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殖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福尔马林、高锰酸钾、食盐、聚维酮碘和溴氯海因等5种常用的水产药物对克氏原螯虾亲虾进行消毒试验,测定亲虾的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用这5种药物对克氏原螫虾亲虾浸泡消毒后,亲虾的成活率分别为55%、70%、35%、40%和45%.由此可以看出,采用高锰酸钾消毒可较好地提高克氏原螯虾亲虾的成活率.再采用盐水诱导、雌虾去单侧眼柄诱导和盐水刺激+雌虾去眼柄双重诱导等三种方式对克氏原螯虾亲虾进行人工诱导,促进其性腺发育,以探讨不同人工诱导方式对克氏原螯虾亲虾抱卵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采用这三种诱导方式,亲虾的抱卵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0%、31%和39%.采用双重诱导方式的平均产卵率要高于单因子诱导方式,其诱导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工厂化繁育的关键技术,利用玻璃缸和塑料温棚水泥池开展了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殖、抱卵虾孵化及幼苗对冬季低温条件耐受能力的研究。采用提前放养亲虾、强化培育、搭建三角形四隔层垒起隐蔽物、孵化网袋、培育丰年虫开口饵料及适时出苗等技术措施,进行了195 d的试验。试验结果,克氏原螯虾亲虾的培育成活率达73.59 %,抱卵率达76.11 %,平均每平方米育成体长1~2 cm的幼苗2 300尾,孵化后亲虾的成活率达93.7 %;克氏原螯虾雌雄亲本选自不同水域,对亲虾培育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杂交组亲虾的抱卵率显著高于自交组(P<0.05);体长1~2 cm和2~3 cm的克氏原螯虾幼苗拥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可以在室外水泥池、池塘等生境中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3.
克氏原螯虾人工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大棚土池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克氏原螯虾的亲虾培育和人工育苗试验,育苗池总面积为2744 m2.2007年9月份共收捕亲虾1 368 kg(其中雄虾342 kg、雌虾1 026 kg),规格25~40 g.设置了两种亲虾投放密度(分别为10尾/m2和20尾/m2),雌、雄性比均为3:1.试验结果:从9月份亲虾培育管理起到翌年3月份出苗,亲虾死亡率为58.6%;共计出苗50余万尾,平均单位产苗量为203尾/m2.高密度亲虾组的虾苗数量并未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4.
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克氏原螯虾工厂化育苗技术,2008年利用室内水泥池中进行了克氏原螯虾的人工繁育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亲虾培育成活率84.3%;交配抱卵率81.6%;受精卵经孵化出苗率71.9%;平均每立方水体出苗数5593尾;平均每只亲虾出苗125尾;每只抱卵虾出苗182尾.  相似文献   

5.
克氏原螯虾工厂化人工育苗试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大规模推广我县克氏原螯虾养殖,解决虾稻连作中的种苗的不足,黄梅县水产局特拨专项经费在局属杨柳湖渔场进行克氏原螯虾的工厂化人工繁殖育苗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选取更适合本地养殖的克氏原螯虾品系,通过采购鄱阳湖、汉江、洞庭湖、淮河4个水系的克氏原螯虾亲本和苗种,在九江市彭泽县凯瑞温室大棚开展繁殖与生长性能对比。结果显示,鄱阳湖水系亲本抱卵率和繁殖率最高,生长速度最快,体重30g以上规格的数量也最多。表明克氏原螯虾在养殖过程中不同地理位置、运输距离长短和区域品系在同一地点繁殖、养殖效果不同,距离越近,成功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克氏原螯虾抱卵与非抱卵孵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实验条件下观察了克氏原螯虾克氏原螯虾抱卵与非抱卵孵化过程。详细描述了两者卵色变化情况,并对抱卵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克氏原螯虾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卫军  李铭  徐加元  戴颖  王玉凤 《水利渔业》2007,27(6):27-27,104
结合实验室研究和室外调查等方法,就比较有争议的有关克氏原螯虾繁殖生物学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认为克氏原螯虾雌雄鉴别最可行的方法是根据二者之间腹肢的不同。雄虾的第1、2对腹肢的基部和中段呈红色,末端变白,而雌虾没有这样的腹肢。克氏原螯虾没有生殖蜕皮的习性,交配之前不一定需要蜕皮。武汉地区克氏原螯虾群体一般每年有2个产卵期,一个为5月左右,一个为9月下旬到10月中旬。雌虾的抱卵量在200~300粒。水温22~25℃时,克氏原螯虾胚胎发育的时间为25~33d。  相似文献   

9.
通过模仿野生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karkii)繁殖生态条件,利用水泥池设置不同洞穴和覆盖不同水草进行克氏原螯虾批量产卵试验。在人工洞穴研究试验中,使用石棉瓦洞穴的克氏原螯虾抱卵率最高,最终抱卵率可达到75%,其次是砖制洞穴65%,再次是管道洞穴62.5%,无洞穴组抱卵率最低为45%。在水草研究试验中,使用水葫芦水草的克氏原螯虾抱卵率最高75%,水花生为62.5%,不设水草最差为27.5%。  相似文献   

10.
2005年6月~7月期间,笔者在江苏宝应县水产二场进行生产调查期间,发现该鱼种场在夏花分塘拉网中,起捕出大量规格在100尾/kg~200尾/kg的小龙虾,由于其个体太小,食之无味、卖之无价,养殖户通常都  相似文献   

