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仔猪培育过程中,有三个关键时期,把握好这三个关键时期可极大地提高仔猪成活率.第一个关键时期是仔猪出生后7 d内,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出生后7 d内为最多,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白痢、发育不良、压死和冻死等,所以,要加强初生仔猪7 d内的保温、防压护理;第二个关键时期是在仔猪出生后10~25d,由于母猪泌乳一般在21 d左右达高峰,而后逐渐下降,而仔猪生长发育却迅速上升,需乳量不断增加,如不及时喂料,则难以补充母乳之不足,容易造成仔猪体弱多病而死亡;第三个关键时期是在仔猪出生1个月后,死亡较少,采食量增加,是仔猪由吃乳为主过渡到吃料独立生活的重要准备期.  相似文献   

2.
在仔猪培育过程中,有三个关键时期,把握好这三个关键时期可极大地提高仔猪成活率。第一个关键时期是仔猪出生后7d内,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出生后7d内为最多,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白痢、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3.
当前,哺乳仔猪腹泻的发生率很高,征出生后1~3d内腹泻发生严重,产后1日龄内的仔猪死亡率最高,特别是黄色水样腹泻几乎死亡率100%;其次部分仔猪征7~9d开始拉稀,15日龄小得不断奶;有些仔猪在哺乳后期腹泻。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哺乳仔猪腹泻的发生率很高,在出生后1~3 d内腹泻发生严重,产后1日龄内的仔猪死亡率最高,特别是黄色水样腹泻几乎死亡率100%;其次部分仔猪在7~9 d开始拉稀,15日龄不得不断奶;有些仔猪在哺乳后期腹泻。据报道:自2010年4月我国的两  相似文献   

5.
在养猪生产中,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出生后7d内为最多。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患白痢、发育不良、压死及冻死。所以,仔猪初生7d内应以保温、防压为主。从生后10~25d,由于母猪泌乳一般在21d左右达高峰后就逐渐下降,而仔猪生长发育却迅速上升,需乳量不断增加,如不及时喂料,以补充母乳之不足,容易造成仔猪瘦弱得病而死亡。  相似文献   

6.
在养猪生产中,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出生后7d内为最多。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患白痢、发育不良、压死及冻死。所以,仔猪初生7d内应以保温、防压为主。从生后10~25d,由于母猪泌乳一般在21d左右达高峰后就逐渐下降,而仔猪生长发育却迅速上升,需乳量不断增加,如不及时喂料,以补充母乳之不足,容易造成仔猪瘦弱得病而死亡。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复合营养性膏剂对新生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特选取136窝1 465头新生仔猪,其中124窝1 324头健康仔猪和12窝141头弱小仔猪,平均分成2组。试验组仔猪初生后12 h内口服2 mL复合营养性膏剂,弱仔猪初生后12 h内再口服2 mL膏剂,对照组不做其他处理。分别记录仔猪的初生重、哺乳7d成活率、断奶数、断奶重、哺乳成活率、正品率等数据。结果发现,新生健仔猪12 h内口服2 mL营养膏剂,可极显著提升哺乳7 d的成活率(P<0.01)和断奶成活率(P<0.01),可极显著提升断奶正品率(P<0.01)。新生弱仔12 h内口服2 mL营养膏剂,12 h内再口服1次,可极显著提升哺乳7 d成活率(P<0.01)和断奶成活率(P<0.01);可极显著提升断奶正品率(P<0.01)。由此得出,新生仔猪口服复合营养性膏剂,可显著提升仔猪成活率和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8.
在养猪生产中,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是出生,7d内最多。死亡的主要原因:白痢、发育不良、压死和冻死。所以,加强初生仔猪7d内的保温,防压护理,这是第一关键时期。从生后10~25d,由于母猪泌乳一般在21d左右为高峰后就逐渐下降,而仔猪生长发育却迅速上升。需乳量不断增加,如不及时喂料以补充母乳之不足,容易造成仔猪瘦弱得病而死亡,  相似文献   

9.
高铜对断奶应激仔猪血清生化指标及激素水平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选用30头(28±2)日龄“长大定”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体质量和性别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头。组(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组仔猪在断奶后14d内饲喂基础日粮+250mg/kg铜(CuSO4·5H2O),然后改喂基础日粮;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250mg/kg铜(CuSO4·5H2O)。试验期28d。所有试验猪均于断奶后0、7、14、28d,经前腔静脉采血,测定部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激素水平。结果表明,与断奶前相比,3组仔猪断奶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著下降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组仔猪血清尿素氮含量在断奶后7d极显著升高(P<0.01),而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在断奶后7d显著下降(P<0.05);组仔猪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在断奶后14d极显著升高(P<0.01);组仔猪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及甲状腺素在断奶后14、28d显著升高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试验显示,高铜日粮可显著提高断奶应激仔猪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及甲状腺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养猪业中,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出生后7d内为最多,死亡的主要原因:白痢、发育不良、压死和冻死.所以,加强初生仔猪7d内的保温、防压护理,这是第一关键时期.从生后10~25d,由于母猪泌乳一般在21d左右达高峰后就逐渐下降,而仔猪生长发育却迅速上升,需乳量不断增加,如不及时喂料,以补充母乳不足,容易造成仔猪瘦弱得病而死亡,这是第二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以青海省民和县小规模养殖的哺乳仔猪为材料,从仔猪初生重、仔猪死亡时间、母猪产仔胎次3个方面对仔猪断奶前死亡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初生重对仔猪死亡有一定的影响;出生后7d内是仔猪死亡的高峰期;初产母猪产仔死亡率高达15.42%.  相似文献   

