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肉鸡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程序的提高,细菌性疾病的种类和数量也呈上升趋势。业主为减少死亡,抵御以沙门氏菌为主的病原微生物的定植侵袭,往往借助广谱、高效的抗生素作为预防和治疗用药,甚至长期滥用各种抗生素药物,以及在饲料里添加抗生素作为促生长剂,阻碍了肉鸡生长性状的正常发挥,更造成了胴体药物残留,严重影响了食品卫生。改变依赖抗生素的弊端,明显减少肉鸡体内以沙门氏菌为主的病  相似文献   

2.
沙门氏菌和弯曲菌是与养禽业息息相关的细菌,因为它们与人类感染禽源传播疾病密切相关。仅通过比较细菌在对照组和试验组肉鸡中的定植情况,就能证明其对育肥鸡的干扰作用。本研究是为了创建一个可重现的肉鸡定植模型。肉鸡在接种沙门氏菌和弯曲菌后2d,细菌即可在盲肠定植。接种后4周,每克盲肠内容物中的沙门氏菌数量减少到非常低的水平或者检测不到。弯曲菌数量在整个试验期间一直保持高水平。为了达到创建肉鸡沙门氏菌肠道定植模型的目的,经口给予4周龄肉鸡10~25mg万古霉素,3h后肉鸡强饲沙门氏菌分离株混合物,1~2周后采样。结果表明,5周龄肉鸡盲肠菌的定植水平达到10^6~10^7CFU/g,6周龄肉鸡盲肠菌的定植水平大于10^2~10^4CFU/g。  相似文献   

3.
<正>1 对环境中肠炎沙门氏菌呈阳性的蛋鸡和肉鸡种群进行细菌学检查的实验室推荐程序环境监测后,从肠炎沙门氏菌阳性的蛋鸡和肉鸡种群中抽样进行细菌学检查,应按照本"方案标准"第2(a)节所述方法进行。2 对家禽进行沙门氏菌细菌学检查的实验室推荐程序(a)蛋鸡、肉鸡、火鸡、水禽、观赏用家禽和野禽。所有对鸡白痢-鸡伤寒试验有反应的禽类(至多  相似文献   

4.
1987-1991年从阿拉伯联合酉长国采集的4006份骆驼样品中分离出187株沙门氏菌,其中165株(4.4%)来自3801份粪样,22株采自62头尸检骆驼的205份脏器样品。鉴定的28种血清型中,以圣保罗沙门氏菌的检出率最高(69份),其次为费林曲洛普沙门氏菌(31份)和海因德什沙门氏菌(15份)。仅从2例粪样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粪中检出菌者为均菌骆驼,而脏器检出菌者均为继发感染骆驼。分离出沙门  相似文献   

