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气候干旱变化和重牧利用对草地的影响,我国北方草原退化日益加重.沙化的面积逐步扩大,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平衡。研究适应北方干旱环境的旱生、超旱生植物资源,改良退化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是我国目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草原资源是我国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是我国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防线.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草原面临的生态危机愈发突出,如大规模的资源开发致使草原持续干旱、退化;害虫引起草原生态平衡被破坏,导致草场退化,生产率下降等.因此,加快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3.
<正>1草地生态失调退化十分严重近代,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对草地的掠夺性利用已越来越加剧,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草地生态失调、草地退化、沙化现象日趋严重。据估计,美国受干旱、沙化的草地面积有121500万亩;苏联草地退化的面积达24000万亩;我国北方43亿亩草地,巳有7亿多亩退化,并以每年2000万亩速度不断扩大。新疆草地退化的面积为7000万亩,内蒙古可利用草地面积为11.8亿亩,其中退化草地面积已占33.27%,青海省草地退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气候干旱变化和重牧利用对草地的影响,我国北方草原退化日益加重,沙化的面积逐步扩大,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平衡.研究适应北方干旱环境的旱生、超旱生植物资源,改良退化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是我国目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驼绒藜属[Ce ratoides(Tourn.) Gagnebin)]植物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植被类型中的重要植物,属旱生、超旱生半灌木,在荒漠和半荒漠化草原地区是马、羊、骆驼等家畜四季喜食的优良饲草.此外,该属植物还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作用,被誉为沙漠中的"绿色卫士",是改良天然放牧草地最有前途的牧草之一.因此,驼绒藜属植物在改良草原及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驼绒藜属牧草是藜科一个最古老的属.全世界共有7个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世界分布范围较广,在欧亚大陆,西起西班牙、东至西伯利亚、南至伊朗和巴基斯坦都有分布.我国有4个种和1个变种,分别为: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驼绒藜(C.latens)、心叶驼绒藜(C.ewersmanniana)、垫状驼绒藜(C.compacta)和长毛垫状驼绒藜(C.compacta var.longipilosa),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西藏等省(区).  相似文献   

5.
<正>近几年我国长江中下游连年洪涝灾害,北方地区持续干旱,黄河长时间断流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干旱缺水等生态环境退化加剧,都与上游地区和江河源生态恶化、植被破坏密切相关。因此,了解掌握江河源区内的草地生态系统现状,研究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受损原因、特征及机理对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制止草地退化速度,对振兴区域经济,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坝上草原是河北省北方的绿色屏障,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张北县地处坝上,属于生态植被脆弱区,草场退化极为严重。近年来,由于干旱少雨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加剧,如超载过牧、工业建设等,使草地植被退化严重,草原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急剧下降。为了使已退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北方草地退化严重,据测定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覆盖度降低、沙化、盐渍化等中度以上明显退化的草原面积已占半数.北方天然草原产草量明显下降,草原载畜能力明显降低.草原初级生产力是草原载畜能力的基础,也是衡量草畜平衡状况的基础和草原退化的重要指标.草原的过度放牧和退化伴随着植物种群的变化和地表覆盖度等的明显变化,寻找我国北方草原区和半农半牧区退化、沙化草地的植被恢复模式和整治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方半干旱地区环境的退化主要表现为气候更加干旱 ,风力增强 ,沙漠化、盐渍化急剧发展 ,植被退化 ,土地贫瘠化、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条件恶劣 ,生态环境脆弱 ,人畜数量剧增 ,资源环境压力过大和人为不适宜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强烈干扰。治理工作应本着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远近结合 ,综合治理的方针 ,通过控制人口数量 ,减轻资源压力 ,种草种树 ,恢复植被 ,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灌溉农业和商品畜牧业 ,提高生产水平 ,增加农民收入 ,最终达到治理和开发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9.
科尔沁地区的垦殖与荒漠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合理的开垦是我国北方土地沙质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北方农牧交错带45%的退化土地属这一类型。垦殖也是过去科尔沁地区沙地几度活化的主导因素。人类历史时期以来,科尔沁地区沙地的活化和稳定、垦殖期和弃耕期的环境特征的变化,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不合理的开垦是我国北方土地沙质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北方农牧交错带45%的退化土地属这一类型.垦殖也是过去科尔沁地区沙地几度活化的主导因素.人类历史时期以来,科尔沁地区沙地的活化和稳定、垦殖期和弃耕期的环境特征的变化,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受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设的影响,全球变暖现象不断加剧,区域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增加。2021年夏季,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了长达数月的干旱高温天气,对北方区域的淡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我国北方淡水养殖业发展时间较早,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有力增长点,但受区域经济与技术方面的限制,目前多以散户养殖为主,存在对突发性环境风险应对能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北方草地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地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资源。目前,我国北方草地大面积退化,生产力下降,同时自我恢复功能降低或丧失等。本文阐明了北方草地退化的原因,提出了实现草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认为只有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科学地利用草地资源。  相似文献   

