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重磁、反射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处理、解释并结合地面露头调查,重点研究了内蒙古中部地区的贺根山断裂、西拉木伦断裂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晚古生代地层发育的控制,其中西拉木伦河断裂与贺根山断裂对地层的控制尤为明显。沿贺根山断裂出露大量的海西期、印支期花岗岩和超基性岩体、古陆核残片,具有缝合线特征,在地震剖面上,断裂北倾,且受后期改造而可能具有走滑性质;西拉木伦断裂同样具有缝合线性质,但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逆冲推覆构造,推测该断裂晚古生代-中生代为逆冲断裂,新生代为张性断裂,因此具有负反转特征;晚古生代地层受断裂活动影响,西部剥蚀严重,东部残留厚度较大;泥盆系主要分布在贺根山断裂以北地区,南部大多缺失;石炭-二叠系全区广泛,东部和北部厚度大,其他地区残留,且残留厚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塔中北斜坡是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的重要勘探区域,具有构造演化期次多、断裂系统发育、油气分布规律复杂等特点,深入探讨断裂体系与油气的关系对于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依据区域构造演化特征,结合地震、地质等资料,在研究区识别出中加里东期北西向逆冲断裂体系、晚加里东期北西向逆冲断裂体系、加里东末期-早海西期北东向走滑断裂体系,分析了各期断裂体系与生排烃史的配置关系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其中中加里东期断裂体系控制油气运聚的基本格局;晚加里东期断裂体系控制构造圈闭的发育与分布;加里东末期-早海西期断裂体系控制油气富集。指出该区油气主要富集于加里东末期-早海西期断裂及其交汇部位,在勘探开发中要注重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石英形貌扫描、ESR测年等方法对大渡河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活动性进行了分析。得妥断裂带总体呈南北走向,西倾,主要表现为由西向东的脆性逆冲运动,构造变形强烈,内部结构复杂,发育一系列次级断层,且不具有活动性;泸定韧性剪切带总体呈南北走向,大部分向西倾斜,倾角较陡(50~80°),该剪切带总体表现为韧性正剪切(断层)性质,即上(西)盘向西正向韧性滑动(落),泸定韧性剪切带曾经历过3期不同性质的构造变形,最新活动时期为中更新世中期,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无明显活动性;昌昌断裂带由昌昌断裂、瓜达沟断裂、楼上断裂等组成,其总体向东倾斜,倾角较陡(60~80°),该断裂带主要切割元古带一古生代地层,定型于印支一燕山期,表现为由东向西的脆性逆冲推覆变形,中更新世以来活动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涠西南凹陷基底灰岩潜山自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多幕、多重性质的构造运动,平衡剖面技术与地球物理手段相结合,对涠西南1号断层带储层发育有利区带进行预测。通过盆缘向盆内,结合露头和钻井信息进行地层对比,分析了凹陷自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发育史。研究认为,涠西南1号断层带与2号断层带构造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1号和2号断层是印支期所形成的逆冲断层,在后期(新生代)负反转回滑所形成。缝洞类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印支期挤压和新生代张裂所形成的构造缝;另一类是印支期挤压和新生代张裂所形成的古地貌后的岩溶作用形成的缝洞。通过建立三维岩溶模式、地震属性等手段,对两类缝洞的发育情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海拉尔盆地塔木兰沟组构造复杂,后期改造强烈,原型盆地认识不清,导致原始沉积沉降中心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的进展.从剥蚀量计算入手,采用地层趋势法,对塔木兰沟组的地层剥蚀量进行计算,结合地震及构造特征,利用Sufer软件恢复了不同时期的原型盆地形态,发现地层原始厚度的展布特征与残留特征基本一致,最大的区别是分布范围.塔木兰沟组归属于侏罗纪,根据构造属性和盆地沉积充填特征,侏罗纪盆地原型可分为前陆-褶皱冲断盆地和伸展盆地2个阶段:早-中侏罗世,盆地遭受来自西部的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和碰撞的挤压作用与东部古太平洋板块平板俯冲的挤压作用,盆地基底与中古生界发生大规模褶皱冲断作用,形成宽阔连片的褶皱冲断带;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由平板俯冲转为回撤,对东亚大陆的作用也由挤压转为伸展,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板片发生断离,诱发增厚的地壳垮塌;两者的联合作用,导致海拉尔盆地及其周缘由挤压环境进入裂陷期,早期深大断裂与逆冲褶皱体系解体、反转,沉积了断层-火山联合控制的塔木兰沟组.  相似文献   

6.
