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评定热油炉火炼工艺生产的饲用猪油的质量与氧化稳定性,为其在饲料中的合理应用和贮存提供依据,也为正在拟写中的《饲料用油脂动物油脂》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基础数据。采集10个不同生产批次的新鲜饲用猪油样品,测定其主要质量指标、卫生指标、脂肪酸组成及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猪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碘价、皂化值、不皂化物、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丙二醛、加热减重的平均值分别为0.47 mg KOH/g、0.86 mmol/kg、59.40 g/100g、189.61 mg/g、0.28%、0.097%、0.030%、0.10 mg/kg、0.17%,其中变异系数最高的为丙二醛(45.45%),最低的为皂化值(1.54%);砷(As)0.1 mg/kg、铅(Pb)1.0 mg/kg,铜(Cu)含量在0.02~0.91 mg/kg,矿物油、苯并(a)芘(Bap)均未检出;饲用猪油的脂肪酸组成与相对含量比较稳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平均为62.71%;以过氧化值达到5 mmol/kg为判断标准,基于60℃条件下猪油过氧化值测定结果,预测6个批次猪油样品在20、30℃下的平均货架期分别为238、119 d。综上可知,本试验所采集的饲用猪油质量达到《食用猪油》和正在拟写的国标《饲料用油脂动物油脂》的要求,氧化稳定性较好,贮存期较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鸭油为研究对象,探索采用套算法对不同品种鹅真代谢能(TME)值的影响,从而确定鹅的鸭油TME值评定方法。分别选取260日龄健康五龙鹅和青农灰鹅各32只(公),采用2×2×2三因素正交试验设计,2个品种鹅分别采用2种饲喂方式(定量饲喂和直接强饲),饲喂2种饲粮(基础饲粮;基础饲粮+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共分为8个处理,每个处理8只鹅。试鹅单笼饲养,每天饲喂100 g,采用全收粪法收集排泄物。试验分2阶段,先饲喂基础饲粮,再饲喂鸭油饲粮,鸭油饲粮用10%的鸭油替代基础饲粮。结果表明:1)五龙鹅和青农灰鹅的鸭油TME值分别为37.79和38.15 MJ/kg;2)品种内4个试验组的TME值,采用定量饲喂并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组最高。3)品种间比较,青农灰鹅对鸭油的TME值显著高于五龙鹅(P<0.05)。综上所述,对鹅的鸭油代谢能值评定时,定量饲喂并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测定的数据稳定性较高;鹅的鸭油TME值为37.79~38.15 MJ/kg;鹅的鸭油饲粮代谢能值品种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气相色谱技术对国内7个省份的104份油脂样品(包括豆油、猪油和鸭油)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3种油脂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组成;同种油脂不同来源的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市场上饲用油脂的质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鸭油、豆油和棕榈油的营养价值及其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基础日粮为对照,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的鸭油、10%豆油和10%棕榈油,饲喂21~42日龄肉鸭,利用套算法测定3种油脂在肉鸭体内的表观代谢能(AME),利用常规方法检测养分利用率和各试验组肉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鸭油、豆油和棕榈油的表观代谢能分别为37.62、37.13、35.76 MJ/kg。豆油组和棕榈油组肉鸭对干物质的利用率显著高于鸭油组(P<0.05);鸭油组和豆油组肉鸭对粗脂肪的利用率显著高于棕榈油组(P<0.05);豆油组肉鸭对能量的利用率显著高于鸭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鸭油组、豆油组和棕榈油组肉鸭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基础日粮组(P<0.05);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基础日粮组(P<0.05)。研究表明,鸭油、豆油和棕榈油3种油脂在肉鸭体内的表观代谢能无显著差异,对饲料养分利用率具有一定影响,改善了肉鸭生长性能,且鸭油对肉鸭促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来自国内5个省份的126份油脂样品(包括豆油、猪油和鸭油)进行了品质评估和能值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豆油的质量比较好,样品之间差异较小,鸭油的能值离散度最大。影响能值的主要因素为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越高,能值越大。同时游离脂肪酸、水分、杂质和不皂化物的含量越高,能值越低。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鸭油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肌肉脂肪酸沉积的影响。选用初始平均体重为(31.62±2.31)kg的“杜长大”去势公猪72头,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2组饲粮均为玉米-豆粕型,在生长期饲粮中分别添加2%的豆油和鸭油,而在肥育期饲粮中分别添加1%的豆油和鸭油。试验期为82 d。结果表明:与豆油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鸭油显著提高了肥育期总能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P<0.05)。2)饲粮中添加鸭油显著提高了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P<0.05),显著降低剪切力(P<0.05),并显著降低了肥育期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P<0.05)。3)对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分析发现,饲粮中添加鸭油显著增加了C18∶0含量(P<0.05),但同时显著降低了C18∶2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使背最长肌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中鸭油添加量不会对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且可改善瘦肉型猪的IMF含量及嫩度,对提升肉品风味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油脂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效果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基础日粮相同的营养条件下,用混合油脂、棕榈油粉、鱼油、豆油饲养断奶仔猪10kg~25kg阶段,经过45d试验,混合油组日增重为3578g,高于棕榈油粉组(3333g),提高了735%(P<005),略高于豆油组(3360g),提高605%(P<005),高于鱼油组(2976g),提高了2022%(P<001),棕榈油粉组日增重与对照组(3371g)相接近。