,对发酵原料添加量、糖化酶添加量、接种量、料水比和发酵温度等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响应面设计进一步确定糖化酶添加量、接种量和发酵温度的最优条件,同时评价最优固态发酵条件下发酵饲料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最适的发酵配方为玉米粉50%,豆粕20%;酵母菌Yn最佳的发酵条件为糖化酶添加量220 U/g、接种量1.4%(w/w)、料水比1:0.8(w/v),优化后的酵母菌数(折算干重)达到1.30×10~(10) CFU/g;粗蛋白、总酚、维生素B_2和低分子量肽含量在发酵后显著提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该发酵条件在饲料发酵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外加酶提高发酵豆粕蛋白质水解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的工艺基础上添加外源蛋白酶进行优化,以蛋白质水解度为指标,试验得到酶添加量、接种量、料水比、温度、时间5个单因素的最佳条件为:加酶量120U/g,接种量1%、料水比1:1.2、温度35℃、发酵时间48h。对5个因素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得到优化发酵方案为:加酶量50U/g、接种量1.5%、料水比1:1.2、温度35℃、发酵时间48h,发酵豆粕水解度从对照的16.25%提高到37.29%,提高了1.3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接种量、料水比、发酵温度及发酵周期等因素为研究对象,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从而提高豆腐渣的粗蛋白含量,改善其适口性,并可用来替代饲料中的豆粕。试验结果表明:接种量14%,料水比1∶2.5,发酵温度30℃,发酵周期72 h,该条件下发酵终产物粗蛋白含量40.43%,比发酵前提高64.35%。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优化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固态发酵葡萄皮渣蛋白饲料的条件。选取发酵时间、接种比例、接种量、料层厚度、pH值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B试验挑选出对发酵产物中真蛋白含量影响显著的3个因素,分别为发酵时间、接种比例和pH值。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方法采用3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建立二次回归模型,以真蛋白含量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发酵参数。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接种比例(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 1.5∶1.0、pH值为6.0,在此条件下发酵葡萄皮渣中的真蛋白含量为15.03%,比发酵前葡萄皮渣真蛋白含量(10.45%)提高了43.83%。研究表明,响应面法优化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对葡萄皮渣进行固态发酵,可以提高葡萄皮渣的营养价值,对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菌酶协同发酵玉米副产品型饲料,以pH、还原糖含量作为指标验证发酵质量,设计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参数,包括菌种、酶制剂及发酵条件。通过单菌和混合菌发酵试验确定菌种最佳添加比例。结果表明: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混合发酵效果最好,添加比例为1∶1。试验添加单酶和多酶发酵玉米副产物饲料结果显示,纤维素酶和葡聚糖酶混合发酵效果最佳,比例为1∶1,最佳添加总量为200 U/g。采用3因子(发酵温度、料水比、接菌量)3水平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最终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料水比1∶1.2(g/mL),接菌量12%,此条件下,可使饲料中粗蛋白质、粗纤维及粗脂肪含量发生大幅变化。  相似文献   

16.
江成英  刘晓兰  王松 《中国饲料》2021,1(21):123-125
为提高玉米蛋白粉饲料的利用率,本试验以添加一定比例麸皮的玉米蛋白粉为原料,按一定接种量接入混合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以1∶1∶1的比例混合)制备发酵饲料。以可溶性蛋白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固态发酵玉米蛋白粉饲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为玉米蛋白粉与麸皮比例7:3、料水比1:1.3、接种量6%、发酵温度33 ℃、发酵时间87.08 h。采用该条件进行发酵试验,发酵饲料中可溶蛋白含量平均值为13.77%,达到预测值的99.14%,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多菌种|固态发酵|饲料|可溶性蛋白|响应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多菌种组合协同固态发酵生产功能大豆寡肽蛋白饲料工艺参数优化的工业化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固态开放式生产功能大豆寡肽蛋白饲料的模式为:多菌种组合→液态接种→深层(≥10cm)、堆式、开放式发酵。经筛选的复合菌系为: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粪链球菌、黑曲霉与酵母菌。经优化的发酵工艺参数为:时间48h;pH值为6.0~8.0;24h前温度30±1℃,24h后温度28±1℃;菌液接种量5%(v/w);料水比1∶0.7;底物组成:豆粕70%、麸皮27%、玉米粉3%。并就影响因素中最为关键的菌种因素与烘干条件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灵芝菌糠为原料,研究其制作发酵饲料的工艺条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中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影响灵芝菌糠发酵效果的诸多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成功筛选出主效应因子,即假丝酵母菌液和嗜酸乳杆菌液用量比、菌液接种量、料水比和初始pH。在Plackett-Burman设计基础上,根据主效应因子作用大小与方向进行爬坡试验,再进行Box-Behnken Design中心复合试验,对主效应因子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灵芝菌糠发酵饲料调制最佳工艺条件为假丝酵母菌液和嗜酸乳杆菌液用量比6.8∶1、菌液接种量6.8%、料水比1.1∶1和初始pH 5.2。发酵后,灵芝菌糠粗蛋白质含量提高到14.51%,粗纤维降低,有明显酒香味,感官品质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9.
研究综合运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植物乳杆菌固态发酵豆粕产L-乳酸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植物乳杆菌固态发酵豆粕产L-乳酸,可在培养基内添加2.0%的糖蜜作为碳源,发酵培养64 h时L-乳酸的产量达到平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其他固态发酵工艺条件,最终确定影响植物乳杆菌发酵豆粕产L-乳酸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料水比发酵温度初始p H值接种量,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乳酸菌接种量2%,料水比1:0.6,发酵温度42℃,初始p H值6。在最佳优化条件下,植物乳杆菌发酵豆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L-乳酸产量最高可达32.1 mg/g,比单因素试验中最高值(20.8 mg/g)提高54.33%,同时比正交试验最高值(30.0 mg/g)提高7%。研究确定了豆粕经植物乳杆菌固态发酵产L-乳酸的最佳条件,显著提高了L-乳酸的产量,为进一步探讨L-乳酸的固态发酵工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混合菌发酵豆渣生产蛋白质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重文 《中国饲料》2007,(14):36-38
本文研究了用米曲霉(A3.042)、黑曲霉(H-16)和啤酒酵母,混合菌株固态发酵豆渣生产饲料蛋白质。研究了发酵料坯组成、接种菌配比、接种量及发酵温度对发酵豆渣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得到了在30℃最适温度下的发酵料坯组成为85∶15、接种菌配比为1∶1∶2及接种量为12%的最佳工艺条件,发酵周期为72h。其发酵豆渣产品中粗蛋白质含量可达29.76%,比原来增加43.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