12.
甜菊糖甙对哺乳仔猪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天然甜菊糖甙作为新型甜味剂在哺乳仔猪中的应用效果,随机选取16窝哺乳仔猪(杜长大,10头/窝)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饲喂添加0、100、200和500g/t天然甜菊糖甙的教槽料,试验从仔猪7d时开始,至断奶后1周(28d)结束,期间每隔7d对仔猪采食量、增重和健康状况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哺乳仔猪日粮中添加100、200和500g/t的甜菊糖甙,显著提高仔猪断奶重(21d)和28d体重(P0.05),显著提高14~21和22~28d阶段内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偏嗜指数(P0.05),而各甜味剂添加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7~28d内仔猪日增重200g/t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0g/t组。仔猪断奶(21d)后1周内腹泻率和腹泻指数有改善趋势(P0.05),7~28d内仔猪发病率200和500g/t天然甜菊糖甙组显著降低(P0.05)。因此,考虑成体投入的同时,在哺乳仔猪日粮中添加200g/t的天然甜菊糖甙,可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断奶应激对仔猪肠黏膜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仔猪断奶过渡期,胃肠结构受损是很普遍的,断奶后一段时间内,胃肠结构受损程度不同,本文研究了断奶后7d内(断奶后0-6d),仔猪小肠黏膜形态的变化,试验仔猪28日龄断奶。试验分7组,每组6头仔猪。从断奶当天开始,每1d定时定点剖杀取小肠前段,小肠中部,小肠后段作组织切片,观察其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结果表明,断奶后前4d,绒毛高度缩短,隐窝加深,断奶后第4d绒毛高度最短,断奶后第5d开始恢复。  相似文献   

14.
<正>要想提高初生仔猪成活率,必须抓好三个关键期的饲养管理。(1)加强初生仔猪7 d内的保温、防压护理。(2)出生后10~25 d,由于母猪泌乳量一般在21 d左右达高峰后就逐渐下降,而仔猪生长发育却迅速上升,需乳量不断增加,如不及时喂料,以补充母乳之不足,容易造成仔猪瘦弱得病而死亡。(3)仔猪出生1个月,死亡较少,食量增加,是仔猪由吃乳为主过渡到吃料独立生活的重要准备期。本文主要从仔猪生理特点、生长规律入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评估一些出生后测量的生理变量对仔猪在出生第一周的存活率和断奶前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612头来自3~5胎龄母猪所产的仔猪,监测氧饱和度、心率、血糖浓度、出生后0和24h直肠温度,同时记录遗传谱系、是否助产、出生顺序、性别、肤色、脐带的完整性以及出生后到第一次站立的时间。分别在仔猪出生时、7、14和21d对仔猪称重,评估仔猪产后发育情况。出生后第3、7和21天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3.3%、5.4%和8.7%。出生时直肠体温对仔猪的生存和生长性能无影响(P>0.05)。与正常肤色仔猪和站立时间在1min前的仔猪相比,青紫肤色的仔猪和站立时间在5min以上的仔猪死亡率更高(P<0.05)。脐带断裂的仔猪在出生后3d内死亡率较高(P<0.05)。仔猪在出生后3或7d较高的死亡率发生在出生顺序>9,出生体重<1275g,血糖浓度24~30mg/dL和45~162mg/dL以及出生后24h直肠温度<38.1℃。体重<1545g、出生后24h直肠温度<38.6℃的仔猪在断奶时体重较轻的概率较高(P<0.05)。在研究因素中,皮肤发紫、站立迟缓、脐带断裂、出生顺序高、体重低、出生后24h直肠温度低、血糖浓度低均是导致仔猪出生后第一周存活力较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冬季气候变化无常,昼夜温差较大。各种细菌、病毒活跃,给养猪户生猪的日常管理带来许多不利,给初生仔猪饲养管理带来一定困难,母猪所产仔猪成活率明显下降。根据多年来的死亡原因调查表明,仔猪死亡的65%~78%是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对养猪户来说,加强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是关键,要提高仔猪成活率,尤其仔猪出生后7d内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在收治的母猪乳房炎的病猪中 ,2 8头母猪就有15 6头仔猪因母猪乳房炎而致仔猪乳毒症死亡 ,其中未治死亡仔猪 5 8头 ,治疗无效死亡仔猪 2 1头。1 发病情况母猪在产仔前 3d就出现乳房炎的 7头 ,追访原因为喂霉变饲料。产后 3d出现乳房炎的 15头 ,产后 7d出现乳房炎的 6头。吮乳仔猪出现乳毒症死亡最早的为生后 7d ,最迟的为生后 30d。母猪乳房炎致仔猪乳毒症 ,最少的一窝发病 2头 ,最多的一窝发病 12头。仔猪出现病状多呈渐进性 ,未见全窝仔猪同时发病。有 5窝仔猪 39头全部陆续死亡。每窝仔猪内死亡每头间隔 1~ 3d。2 症状2 1 …  相似文献   

