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沙化土地改良材料对沙化土壤热量传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改良材料对沙化土壤热量传递关系的影响,以便有效保墒和防治沙漠化。[方法]分别将4种沙化土地改良材料(无机性沙化土地改良材料、综合性沙化土地改良材料、石膏性沙化土地改良材料、高碳性沙化土地改良材料)按一定比例(5%,7%,9%,11%,12%)与沙化土壤进行混合配制,通过模拟稳态辐射作为土壤沙化过程的热推动力,测定不同土层深度,不同成分的沙化土壤温度。[结果]不同材料的添加导致土壤导热率发生改变;在-4~-8cm土层,4种材料以不同比例添加至沙土中后,对导热率的影响为:石膏性沙化土地改良材料无机性沙化土地改良材料高碳性沙化土地改良材料综合性沙化土地改良材料。综合性沙化土地改良材料在该土层范围内最适宜的添加比例为9%。[结论]综合性沙化土地改良材料和高碳性沙化土地改良材料对沙化土壤的改良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2.
赤峰市沙化土地结构与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地调查与遥感材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沙化土地的固定情况、利用方式及沙化程度引入土地沙化程度指数,对赤峰市沙化土地结构及1994年至2004年lO年间的沙化土地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赤峰市沙化土地总面积为1914982.6hm^2,占全市总面积的22.2%。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1029690.3hm^2,占全市总面积的11.9%。从固定情况分析,流动沙地占7.8%,半固定沙地占10.1%,固定沙地占80.5%,露沙地占0.5%,沙化耕地占1.1%。从利用方式来看,沙化耕地占1.1%,沙化林地占24.8%,沙化草地占65.8%,未利用沙化土地占8.3%。根据沙化程度,轻度沙化土地占46.4%,中度沙化土地占35.2%,重度沙化土地占10.1%,极重度沙化土地占8.3%。各旗县土地沙化程度指数变动幅度较大,红山区土地沙化程度指数为0,翁牛特旗为22.45。(2)1994年至2004年10年间,赤峰市沙化土地面积减少748797,3hm^2,减少28,1%。固定沙地增加5.6%,半固定沙地减少47.4%,流动沙地减少24.8%,露沙地增加223.7%,沙化耕地减少96.7%。土地沙化程度指数下降23.2%,红山区下降最多为100%,已经没有沙化土地。克什克腾旗和翁牛特旗下降最少,分别下降4.8%和6.9%。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了吉林省西部沙化土地分布范围、现状,及沙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根据在西部调查了解的情况提出几种治理沙化土地模式。  相似文献   

4.
北京土地沙化现状分析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沙化是北京地区四大环境问题之一,给首都的生态安全带来严重影响,目前北京沙化面积为54 621 hm2,和1999年相比总体呈减少的趋势,但部分地区沙化面积仍在扩大,北京市防沙治沙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原则,并辅之以限制人为过度经济活动的配套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治北京土地沙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沙化土地监测数据,对沙化土地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对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原因进行了简单论述,同时提出了沙化土地防治对策。结果表明,我国沙化土地防治尚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保持住现有沙化土地逆转态势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详细介绍了天津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土地沙化的分布发展状况,分析了土地沙化成因及土地沙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简要阐述了防治沙化的一些具体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东山县沙化土地资源监测结果,进行沙化土地变化分析和预测沙化土地变化趋势,同时分析沙化土地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沙山地区沙化土地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鄱阳湖沙山地区土地沙化属于南方荒漠化的一种典型类型,是在湖滨沙质阶地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既有别于北方的土地沙漠化,又区别于南方其它类型的荒漠化.基于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土地沙化特征进行描述,同时从历史背景、当代气候特征以及鄱阳湖水位变化等几个方面对沙化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该地区土地沙化趋于变好态势;(2)历史上的海平面变化及气候特征成为鄱阳湖沙山形成的主要因素,而沙山又为该地区当代土地沙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3)当代气候特征下,流水及固定风向的长期侵蚀为土地沙化提供了动力因素,而鄱阳湖水位的周期性变化,为土地沙化的物质循环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总的来说,鄱阳湖沙山地区的土地沙化是在历史地质地貌变迁、当代气候条件、湖泊变化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亚热带土地荒漠化.  相似文献   

