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确定山东省某樱桃谷种鸭场29周龄产蛋鸭发病及死亡原因,本研究从采集的发病鸭脑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对其纯化培养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可见圆形、呈水滴状菌落;16S rRNA扩增后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鸭疫里默氏杆菌(RA)相应基因同源性为99%~100%;利用RA camp鉴定引物进一步对病原菌经PCR鉴定,结果显示目的条带为610 bp,与理论扩增大小一致,将其命名为RA-sd01株;血清凝集法检测该分离株血清型为血清1型。动物回归实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可以导致28日龄樱桃谷肉鸭发病、死亡,其最小致死量为6.9×10~5cfu/m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RA-sd01株对头孢类、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等较敏感。以RA-sd01株制备灭活苗,免疫7日龄樱桃谷肉鸭,免疫后21 d以培养的RA-sd01株攻毒,攻毒剂量为106cfu/只,攻毒后7 d剖检,免疫保护率可达到90%。本研究结果表明,该产蛋种鸭群发病病原是1型RA,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可以对商品代肉鸭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力,免疫保护率可达到90%,本研究为RA疫苗研制和种鸭场RA净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氏杆菌病三价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2、10型鸭疫里氏杆菌(RA)分离株为菌种,研制鸭疫里氏杆菌病三价油乳剂灭活疫苗。经无菌及安全检验合格后,对6日龄樱桃谷雏鸭颈部皮下接种0.4mL/只,免疫后第10、14、21和35d分别用1、2、10型RA强毒株攻攻,第14d的攻毒保护率为91.7%-100%,35d攻毒保护率为66.6%-83.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雏鸭5-7日龄免疫后至上市保护率可达95.0%-100%。  相似文献   

3.
李振清 《中国畜牧兽医》2012,39(12):180-182
本试验将从山东省临朐、新泰、高唐、微山、禹城、博兴等地的40多个不同鸭场分离到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A10型LQ09、RA1型YC11和鸭大肠杆菌优势血清型菌株O78型LQ06、O92型BX02作为菌种,采用液体培养工艺进行增菌后,制备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该疫苗经无菌和安全检验合格后,进行免疫原性研究。结果表明,对3日龄肉鸭雏鸭颈部皮下注射0.3 mL/羽即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免疫后10日龄用同源菌株攻击保护率可达70%,17日龄达80%,24日龄至出栏达100%;对7日龄肉鸭雏鸭颈部皮下注射0.5 mL/羽即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免疫后14日龄用同源菌株攻击保护率可达80%,21日龄直至出栏达100%;该疫苗经田间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不同参照菌和不同试验方法对鸭疫里默氏菌分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已成为危害肉鸭养殖业的一个主要疾病,虽然免疫接种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措施.但RA菌苗对异型攻毒缺乏明显的交叉保护,因此,对野外分离株的血清型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正>鸭疫里默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为革兰阴性小杆菌、无芽孢、不能运动、有荚膜,主要感染家鸭、鹅、火鸡,但也有感染鸡的报道~([1])。该细菌血清型复杂且缺乏交叉免疫保护、耐药性严重,导致疾病难以预防和治疗。2014年5月中旬,重庆荣昌县某规模化鹅场的18日龄鹅发病,21日龄时发病率约为30%、死亡率为10%左右,病死鹅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铝胶疫苗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鸭疫里氏杆菌通过改良酵母肉汤培养,得菌数在500~2000亿/ml的菌液甲醛灭活,与氢氧化铝液(含量1.4%)21混合搅匀,制成铝胶疫苗,经无菌检验、安全检验合格,免疫5日龄雏鸭,分别于7d、10d、20d后攻毒(攻毒剂量0.25m1),攻毒保护率为50%、50%、75%;5日龄、12日龄两次免疫,10日后攻毒保护率为10%.  相似文献   

7.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近几年,我区年饲养出栏樱桃谷肉鸭达500万只以上。随着饲养量的增加,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以5-15日龄较多,且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7日龄内的雏鸭死亡率可达95%,给肉鸭养殖户造成极大经济损失。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法,共诊治该病肉鸭127批(次)、26.48万只,治愈23.67万只,治愈率达89.4%,收到良好效果。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1临床症状该病主要表现为病程短、发病急、死亡快,往往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批死亡。