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荪是一种食用、药用兼用的菇类,是世界著名的珍贵食用菌之一。采用竹木等材料栽培竹荪虽然产量较高,但成本也较大,若采用谷壳代替竹木在果园栽培竹荪,不仅原料来源丰富、节约土地、成本低,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亩产竹荪可达80kg左右。而且种竹荪的废菌料可以回施果园,一举多得。本文简要介绍果园谷壳栽培竹荪技术。  相似文献   

2.
胡培蓉 《福建农业》2008,(11):20-21
竹荪是一种食用、药用兼用的菇类,享有“蘑菇皇后”之称,是珍贵食用菌之一。在生产中采用竹木等材料栽培竹荪虽然产量较高,但成本也较大。若采用谷壳代替竹木在果园栽培竹荪,不仅原料来源丰富、节约土地、成本低,还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亩产竹荪可达80公斤左右。而且种竹荪的废菌料可以回施果园,改良土壤,一举多得。我乡龟洋、角林、坪岩等村水果面积达2000多亩,在果园用谷壳栽培竹荪,条件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利用龙眼果园林荫资源,进行了不同比例玉米芯和谷壳配方栽培长裙竹荪试验。结果表明,从菌丝吃料情况、现蕾情况、产量及毛利方面看,以60%玉米芯、40%谷壳配方及50%玉米芯、50%谷壳配方总体表现较好,栽培者可根据当地的原材料情况选择合适的配方进行长裙竹荪的栽培。  相似文献   

4.
正竹荪又名竹菌、竹参,为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中著名的食、药兼用菌,享有"菌中皇后"的美称。它不仅外形美观、色泽艳丽,还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维生素和16种氨基酸,对降低胆固醇及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癌症有较好的辅助作用。此外,它对食物还有一定的防腐功能。采用竹木等材料栽培竹荪虽然产量较高,但成本也较大。若采用谷壳代替竹木在果园栽培竹荪,不仅原料来源丰富、节约土地、成本低,还能获得较高产量,每667平方米(1  相似文献   

5.
我国竹荪栽培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商品化生产,主产区由过去的云、贵、川等省扩延到闽、浙、赣、鄂、湘、皖等省区。生产技术不断突破,栽培原料由单一竹类发展到多种原料均可利用;栽培方式由房、棚扩大到林果园间、菜地套种等多方位免棚开放式栽培。并实行田头制种,花工省、成本低、效益高。如今栽培667平方米(1亩)可产竹荪干品166-235千克,当年获利6000-8000元左右,成为农村广开财源的好项目。竹荪田头制种、免棚开放式栽培的具体技术如下:1、田头菌种制作。栽培者只要购买竹荪原种,即可在田头自制栽培菌种。时…  相似文献   

6.
利用毛竹山、果园等林间基本郁闭、凉爽的自然环境,进行竹荪仿野生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7.
广水市系湖北省水稻和花生主产区,每年均有大量花生壳和谷壳,长期以来作为燃料烧掉或堆积腐烂。在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中,市委、政府看准食用菌项目,决定开发竹荪产品,提出“头年试验,二年推广,三年上规模”的计划。根据这个精神,我司科研人员于2003年4月~9月利用花生壳、谷壳为原料进行野外免棚生料栽培竹荪的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果园套种竹荪,既能节约竹荪栽培的遮阴材料,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达到果菇双收.我市近几年已大力推广,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1 竹荪栽培方法 1.1 栽培季节的选择根据竹荪生长发育特点,以自然气温持续在8~28℃时为栽培季节.建阳市套种以春季2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为宜. 1.2 菌种的选择选菌丝浓白粗壮,呈束状,气生菌丝浓密.切忌选用老化、坏死和繁殖代数过多、生命力弱的菌种,套种竹荪的良种有D896、D42等.每平方米用种量1~1.5 kg.  相似文献   

