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浅谈新疆实施草地生态置换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退化、效益低下是当前新疆生态环境保护、草原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本文从生态环境保护、牧区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建设、牧民生产方式转变、社会稳定需要等6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新疆实施草地生态置换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
新疆草地生态置换的思路与建设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新疆草地生态和宏观生态环境状况分析入手,通过对新疆草地生态与宏观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和草地生态恶化的起因分析,结合新疆畜牧业发展和牧草业发展,根据草地生态置换的内涵和要求,阐述了新疆实施草地生态置换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新疆实施草地生态置换的总体思路、建设对策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防沙治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新疆南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荒漠化现象比较严重,本文首先分析了南疆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其次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沙治沙技术,以便能为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疆林业科技发展的思考和齐B(新疆林科院,乌鲁木齐,830002)林业是集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为一体的特殊行业。在新疆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林业既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止荒漠化,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巨大生态作用,又具有提供木材和林副特...  相似文献   

5.
新疆土地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其中62%是荒漠,生态与环境极其脆弱、由于近几年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新疆土地范围内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土地退化。在生态上由于土地退化造成生态的服务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加剧及各类生态系统抵御和调控灾害的能力的下降、农民贫困程度加深。在这种背景下、GEF-OP12项目的启动对新疆无疑是雪中送炭。一方面项目资金可以有力支持新疆防治土地退化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治理生态问题的先进方法和全新理念[1]。新疆GEF土地退化防治网以新疆土地退化信息资源为基础,专题研究成果为推广、技术服务、科学普及为重点。以先进的数字化信息处理方法为手段,建设新疆土地退化防治网络平台,发布新疆土地退化检测评价信息,收集完善更新新疆土地退化防治元数据库,建立网上发布系统平台,为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林业分类经营就是根据社会对林业生态和经济的两大需求,依据森林不同的功能和效用,相应地把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经营和发展.实行林业分类经营是深化林业改革的基础,是总体推进林业发展的龙头性工作,是林业行业贯彻落实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大举措.它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个新的课题.一、实行分类经营是林业的发展趋势(一)实行分类经营,是林业自身的功能特点所决定的.林业是一项兼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和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为一体的基础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多种效益和目标的特殊事业,而多效益的发挥和多目标的实现,在时间和空间上往往是相互分离和无法兼容的.如自然保护区林和风景区林,要发挥其保护、美化功能,就不能采伐利用;大河上游的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其受益的是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只有通过实行分类经营,才能协调好多效益的发挥和多目标的实现,来达到局部功能优化,整体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7.
农业多功能框架下新疆农业生态功能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生态功能指的是农业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形成农业景观,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的总称。新疆是干旱少雨,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疆生态环境仅仅从保护的角度去考虑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发掘农业的生态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8.
安徽金寨县应用池塘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可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该文介绍了黄鳝、黄颡鱼立体养殖技术,包括选择、鱼塘建设、施肥、增氧等养殖前准备,以及网箱设置、水草移植、投放鱼苗、饲养、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要点,以提高水资源和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9.
林(果)麦间作是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力发展的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粮食安全的种植模式,这种模式具有生态、经济和生产效益的互补优势,能充分利用光、热、水、土、养分等资源,获得较高的综合效益。针对新疆特定的区域气候条件,分析林(果)麦间作系统的生态因子特征,阐明林(果)麦间作模式的优势表现,提出适于新疆生产的以果为主、以粮为辅,以粮为主、以果为辅及果粮并重型间作模式及种植配置,为新疆发展林(果)粮间作提供依据。总结了果粮间作小麦栽培技术,供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沈阳城市森林固碳和污染物净化效益差异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森林效益是城市森林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为寻求城市森林效益差别的原因,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沈阳三环内城市森林213块样地进行实地每木调查,在基于CITYgreen模型基础之上对城市森林所产生的碳密度、固碳率以及污染物净化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等密度等胸径条件下城市森林效益基本趋于多层林>复层林>单层林;平均树高与碳密度之间以及平均树高与污染物净化量之间基本呈现"S"曲线关系;在平均胸径相等的低密度条件下,城市森林效益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混交林随着年龄的增长随密度的增加效益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单株树木碳密度和污染物净化量均与单株树木三维绿量之间呈现幂函数关系;不同森林类型碳密度和污染物净化量变化趋势为附属林>风景游憩林>生态公益林>生产经营林>道路林;而固碳率为生态公益林>风景游憩林>生产经营林>附属林>道路林.  相似文献   

11.