感…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潍坊市鸭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从山东省潍坊市的昌邑、寿光、昌乐等9个市县区发病严重的鸭场采集病料,采用鸡胚尿囊腔接种法分离到22株病毒,经鸡胚中和试验和雏鸭血清保护试验,采集样本中发现22株病毒为鸭肝炎病毒。其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0.2mL)均在10-5.9~10-5.4之间,平均为10-5.6。鸭病毒性肝炎在潍坊市的昌邑、寿光、昌乐等9个市县区时常发生,该病虽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春季和冬季出现的频率略高。多个日龄的鸭均可感染发生鸭病毒性肝炎,但发病日龄相对集中在4~21日龄,且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4~7日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达50.9%和58.7%,是危害潍坊肉鸭养殖业最重要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2008年3月份,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一养鸭场饲养的8 000只10日龄樱桃谷肉鸭发病.病鸭精神沉郁,羽毛蓬乱,食欲下降,有的站立不稳,表现神经症状,排绿色粪便,发病率达到80%左右,每天死亡超过500只.解剖死亡鸭可见严重的心包炎、气囊炎和肝周炎,对病死鸭通过无菌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得到1株细菌,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和生化特性鉴定确定该菌为鸭疫里默杆菌.经玻片凝集试验证明该鸭疫里默杆菌分离株的血清型为XV型.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了及时治疗,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蔓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其病原菌血清型至少有21个,以前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等。本病主要发生于7-20日龄的雏鸭,实际上40天龄以上的小鸭亦可发病。该病主要危害家鸭,某些报道认为火鸡和鹅等禽类亦可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natipestifer,RA)的灭活油乳剂疫苗,本研究将10株血清1型RA的临床分离株经腿部肌肉注射7日龄雏鸭进行动物体内复壮,结果表明所有被测菌株均具有较强的毒力,易感雏鸭致死率100%.对其中3株RA分离株CH3、WJ4和YL4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其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2×108 cfu、3.25×108 cfu和2.37×106 cfu.选取5株RA分离株分别制备灭活油乳剂疫苗,分别于5日龄和18日龄对樱桃谷鸭进行两次免疫后,免疫鸭能够产生高水平的RA特异性抗体,对2 LD50 WJ4或CH3攻毒产生很好的保护效果,其中由CH3、CQ3和YXb12制备的灭活油乳剂疫苗对攻毒的保护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12.
河南商丘一肉鸭养殖场疑似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为确定其病原,无菌采集病死鸭的大脑、肝脏、脾脏、肺脏等组织,依据常规PCR检测方法进行低致病性禽流感H9(AIV-H9)、鸭坦布苏病毒(DTMUV)、鸭呼肠孤病毒(DRV)、新城疫病毒(NDV)等鸭群常见病毒病的核酸检测,利用血清琼脂平板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玻片凝集鉴定分离菌株血清型,PCR检测鉴定后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并进行3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显示,AIV-H9、TMUV、DRV及NDV核酸检测全部为阴性,初步排除这4种病毒的感染。无菌挑取发病鸭肝脏及脑组织于血清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培养,发现培养基中呈现针尖大小、半透明的菌落。取纯化培养的菌液进行PCR扩增显示,扩增出338 bp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A)特异性条带,血清型鉴定结果为RA血清7型。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可在临床上被成功复制,能够表现出明显的传染性浆膜炎临床感染症状。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该血清型RA对头孢克肟、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曲松、大观霉素、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林可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高度敏感。综上所述,造成该肉鸭场疾病感染的病原为血清7型RA,建议使用头孢菌素类等高敏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是肉鸭养殖业中的主要疾病,发病鸭群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病程也较短,发病率最高可达90%以上,死亡率在5%~80%之间,其中以2~3周龄鸭最易感,1周龄内和8周龄以上不易感染发病。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商品肉鸭养殖比较集中  相似文献   

14.