5.
本项目将MSC-竞争性排斥物(肠粘膜发酵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大群肉用仔鸡的实际生产之中,以确定其对于规模生产的肉鸡整体生长性能的影响。本项目在商用肉鸡场进行,以求贴近生产实践,方法为:将8000只肉用仔鸡以1000只/组(舍)的数目分为八个组(舍),即:四个处理组,四个对照组,分别饲养在严格隔离的相同的饲养环境内,处理组用MSC出雏喷雾,1日龄首次饮水处置,对照组以食用纯净水按同等方式置,全饲养周期为46天,全期不使用抗生素和磺胺药等,期间进行雏鸡入舍日蛋壳,运输粪纸样,25日龄粪样,45日龄盲肠样以及死亡鸡只的送检,进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等检测,同期进行,入舍日,25日龄,46日龄的体重及耗料,收益之测算,上述诸指标作为试验的综合评价的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处理组鸡群健康,活泼,整体生长状况优良,其前期成活率99.48%,全期日增重51.63克,全期耗料比1.98:1,鸡净收益1.08元/只,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病菌检测结果表明了生长前期MSC对沙门氏菌的强力排斥,体现了MSC在肉鸡实际生产中的良好前景,更为重要的是,由于MSC的应用,抗生素的使用得到限制,这不仅降低成本,改善禽肉的品味,更是保障食品安全,实施从农场到餐桌病原菌控制计划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在养鸡过程中,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会产生很强的耐药性,还会造成了鸡肉、蛋等畜产品中严重的药物残留。笔者在不同的鸡由食品加工厂采集了41份肉鸡鸡肉样品,应用酶联免疫试验法对采集的41份肉鸡样品进行了喹诺酮类药物药物的残留检测,结果显示,采集了41份肉鸡样品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在14.5~60ng/m L范围内,均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100ng/m L。说明该鸡场的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合理。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健康肉鸡携带沙门氏菌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源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和食源性病原菌。肉鸡作为人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的主要来源,目前国内对其沙门氏菌携带状况的研究资料较少。为了解北京地区健康肉鸡中沙门氏菌的携带情况,本研究共采集该地区28个肉鸡养殖场的盲肠或泄殖腔拭子样品1310份,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总共分离出沙门氏菌54株。血清分型结果表明,肠炎和爪哇安那为两种优势血清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1.5%和25.9%;其次是禽伤寒,占比9.3%。本研究为北京地区肉鸡场沙门氏菌病的防控及首都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肉鸡鸡白痢沙门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5月,北京郊区某肉鸡养殖户的2 000只7日龄雏鸡出现拉白色稀粪,肝脏有黄色结节等症状和病变的疾病。为探索该病病因及制定有效防治措施,对病鸡样品进行了细菌学检验。通过细菌分离、生化试验、PCR及16 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出1株鸡白痢沙门菌。该分离株感染试验鸡能复制出与其临床表现一致的病例并能引起死亡。表明鸡白痢沙门菌是危害北京郊区该养殖户肉鸡的病原。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冰鲜鸡生产链中沙门氏菌的分布及传播机制,本研究于2013年7月~2013年12月采集广东某大型一体化养鸡企业下属2个种鸡场、2个孵化场、2个肉鸡场、1个屠宰场和5个销售点样品,用常规法和PCR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出的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学鉴定和PFGE分子分型.种鸡场、肉鸡场、屠宰场和销售点的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6%(7/480)、7.00%(21/300)、62.86%(22/35)和54.67%(41/75),孵化场雏鸡胎粪检出率为1.11%(2/180),死胚检出率为12.00%(9/75).屠宰和销售环节是沙门氏菌污染的重要环节,食品安全风险较高.102株沙门氏菌共产生24种不同的PFGE谱型,从不同环节分离到多组相似度为100%的沙门氏菌,表明冰鲜鸡生产链中存在沙门氏菌沿生产链传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山东部分地区肉鸡场饮用水细菌污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东部分地区肉鸡场鸡只的饮用水情况,试验采集寒亭区、平度市、莱西市、安丘市的肉鸡场饮用水,利用选择培养基对井水、水线水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大肠杆菌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数、沙门氏菌数的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肉鸡场的井水样品中菌落总数均小于100 cfu/m L,大肠菌群数不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未检出;不同地区肉鸡场的水线水样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超过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不得检出),沙门氏菌未检出。说明肉鸡场水线水的污染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肉鸡生产链各环节沙门氏菌污染情况,试验从江苏某产业链型农牧食品企业的养殖场、屠宰场、运输车辆、专营店采集样品540份,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血清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肉鸡生产链沙门氏菌检出率为7.22%(39/540),生产链各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程度依次为:养殖环节>屠宰环节>销售环节>运输环节;共检出6种血清型,其中印第安纳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为优势血清型,屠宰环节沙门氏菌血清型最丰富;沙门氏菌8个毒力基因在39个分离株均有检出,毒力岛基因mogA(SPI-1)、sopB(SPI-2)、araA(SPI-5)的携带率高于肠毒素基因stn、毒力质粒基因spvD、spvR、spvA及菌毛基因agfA。结果表明该肉鸡生产链各环节均存在沙门氏菌污染,其中养殖环节污染最严重,提示养殖场应重视对肉鸡和饲料中沙门氏菌的监测,屠宰环节和销售环节应加强对环境的消毒,以避免交叉污染。  相似文献   

12.
在上海某大型鸡场所辖的5 个肉鸡场严格按照肉鸡生产SSOP程序基础之上制定并实施HACCP 程序,为了验证HACCP体系的应用效果,我们以出口禽肉中要求最严格的病原之一沙门氏菌为例,比较鸡场在应用HACCP程序之前和之后的沙门氏菌感染情况。2003年3月份和9 月份在5 个实施HACCP的鸡场和5 个相同规模的对照鸡场采集泄殖腔拭子,每个鸡场480 份样品,检测沙门氏菌的感染率。结果实施HACCP的鸡场沙门氏菌阳性率由实施HACCP 前的1.17%(28/2 400)下降到0.04%(1/2 400),而同期5个对照鸡场沙门氏菌阳性率分别为1.25%(30/2 400)、1.67% (40/2 400)。由此可见,HACCP程序的实施,对鸡场沙门氏菌的控制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某大型信鸽饲养场信鸽的健康风险,本研究对新城疫病毒(NDV)、H9流感病毒(AIV-H9)、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四种信鸽常发病原进行了检测,并对其常用敏感药物的使用现状评估。从样本总量为15000只左右的某信鸽群随机采集56份新鲜粪样,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取4份用K-B法检测常用药物耐药情况;随机取24份粪便样品分别提取RNA,用针对NDVHN和F基因2对引物、AIV-H9的1对引物分别进行RT-PCR检测NDV和AIV携带情况。结果表明,NDV和AIV-H9的RT-PCR检测结果显示均为阴性(0/24、0/24);沙门氏菌检测为阴性(0/56),大肠杆菌检测阳性率为71.42%(40/56);4份大肠杆菌阳性的粪样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为头孢西丁、头孢他啶敏感,本研究对该信鸽群的养殖健康以及合理用药等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用于控制家禽沙门氏菌的"多重阻断"(multi-hurdle)型饲料添加剂新概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类添加剂是由有机酸、中链脂肪酸(MCFA)、丁酸盐和甘露二糖组成的混合物,可显著降低盲肠中的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该方法的原理是将对沙门氏菌在肉鸡肠道增殖、黏附或侵袭具有控制或阻断作用的添加剂复合在一起同时使用。欧盟已经制订了明确的家禽沙门氏菌防控目标,而  相似文献   