在查清牡丹江流域中下游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和特点,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角度,对预防监督、生态监测、技术支持等内容进行了论述,结合耕作、林草、工程措施提出了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对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详尽分析。结果表明,其各项效益显著,且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陆地干旱地区新疆自然生态主要为草原生态和荒漠生态以及河流生态系统,长期以来的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了以水利为主体的人工绿洲生态建造速度快于自然生态系统,基于人水和谐生态水利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干旱区新疆过去那种只注重工程经济效益忽略自然环境水利发展观面临挑战,本文基于生态水利理念,结合干旱区新疆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就注重水利生态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因地制宜的科学理念、水利与河流共生系统、把握生态水利系统设计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疆草业发展措施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草地的生态作用入手,介绍了新疆草原建设取得的成绩,并对草原畜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对新疆草业发展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禁止开荒,退耕还草,继续实施牧民定居,加强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建设,缩小人畜活动范围,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强草原建设项目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疆天然草地毒草灾害、地理分布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天然草地是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维持新疆自然生态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由于草地干旱、严重超载放牧、盲目开垦、人口增长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草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和管理滞后,草地逆向演替,使得优良牧草逐年减少,毒草趁机大量繁衍滋生,造成草地大面积沙化和毒草化,致使大量家畜每年因误食毒草而中毒,甚至死亡。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草地毒草的迅速蔓延,造成草地植被群落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单一化,可食牧草急剧减少、草产量下降,草地退化和毒草化程度加剧。严重制约了草地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部分牧区天然草地毒草化已导致毒害草灾害多发、频发,甚至爆发,已经从基本的生态学问题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新疆是中国主要牧区之一,天然草地总面积5 725.88万hm2,可利用草地面积4 800.68万hm2,位居全国第三。目前85.0%可利用天然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37.50%草地严重退化,毒草发生面积接近700万hm2,约占全国天然草地毒草危害面积的20.42%,年平均牲畜毒草中毒死亡数超过3 000余头(只)。新疆天然草地常见有毒植物有81种分属24科54属,对草地畜牧业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要有白喉乌头、准噶尔乌头、醉马芨芨草、小花棘豆、变异黄芪、无叶假木贼、马先蒿、橐吾和毒芹,约占毒草危害总面积的80%以上。因此,全面了解新疆天然草地毒草灾害状况、毒草种类与地理分布,对有效防控和化解毒草危害,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牧草品质,促进牧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繁荣边疆少数民族经济,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已报道文献资料分析、归纳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组对新疆天然草地毒草实际调查情况,分别就近年来新疆天然草地毒草对区域草地生态及畜牧业生产造成的灾害状况、毒草种类与地理分布、毒草防控对策及合理利用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结合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中国西部毒草防控研究现状,分析了新疆天然草地目前存在毒草种类繁多、灾害严重、防治困难等问题及原因,提出应从生态角度出发,转变传统防除观念,科学认识毒草,立足“变害为利,变废为宝”,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思路,学习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有毒植物预防控制技术方面的成功经验,以生态控制为主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预防毒草灾害发生,以期为人们充分认识毒草在天然草地中的生态作用以及有效防控毒草灾害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我国草地生态经济研究的重点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战略、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县域可持续发展、草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机理以及生态经济建设工程和措施效应评价等5个方面进行研究,分别对草地生态经济研究的重点内容进行探讨,系统地阐述了目前草地生态经济研究的重点任务:①在我国的草原区域布局上,应实行分类建设和分类管理,划分生态保护区、基本草地等各种类型区域,明确不同区域生态保护的级别;②如何确定草原地区县尤其是牧区县的发展定位是草原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基;③在3个界面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系统耦合是目前草地生态经济建设和发展研究的重点;④以工程推进草原建设是取得良好效益的科学之策,如何科学地结合生态经济学思想和工程项目的高效管理模式将会极大地促进草原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家实施重点生态工程以来,内蒙古生态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初步实现了整体遏制和治理区明显好转,草原植被盖度明显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明显增加,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但仍存在草原面积大,投资少,工程建设内容单一;多数农牧民生产条件较差,对草地依赖程度高,转移人口面临巨大压力;补助年限较短、标准低等突出问题。今后需要在兼顾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兼顾生态保护和牧民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生态资金,丰富建设内容,提高建设和补偿标准,在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赋予农牧民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7.
生态林业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辽阳市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以及水资源短缺,人类的生活环境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生态需水量的提出,对于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合理利用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辽阳市为例,把本地区的生态需水分为农田、草地、林地和河流几个部分,通过计算得出总的生态需水量为28.54亿m3,本地区的天然降水为29.12亿m3,天然降水已基本满足其生态需水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