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南京中山陵梅园梅花(花梅)品种,及原产我国的果梅品种的花及果实性状全面调查和分析.从中山陵梅园梅花品种资源中优选出32个品种,从原产我国的果梅中优选出10个品种,作为花果兼用品种进行栽植,以增加梅花山花果兼用优良梅品种的数量和类型,并作为新品种选育的最佳材料.旨在通过梅的选种育种,使梅花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特色旅游观光、园林观光、农业观光园.  相似文献   

2.
南京植梅历史悠久,钟山脚下梅花坞曾盛于明、清。民国时期,中山陵园兴建纪念性植物园,梅花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独树一帜。新中国成立以来,景区梅花产业逐渐实现景观、文化、科研的多元化发展。今日的梅花山以其规模宏大,环境优越,在国内赏梅胜地中堪称魁首,有"天下第一梅山"之美誉。同时,这里也逐渐形成以梅花为媒介的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的交流中心。本文力求理清其发展历史,既为了更好的保护梅花山这一文化遗存,也为更好地保护、利用梅花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植物资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梅花艳茶树翠南京陶德臣南京的梅花山遐迩闻名。据称梅园有好几百个品种、上万株梅树。春天来临,位于紫金山麓的梅花山人头攒动,游客如云,一幅人在花中,花拥人群的极妙赏梅图。梅花山是美的,今年我首次领略了梅花盛开的妙景。这里环境幽静,四周树木参天,让人感到远...  相似文献   

4.
过去对梅花景观的美学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少有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定量研究的报道。本文对梅花群落配置的景观效果从形式美、时空美、生态美、意境美等进行了生态美学分析,选择了若干梅园景观重要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了梅花景观美感评价指标体系,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进行分析,提高了梅园景观生态美感评价的精确度,验证了该模型在梅园景观美感评价中的适用性及可操作性。该模型既能评价建成的梅园景观,也可应用于梅园景观设计方案的预评价和选优,对梅园建设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上海世纪公园梅园是在公园原有绿化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西方风格较为明显,是现代园林中的新型梅园。其植物景观具有豪放大方、亲切近人、色彩协调等特点,梅花的运用使得公园主题凸现,彰显出了西方风格的植物景观中东方特色造景元素。下一步梅园植物景观优化,可从细化植物景观布置、丰富林冠线变化以及进一步增加中国特色元素等方面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6.
为将梅园建设成为一个适宜人们运动、休闲的居住区级公园,笔者遵循了尊重场地精神、生态与景观并重、以人为本的原则,阐述了梅园公园改造前的状况、改造的目的和必要性等,以期为公园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省政和县佛子岩景区各类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和统计,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植物景观美学评价体系,包括植物景观观赏性、科研性、多样性3个准则和12项评价指标。根据评判者对景区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结合景观美学指数计算方法得出景区的植物景观关学指数,结果表明:准则层B中植物景观观赏性权重值较大,说明景区植物景观优美;指标层c中森林覆盖率、珍稀树种和物种多样性等指标的权重值较大,说明景区植物种类多,群落结构复杂;植物景观美学指数为7.94,属于较好水平,说明景区植物景观特色明显,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提出景区植物景观开发利用建议,旨在为今后景区的改造提升和进一步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盐湖景区为例,系统研究景观生态修复的方法。对盐湖景区环境进行分析,发现景区内土壤含盐碱性较强,有季节性的大风气候,加上长时间的无人管理,造成景观生态环境较差。依据景观修复理论的方法和原则对景区进行景观生态修复,最终可实现景区景观生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浅谈梅花专类园及主题景观园的植物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花专类园、主题景观园的植物配置,可以增加梅花的观赏效果;延长梅景观的观赏时间;使四季景观趋于协调,同时可兼顾梅景观观赏与经济效益。文章以南京梅花山为例,系统探讨了梅花与背景植物的配置,总结了较为典型的配置形式,可以为梅花在园林中应用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杭州西湖环湖景区滨水景观建筑组群的空间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西湖环湖景区的景观建筑组群为研究对象,从滨水景区景观建筑组群与风景环境之间的形态与空间关系上,分析并探讨了滨水景观建筑的群体布局方式和建筑空间的具体构成方法等问题,通过对西湖环湖景区景观建筑群体空间的解析,得到整个景区整体化建构的巧妙之处。  相似文献   

11.
王凯  田国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19-14320,14359
以河南省铜山风景区为研究范围,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利用景区Spot5卫星遥感数据,建立景观数据库。对铜山风景区景观空间格局指数进行数量分析,揭示了研究区景观格局的现状特征,从而确定了研究区的景观格局优化主导思想:维持景区的现有结构,在有效保护和维持景区基本结构的前提下,对破碎度较高的人工景观类型适当调整。最后在该基础上提出景区宏观土地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柳河风景名胜区依据柳河现有景观资源及实际发展情况,从景观元素设计与景观模式分析出发,通过借鉴欧洲乡村旅游经验,确定柳河农场走"三生"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并对休闲农园的建设及该模式的发展特色、经营策略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推广出农场旅游技术路线,为农场景区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中景区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无锡梅园景区内对宿根花卉进行实地的引种、驯化、栽培、运用,进行总结分析,由此归纳出一批优良的宿根花卉品种及成功的配植案例。  相似文献   

14.
林凤珠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108-111
介绍了福建省长乐闽山水森林人家景区的区域优势与景观特色,从景观规划分析景区功能区的配置,从人工景观与植物景观布局,分析所规划的特色,为旅游者提供相关的旅游信息,并对该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云南普者黑景区的自然、人文状况,在此基础上,使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普者黑景区农业景观的旅游开发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并提出该研究区农业景观的旅游开发战略,以期为打造观光度假型的普者黑景区农业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青田县阜山旅游景区山体绿化现状的调查,结合生态农业、旅游景观、休闲度假要求,对旅游景区山体绿化建设提出营造混交林、补植、景观改造、公路旁恢复绿化等措施,以从根本上改变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达到发展旅游业、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景区商业街空间是城市空间中比较特殊而重要的空间场所,陕西关中地区发展迅猛,展现关中地区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的景区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当前,随着人们对商业街场所生态功能和审美功能认识的提升,对景区商业街景观呈现起着重要作用的植物景观的构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熊立贤 《乡村科技》2023,(17):90-95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村落的发展与保护之间存在的矛盾日趋显著。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建设使当地的经济发展、居民需求和村落景观之间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影响关系。针对这一点,将影响形成的原因作为路径,详细分析景区的建设过程与居民需求对傣族园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造成的影响,为此背景下的村落发展与保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南昌市梅岭风景区道路景观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景区道路景观既是景区景观的重要组成内容,更是风景区形象展示的窗口,对景区品牌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梅岭风景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访谈,以及利用GIS技术对不同年代卫星图像分析,从道路入口、道路结构、道路绿化、路域环境、路域文化等5个方面探讨了风景区公共交通道路景观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梅岭风景区及类似景区的道路景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影响园林风景质量的重要景观因素、园林风景景观质量与各景观评价因素之间的关系和景观效果的优化方法,在对华南植物园的龙洞琪林景区进行全面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确定的3个准则层因素中最重要的为美感因素,其权重为0.408; 重要的指标层因素为景观的保存与延续和感官效果等,其权重分别为0.200和0.197; 重要的分指标层因素为空气质量和植物群落的独特性等,其权重分别为0.073和0.071。龙洞琪林景区的综合评价等级为“良”,说明龙洞琪林景区的景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