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基本原理食用菌杂交的基本原理是四分体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主要用于异宗配合的食用菌类,如木耳、银耳、香菇、平菇、金针菇、猴头、滑菇、大肥菇等。而部分异宗配合的食用菌,如双孢蘑菇、草菇等则主要靠单孢子分离选优。异宗配合是指自身不孕,必须由不同交配型的单核体杂交才能完成有性生活史的菌类。这些菌类一般认为属于两种不亲和系统,即单因子系统(二极性)和双因子系统(四极性)。按照性模式,在二极性的生活史中发生的主要过程为:同核体质配双核体核配A×a——→(A+a)——→双倍体减数分裂两种同核体后代孢子Aa——→A,a,A,a它们的后代孢子是两种同频度的交配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绝大多数为具有极性性的高等真菌,共分三种极性类型:二极性同宗配合,二极性异宗配合及四极性异宗配合。其杂交模式分别为(A,a等代表不同极性)下表所示: 单孢杂交育种是常用的食用菌育种方法之一,其基本含义为:对从不同品种分离筛选的担孢子产生的单核菌丝杂交,从而筛选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从该定义中可知,单孢  相似文献   

3.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交配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可以在人工条件完成整个生活史的蛹虫草菌种,分离、鉴定了2个蛹虫草菌株子囊孢子的单孢分离物,对子囊单孢的配对培养和子实体诱导结果显示,蛹虫草具有典型的二极性异宗配合习性。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柳松菇系异宗结合的四极性真菌,但存在同核体结实现象(Jacques Labarere,1992)。对我国现栽柳松菇菌种的遗传特征及生活史研究发现,由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产生不正常的子实体,成熟的担子着生双孢担孢子,担孢子萌发形成有锁状联合的菌丝体,并自交可孕。基于柳松菇具有同宗结合的单孢可育特征,我们采用了单孢分离方法进行选育种。  相似文献   

5.
以鲜茶薪菇为材料,经担孢子弹射,稀释分离法获得37个单孢菌株。经单孢出菇验证其性遗传模式为异宗结合。再经单孢配对试验,得到了4种不同交配型的单孢菌株,单孢的极性比为9:11:11:6。研究结果表明,茶薪菇性遗传模式为四极性异宗结合。经异核体菌株出菇试验,证实茶薪菇的性遗传模式是四极性异宗结合担子菌的性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6.
第五届中国蘑菇节"我国双孢蘑菇产业发展道路"圆桌会议探讨指出,我国的双孢蘑菇产业已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厂化生产作为今后双孢蘑菇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其适合我国的发展模式及思路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其中已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而传统季节性生产模式在我国的双孢蘑菇生产中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应通过改进和创新生产技术,提高产量和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述了人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双孢蘑菇遗传育种研究的现状及进展,并展望了上述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浙江食用菌》2014,(1):4-4
日前,中国食用菌协会正式授予了横县"中国双孢蘑菇之乡"的称号。广西横县已有50多年栽培双孢蘑菇的历史,资源十分丰富。一直以来,横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双孢蘑菇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横县积极引进广西集盛食品有限公司等大企业作为龙头带动,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推动双孢蘑菇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横县农民增收的主要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9.
该文介绍了双孢蘑菇的6种育种方法,包括自然选种、孢子分离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和诱变育种,以期为我国的双孢蘑菇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木耳生产的发宸,人们希望通过对木耳遗传性状的了解来指导育种工作,培育出适应性强的高产优质品种。为此,我们就木耳的遗传特性和育种方面的资料,加以整理报道如下。遗传特性 (一)木耳的生活史:木耳属在真菌分类中归入异隔担子菌,是一类典型的异宗结合型真菌。它的担子横向分三隔,形成四室,孢子梗由隔间层伸出,每担子长出四条,成熟担孢子梗顶端膨大成孢子。这是它不同于其它担子菌的特点。木耳生活史如图所示。图中的单核菌丝在形态和生理上无差别,但  相似文献   

11.
双孢蘑菇保鲜加工护色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孢蘑菇产品以白为佳,护色问题是双孢蘑菇采后贮藏加工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护色剂护色是防止双孢蘑菇褐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从双孢蘑菇褐变机理开始,重点对双孢蘑菇保鲜护色剂和加工护色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和分析,并对护色剂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安全高效的双孢蘑菇护色剂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同核体及杂交异核体的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研究以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同核体及杂交异核体为材料,用5对随机双引物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RAPD反应扩增出的特异DNA谱带能够将原生质体同核体与异核体出发菌株以及杂交异核体与同核体亲本明显区别开来。因此,RAPD分析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手段,能够在双孢蘑菇的遗传研究和菌种改良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孢蘑菇人工栽培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菌株选育的方法也得到不断的发展。从自然采种、纯种培养、组织分离保种到多孢或单孢分离、选种,曾经为双孢蘑菇商业性栽培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菌株,但改良菌株的进程缓慢。应用杂交技术有可能把不同类型菌株的各个优良性状结合于一个新菌株上,因此,杂交育种比组织分离、多孢分离和单孢分离等选种方法更有希望莸得既高产又优质的新菌株。由于双孢蘑菇的性特征是次级同宗配合,故大多数孢子是自体可育的异核体,不能用于杂交。从稀有  相似文献   