为了落实玛湖地区构造演化对玛东斜坡三叠系百口泉组油气成藏的影响,在系统梳理地层厚度、断裂类型以及构造要素组合特征等主要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构造演化过程及不同时期的构造运动对百口泉组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玛湖地区构造演化分为5个阶段,石炭纪晚期强烈挤压构造形变阶段;二叠纪早-中期西部隆起逆冲推覆阶段;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早期整体抬升遭受剥蚀阶段;三叠纪-侏罗纪缓慢下降阶段;白垩纪末期掀斜阶段。(2)构造运动对玛东斜坡油气成藏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控制烃源岩分布;提供油气的垂向输导和横向运移通道;改善储层物性;导致油气逸散和二次聚集。(3)距离断层较近且继承性发育的背斜、鼻状构造等有利构造部位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A区块位于阿尔及利亚撒哈拉地台东北部,石油地质条件优越。由于受到多期构造作用叠加,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研究区共发育4个不同级次的断裂体系并可划为下部断陷、中部坳陷、上部逆冲反转3套构造层。断层在平面上发育平行状、辫状、梳状、雁列状和帚状5种断裂样式,在剖面上发育平行、"X"型、"V"型、"Y"型和堑垒型5类断裂组合。断裂体系的形成演化响应于区域上的伸展-抬升-拉张-挤压4期构造活动。区块内发育受断层控制的低幅度断背斜、断块构造和逆冲挤压反转构造3种类型构造圈闭。受早白垩世奥地利运动影响,断裂在研究区西部与中部对油气聚集成藏起输导作用,在东部对油气成藏起破坏逸散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高纬度多年冻土发育的地区之一,根河地区具有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良好条件。根据区域构造及地层充填等地质背景,结合冻土厚度和气温条件、烃类来源、圈闭条件,对根河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条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根河地区既具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多年冻土厚度、地温条件以及形成所需烃类气体的丰富母质及充足气源,又具有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所需的烃类气体持续供给的运移系统、圈闭及其中的储层和封盖条件;根河盆地基底发育晚古生代地层,其中红水泉组提供充足气源;根河盆地深部侏罗纪地层红旗组、万宝组发育的煤层地层可为油气的生成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而且由于后期改造较弱,使油气保存条件良好。  相似文献   

9.
依据三维地震数据体、钻井分层及声波时差数据,利用残留地层厚度和剥蚀量方法恢复了核桃园组各段的古地貌。分析结果表明,古地貌单元包括古隆起、下切沟谷、断槽沟谷、断裂转换带、陡坡断裂坡折带、沉积斜坡坡折带、凹陷;在构建完整物源供给系统的前提下,古地貌单元及其组合样武对沉积体系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是在隆起-断槽沟谷-沉积斜坡坡折带-凹陷组合样式中,受断槽沟谷和沉积斜坡坡折带耦合控制,在斜坡坡折带上大规模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隆起-下切沟谷-陡坡断裂坡折带-凹陷和隆起-断裂转换带-陡坡断裂坡折带-凹陷组合样式中,受下切沟谷和陡坡断裂坡折带控制,在沟谷下方发育规模和砂体展布方向不一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具有沟扇对应特征;在深凹区由于缺乏耦合的搬运通道,则发育半深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0.
