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沟壑水土保持林区位于六盘山以东,子午岭水源涵养林以西,南北分别于陕西、宁夏交界,总面积282万hm2。该区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区,也是甘肃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随着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区坡度大于25°以上的耕地全部要退耕还林。酸枣作为温带黄土性土壤上富集氮量极高的树种犤1犦,在本地分布较广,其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也是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如果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充分利用陡坡退耕地资源规模化发展、经营,对以恢复植被、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地力为中心的生态建…  相似文献   

2.
西昌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的景观格局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峰  鞠洪波  黄建文 《林业科学》2006,42(Z1):56-61
利用西昌市1996和2004年2期TM影像数据,对西昌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4年,西昌地区林地面积增长明显,草地面积迅速减少,耕地面积略有增长,耕地、林地和草地类型间的转化频繁;耕地景观随着斑块数和斑块密度的减少破碎度降低,而林地和草地的破碎度增加;耕地和林地斑块形状不规则性增强;就整体景观而言,西昌地区林地的优势度进一步提高,景观均匀度下降.建议在今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时,合理安排还林和还草任务,同时对退耕后耕地面积仍有增长的现象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3.
陡坡耕地退耕还林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为了使这项工作顺利进行 ,不仅需要按照国家政策规定退耕 ,而且还要搞好这些退耕地的造林作业设计。造林作业设计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必要程序 ,也是造林施工的依据 ,为了统一全市退耕还林作业设计方案 ,保证退耕还林技术方案的落实 ,在退耕还林作业设计中 ,应明确下列几个问题。1 退耕还林地、荒山荒地造林宜林地的确定1.1 退耕还林地的确定对于水土流失严重或者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耕地、沙化地或生态重点治理区的坡耕地 ,都属于退耕还林地的范畴。属于基本农田范围的耕地不能…  相似文献   

4.
退耕地是具有一定高度和坡度的特殊土地体系,受地形因素和自然规律的综合作用,孕育了经营模式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分析四川水土流失现状和退耕还林工程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设计退耕还林经营模式,从宏观上提出特殊区域地方特色的退耕还林模式,以指导退耕还林工程。  相似文献   

5.
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针对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分析了黑龙江省15°以上坡耕地现状,明确可退耕地情况,总结了国家最新退耕还林还草相关配套政策。并提出黑龙江省退耕还林还草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期为顺利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退耕还林工程主要林分土壤碳储量变化,选取贵州省兴义市三江口镇退耕还林工程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并以耕地为对照,对不同林龄及耕地的土壤有机碳储量进行了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各土层(0~20cm,20~40cm,40~60cm)土壤容重的年际变化除表层略有波动外均随林龄的增长而减少,0~60cm深度整层土壤容重随林龄增长年均减少4.27%,各层间土壤容重随土层加深而增加,不同林龄间增量各异;0~60cm深度内土壤有机碳储量在造林后5年内随林龄增长而减少,平均每年下降9.27%;5年后随林龄增长而增加,平均每年增加8.44%,但在退耕还林后11年土壤有机碳储量未能恢复到耕地水平;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储量在垂直方向上均呈现随土层加深而减少,不同林龄间差异明显,其年际变幅也随土层加深而减少。  相似文献   