河南商丘一肉鸭养殖场疑似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为确定其病原,无菌采集病死鸭的大脑、肝脏、脾脏、肺脏等组织,依据常规PCR检测方法进行低致病性禽流感H9(AIV-H9)、鸭坦布苏病毒(DTMUV)、鸭呼肠孤病毒(DRV)、新城疫病毒(NDV)等鸭群常见病毒病的核酸检测,利用血清琼脂平板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玻片凝集鉴定分离菌株血清型,PCR检测鉴定后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并进行3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显示,AIV-H9、TMUV、DRV及NDV核酸检测全部为阴性,初步排除这4种病毒的感染。无菌挑取发病鸭肝脏及脑组织于血清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培养,发现培养基中呈现针尖大小、半透明的菌落。取纯化培养的菌液进行PCR扩增显示,扩增出338 bp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A)特异性条带,血清型鉴定结果为RA血清7型。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可在临床上被成功复制,能够表现出明显的传染性浆膜炎临床感染症状。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该血清型RA对头孢克肟、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曲松、大观霉素、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林可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高度敏感。综上所述,造成该肉鸭场疾病感染的病原为血清7型RA,建议使用头孢菌素类等高敏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诱发的,是一种禽类的接触传染病,一旦感染会引起多种疾病,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故而加强疾病防控技术的研究具有很大现实意义。RA的血清型繁杂,并且不同血清型菌株之间缺少交叉免疫保护,易感染1-8周龄鸭,发病雏鸭会出现重度纤维素性肝周炎、心包炎等。感染RA的发病率高达90%,死亡率约为75%。本病在全球都有分布,是制约养鸭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将RA病相关防控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1997 年10 月~1998 年12 月, 从北京地区30 个商品鸭场随机收集自然死亡鸭561 只, 经过病理剖检和细菌分离鉴定, 确定29 个鸭场存在鸭传染性浆膜炎, 61 % 的病例患有本病, 其日龄范围为7 ~42 日。结果说明,一年四季中, 鸭传染性浆膜炎均是引起北京地区肉鸭死亡的主要疾病, 广泛分布于该地区各养鸭场; 肉鸭日龄越小, 对本病越易感, 随着肉鸭日龄的增加, 尤其在5 ~6 周龄后, 肉鸭对本病的抵抗力增加。从死亡鸭的脑、心血、肝脏、脾脏和胆囊均易分离到鸭疫里氏杆菌, 但从脑组织最易分离到该菌; 共分离到鸭疫里氏杆菌421 株, 分别属于1 、2 、6 、10 、13 、14 型, 其中1 、2 、6 、10 型占总分离株的96 % , 是目前主要流行的血清型。给健康鸭注射各血清型分离株的液体培养物均可复制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并引起鸭死亡。109 株受试菌对红霉素、青霉素 G、新生霉素、痢特灵、氯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从河南某肉鸭养殖场感染鸭肝炎病毒的10日龄病死鸭肝脏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经菌落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致病性回归试验和SPF鸡攻毒试验,结合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 kmt1种特异性基因检测方法进行鉴定,并通过16S rRNA序列测定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Pm,命名为Pm-Y.致病性回归试验表明低浓度的Pm-Y只引起部分10日龄雏鸭发病死亡.SPF鸡攻毒试验显示,Pm-Y与国内标准强毒株C48-1的致病力相近,16S rRNA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Pm-Y与Pm多杀亚种和杀禽亚种亲缘关系最近.参考荚膜血清特异性基因hyaD-hyaC、bcbD、dcbF、ecbJ和fcbD合成引物,扩增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对Pm-Y进行荚膜分型鉴定为A型Pm.本研究是国内首例从感染鸭肝炎病毒10日龄雏鸭肝脏中分离到Pm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20日龄天府肉鸭用鸭疫里默氏杆菌人工感染后 ,感染鸭发病率 86 % ,死亡率 70 % ;发病期红细胞脆性增大 ,血沉加快 ,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降低 ,血清LDH和ALT活性升高 (P <0 .0 1)。  相似文献   

19.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肉鸭鸭疫巴氏杆菌病最小发病日龄为10日龄,直至出售时仍在发病,发病率5%~90%,死亡率5%~60%,是肉鸭饲养中的一大传染病。对自然病例和人工感染病例剖检,本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胸膜炎、气囊炎和肝周炎。疫区病鸭体内分离的10株细菌,经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鉴定均为鸭疫巴氏杆菌;分离的菌株通过易感鸭感染试验获得成功,证明该菌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20.
20日龄天府肉鸭用鸭疫里默氏杆菌人工感染后,感染鸭发病率86%,死亡率70%;发病期红细胞脆性增大,血沉加快,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