混合油脂组的料重比221,低于棕榈油粉组229的362%;低于豆油组226的226%;低于鱼油组230的407%;亦低于对照组239的814%(P<005)。腹泻率对照组最高为823%,添加油脂各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济效益混合油脂组高于棕榈油粉组、鱼油组、豆油组、对照组,分别为105、711、921、26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油脂(大豆油和鱼油)来源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对番鸭生长和屠宰性能以及胸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择120只1日龄的雌性番鸭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试验基础日粮维生素E水平为20 mg/kg,其中两个处理组分别添加20 g/kg的鱼油和大豆油,另外两个处理组在油脂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200 mg/kg维生素E,试验分为两个阶段,1~42 d和43~66 d,测定试验期间番鸭的体重、日增重和料比以及屠宰性能和胸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日粮各处理对番鸭生长和屠宰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 0.05),同时对胸肌成分及屠宰24 h后pH值无显著影响(P> 0.05)。肌肉储存1和7 d后,高水平维生素E均显著降低了丙二醛含量(P <0.05)。鱼油组较大豆油组显著提高了胸肌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比例(P <0.05),同时n-6脂肪酸比例显著降低(P <0.05),n-3脂肪酸比例显著升高(P <0.05),导致n-6/n-3显著降低(P <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番鸭与其他家禽品种一样,饲粮中脂肪酸成分的变化对其肌肉脂肪酸组成有显著的影响。此外,日粮添加的维生素E水平超过生理需要水平时可以延长肉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9.
用4种添加不同脂肪源(鱼油、豆油、猪油和茶油)的饲料,投喂奥尼罗非鱼[初体重为(4.60±0.5)g]幼鱼,研究不同脂肪源对奥尼罗非鱼生长发育、体内抗氧化能力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鱼油组、豆油组及茶油组之间试验鱼的终体重及增重率均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茶油组、鱼油组及豆油组鱼体肝脏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均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而鱼油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高于豆油组和茶油组(P<0.05),豆油组GSH-Px活力最低,说明不同油脂对抗氧化酶的作用具有特异性;从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丙二醛(MDA)指标看,茶油和鱼油更有利于奥尼罗非鱼的健康;除血液总胆固醇(TC)外饲料中不同的油脂来源对试验组奥尼罗非鱼的血清生化指标均会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用16头体重35 kg的三元杂交(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生长公猪,按照单因子设计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8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鸭油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的鸭油),预饲期7 d,正试期4 d,收集正试期的排泄物,测定饲料和粪便中能值和干物质消化率。试验结果:基础饲粮和鸭油饲粮的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88.45%、88.68%,总能利用率和蛋白利用率分别为:87.15%、87.89%和88.10%、89.17%,差异均不显著(P>0.05);基础饲粮和鸭油饲粮的表观消化能和表观代谢能分别为13.69、14.57 MJ/kg和11.58、12.49 MJ/kg,差异显著(P<0.05);鸭油的表观消化能和表观代谢能分别为35.75、34.43 MJ/kg,体现了鸭油在猪料中应用的强大潜力,为鸭油的开发及广泛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种类油脂对雏鸡机体 ω-6/ω-3值、生长性能、内脏指数、养分表观代谢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日龄雌性罗斯(Ross)褐壳蛋鸡20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C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00%豆油,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55%鱼油+0.345%豆油(Ⅰ组)...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配比对育成期雄性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102日龄、平均体重为(2 370±24)g的健康雄性蓝狐,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各组饲粮除油脂组成不同外,其他原料均一致。Ⅰ组饲粮中添加鱼油和豆油,n-6/n-3为3.00;Ⅱ组饲粮中添加鱼油和玉米油,n-6/n-3为6.03;Ⅲ组饲粮中添加鱼油和玉米油,n-6/n-3为9.01;Ⅳ组饲粮中添加玉米油和豆油,n-6/n-3为18.04。试验预试期7 d,试验期46 d。结果表明:1)Ⅲ组和Ⅳ组125日龄体重显著高于Ⅱ组(P0.05),Ⅰ组、Ⅲ组和Ⅳ组102~125日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Ⅰ组、Ⅲ组和Ⅳ组102~125日龄料重比均显著低于Ⅱ组(P0.05)。饲粮n-6/n-3 PUFA配比对126~147日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Ⅰ组和Ⅲ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Ⅰ组、Ⅲ组和Ⅳ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组和Ⅳ组粗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Ⅲ组和Ⅳ组总能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组粗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饲粮n-6/n-3 PUFA配比对碳水化合物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3)Ⅰ组和Ⅲ组氮采食量极显著高于Ⅱ组和Ⅳ组(P0.01),Ⅳ组粪氮含量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饲粮n-6/n-3 PUFA配比对尿氮含量、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当饲粮n-6/n-3 PUFA配比为9.01或18.04时,蓝狐可获得较优的生长性能,但从饲料成本和贮存稳定性考虑,玉米油与豆油混合组更佳。  相似文献   

13.