7.
浅议毕节地区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途述毕节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主要表现是水土流失严重。而水土流失主要来自于 2 5°以上的陡坡耕地。要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 ,关键是要在陡坡耕地上实施退耕还林。当前 ,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环境建设高度重视。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宝贵机遇 ,积极探索 ,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 ,把退耕还林这一重要工程抓实抓好 ,从而使我区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8.
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地表径流及土壤物理性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东山区退耕还林综合效益监测场不同恢复模式3 a连续的定点观测,结果表明:坡耕地在退耕后具有较强的植被自然恢复能力,生态防护功能增强,人工辅助措施能加速植被恢复速度;退耕后对水土流失的控制作用显著,年均减少泥土流失量达103.91 g·m~(-2)以上,总体防护效果呈现为自然区>乔灌区>乔木区>对照区;退耕还林还草一定程度地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土壤的渗透性能增强,提高了坡地的水土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以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为指针,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导,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采取“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综合措施,加快长江、黄河流域等地区坡耕地和沙化耕地退耕还林以及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步伐,从根本上扭转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严重局面,促进生态、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两翼退耕还林是减少水土流失,减轻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同时,对高速公路也起到保护作用。本文对退耕还林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浅析,为今后林业发展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也是珠江、湘江两大水系源头县。全县国土面积324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了三分之二以上。为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县内主要流域第一层山脊以内和25度以上坡耕地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其中封山育林9.3万公顷,退耕还林8700公顷。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珠江、湘江流域源头的生态条件,减少水土流失,减轻水旱灾害。然而,作为重点产材县,木材一直是地方财政税收和林农收入的主要来源。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后,林农木材收入和耕地收入将大为减少,林农生活出路将…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但退耕还林从实施一开始就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尤其是工程的实施必然以减少耕地为代价,这与当前我国实施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形成了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也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退耕还林到底还要不要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对农业生产特别是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到底有没有影响等问题的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是国家为解决水土流失严重和沙化耕地等生态问题的重要举措,实施至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对四川省邛崃市80户退耕还林农户的调查,分析了邛崃市在退耕还林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对退耕还林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工程以恢复植被、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等为基本出发点.本文对包头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包头市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进一步提高了生态服务功能,实现了退耕还林工程目标,为扎实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2):F0002-F0002
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自2000年开始试点,2002年全面启动实施。2000年及整个"十五"期间,国家共安排云南省退耕还林任务1337.1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18.1万亩,荒山荒地造林719万亩,封山育林90万亩。通过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各项工程建设任务已圆满完成。截止2005年底,全省共完成工程建设任务1339.6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0.2%。累计涉及16个州(市)的129个县(市、区),1428个乡镇,11273个村,139万户退耕农户,579.2万人。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造林主要布局在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荒山荒地造林主要侧重于水土流失严重,江河源头及两侧,湖库周围,城镇面山等地,还有重视后续产业培植、产业发展思路清晰、工程买施成效明显的地区和非天保工程区,封山育林任务重点布局在封育条件较好,能有效增加林地面积和提高林分质量的地区。工程建设成效明显:(1)有效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生态效益开始显现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省各地陡坡耕作面积有了明显减少。截止2005年,全省共完成25度以上陡坡耕地退耕还林326.7万亩,占退耕地还林任务的63.1%。同时全省林草覆盖率增加2.3%,局部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工程区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据退耕还林效益监测站监测结果,25度以上陡坡耕地营造乔木树种的地块,其径流量下降82%,泥沙含量下降98%,土壤有机质增加了0.78个百分点,全氮、全磷有所减少,水解氮增加了1.42个百分点,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泥沙流量,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加了土壤肥力,改良了土壤,生态效益开始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6.
为探求昆明市的退耕还林现状和今后昆明发展的道路和对策,结合昆明市退耕还林管理的工作中的经验与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提出了昆明市退耕还林工作必须走以绿化、美化、塑造昆明市新形象为主要目标,以减少土地的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做好昆明市退耕还林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退耕还林"退耕还林主要是指在水土流失严重或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定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以及生态地位重要的耕地,理应进行退出粮食生产,植树或种草。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资金和粮食补贴制度,并按照核定的退耕地还林面积,在一定期限内无偿向退耕还林者提供适当的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费  相似文献   

18.
以陇南市文县为研究区域,基于区域土地利用与土壤保持变化,分析了退耕还林(草)政策对区域土壤保持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期间,耕地、林地、草地之间存在双向流转,其中,退耕还林还草区域多为山地旱地,山地旱地转为草地的面积占退耕还林还草面积的74.05%,山地旱地转为林地的面积占退耕还林还草面积的23.26%;(2)各地类的土壤保持服务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总体呈现出:林地草地耕地未利用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特征;(3)2000~2015年文县的土壤保持服务有明显提升,物质量总量增加了9.38×10~6t,总价值增加了6.09亿元。根据此研究结果评价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对土壤保持服务的影响,显示退耕还林(草)工程有效提高了文县土壤保持服务的物质量和价值量,为今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制定土壤侵蚀治理方案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政策法规     
国家林业局与退耕还林工程省(区、市)签订责任书2006年9月22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代表国家林业局与25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了2006年度退耕还林工程责任书,以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质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保障工程建设稳步推进。2006年,国家共安排退耕还林任务133·3万hm2,其中退耕地造林26·7万hm2,荒山荒地造林106·67万hm2。根据计划安排,今年退耕还林以严格限定在25°以上水土流失严重的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确保留足退耕农户的口粮田为原则,向生态建设重点集中,并要求各地将工作重点转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相似文献   

20.
2001年,赤峰市的退耕还林工程启动实施,2002年全面铺开。工程实施以来,全市12个旗县区,217个乡镇苏木,53个国有场圃,约43.69万户受益,水土流失耕地、耕作不便的耕地和沙化退化严重的耕地得以退耕还林。截止2005年底,全市已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571万亩,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风蚀沙化,使全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同时,通过多树种混交造林,使全市的树种结构得到调整,林木的分布逐渐趋于合理,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