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银耳作为一种营养保健食品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关于银耳的科研报道与日俱增。参阅各种有关文献,综述目前银耳的菌种培育、栽培技术、干燥方法和加工现状等方面的技术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情况,总结并提出在整个银耳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特别是精深加工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产区分布、国内市场、出口贸易3个方面分析我国银耳产业发展现状,指出近年来我国银耳产量稳步提升。福建省作为银耳最大产区,近年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银耳国内市场总体向好,加工类产品中,冻干银耳羹、鲜炖银耳两类产品销量增长。银耳出口数量和金额在2021年后回升,2022年我国银耳出口总量为4 566.09吨,同比增长18.47%;实现出口额8 813.18万美元,同比增长32.26%;出口单价19.30美元/千克,同比增长11.63%。出口贸易主要省份为福建和湖北,2022年实现出口额和全国出口总量的占比分别为5 566.41万美元、63.16%和2 208.58万美元、25.06%。泰国是我国银耳出口主要流向国,其次是中国香港地区。分析我国银耳产业在种业创新与保护、生产技术水平、精深加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的研究表明,银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能够增强免疫力,防止老年痴呆,延缓衰老。这使银耳作为一种特效营养保健食品备受人们的重视,已成为当前医药和食品领域研究与开发的热点。通过综述近期国内外有关文献,在介绍银耳理化性质的基础上,重点论述银耳的精深加工技术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也对银耳精深加工的深入研究和密切相关产品的开发进行展望,旨在促进银耳精深加工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冰花银耳,是一种以优质银耳为主要原料精制加工而成的夏令滋补消暑佳品。在我省泉州、厦门等地均有生产、销售。其营养丰富,滋润化渣,清甜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现将其加工工艺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2014年10月17日,第三届中国·通江银耳节在"中国银耳之乡"通江县开幕。本届银耳节以"走进银耳之乡,感受魅力通江"为主题,组织开展了"赛耳会"暨"银耳大王"拍卖会、中国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研讨会、银耳博物馆开馆仪式、特色商品展示展销暨房产交易会等项活动,显示了以通江银耳为首的特色农产品的魅力和通江优质旅游产品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6.
糖水银耳罐头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耳含有糖、脂肪、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钙、铁、磷等成分,具有滋阴补肾、润肺、强心、健脑、养胃、补气等功能,还有抗肿瘤作用。因此,把银耳加工成食用方便的糖水银耳罐头,是一种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我们研制的糖水银耳罐头,工艺简单,投产后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将其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银耳是中国的特产,野生银耳数量稀少,一般采用人工栽培。银耳的人工栽培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该文综述了我国银耳的研究历史,并对栽培、加工、药用、育种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通江银耳"远近闻名,但不是所有银耳都是"通江银耳"。7月20日,记者从2020年"通江银耳"产业发展暨商标专用权保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规范"通江银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管理使用,维护"通江银耳"品牌声誉,通江县相关部门于2020年组建了联合执法小组,  相似文献   

9.
肉苁蓉是著名的补益中药,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同时也是加工功能性食品的重要原料,肉苁蓉种植加工目前已成为新疆和田地区农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干燥是延长肉苁蓉货架期的主要加工方式,对其产品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存在干燥时间长、褐变严重、有效成分降解损失严重等突出问题。漂烫具有提高干燥速率、抑制褐变和提高有效成分含量的作用。为完善肉苁蓉漂烫及干燥方法,探索快速杀酶干燥技术,并保持肉苁蓉原有色泽、防止肉苁蓉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本文主要针对现有肉苁蓉烫漂技术和干燥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其技术原理及相关研究进展,并阐述其在品质提升上的优势,为推动其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银耳加工下脚料为原料,探索了纤维素酶法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不同提取方式银耳SDF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为银耳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添加量15 mg·g~(-1),酶解时间3.5 h,物料粒度120目,料液比为1∶70 g·mL~(-1),此时SDF的提取率最高,达到36.7%。酶法制得SDF对·OH、DPPH·、H_2O_2清除率以及还原能力分别为56%、28%、36%和86.3%,与水提SDF相近,且明显优于酸法和碱法提取。  相似文献   

11.
王毅  蒲文 《食用菌》2013,(6):1-3
“通江银耳”因其生长的独特地理环境、特殊的培养材料和传统的栽培工艺造就了其卓越品质,在众多的银耳中一枝独秀,独领风骚两百余年。但是.随着近年来福建古田等地大量栽培银耳,全国银耳市场产销量急剧增长,“通江银耳”受到巨大冲击,一时风光难再。开展“通江银耳”调查研究,对于推动其产业化发展意义重大。在准确把握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现状,深入研究制约其快速发展症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银耳是中温型食用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5℃~28℃,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20%~25%,生长周期为35d-40d。从银耳栽培季节的选择、培养料配方、栽培室的设置、菌草栽培银耳工艺及其子实体采收与加工等几个方面探索温室菌草袋栽银耳技术。  相似文献   