《饲料工业》2017,(11):41-45
文章运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质谱联用仪对来自国内11个省份的171份油脂样品,包括豆油、猪油、禽油、鱼油和反刍动物用脂肪粉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动植物油脂的主要成分都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反刍动物用脂肪粉主要为棕榈酸。同种油脂不同来源,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猪油和禽油,说明市场上饲用油脂的质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对冬毛期北极狐生长性能、肝脏脂肪酸组成及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和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157日龄、平均体重为(5 658±47)g的健康雄性北极狐,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饲粮中添加12.00%鱼油和2.00%豆油,n-6/n-3 PUFA比值为3.00;Ⅱ组饲粮中添加9.38%玉米油和4.62%豆油,n-6/n-3 PUFA比值为18.03;Ⅲ组饲粮中添加12.00%玉米油和2.00%豆油,n-6/n-3 PUFA比值为40.83;Ⅳ组饲粮中添加1.50%鱼油和12.50%玉米油,n-6/n-3 PUFA比值为136.36。各组饲粮除油脂组成和配比不同外,其他原料一致。预试期7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饲粮n-6/n-3 PUFA比值对冬毛期北极狐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有极显著影响(P0.01)。Ⅰ和Ⅳ组的ADG极显著高于Ⅱ和Ⅲ组(P0.01),Ⅰ、Ⅱ和Ⅳ组的ADFI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Ⅳ组的F/G极显著低于Ⅱ和Ⅲ组(P0.01)。2)饲粮n-6/n-3 PUFA比值对冬毛期北极狐肝脏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PUFA、n-3 PUFA和n-6 PUFA的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对肝脏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Ⅰ和Ⅳ组肝脏n-3 PUFA含量极显著高于Ⅱ和Ⅲ组(P0.01),Ⅱ和Ⅲ组肝脏n-6 PUFA含量极显著高于Ⅰ和Ⅳ组(P0.01)。3)饲粮n-6/n-3 PUFA比值对冬毛期北极狐肝脏L-FABP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极显著影响肝脏FATP mRNA相对表达量(P0.01)。Ⅰ和Ⅳ组肝脏FATP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Ⅱ和Ⅲ组(P0.01)。由此可见,饲粮添加1.50%鱼油与12.50%玉米油的混合油脂,即饲粮n-6/n-3 PUFA比值为136.36时,上调了肝脏中FATP基因的表达,增加了肝脏长链脂肪酸的转运及利用效率,促进了冬毛期北极狐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研究对国内鱼油的品质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感官、理化指标和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系统测定和统计分析。分析检测的124个粗鱼油样品和46个精制鱼油样品中,90%的粗鱼油样品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为0~0.82%,酸值为0.3~28.6 mg/g,过氧化值为0.47~8.0 meq/kg,碘值大于150 g/100 g,不溶性杂质含量在0.5%以下,茴香胺值为7.3~68.4;90%的精制鱼油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为0.01%~0.17%,酸值为0.12~1.54 mg/g,过氧化值为0.29~2.8 meq/kg,碘值大于160 g/100 g,不溶性杂质含量低于0.1%,不皂化物含量为0.15%~1.39%,茴香胺值为5.25~19.55,所有精制鱼油样品总砷、铅和汞的含量分别为0~0.084、0~0.06 mg/kg和0~0.003 mg/kg。通过分析结果,并借鉴国内外标准,粗鱼油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酸值等指标,精制鱼油的酸值、过氧化值、碘值、不皂化物含量、茴香胺值和重金属等指标需要在后期标准的修订过程中进行调整和添加,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本研究检测分析了目前我国流通市场上原料鱼油的品质状况,并对后期市场监管标准的修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对于保障我国鱼油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泛酸添加水平对3~5月龄獭兔生产性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况相近的3月龄獭兔2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5组獭兔分别饲喂泛酸添加水平为0、10、20、40和80 mg/kg的基础饲粮,饲粮中泛酸含量实测值为6.68、15.16、27.32、48.80和88.65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1)饲粮泛酸添加水平极显著影响平均日采食量(P0.000 1),显著影响料重比(P=0.045 2),且在饲粮泛酸添加水平为40 mg/kg时料重比最低,对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140 1)。