9.
利用林间空隙地和加工剩余物栽培竹荪,是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林农增收的可靠途径。林间袋料栽培竹荪具有应用范围广、成本低、管理方便等优点,是广大农村在林区栽培竹荪行之有效的方法。林间袋料栽培竹荪要注重菌棒制作技术、出菇管理和采收等环节。  相似文献   

10.
黄颜明 《福建农业》2006,(12):13-13
竹荪原始栽培以竹屑为原料,栽培产量低(20-30公斤/亩),从2000年起,全国首44采用谷壳为原料栽培并搭荫棚,亩产量提高到120-150公斤,效益提高45倍。从2001年起用大豆遮阳栽培,亩产量为100~150公斤,省去遮荫棚,可节约木材3—5立方米,亩均降低成本600元。2004年示范1000亩成功后在泰宁县大力推广,每年种植面积2000多亩,其中2005年产值达156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采用大豆遮阳栽培竹荪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1.
竹荪栽培技术的新飞跃——林果农作物套种栽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竹荪栽培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品化生产,一个又一个飞跃.主产区由过去西部云、贵、川等省外延到南部闽、浙、赣、鄂、湘、皖省区.生产技术不断突破,栽培原料由单一竹类,发展到多种原料均可利用;栽培方式由房、棚,扩大到林果园间、菜地套种、竹头无料仿生等多方位免棚开放式栽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栽培竹荪经济效益的提高。竹荪栽培原料在福建省武夷山林区简便易得,使得竹荪栽培在武夷山地区得以大规模推广种植。但竹荪生产技术不规范、管理粗放,广种薄收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提高单位产量,对竹荪栽培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竹荪栽培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品化生产,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飞跃.主产区由过去西部云、贵、川等省外延到闽、浙、赣、鄂、湘、皖省区.生产技术不断突破,栽培原料由单一竹类,发展到多种原料均可利用;栽培方式由房、棚,扩大到林果园间、菜地套种、竹头无料仿生等多方位免棚开放式栽培,并实行田头制种,成本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竹荪大田畦栽优质高产技术,包括栽培季节、田地要求、原料和配方、培养料处理、栽培方法、烘干、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竹荪大田畦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皖东南地区竹荪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皖东南地区分布着大量的毛竹林,竹荪作为新兴的森林食品,对发展林下经济带来机遇。在毛竹林下栽培竹荪,主要体现在栽培地选择、栽培管理和出菇管理等几个环节,对湿度和温度的控制贯穿了各个技术环节,是栽培技术的关键。总结了皖东南地区竹荪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朱学忠 《农林科学实验》2014,(7):118-118,120
皖东南地区分布着大量的毛竹林,竹荪作为新兴的森林食品,对发展林下经济带来机遇。在毛竹林下栽培竹荪,主要体现在栽培地选择、栽培管理和出菇管理等几个环节,对湿度和温度的控制贯穿了各个技术环节,是栽培技术的关键。总结了皖东南地区竹荪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竹荪的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和生长条件)、人工栽培驯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竹荪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武夷山市竹荪大田栽培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正得到大规模推广。现从栽培前准备、栽培技术及出菇管理技术三方面总结了竹荪大田高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竹荪(Dictyophora Pha)又名竹菌、竹笙、竹参、仙人笠等,属担子菌纲、鬼笔科、竹荪属。我省大别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竹荪资源。据新县15个乡考查,有潮湿的竹林均有竹荪生长,而且主要为长裙竹荪(Dindusiata)。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市场对竹荪的需要量不断增加,依靠采收野生竹荪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各地都在引种驯化,进行人工栽培。我站于1983年进行竹荪的人工驯化和栽培,通过反复试验、分离,获得了竹荪纯菌种,同时进行人工栽培初步  相似文献   

20.
竹荪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林间空隙地和加工剩余物发展竹荪,经济效益可达5000元/667m^2,是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林农增收的可靠途径。人工栽培竹荪要注意场地选择、栽培管理和采收保管等技术环节。要获得高产,还需注意培养料配方、覆土种类和温湿度管理等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