9.
重点地区沙化土地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重点地区沙化土地详查数据,建立了具体到小斑地块的沙化土地属性数据及空间数据档案,并使之成为一个可视的多元化信息系统。该系统将沙化土地信息纳入其所在空间环境当中,使其更加直观、形象,便于应用分析,同时为沙化土地监测和规划提供一个辅助决策手段。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共和县土地沙化与土地覆盖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Landsat-TM、ETM+遥感数据为信息源,对青海省共和县1987年至2002年的土地沙化和土地覆盖变化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应用TM、ETM+等中分辨率遥感影像,对以县为单位的区域性土地沙化和土地覆盖变化进行监测是适宜的.监测精度可达90%以上;监测期内.研究区的沙化土地面积不断增加,沙化程度也迅速加深,说明沙化土地治理的效果不明显;由于草地围封面积的扩大,一、二类草地的面积显著增加,草场质量显著改善,但由于未封育草地的过牧仍很普遍,三类草地沙化仍很严重;国营农场的撤离和国家退耕还草工程的实施是农田和居民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甘肃西部地区的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十分丰富,对当地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利用率极低,已经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农业和经济发展。因此,在甘肃西部地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对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调查和研究表明,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为了合理利用甘肃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促进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加强政府部门监督和合理开发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土地资源承载力格局的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粮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从时间和空间2个尺度定量评价了1985-2010年甘肃省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并以1985、1990、2000、2010年为代表年份,讨论了全省14地州(市)、86县(区)近26年来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1985-2010年全省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逐年降低,土地资源承载力略有增强,但全省人粮关系总体形势依然严峻.②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区是全省主要粮食盈余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稳居全省之首;陇东高原区以低水平的人粮平衡为主,土地资源承载力年际变化较大;人口压力较大的陇中高原以及粮食生产水平较低的陇南山地、甘南高原区主要表现为粮食短缺,人口超载,土地承载力状况不容乐观.③河西走廊和陇东高原区所辖县域中,粮食盈余县域在增加,人口超载县域在减少,局部区域人粮矛盾得到缓解;陇中高原和陇南山地所辖各县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在逐年降低,土地资源承载力在逐步增强,但绝大部分县域仍然处于不同程度的人口超载状态.④1985-2010年全省土地资源承载力格局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显著变化,但是基于自然、经济层面的区域人粮关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扭转和改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粮食短缺地区的人粮矛盾会进一步加剧,粮食调配和贸易趋势也就会越发明显,此时粮食主产区的空间集聚效应对本区域和全省的人粮平衡作用也就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3.
酿酒葡萄是河西地区主要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为进一步完善酿酒葡萄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以节水控肥、提质增效为目标,基于多年定位试验基础,采用室内野外结合、实验分析与综合调查结合等研究方法,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气候环境条件、水肥一体化系统组成与设备安装、栽培技术、肥水管理、设施维护等方面规范了河西酿酒葡萄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西北干旱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该区耕地资源变化对发展西北经济尤为重要.利用甘肃省近20 a的土地变更数据,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甘肃省1988-2008年的耕地势态演变,并对引起耕地变化的主要因子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二三产业及农业结构调整这几种因子与耕地变化的关联度分别高达0.898,0.892和0.883;其关联度排序也位居前三,成为推动甘肃省耕地资源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后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甘肃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预警及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盼盼  宋戈  王越 《土壤通报》2016,(4):783-789
本研究从压力、状态、响应三个子系统构建耕地资源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结合Matlab编程,采用灰色关联法,引用经济学中敏感度的概念,对2005年以来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进行预警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各子系统的安全警度来看,2005~2014年,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压力系统的警度经历了"无警-轻警-中警"的变化过程;状态系统警度基本处于"中警"水平,响应系统的警度由"轻警"上升为"中警"。2015~2019年,耕地资源安全压力系统的警度由"中警"转变为"重警",状态系统和响应系统的警度一直维持"中警"水平。(2)2005~2014年,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总体警度呈逐步上升趋势,2015~2019年,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将一直处于"中警"水平,但预警的指标值持续降低,接近"重警"的水平。(3)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需针对城市化水平、水土流失治理、盐碱地治理及防止耕地污染等方面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甘肃省庆阳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协调关系,为该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庆阳市为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2007—2016年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指数,应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二者变化特征及耦合协调关系。[结果]①庆阳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达到了高度集约利用水平。②庆阳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总体呈下降趋势,均衡度逐渐降低,优势度逐渐增强。③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利用结构耦合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耦合协调度都呈上升趋势,二者耦合性越来越强,相对呈现出协调、稳定的发展趋势。[结论] 2007—2016年庆阳市土地集约水平总体变化呈逐年上升状态,但信息熵呈下降趋势,是由于大力开发未利用地,植树造林使得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利用结构两系统协调度都呈上升趋势,二者耦合性越来越强。说明庆阳市在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布局。  相似文献   

17.
为规范柴胡与荞麦套作种植关键环节的农事操作,促进产业的发展。通过多年试验示范,从范围、术语和定义、选地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及贮藏等方面总结制定了陇东旱塬区麦后柴胡荞麦套作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8.
以2005-2010年6 a间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通过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甘肃省12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12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总体较低,涉及3个协调发展类型,分别是濒临失调衰退类、中度失调衰退类、严重失调衰退类;从协调发展亚类看,既包括经济发展滞后型,也包括土地集约利用滞后型;从单个地区看,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仍有提高的潜力,协调发展度仍有提高的空间;从协调度、发展度与协调发展度关系看,要提高协调发展度,需重点提高发展度.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已成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农民生活生产环境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湖南省西部的麻阳县为研究区域,根据经济、社会和自然驱动因子,选取8个影响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驱动因子,运用SPSS软件和主成分分析法,求取各乡镇的综合得分,并结合各乡镇实际将研究区域按先后顺序划分整理区.结果显示,地处平原地区、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综合得分高于地处山区、经济势力较弱的乡镇,地处丘陵地区的乡镇居中.因此,将麻阳县分为I级整理区,Ⅱ级整理区,Ⅲ级整理区并提出相应整理措施,为该地区制定农村土地整理措施和遴选土地整理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用地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与载体,城市用地效益是城市效益的直接体现,本文以甘肃省12个城市为对象,建立甘肃省城市用地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了2002—2011年甘肃省各城市用地的社会经济与城市环境效益间协调度变化过程,以此揭示甘肃省城市用地综合效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12个城市的城市用地综合效益整体都有所上升,尤其是城市用地经济效益增长明显,城市用地综合效益内部构成开始出现均衡增长态势,基本均衡城市由2002年的2个城市(嘉峪关市、金昌市和酒泉市),增加到2011年的5个城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和酒泉市);从城市用地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间的协调状况,中度协调的城市由2002年2个城市(酒泉市和嘉峪关市),增加到了2011年5个城市(新增张掖市、金昌市和兰州市)。甘肃省全省各城市不仅城市用地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并且内部构成效益间协调性增大,协调型城市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