14.
蘑菇商业化生产的持续成功发展有赖于蘑菇菌种商提供可靠的、高品质、高产量及其纯度和质量一致的优良菌种,并配合适当的栽培基质和生产系统,从而生产优质蘑菇供给竞争激烈的消费市场。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产量和品质均获得了显著提升。这些提升除了菌种选育和改良外,主要是通过改进栽培技术,诸如菌种制作、堆肥处理、覆土材料、生长条件控制,以及机械播种和采收等的进步和创新得以实现。双孢蘑菇是西方国家栽培的主要菇种,也是美国和欧洲主要消费蘑菇,近年来它的栽培面积在中国迅速扩张。双孢蘑菇的全年商业化栽培始于1780年,当时法国人在地下采石场(矿坑)内栽培蘑菇。1865年,栽培拓展到英国,而后美国人利用温室架下的黑暗区域栽培。1914年美国双孢蘑菇已经实现工业化栽培,其产量超过85%集中于宾夕法尼亚州南部。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1930年美国有516名栽培者,其中350名在宾州切斯特县(Chester County)。20世纪70年代,宾西法尼亚州在宾州州立大学与蘑菇产业界的长期合作下,最终获得谷粒菌种的革命性开发和推进,其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双孢蘑菇的产量,使美国的蘑菇产业在当时具备了国际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宾州州立大学的JAMES W. SINDEN教授是双孢蘑菇的菌种配制播种、栽培生产的早期研究先驱。谷粒菌种的制作技术系SINDEN教授发明,并在1932年和1936年获得了配制"Sinden Grain Spawn"的专利。他将专利权转移给宾州州立大学后,大学成立宾州研究公司(Pennsylvania Research Corporation)来处理大学专利事宜。"谷粒菌种"是当时全新的蘑菇栽培接种系统,为蘑菇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SINDEN教授另于1948年开发出一种合成堆肥,取代了当时使用的马粪堆肥,他还发现播种时添加少量的营养素即能显著提高蘑菇产量。SINDEN教授于1952年加入瑞士苏黎世Hauser Champignon Laboratorium公司并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典型的模范蘑菇农场和销售全球的蘑菇菌种供应商。本文回顾了双孢蘑菇现代化生产的历史,并由此阐明了谷粒菌种的开发需要配合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持续的财政支持。正是高校和产业致力于长期合作,带来了上述粮食菌种发展的革命性发现。  相似文献   

15.
陈剑  方洪枫  郑英姿 《食用菌》2019,(4):62-63,66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又称双孢菇,属草腐菌,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也是中国目前最大宗的出口创汇食用菌[1]。2016-2017年我国生产双孢蘑菇鲜菇335万t,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5%,全国双孢蘑菇栽培面积约3亿m2[2]。双孢蘑菇色质白嫩、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食用菌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6.
几种食用菌孢子分离及其交配行为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孢子分离是食用菌常规杂交育种的第一步工作,分离获得的孢子其交配行为取决于交配系统,如草菇属初级同宗结合,双孢蘑菇为次级同宗结合,大肥菇、香菇、平菇等为异宗结合菇类,对不同交配系统担孢子的遗传重组及其孢子交配行为进行分析,在理论上便能推算出有性后代的变异程度,从而为育种和菌种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假定某食用菌双核体(异核体)基因型是AaBb,它经减数分裂后可产生AB、Ab、aB、ab四种孢子,在斜面上涂布这四种孢子,则其后代就可能出现AaBb(亲本型PD)及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非亲本型NPD)9种基因型,尽管子代在遗传上包含了亲代所有的遗传组成,但是基因型及基因型频率发生了变化,PD/NPD=4/12,如果AaBb基因型具杂种优势性状的话,那么非亲本子代就可能影响其原基因型生物学性状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河西走廊双孢蘑菇生产及产业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双孢蘑菇生产主要集中在永昌县、凉州区、天祝县及山丹县等地,在步入“十二五”后呈现出快速、规模化发展的态势。双孢蘑菇生产在河西走廊主要以日光温室秋季畦栽和半地下式简易菇棚夏季反季节栽培模式为主。就河西走廊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该地区双孢蘑菇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双孢蘑菇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野生蘑菇属90个菌株遗传多样性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90个中国野生蘑菇属菌株(其中44株经同工酶初步鉴定为双孢蘑菇菌株)的总DNA进行SRAP和ISSR分析,获得了18条SRAP和12条ISSR标记条带并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大体上可分为野生双孢蘑菇和野生蘑菇属其它菌株两大类群,其中来自川藏高原的41个野生双孢蘑菇按照采集地的不同聚为4个群,地域性差异比较明显;部分来自新疆、西藏的白色野生双孢蘑菇菌株新疆野生、AgX04和AgX042具有独特带型,与其它双孢蘑菇菌株的遗传相似值仅为10%~13%.  相似文献   

19.
双孢蘑菇多孢子分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家斌 《食用菌》2005,27(2):16-16
双孢蘑菇连续多代栽培,出现种性退化,为恢复原来品种的性状,据文献介绍采用孢子分离能“复壮”。从遗传和变异角度看,在有性生殖形成有性生殖孢子阶段,出现基因分离和重组,发生遗传上的变异。孢子分离能否恢复原来品种的性状。为此,笔者以双孢蘑菇2796作试验材料,进行了多孢子分离法试验,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双孢蘑菇的营养双孢蘑菇是一种腐生食用菌,它本身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完全依靠栽培基质中的营养物质来生长发育。因此,营养是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基础。双孢蘑菇能利用广泛的碳源,如各种糖、淀粉、树胶、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泥炭等。双孢蘑菇的菌丝生长阶段主要消耗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出菇期主要消耗戊聚糖和半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