15.
用于控制家禽沙门氏菌的"多重阻断"(multi-hurdle)型饲料添加剂新概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类添加剂是由有机酸、中链脂肪酸(MCFA)、丁酸盐和甘露二糖组成的混合物,可显著降低盲肠中的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该方法的原理是将对沙门氏菌在肉鸡肠道增殖、黏附或侵袭具有控制或阻断作用的添加剂复合在一起同时使用.  相似文献   

16.
对佳木斯市8所规模型奶牛场做了乳腺炎发病情况调查,随机采集了88份临床型乳腺炎乳样和176份隐性乳腺炎乳样做了细菌学检查,并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采用中草药透皮剂治疗发病奶牛.试验结果表明,引起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化脓链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中药透皮剂治疗奶牛乳腺炎实验表明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首先探讨了饲料中添加2.5%甘露寡糖或棕榈粕对肉鸡盲肠菌群的影响。其次研究了饲料中添加鸡盲肠内容物和甘露寡糖或棕榈粕对鸡盲肠主要菌群的影响及其对肠道沙门氏菌定植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添加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了双歧杆菌数量(P 0.05),有降低拟杆菌和肠球菌数量的趋势(P=0.07)。与无盲肠内容物的对照组相比,添加盲肠内容物组的雏鸡厌氧菌数量升高,而包括大肠杆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在内的需氧菌数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在采食添加甘露寡糖或棕榈粕饲料的雏鸡中肠炎沙门氏菌定植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与第2周相比,棕榈粕组肉鸡在4周时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数量增加(P 0.05),而肠炎沙门氏菌减少(P 0.05)。结论 :在含盲肠内容物的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或棕榈粕对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是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增加,而肠杆菌减少,它们还降低了雏鸡对肠炎沙门氏菌定植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建立了快速检测鱼源沙门氏菌的BA-ELISA工作程序。该程序灵敏度为105个/mL,可经受108个/mL杂菌的干扰,对含有10个以上沙门氏菌的接种标本经21~23h两步增菌后即可检出,可在25~27h内报告结果,比常规分离培养方法缩短3~5d。从6个品种的498尾淡水鱼和7个品种的160尾海水鱼,共采集标本778份,以常规分离培养法检出29份阳性标本,分离率为3.7%。对包括该29份分离阳性标本在内的184份鱼源标本实施BA-ELISA的结果表明,两法的符合率为96.73%,BA-ELISA法的敏感性为100%(29/29),特异性为96.1%(149/155)。独立性检验表明,两法检测结果间有极显著意义的一致性(P<0.01)。血清学分型表明,分离的菌株全部为鼠伤寒沙门氏菌(1,4,5,12:i:1,2)。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肠炎沙门氏菌感染肉鸡生产性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用312只1日龄科宝500肉鸡公雏,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3只鸡。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肉鸡分为无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和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组,日粮中凝结芽孢杆菌水平分别为0、400mg/kg。试验分1~21日龄和21~42日龄2个阶段。结果表明:日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14~21日龄肉鸡的体增重以及饲料增重比(P0.05);肠炎沙门氏菌感染显著升高了感染后1周血清MDA含量(P0.05),显著降低感染后15 d血清T-AOC活力和CAT活力(P0.05);日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极显著提高了沙门氏菌感染后1周血清T-SOD活力和NO含量(P0.01),显著提高了感染后15 d血清T-AOC活力(P0.01)和CAT活力(P0.05),极显著提高了感染后30 d血清T-SOD活力(P0.01),极显著降低了感染后30 d血清MDA含量(P0.01)。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可降低肉鸡抗氧化功能,日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能够通过提高肉鸡的抗氧化能力而缓解因肠炎沙门氏菌感染所造成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丁酸梭菌在肉鸡消化道内的定植能力以及丁酸梭菌对肉鸡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和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择90只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随机均分为空白组和丁酸梭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空白组灌喂生理盐水,丁酸梭菌组灌服荧光标记的丁酸梭菌,3 h及16日龄进行解剖并采集回肠上皮细胞观察荧光情况。随后另外选择30只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1~6 d饲喂含丁酸梭菌的饲粮,之后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全程饲喂基础饲粮,试验期21 d。在16和21日龄时,分别采集回肠和盲肠中段内容物,测定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己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并进行微生物种类、物种丰度比例、菌属以及蛋白功能丰度等差异分析。【结果】3 h及16日龄丁酸梭菌组回肠上皮细胞周围均呈现出荧光现象,表明丁酸梭菌能够定植于消化道上皮细胞。短链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肉鸡回肠内容物中,试验组16日龄乙酸、丙酸、异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21日龄丙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乙酸、异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