柴西地区构造带与阿尔金断裂近垂直,与昆仑山山前断裂近平行,以基底逆冲断层、压扭性断层、反转断层为主要构造要素发育的强变形带构成不同尺度构造单元的边界.通过精细的构造解析,认为狮子沟构造带的滑脱层与细砂山组沉积是伸展体制转向挤压体制的关键.柴西地区中、新生代经历了裂陷伸展与挤压收缩交替变化的构造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侏罗纪裂陷、白垩纪坳陷、古近纪弱裂陷、新近纪-第四纪挤压收缩等构造演化阶段.根据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狮子沟构造带的分层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1.
现有钻探成果表明,落实仙桥低凸起以东砂体发育范围是丽水凹陷北部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的关键。以三维地震为基础,结合周边探井资料,开展构造演化、构造样式、断裂体系及断层活动性研究,分析仙桥低凸起构造特征,进而从构造角度总结低凸起对东部主洼的沉积控制作用。仙桥低凸起为丽水凹陷断陷期发育的坡垒构造,发育地垒和半地垒两种构造样式,西倾主控断层仙桥大断裂为初始裂陷期多条独立断层生长、连接发育而成的断裂带,断陷末期断层硬连接区逐渐演化为断裂转换带。强断陷期仙桥大断裂活动性强,低凸起沉积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断层控砂;断陷末期在断裂转换带疏导下水系越过低凸起输入东部主洼,形成转换带控砂。围绕断陷末期断裂转换带,在仙桥低凸起东部落实南、北两支大型三角洲沉积体,为该区的油气勘探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豫西地区野外地质调查和二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结合差异构造变形分析及成藏动力学研究,综合分析了研究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模式之间的关系。根据构造样式的基本概念、分类原则,结合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将构造样式分为基底卷入型、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叠加3大类。基底卷入型分为压扭性断块与基底逆冲、扭动构造、基底翘曲共3种次级构造样式;盖层滑脱型主要为滑脱正断层的构造组合;构造样式叠加包括压性断裂组合和反转构造。构造对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断裂与古地貌,而区内主要成藏模式为自生自储型和次生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三道桥北地区古近系-白垩系的勘探方向,应用油气成藏综合分析评价理论,利用地震资料解释和岩心录井等资料,研究了其构造、地层和储层发育等特征,探讨了油气成藏要素,并分析了其控制作用,进而建立了成藏模式。三道桥北地区结构受海西、印支、燕山、喜山等多期构造运动控制,形成不整合和断层控制的复合构造圈闭;北部库车凹陷陆相油源沿断层和不整合形成的运移路径将油气运移至白垩系-古近系复合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其中断裂控制了油气藏的空间展布区带,而不整合是油气远距离运移的重要横向运移通道,古近系膏盐岩、泥岩是油气运聚成藏的重要盖层。综合成藏要素及其控制作用建立了三道桥北地区的“横向运移,垂向调整,三元控藏,构造控富”的油气成藏模式,预测三道桥北地区断控复合构造圈闭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塞阿拉-普蒂瓜尔盆地油气勘探潜力,以现代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依据最新的勘探进展以及地震、钻井等资料,研究盆地的断裂系统、结构构造以及油气地质条件和成藏模式。结果表明:“两期两类”不同性质的4组断裂控制裂陷盆地的构造格局。普蒂瓜尔裂陷盆地陆上受裂陷Ⅰ期伸展断裂控制表现出南断北超的半地堑系统,海域部分主要受裂陷Ⅱ期伸展断裂系统控制表现出“南北分带”构造格局;塞阿拉裂陷盆地受裂陷Ⅱ期伸展、走滑断层控制,具有“东西分异”的特征,盆地东部表现为NW-SE走向的拉张断陷结构,而西部具有近EW走向的走滑拉分结构。塞阿拉-普蒂瓜尔盆地发育3套有效烃源岩,4类储盖组合。在盆地海域,过渡期顶部的海相泥岩是主力烃源岩,油气主要沿着断裂、不整合面等在过渡期三角洲砂岩和漂移期浊积砂岩圈闭中聚集,具有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两种成藏模式。