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武威地区开展中药生态农业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效益、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为促进武威地区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开展中药生态农业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武威市现有中药材种质资源、生态栽培技术以及中药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把中药生态产业作为武威市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聚焦产业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开启“中药景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生态栽培基地建设、强化GAP规范化生产管理和中药材种植生态化等适宜武威市中药生态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镇雄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分布情况、种质资源、机遇与挑战、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并从品种选育、科技、提质增效、标准化建设及政府投入等方面为镇雄县核桃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济源市的烟草产业,不仅是致富产业,更是创税产业、强镇产业,发展潜力非常巨大。为提升济源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烟草提质增效,做强烟草产业,济源市烟草生产办公室做好了关于2018年烟草工作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发展绿色食品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期待、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本文综述了河北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分析了河北省绿色食品在产业结构、队伍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快河北省绿色食品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简称两山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在两山论不断丰富与发展的过程中,绿水青山提质增效的理念也逐渐形成。结合目前两山论研究现状,从概念、内涵、辨析、案例4个方面着手,对绿水青山提质增效进行分析与总结,以丰富和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理论,为我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研究表明:绿水青山提质增效本质仍是绿水青山生态保护与建设,但区别在于绿水青山提质增效是在原有绿水青山基础上的一种相对提升,绿水青山的提质增效因地而异,其潜在动力是人民与社会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向往以及对绿水青山的重视,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因素的参与,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目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共同发展。以陕西榆林赵家峁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式、福建永春生态产品“三级市场”改革探索两山论实践创新模式为例,阐述了绿水青山提质增效的实现途径。论文最后提出未来绿水青山提质增效理论体系发展亟待加强的3个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6.
青海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近年来,青海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构建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综合治理提质增效实现新突破,科技支撑水平迈上新台阶。下一步,要抢抓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牢牢把握“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战略导向,以提高水土保持率为目标,持续遏制增量、消减存量,完善水土保持政策制度、基础支撑和工作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全省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地区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模式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前导性的作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是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分析重庆市大足区农业转型的优势条件及制约因素,应用区域经济理论,从农业发展转型实践路径中解析"做优做强原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融合、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4条重要路径。全区通过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发展优势产业、培育经营主体、提品质抓营销,解决了缺平台、缺规模、缺支柱、缺品牌的问题,促进了农业产业升级,取得了"特色农业高效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农业基础较大提升"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8.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推动贫困地区有机农业发展,培育和发展有机产业,可以促进贫困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农户脱贫、企业增收、农业提质增效.本文调查和收集了全国30个省的有机农业产业发展案例和数据,总结了有机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成功模式,对有机农业助力脱贫攻坚的成效进行了研究,对贫困地区有机农业产业发...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华亭独活产业健康发展,考察、调研华亭独活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当前高质量推进华亭独活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从人才储备、绿色生产、流通体系、标准规范、品牌战略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开展科研合作为基础,加快人才培养;以中药材生产规范为基础,积极推进华亭独活地方标准的建立;以市场为先导,加快流通体系建设;以宣传和保护为抓手,维护好品牌形象;以提倡绿色种植为理念,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林旅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两个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尤其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林绿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夷陵区森林旅游发展已走在全省前列。基于此,以夷陵区为例,分析其林旅融合实现保护发展共赢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推动古浪县中药材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通过对古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和发展现状的分析,并结合古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种子种苗繁育体系建设;加大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力度;提升中药材深加工水平;完善中药材销售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等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是中药材生产大省,中药材产业是甘肃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中药材种业是中药材产业化的基础,建设特色中药材种业强省对提高甘肃省药材品质、保障药源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甘肃省中药材种业发展现状的调研,系统分析了中药材种业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研究;重视新品种选育,加速品种选育进程;加强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鼓励推进制种园区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强度;建立种子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科学有效的发展中藏药材产业,对甘南州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给甘南州中藏药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案。通过文献检索与研读, 分析了甘南州中藏药材现有资源特征、人工种植情况和中藏药材加工现状,并针对野生资源保护、中藏药材种植、中藏药材深加工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甘南州中藏药材产业发展对策:加强野生濒危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措施,加快人工驯化步伐;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推行GAP生产;加大科技投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药材质量培育,突出区域品牌特色等。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作为促进乡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对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正确评估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及其对乡村振兴的贡献,采用生态经济学能值分析方法,以乡村旅游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剖析乡村旅游系统能量流动结构和系统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乡村旅游系统能值分析体系以太阳能值为衡量标准,系统考虑乡村空间中的资源、环境、劳动力、资本货币等各种要素,进而对乡村旅游系统中的生态效率、社会经济效益及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宁夏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的优势、成效及制约因素,针对生产环节问题突出、企业创新动能不足、品牌提升与保护不足、竞争力弱等发展困境,提出了提升质量安全、推进枸杞深加工及产品研发、持续推进枸杞科技创新、强化宁夏枸杞品牌保护、拓展枸杞市场渠道等促进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融合发展,是推进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可行路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与实地调研,对乡村振兴背景下隆德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总结分析了隆德县加快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引领;突出示范带动,打造产业集群;促进农文旅融合,开发多种业态;提升本土特色,做靓休闲品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等方面提出加快隆德县休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发挥农产品的品牌作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持,更是落实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分析兰州市农产品品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梳理特色优势农产品兰州百合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兰州百合发展的短板,提出加快产业转型,强化品牌兴农发展策略;加强育种科研,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建设产业园区,发挥品牌资源集群效应;完善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推动品牌高质量发展;提升网络品牌引导力,加强品牌宣传力度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切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体系,通过查阅文献、报告、年鉴资料等方法,对皋兰县马铃薯产业结构现状、发展目标、当前产业布局以及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及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大力推广马铃薯生产作业机械化、加快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做实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市场流通体系、促进马铃薯产业精深加工、加大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扩大马铃薯产业保险覆盖面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药材生产标准缺乏、管理不完善、质量安全问题突出,通过构建科学、系统的中药材生产工程模式来指导中药材产业发展、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该研究涉及中药材生产环节,包括育种、种植、采收加工、储藏等环节,从传统道地中药材"三因子"(生物因子、环境因子、人为因子),提出现代道地中药材六属性假说(即生物自然属性、生态环境属性、加工储藏属性、品性商品属性、质量安全属性、种植管理属性)。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学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获得在构建生产标准、种植管理、质量安全3个体系的基础上耦合形成现代道地中药材生产工程模式的构建打下方法论的基础。按照科学性、简明性等原则,结合专家咨询法构建了3个层次、19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段木赤灵芝生产进行实证,结果为0.71,良好,与生产实际一致。该研究不仅对中药材生产具有较高借鉴价值,也为现代农业生产工程模式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