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高分辨溶解曲线(HRM)技术分析猪微卫星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验证利用高分辨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 curve analysis,HRM)技术对猪微卫星标记进行基因分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使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对5个微卫星(SSRs)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再使用HRM技术对这5个微卫星(SSR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测定,最后对1个微卫星的所有基因型进行单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在样本测试中,使用HRM技术分辨出S0107和SW1953位点均有8种基因型,SW72位点有6种基因型,SW29位点有5种基因型,SW2155位点有4种基因型,其结果与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的结果完全吻合,并且SW72位点的所有基因型克隆测序结果与HRM检测一致。这些结果提示,HRM分析技术可作为筛选猪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和对其进行基因分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跨种扩增是微卫星DNA标记获取的快捷有效途径之一。为了筛选出高原鼢鼠微卫星多态性位点,从已开发微卫星信息的鼹形鼠科和甘肃鼢鼠物种中进行了高原鼢鼠微卫星多态性位点及其通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87对微卫星位点中,只有54对进行了成功扩增,多态位点仅有9个,27个鼹形鼠科物种的微卫星在高原鼢鼠中并没有多态性,9个多态位点全来自于同属的甘肃鼢鼠。基于获得的9个多态位点,检测到高原鼢鼠的等位基因数在4~12,其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44,期望杂合度(He)为0.671,多态信息含量为0.551,研究为高原鼢鼠的微卫星标记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从绵羊第6号染色体随机选取8个微卫星基因座,通过PCR-SSCP技术对308只南东杂交羊个体基因组DNA进行检测,分析其微卫星多态性及分子遗传学参数。结果表明:在南东杂交羊群体第6号染色体的8个微卫星标记中,共发现64个等位基因,其中基因座BMS2460、OAREL03等位基因数较少,分别为3个和2个;对8个微卫星基因座进行了分子遗传学分析,南东杂交羊的有效等位基因数(E)在1.1872~7.943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达到4.8119,其中MCM214的有效等位基因数最高为7.9431,BMS2460最低为1.1872;8个微卫星标记中平均杂合度(H)为0.6040,其中BM415的杂合度最高为0.8438,MCM 214最低为0.1246;多态信息含量(PIC)MCM214基因座最高为0.8633,BMS2460最低为0.151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634说明南东杂交羊群体属于多态信息含量较高的遗传群体。南东杂交羊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第6号染色体上MCM53、BMS360、BM4621、BM415、MCM2145、MCM1406个微卫星基因座可作为理想的分子标记,用于优质肉羊杂交选育过程中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9个微卫星基因座在太行黑山羊中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9个微卫星标记研究太行黑山羊的遗传多样性,为地方山羊品种的选种、选育及保种工作奠定基础。本研究选取位于绵羊第6号染色体上与高繁殖力主效基因FecX和FecB紧密连锁的7个微卫星基因座(TGLA68、OarAE101、BM1329、LSCV043、BM143、OarHH55、GC101)和第4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基因座OarHH35及第8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基因座BM1227,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太行黑山羊中的9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69个等位基因,平均为7.67个;9个微卫星基因座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81,每个微卫星基因座的PIC>0.5,9个微卫星基因座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杂合度分别为5.24、0.81。由此表明,9个微卫星标记均具有高度多态性,可用于太行黑山羊的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圈养黑熊的相关遗传信息,试验采用微卫星血液DNA标记法研究圈养黑熊的遗传多态性,试验选择延边地区3个熊场175头圈养黑熊,对其进行遗传多态性检测,计算其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等。结果表明:圈养黑熊的6个微卫星座位总共检测到39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量为4.000~8.000个,每个微卫星的平均位点为6.500个,基因频率分布在0~1之间;6个微卫星基因座的平均PIC为0.571 7,且PIC值在0.453 4~0.742 2之间,延边3个黑熊养殖群体的平均PIC均高于0.5,表明6个微卫星标记均具有高度多态性,因此可以分析圈养黑熊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卫星标记研究东北黑熊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态性,及时掌握养殖群体的相关遗传信息,为今后黑熊的人工繁殖及育种、保种工作奠定基础。本研究选取了黑熊的6个微卫星基因座(MSUT2、MSUT4、UT3、UT35、UT36、UT38)对115头东北黑熊进行了遗传检测,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DNA分型以及ABI 3730遗传分析仪进行基因大小的判读,计算了6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杂合度等值。结果表明:东北黑熊养殖群体的6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51个等位基因,平均为8.5个;6个微卫星基因座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41 9,其中5个微卫星基因座的PIC>0.5,6个微卫星基因座的平均观察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29 9、0.641 7。数据证明,6个微卫星标记均具有高度多态性,可用于东北黑熊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试验对6个白莱航杂交鸡群的微卫星变异及其与生长、产蛋和免疫活性等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9个微卫星标记,用最小二乘和最大似然法对6个遗传组的170个个体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发现,7个微卫星标记具有多态性,有2~4个等位基因。