综合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指出普蒂瓜尔盆地中部坳陷带中部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该研究成果对指导塞阿拉-普蒂瓜尔盆地下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伊盆地是在强烈褶皱的古生代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隶属于特提斯构造带北缘盆地群,是经过不同时期、多次构造运动改造而形成的复合-叠加型盆地。系统分析了阿拉伊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侏罗纪-古近纪的断陷-坳陷发育阶段,是盆地广泛遭遇特提斯洋海侵的时期,期间形成的陆相-海相沉积层序构成了该区重要的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古近纪末期的构造运动在盆地形成大量逆冲断层和背斜、断鼻构造,这些背斜、断鼻构造成为盆地内主要圈闭类型。新近系地层胶结致密,可作为区域性盖层,利于油气保存。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秭归盆地岩性构造对坡地紫色土某些特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秭归盆地是侏罗纪紫红色砂页岩组成的红色盆地 ,为一开阔的向斜构造 ,断裂构造为北北东向。通过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对各时代地层岩土性质分析与研究 ,结果表明 :侏罗纪地层具有粗—细—粗的沉积旋迥 ,其发育的土壤颗粒亦呈现粗—细—粗的变化趋势 ;紫色岩含钾较高、低磷、缺氮 ,由其发育的土壤也具有这一性质 ;盆地内部滑坡与岩性和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松散堆积体滑坡比重较大 ;与断层有关的滑坡 ,呈北北东向展布 ;与向斜有关的滑坡 ,东坡的滑坡发生向斜的西翼 ,西坡的滑坡发生向斜的东翼 ,与构造有关的滑坡规模较大  相似文献   

17.
长岭地区坳陷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区内共发育4种断裂平面组合样式,中央坳陷区的乾安、黑帝庙等地区主要发育羽状直线型断裂组合;西部阶地可发育走滑断裂系形成的羽状对称型断裂组合;西部斜坡区和东部腰英台地区主要发育"入"字型、"S"字型等断裂组合。坳陷层总体发育有利的低幅度断块构造圈闭,断块圈闭又分为西部斜坡圈闭带和东部斜坡圈闭带2种类型,其圈闭演化特征是"形式相似、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8.
逆时深度偏移有别于单程波方程的波场延拓,是双程波波动方程的波场延拓,避免了上、下行波的分离处理,是较为准确的成像算法,且不受偏移倾角的限制,并能实现回转波和多次波成像。逆时深度偏移处理技术的关键是正演子波选取、偏移速度场的建立及偏移孔径的确定等。通过在塔里木盆地塔北牙哈地区三维地震资料中采用逆时深度偏移处理技术,提高了资料信噪比及断层和构造偏移精度,为该区断裂展布和构造圈闭落实奠定了良好的地震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的河北省坝上地区晚更新世地层广布,包括迁安组和马兰组,其中马兰组的属于融冻构造发育。且孢粉丰富,根据沉积物特征、孢粉样品分析结果及野外所观察到的融冻构造特点,对马兰期的古气候进行分析总结,据此对其它区域晚更新世马兰期的气候研究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川西北地区的老井进行复查,发现多口井在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存在大套的凝灰岩,对上述井的地质、测井、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发现,凝灰岩的岩性以凝灰质泥岩、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灰岩、沉凝灰岩、凝灰岩、凝灰质白云岩为主,次生溶蚀孔隙发育;凝灰岩在测井曲线和地震剖面上均有明显的响应特征: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明显的低纵波速度、高自然伽马特征,凝灰岩底界在地震剖面上均表现为波峰反射特征.为此,采用模型正演分析技术及波阻抗反演技术,首次对四川盆地川西北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组凝灰岩的分布进行了地震预测:双鱼石构造-剑阁区块的北部地区凝灰岩分布最厚,南部减薄;双鱼石构造东部凝灰岩分布较厚,西部减薄,直至不发育.研究结果表明,晚二叠世吴家坪组在川西北地区沉积了一套凝灰岩,从西北至东南方向减薄;由于凝灰岩物性好,孔隙度高,可成为四川盆地火山岩气藏勘探全新的后备领域,为川西北地区下一步新的勘探领域开发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