18.
总计84头母猪(PIC,Line1050)和它们所生仔猪被用于本实验,以确定泌乳料和教槽料采食对母猪和仔猪性能的影响。母猪按照分娩日期和胎次被分为3组,并按照2×2因子实验:母猪采食(自由采食与限饲)和仔猪采食(不喂仔猪料与喂仔猪料)共4个处理。仔猪被交叉寄养于每个实验组,以均衡窝重和窝仔猪数(>11头仔猪)。实验采用的是一种普通泌乳母猪料(ME 14.65MJ/kg,TID 0.97%lys),产仔后3d自由采食组母猪开始自由采食,限饲组母猪饲喂比自由采食组少25%的泌乳母猪料。饲喂仔猪料组仔猪采用的是加有1%氧化铬标记物的颗粒料(ME 14.64MJ/kg,TID 1.56%Lys),从3日龄喂到21日龄断奶。仔猪分别于3、7、14、21日龄称个体重,并每天计量仔猪采食量。在7、14、21日龄采集所有喂仔猪料的仔猪的粪便样本,同时通过仔猪粪便颜色区分采食仔猪料的仔猪和未采食仔猪料的仔猪。母猪在分娩后和断奶时称重,并测量P2点(距背中线6.5cm,最后肋骨)背膘。泌乳料采食和仔猪料采食没有相互作用,自由采食组母猪减少了体重损失(-15kg与-24kg;P<0.01),提高了仔猪窝重(P<0.04)和日增重(P<0.04),并比限饲组提高了断奶后14d内发情率(90%与71%;P<0.03)。饲喂仔猪料对母猪体重、背膘损失无影响(P>0.30),但会拖后母猪断奶后14d内发情间隔(5.4d与4.9d;P<0.09)。饲喂仔猪料有改善断奶窝重(61.2与56.7kg/d;P<0.09)和减少交叉寄养后仔猪死亡率(3.9%与7.3%;P<0.06)的倾向。自由采食母猪组和限饲母猪组仔猪采食仔猪料量差异不明显(2.24与2.28;P<0.93)。喂仔猪料组大约60%仔猪被确定采食了仔猪料,在被确定采食仔猪料的仔猪中有23%、20%和57%开始采食分别从3~7日龄、7~14日龄、14~21日龄。从断奶后0~28d,饲喂仔猪料与不喂仔猪料组在断奶后28d重(P<0.95)、日增重(P<0.86)、日采食量(P<0.93)和料重比(P<0.95)差异不显著。采食仔猪料的仔猪在断奶后28d重(P<0.16)和日增重(P<0.06)方面好于不吃仔猪料和不喂仔猪料仔猪。结论:喂仔猪料可以改善仔猪成活率但不能改进仔猪断奶前增重和母猪性能表现。泌乳母猪采食量低会对母猪性能和仔猪性能产生负面影响。让更多的仔猪采食仔猪料对改善仔猪断奶后性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9.
在养猪生育中,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出生后7d内为最多,死亡的主要原因:白痢、发育不良、压死和冻死.从生后10~25d,由于母猪泌乳一般在21d左右达高峰后就逐渐下降,而仔猪生长发育却迅速上升,需乳量不断增加,如不及时喂料,以补充母乳之不足,容易造成仔猪瘦弱得病而死亡. 1 提高仔猪初生重 初生体重大的仔猪成活率高,初生体重小的仔猪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20.
<正>仔猪低血糖症是由于初生后体内糖原耗尽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本病主要发生在产后7d内的哺乳仔猪,轻者引起仔猪血糖降低,重者引起仔猪出现神经症状而出现死淘。下面笔者将一例仔猪低血糖症病例剖析如下:1发病主要病因1.1引起仔猪低血糖症的内因是仔猪初生后代谢机能不健全,糖异生能力差,肝糖原分解不足,如果仔猪不能及时从母乳获得补充糖分,极易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