11.
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造低洼田 1 33hm2 养殖克氏原螯虾 ,合理种植水草 ,严把虾种放养关 ,加强水质管理 ,采取轮捕轮放技术 ,生产克氏原螯虾 5 10 4kg ,产值和利润均很显著。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克氏螯虾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克氏螯虾精巢为材料,用改良常规气干法进行染色体制片并显微照相,观察结果表明,克氏螯虾精母细胞染色体数为94,中期染色体呈颗粒状。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传统的稻田稻虾轮作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模式中存在的虾苗在规格、数量、质量上参差不齐,苗种间相互残杀死亡率极高,同时成虾上市时间晚、规格小、上市不集中、价格低等问题,通过改造新型田间工程和种养管理方法,提出一种克氏原螯虾稻虾轮作新模式,并与稻虾轮作传统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稻虾轮作新模式平均单产小龙虾2 010 kg/hm~2,单位产值106 530元/hm~2;稻虾轮作传统模式平均单产小龙虾约1 605 kg/hm~2,单位产值60 990元/hm~2。稻虾轮作新模式单位产量和单位产值较稻虾轮作传统模式分别提高了25.2%和74.67%,经济效益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14.
克氏原螯虾掘洞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larkii)掘洞时间多在夜间,可持续掘洞6~8 h,一夜挖掘深度成虾可达40 cm,幼虾可达25 cm。成虾的洞穴深度大部分在50~80 cm之间,少部分可以达到80~150 cm;幼虾洞穴的深度在10~25 cm之间;体长1.2 cm的稚虾已经具备掘洞的能力,洞穴深度在10~20 cm之间。洞穴分为简单洞穴和复杂洞穴两种:85%的洞穴是简单的,即只有一条穴道,位于水面上、下10 cm之间;15%较复杂,即有2条以上的穴道,位于水面以上20 cm处。洞穴的密度为2.8~5.6个/m2。每个洞穴中一般有1~2只虾,但冬季也常发现一个洞中有3~5只虾。克氏原螯虾在繁殖季节掘洞强度增大,在寒冷的冬季,掘洞强度微弱。  相似文献   

15.
克氏原螯虾对几种人工洞穴的选择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在实验室内人工洞穴对克氏原螯虾存活率的影响 ,并在洞穴的质地、长度对入穴率的影响做了比较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有人工洞穴比自然状态下 ,螯虾的存活率提高了 6 4倍 ;螯虾更适应穴长较长的、避光、透气的人工洞穴  相似文献   

16.
淡水龙虾的稻田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虾学名克氏螯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龙虾科。目前,全国大多数地区都有龙虾生存,该种属温热带淡水虾类,适应能力强,繁殖率高,食性杂,生长快,抗病,耐高温,耐低氧,离水数小时不会死亡。龙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脂肪含量较低,可食部分达40%以上。鉴于近几年野生龙虾遭到酷捕滥捞,数量急剧下降,为解决这一状况,从2005年开始。我站进行了稻田养殖龙虾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实验,我总结了稻田养殖龙虾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现就这几个问题将养殖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冬闲田生态养殖克氏原螯虾增效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变冬闲田单纯种植一季稻模式,实行稻虾轮作。种草投螺,采取虾体消毒、饲料消毒、水体消毒、食场消毒、生态调控等综合防病措施,加强管理。4 hm2冬闲田年获商品虾16 980 kg,个体规格在30 g/尾以上,年纯利达38 310元/hm2,投入产出比1∶3.9,效益是传统种稻业的3~5倍。为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门路。  相似文献   

18.
硫酸锌慢性毒性胁迫下克氏原螯虾的组织病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成虾在Zn2+质量浓度为0、0.40 mg/L、4.04 mg/L和40.37 mg/L的硫酸锌溶液中浸浴21 d,分别于第7、14和21天时每组随机抽取5只虾,采集肝胰腺、鳃、触角腺、性腺、肌肉及消化道组织,于Bouin′s液中固定24 h。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的方法,观察其组织的病理变化,从组织学水平研究硫酸锌对克氏原螯虾的慢性毒性作用。结果显示,浸浴时各Zn2+浓度组肝胰腺、触角腺细胞质中出现被染成红棕色的颗粒,且颗粒的数量与浸浴浓度及时间成正相关。0.40 mg/L组在浸浴期间各组织均未出现其他明显病变;4.04mg/L组及40.37mg/L组从浸浴第7天开始肝胰腺、触角腺、鳃组织出现出血、细胞坏死等病变,随浸浴浓度增大和时间延长坏死细胞比例增大。40.37 mg/L组第14天时精母细胞开始出现坏死;第21天时精巢、卵巢严重出血,精、卵细胞出现大面积坏死,肝细胞大量坏死脱落,肝小管结缔组织增生,大量脱落的细胞塞满管腔使肝胰腺表面形成肉眼可见的红棕色颗粒状斑点。结果表明在Zn2+质量浓度高于4.04 mg/L的硫酸锌浸浴21 d后,克氏原螯虾肝胰腺、触角腺、鳃、性腺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表明其代谢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受到较严重的损伤,因此长期暴露在Zn2+质量浓度高于4.04 mg/L的环境中会严重威胁克氏原螯虾的生存和繁殖。  相似文献   

19.
克氏原螯虾对盐度适应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克氏原螯虾仔虾采用6个不同的盐度进行了盐度突变试验,2个试验组的初始盐度为2,探讨克氏原螯虾仔虾对盐度适应性。盐度突变试验结果显示,克氏螯虾仔虾对盐度为10以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渐变试验显示,克氏螯虾仔虾的存活率与盐度调整周期有关,3d为1次的调整周期优于2d调整周期。因此,在低盐度水平开展克氏螯虾盐度驯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舒蕾 《中国水产》2009,(9):44-45
为了灌溉农田,广阔的华北平原上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沟渠。利用这些沟渠进行生态小龙虾的养殖,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水体天然饲料生物资源,还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大规模养殖,增加农民的收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