5个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息含量(PIC)大于52%。微卫星标记MCW0041、ADL0210、MCW0110同产蛋性状呈显著相关(P0.05)。MCW0041的基因型33在64和72周龄时产蛋量最高,而基因型11和13产蛋量最低;ADL0210的杂合型34在52、64和72周龄时产蛋量最高;MCW0110的纯合型11在28周龄时产蛋量最高。MCW0041与28、40周龄体重显著相关(P0.05)。微卫星标记与各周龄蛋重、性成熟日龄及对绵羊红细胞的免疫反应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绒山羊八个微卫星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柴达木绒山羊为研究对象,对其8个微卫星位点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各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P)、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位点在柴达木绒山羊均呈高度的多态性(PIC>0.5);位点LSCV 24基因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和多态信息含量都最高(H=0.796,N=6.916,PIC=0.766);位点BM 3413的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都最小(H=0.676,PIC=0.615);位点MAF-70的有效等位基因最小(N=0·7672)。因此,柴达木绒山羊群体中遗传背景复杂,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这8个微卫星位点也可用于柴达木绒山羊羊绒性状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青海高原牦牛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心产区简单随机抽样在青海省西宁市共抽取青海高原牦牛76头,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检测21个编码血液蛋白(酶)结构基因座及12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中性检验及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1个血液蛋白基因座中,有6个存在多型,多态位点百分比为28.57%,12个微卫星位点全部为多态,共检测出63个等位基因;两层次标记所反映的群体内遗传变异水平均较低,21个血液蛋白基因座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1.118、0.0665、0.0729和0.0603,12个微卫星位点相应指标分别为2.9005、0.4138、0.5325和0.4903;除Alp外,其余5个血液蛋白多态基因座和12个微卫星位点均为中性基因.除Alp-CA、LDH1-ADH两对血液蛋白基因座和8对微卫星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外,其余13对血液蛋白基因座和58对微卫星均处于连锁平衡状态(P>0.05);另外,6个血液蛋白多态基因座、12个微卫星位点或是两者的合并数据从群体水平上均处于连锁平衡状态(P>0.05).  相似文献   

10.
文章宗旨是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5个绵羊品种的遗传结构变异,了解特克塞尔羊和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以期为种质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根据5个绵羊品种在5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组成及频率进行群体遗传统计分析.5个微卫星座位在5个绵羊品种中共检测到78.0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a)11.0~19.0个;5个绵羊品种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G)为0.615 2~0.7373,平均基因杂合度(He)为0.671 1~0.7820.特克塞尔羊与晋中绵羊的标准遗传距离(DS)为最大(1.6668),其余依次为广灵大尾羊(1.3062)、小尾寒羊(1.095 9)、乌珠穆沁羊(0.8308).表明5个微卫星座位均为高度多态位点,可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用于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品种间遗传关系分析;5个绵羊品种在5个微卫星位点遗传变异大、多态性丰富.据DS推测,特克塞尔羊(Texel)与晋中绵羊(Jinzhong sheep)杂交可望获得较大的杂种优势,与广灵大尾羊(Guangling Large-tailed sheep)、小尾寒羊(Small-tailed Han sheep)的杂种优势次之,与乌珠穆沁羊(U jumqin sheep)杂种优势稍小.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宁强矮马和蒙古马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8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检测对宁强矮马和蒙古马共83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各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信息含量(PIC)、杂合度(H)和F统计量。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座位中HMS2变异最大,HTG6变异最小;蒙古马的Ne、PIC、H的平均值均高于宁强马;总群体的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17(P<0.01),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0.171(P<0.01)。说明蒙古马和宁强矮马虽外形和性能上有很大差异,但在品种形成和进化上有着较近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选用10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黄羽肉鸡A、B、C3个品系的遗传结构和差异,并对微卫星标记所计算的个体间遗传距离与C×B、C×A杂交后代的初生至8周龄体重的杂种优势和杂种优势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标记中有9个表现出多态性,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杂合度(Heterozigosity)分别为0·4400和0·6811,各品系、各微卫星基因座上都表现出一定差异。利用9个多态微卫星标记计算得出的亲本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后代杂种优势率间多数没有显著的相关(P>0·05),仅C×B组合中亲本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与第8周龄体重杂种优势和杂种优势率间相关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卫星是指以少数几个核苷酸(一般1~6个)为单位多次串联重复的DNA序列,是1974年Skinner在研究寄居蟹的卫星DNA时发现的。微卫星广泛均匀地分布在基因组上,其重复数和重复单位序列都是可变的,故多态信息含量大。