2)饲粮泛酸添加水平极显著影响毛皮面积(P0.000 1)和被毛长度(P0.000 1),对毛皮重量无显著影响(P=0.106 0),毛皮厚度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1 5)。随着饲粮泛酸添加水平的提高,毛皮面积及被毛长度先升高后降低,且分别在泛酸添加水平为40和20 mg/kg时达到最大值。3)饲粮泛酸添加水平极显著影响肌肉滴水损失(P=0.003 6),显著影响肌肉的红度值(P=0.024 6)与黄度值(P=0.015 4),而对屠宰率(P=0.702 8)、45 min内p H(P=0.100 7)、剪切力(P=0.317 3)和亮度值(P=0.411 1)均无显著影响。当饲粮泛酸添加水平为40 mg/kg时滴水损失最小,黄度值先升高后下降,在饲粮泛酸添加水平为40 mg/kg时达到最大值。4)饲粮添加40 mg/kg泛酸显著降低肝脏中8-异前列腺素F2α(P=0.049 5)、蛋白质羰基含量(P=0.019 5),极显著降低血浆中8-异前列腺素F2α含量(P=0.001 0)。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3~5月龄獭兔饲粮适宜的泛酸添加水平为20~40 mg/kg(饲粮中泛酸的实测含量为27.32~48.80 mg/kg)。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L-肉碱(100 mg/kg)与不同类型脂肪(3.5%豆油或3.5%鱼油)对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用48头健康状况良好,胎次为3~5产的经产母猪,在母猪妊娠的第107 d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头,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试验从母猪分娩前7 d到仔猪断奶的第21 d,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L-肉碱与鱼油可以显著提高仔猪的断奶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L-肉碱可以显著提高仔猪的抗氧化能力(P0.05);鱼油可以显著增加乳中及仔猪血清中n-3脂肪酸的含量(P0.05)。在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L-肉碱和鱼油可以改善仔猪血清中脂肪酸组成和提高仔猪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油脂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的影响,160只42周龄的海塞克斯蛋鸡随机分成四组,分别饲喂对照日粮、5%鱼油、5%棕榈油和5%豆油日粮,试验三周。结果表明,棕榈油组的产蛋量比豆油组高(P<0.05),而对照组的平均蛋重和蛋黄重明显低于鱼油组(P<0.05),鱼油组鸡的总增重明显高于豆油组(P<0.05);鱼油组的血清和蛋黄的胆固醇含量都低于棕榈油和对照组(P<0.01);鱼油组蛋黄中的C20:5n-3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豆油组(P<0.01),鱼油组蛋黄中的C22:6n-3含量高于棕榈油组(P<0.01);豆油组的C18:1n-9含量最低,与棕榈油组的相比,差异显著(P<0.05);豆油组的C18:2n-6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又以对照组最低,与鱼油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鱼油组的C18:3n-3含量高于豆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鱼油组的C20:1n-9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一种基于自动电位滴定技术的脐橙叶片中氯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法采用稀硝酸浸提脐橙叶片中氯,然后用自动电位滴定法快速测定溶液中氯含量,并考察了方法的测定条件、精密度和准确度。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6249mg/L,加标回收率为94.85%~102.9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0%,故该法适于脐橙叶片中氯含量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索不同酸价鸭油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08只1日龄AA肉鸡预试7 d后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同酸价鸭油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酸价为4、7、9、11、14 mg/g鸭油,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高酸价(≥7 mg/g)鸭油可不同程度降低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全净膛率、瘦肉率、胸腺指数、肌胃指数、十二指肠指数、空肠指数和小肠厚度(P0.05),提高耗料增重比(P0.05);降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P0.05),提高丙二醛含量(P0.05);降低IgG、IgM、IgA、干扰素-γ、白介素(IL)-2、IL-4或IL-6水平和新城疫病毒抗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体或H9禽流感病毒抗体效价(P0.05)。因此,高酸价鸭油会阻滞肉鸡的生长发育,降低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功能;饲用鸭油酸价的标准应低于7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