13.
草地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资源.目前,我国北方草地大面积退化,生产力下降,同时自我恢复功能降低或丧失等.本文阐明了北方草地退化的原因,提出了实现草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认为只有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科学地利用草地资源.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北麓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全面介绍祁连山北麓自然概况的基础上,从水源涵养、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著名的生态旅游胜地等方面论证了祁连山地重要的生态地位。从气候持续干旱,草原退化面积逐年增加,天然草原超载过牧,虫鼠危害严重,生态恶化、生态系统功能逐步缺失,人类过度干扰、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等论述了该区所面临的生态危机现状,提出祁连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疆干旱区生态系统的恢复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薄弱,一旦破化则难以恢复,从而研究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恢复机制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诸多方法中,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恢复机制则应更强调的是适应性、可行性原则.以在西北干旱区实施的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工程为例,通过合理的政策安排,调整和约束人类行为,优化人地关系,以使退化的生态系统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天然草原90%在退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我国 90 %的可利用天然草原有不同程度的退化 ,其中退化、沙化、碱化草原面积已达 135 0 0万公顷 ,并且以每年 2 0 0万公顷的速度在增加。在最近公布的 2 0 0 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称 :据统计 ,目前我国共有各类天然草原 392 83万公顷 ,约占国土面积的 4 1.7% ,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占有面积仅 0 .33公顷 ,仅为世界人均面积的一半。公报说 ,草场退化和植被破坏使草原质量不断下降 ,2 0世纪 90年代末与 90年代初比较 ,北方天然草原产草量下降了 30 %至 5 0 % ,载畜能力大幅降低。而全国草原普遍超载过牧 ,其中北方草原普遍超载 30 %至 5 0 %…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我国北方自然灾害频繁,春季低温冻害、沙尘暴,夏季持续干旱(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如甘肃静宁持续干旱时间为1971年以来仅有,许多新植果树因水分缺乏而死亡),自然灾害的大面积、长时间发生对今年北方苹果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一是低温扬沙天气导致苹果减产.2009年我国北方苹果花期普遍遭受了低温、扬沙危害,苹果授粉受精受到影响,着果率普遍不高,有的产区仅及正常年份的30%左右.  相似文献   

18.
<正>退化草地恢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约90%的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影响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产功能的发挥。在退化草地上施行围封禁牧措施被普遍认为是最为有效的恢复手段,但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矛盾以及生态与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亟需探索能够促进退化草地生态和生产功能双提升的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牧区大部分地处干旱或半干旱气候带。干旱直接影响牧草的生长发育。近年来,我国北方牧区在干旱条件下,进行了牧草的旱作栽培试验。根据一些地区的栽培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一、注意牧草品种的选择。适宜在干旱和半干旱草原人工栽培的牧草品种有紫花首蓿、白花草木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现状、保护及建设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志坚  孙红 《四川草原》2005,(7):31-33,42
中国北方草地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但由于人类掠夺式的经营方式,致使中国北方草地退化严重。本文分析了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现状、退化原因,并提出相应保护及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