但由于微卫星无位点特异性,无法确切定位。因此以微卫星核心序列为中心,两侧各加上1个侧翼序列,形成所谓的序列示踪微卫星位点(STMS)。由于侧翼序列在基因组中是单拷贝的,具有位点特异性,而微卫星本身又使STMS具有多态性,只需根据微卫星侧翼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通过PCR反应从模板DNA中将该位点扩增出来,然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溴乙锭或银染法显色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甘肃高山细毛羊的遗传多样性,为地方山羊品种的选种、选育及保种工作奠定基础.本研究选取位于绵羊第25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BMS1714和INRA61,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微卫星标记BMS1714和INRA61在甘肃高山细毛羊上呈现多态性.BMS1714基因座有10个等位基因,其片段大小在121~138 bp之间;BMS1714基因座多态信息含量(PIC)、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杂合度(He)分别为0.714,4.029,0.731.INRA61基因座有11个等位基因,其片段大小在279~292bp之间;INRA61基因座的PIC、Ne、He分别为0.776,5.127,0.809.由此表明,微卫星位点BMS1714和INRA61在甘肃高山细毛羊上均为高度多态位点,可用于甘肃高山细毛羊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多目标性状的选育,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辽宁新品系绒山羊所有染色体(29条)上125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体质量、绒产量和绒细度3个经济性状与标记基因型的关系。结果表明,除BM1312等10个为单态外,其余111个呈高度多态(PIC>0.5),4个呈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7,(8):6-9
为了解兴国灰鹅的遗传多样性,揭示其群体遗传结构,利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兴国灰鹅进行哈代-温伯格平衡(HW)检验,统计群体基因频率、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等位基因(Na)和有效等位基因(Ne)等。结果显示:10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共检测到30个Na,其中Ne为20.549个;Ho、He及PIC值最高的标记为CKW21,分别为0.700、0.734 5、0.679 5;群体平均Ho为0.384、He为0.477 5,平均PIC为0.411 1,表明兴国灰鹅遗传多样性丰富;经HW检验,兴国灰鹅在10个标记位点中存在3个不平衡点,表明群体的遗传结构处于一个逐渐不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湘东黑山羊BM1329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经筛选的绵羊微卫星引物BM1329,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湘东黑山羊的BM1329微卫星基因座进行了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基因座有8个等位基因,其片段大小在175bp~215bp之间,计算了该基因座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平均基因杂合度(0.8305)、多态信息含量(0.8090)和有效等位基因数(5.9001)。说明在湘东黑山羊中微卫星标记BM1329基因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5个微卫星位点BL1038、BM757、BM4621、OarFCB304、OarFCB48在豫西脂尾羊群体中的多态性,试验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其多态性。结果表明:在豫西脂尾羊群体中共发现5个微卫星位点有60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Ne)在6.010 3~10.846 8之间,平均Ne为8.430 3,OarFCB48的Ne最高为10.846 8;5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杂合度(H)为0.876 7,OarF-CB48的H最高为0.907 8。微卫星位点OarFCB48的多态信息含量(PIC)最高为0.902 1,BM757的PIC最低为0.817 5,平均PIC为0.866 5。说明豫西脂尾羊群体属于PIC较高的遗传群体。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河南黄河鲤鱼的遗传资源提供较为准确的基础数据,对其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以河南黄河鲤鱼的人工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为试验对象,对黄河鲤鱼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两个黄河鲤鱼群体在6个微卫星位点上均检测出16个等位基因。人工养殖和野生鲤鱼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2.350和2.085。对人工养殖群体、野生群体和将两个群体混合进行计算分析后,各群体的无偏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614,0.576和0.601,无偏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569,0.535和0.559;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平均值分别为0.474,0.428和0.468,6个位点的PIC为0.304~0.864。对两个不同鲤鱼群体的6个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微卫星位点HLJ483上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大于0.05外,其余位点的Fst均小于0.05,符合种群间无遗传分化的标准(Fst=0~0.05),6个位点Fst的平均值为0.02,各个位点基因流(Nm)均大于1,其平均值为12.202。说明本研究采用的两个黄河鲤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其遗传种质资源目前尚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主要探讨微卫星DNA标记在蓝狐(Alopex lagopus)单亲亲权鉴定中的可行性,为蓝狐育种的系谱精确鉴定提供依据。选择15个多态信息含量较高的微卫星DNA位点,以6窝蓝狐(母本6只,子代61只)为试验材料,计算15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频率、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非父排除概率(EP)、累积非亲排除概率(CCE)、亲权指数(PI)和亲权相对机会(RCP)。结果表明:15个微卫星位点的累积非亲排除概率值(CCE)为0.999996。单亲鉴定的PI值为850.5213~966160,RCP为99.8826%~99.9999%。说明所选的15个微卫星位点可用于蓝狐单亲亲权鉴定,其判定成功率和准确率较高,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