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近5年来在国内2次关于开展国际狩猎的事件, 引发了主管部门及广大民众对我国开展国际狩猎的理性思考。科学地开展国际狩猎无疑是有效管理野生动物资源的手段之一, 但鉴于我国国情, 开展国际狩猎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文中通过追溯我国开展动物狩猎的传统和国际狩猎业的发展历程, 分析我国开展国际狩猎与动物资源快速枯竭、动物保护教育及狩猎权主体之间的矛盾, 指出我国开展动物狩猎应从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体系, 理性开展动物保护教育及加快发展国内动物狩猎业等几方面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2.
伊春市作为我国最大的森林城市,已凭借其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将生态旅游发展成为城市支柱产业,形成了特色的森林度假、森林狩猎、森林滑雪、森林观光、森林探险、森林雾凇等生态旅游项目,填补了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空白。伊春市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同时,还带动了城市各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促进城市经济全面增长的目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伊春市未来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的概念在 80年代首先由环保主义者提出 ,随即得到了国际旅游界的广泛关注 ,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新潮流。它是以在观赏生态环境、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 ,普及生态知识、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的新型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主要活动形式有 :森林生态游、海滨生态游、高山生态游、草原生态游 ,其中最为广大旅游爱好者所钟情、所接受的是森林生态游。生态旅游与普通旅游的主要区别是 :首先 ,生态旅游强调建立生态环境意识与游憩、度假活动的联系 ,通过发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教育功能 ,达到寓教于游的目的。其次 ,生态旅游是一项计划性…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是21世纪国际旅游研究的主流,发展生态旅游涉及不同利益相关者。研究表明,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分为3个层次,即核心利益相关者、战略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对各层次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关系进行的剖析,明确了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为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利益协调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旅游、狩猎将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湖北省郧西县三官洞林区狩猎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主要狩猎动物为野猪和山兔等。为使该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拟在郧西三官洞林区规划建设狩猎场。作者对狩猎场的可行性、功能分区、猎期和猎取量以及狩猎场的管理进行了探讨,为我省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实例,将推动我省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丹江口市牛河森林公园狩猎场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生态旅游、生态狩猎将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湖北省丹江口市牛河森林公园狩猎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主要狩猎动物为野猪和草兔。为使该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拟在牛河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狩猎场。笔者对狩猎场的可行性、功能分区、猎期和猎取量以及狩猎场的管理进行了探讨,为我省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了新的实例,将推动我省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最新国际流行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正在成为国际旅游业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近年来,生态旅游年产值超过2000亿美元。生态旅游的前景被普遍看好,然而有关专家同时在为生态旅游的负面影响而担忧。 隐蔽在卢旺达雾气蒙蒙的高原莽林中,偷偷观察在山脚边活动的大猩猩;在南极洲的冰天雪地中跋涉,去亲身体味原始的洪荒。这些异乎寻常的活动就是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8.
2002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态旅游年”,世界各地都举办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旅游的研讨活动。11月25日至28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资助的2002年中国生态旅游论坛在北京召开。主办者说,此次中国生态旅游论坛的召开一方面是为了响应联合国和世界旅游组织的倡议,更好地开展对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论坛的方式,加强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实业界之间的交流,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健康发展。2002中国生态旅游论坛是一次有关生态旅游的全国性研讨会,来自旅游、环保、林…  相似文献   

9.
近来,关于野生动物资源开发,不断成为媒体追踪报道的热点,并在社会公众间引发争议无数。先是国家林业局委托拍卖秋季国际狩猎野生动物额度,后又因故暂停;接着是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区内进行“野外大熊猫寻踪”商业活动,并被媒体披露出该局以景观开发权入股“九寨卧龙大熊猫实业有限公司”,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无一例外,这些野生动物资源的商业开发活动受到了来自社会公众的批评。其质疑的焦点,也无外乎保护与开发如何保持平衡——他们总会担心开发过度而保护不足。那么,公众的质疑有道理吗?今年7月12日,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四川大…  相似文献   

10.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的黄河入海口处,是以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 20416-2006),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分类,并采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总结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特征,为黄河三角洲未来生态旅游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四川西部山区的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为研究实例,通过问卷调查与资料统计整理,分析了2001年~2003年间公园生态旅游经济、旅游客体结构、生态旅游动机与意识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正快速崛起,生态旅游经济稳步增长,旅游客体的性别、年龄、教育背景、旅游动机和消费趋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是,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中仍然存在影响生态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完善生态旅游规划、制定配套政策、实施科学管理、强化生态旅游文化教育、加强国际合作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陈润泽  林卉 《热带林业》2011,39(3):37-39
当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生态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生态旅游因其倡导人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强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及其与社区的共同发展,被认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文章阐述了林业生态旅游建设是国际旅游岛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分析了林业生态旅游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林业生态旅游建设要解决的三个重点问题,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略论江西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分析了江西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从旅游人数的变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资金投入、旅游交通、旅游管理等方面剖析了江西的旅游现状;从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生态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开发绝特生态旅游资源,运用市场机制引进资金、人才和技术,开发环保工艺品,创新管理体制,开发特色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实施省际跨地旅游资源大整合工程等方面提出了江西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概念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部分旅游概念的分析,认为旅游概念包括时间、空间(对象与距离)、动机(或目的)等3个要素。结合生态旅游提出的背景、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和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所下的定义.认为生态旅游概念至少包括时间、空间、动机、原则等4个要素。根据生态旅游特别强调对象、动机和原则这.3个要素的特点,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通过对原生的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的体验,促进对环境和文化的理解、欣赏和保育的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现状及开发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展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热点。文中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 在此基础上针对旅游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分析云南省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公众意识、生态旅游业现状及生态旅游人才培养等的基础上,提出做好生态旅游规划,一定要保护性开发,加强生态旅游管理,着力培养生态旅游专项人才等措施,以期为促进云南生态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标准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旅游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企业对生态旅游的滥用.文章分析了林芝地区亟需建立生态旅游标准的迫切性,并借鉴国际上生态旅游的认证标准,构建了林芝地区生态旅游标准化发展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香格里拉虎跳峡旅游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现状提出生态旅游发展总体战略为:努力把香格里拉虎跳峡旅游区逐步建设成为集康体休闲、观光、户外探险、艺术创作为主的滇西北重要的生态旅游区。并从生态旅游主题定位、空间布局、总体形象定位、形象推介措施、生态旅游接待设施、项目规划六个方面展开论述。提出了5个发展建议:1.树立虎跳峡旅游区的品牌;2.综合考虑环境承载力;3.建立生态旅游认证制度;4.发展生态旅游社区参与制度;5.加强生态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9.
论述环境友好型旅游区、旅游目的地、风景名胜区、环境友好型旅游区的概念,列举了5大类47小类环境不友好行为,分析环境友好型旅游区与生态旅游区间的关系和区别以及环境友好型旅游者与生态旅游者间的关系、环境友好型旅游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旅游环境容量是景区调控游客规模、实现景区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依据。以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为研究对象,依据旅游环境容量分为旅游空间环境容量、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设施环境容量和旅游社会环境容量4个分量指标,按这些指标对大峡谷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日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为2 395人次;月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为71 850人次。空间环境容量是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限制因子,游客量随季节分布明显且存在较大差异。针对大峡谷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问题提出具体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