13.
银耳一旦出现畸形,如变色、僵耳、小耳等,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所以,防止银耳出现畸形,是银耳人工栽培的重要课题。现就银耳发生畸形的原因及防治办法谈点浅见。(一)菌种衰退银耳菌种对条件要求比较苛刻,极易在培养过程中衰退并出现畸形或不出耳现象。防治的办法主要有:①银耳菌几乎不能自行制造养料,一定要借助香灰菌(羽毛状菌丝)分解作用。但香灰菌接种量宜少,以免过早地消耗培养基养料。②在培养基中,除适当加入甘蔗渣外,最好比常规配料多加5~10%的麸皮或1~2%的黄豆粉,以确保充足的营养。另外如能添加一定量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则效果更好。③选择适合银耳生长的木屑。据上海农科院试验,除含有松脂、醚等杀菌物质的针叶树(如松、柏、杉)和有芳香油的樟科植物外,其它树木均可,但以青杠、枫树、角杨等为好。④菌种培养10天后,要及时放在18~20℃的干燥环境中保存,抑制菌丝继续旺盛生长,以保持活力。⑤培养基含水量控制在45~50%,培养基要装紧,以减少通气量,使菌丝缓慢健壮生长。⑥菌种应每隔2~3个月复壮一次。银耳一旦出现畸形,如变色、僵耳、小耳等,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所以,防止银耳出现畸形,是银耳人工栽培的重要课题。现就银耳发生畸形的原因及防治办法谈点浅见。(一  相似文献   

14.
通江是世界银耳栽培和开发利用最早的地方,更是将银耳这种神奇菌类演变成文化层面的最早地方。但长期以来,通江银耳均采用传统春季段木栽培,不仅接种方法落后、感杂率高、穴出耳率低、生产成本增加,而且耗时长,资源利用率低,栽培效益差,严重影响了银耳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银耳的主要产量是来自袋裁。实践证明银耳不是木腐菌,栽培银耳时一定要用银耳菌和耳友菌的混合物,即银耳混种进行接种,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现就银耳袋栽技术和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简述如下: 一、银耳袋栽的培养基在我国可以用来栽培银耳的原料极为丰富,例如木屑(木器厂、木梭厂、铅笔厂、地板厂、玩具厂等各种杂木屑)、柴粉(林区木材下脚料、枝桠条切片粉碎后的木材粉)、麦皮、米糠、棉籽壳、甘蔗渣等均可作为银耳袋栽的原料。上述原料按一定比例进行搭配,组成较理想的银耳袋栽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
根据实践经验,介绍银耳工厂化周年化生产技术。内容涉及银耳厂房构建,培养架配置,生态调控设施,配套机械,培养料配制,料袋接种,发菌培养,开口诱耳,成耳管理和采收加工等10个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7.
<正>1古田县银耳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福建省古田县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其银耳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5%,"古田银耳"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古田县银耳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得益于古田县优越的地理环境,县内37平方公里的翠屏湖,为稳温结实的银耳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小环境气候条件;二是得益于科技这个第一  相似文献   

18.
银耳玉枣罐头的加工严泽湘(湖北省江陵科研所食用菌开发中心434100)银耳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和酸性异多糖等化合物,不仅能滋补身体,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历代医学家都公认,银耳有"强精、补肾、润肺、生律、止咳、降火、润肠、养胃,补气、活血、强心...  相似文献   

19.
曾被第十一届亚运会选用的速溶天然银耳晶(粉),前不久在深圳展览中心举办的“91’深圳迎春博览会”上展销。速溶银耳粉是成都科技大学冯光熙教授以著名的四川通江天然银耳为原料,根据银耳质韧不易炖化,食用不方便等特点,而采用科学方法,将其加工成能速溶的固体饮料。速溶银耳品用开水冲泡,2—3分钟后即可饮用。它既保留了银耳的全部营养和清雅风味,又强化了稠厚滑脱的独特口感,并易于消化吸收。它具有强精补胃,滋阴,润肺生津止咳,清热润肠益胃,壮身补脑提  相似文献   

20.
王伯彻 《食药用菌》2019,(4):231-236
根据食用菌的营养、保健、美容价值,指出其在保健养生食品市场、化妆保养品市场、生物医学及休闲养生观光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列举现有食用菌产品多样化的形式,阐释生鲜子实体各种保鲜方法(包括冷藏保鲜、气调保鲜、辐射保鲜、药物保鲜)和加工技术(干制,盐渍和制罐)的原理。介绍当前银耳、香菇和猴头菇的创新生技研发现状,尤其是香菇维生素D的强化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