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2018年我国首次确诊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各规模化猪场纷纷进行了非洲猪瘟防控的探索,根据非洲猪瘟病毒通过接触传播且传播速度慢的流行特点,有关猪场发明了精准清除策略,推广后得到了业内人员的广泛认可。然而随着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和基因缺失株(又称为“疫苗株”)的出现,这一方法已经不如之前那样有效。本文通过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以及精准清除策略的回顾,分析了当前猪场存在非洲猪瘟病毒强毒株、弱毒株和基因缺失株并存和干扰等现状,总结了非洲猪瘟诊断与防控策略。根据目前的情况,生物安全依然是预防非洲猪瘟最根本的方法,精准清除需要更加严格的采样和检测,对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和疫苗株的猪群进行更专业的精准清除,同时需要加强对各种应激因素的控制,提高猪的抵抗力,减少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潜伏感染猪的排毒量。希望本文能为我国防控和根除非洲猪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1猪瘟的病原及流行特点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强毒株引起急性发病,死亡率高,中等毒力的毒株引起急性和慢性感染,低毒力的毒株引起慢性或隐形感染。猪瘟病毒经病猪的口腔、鼻腔、眼分泌物及粪便和尿液排出,病猪的内脏、血液、猪肉及副产品均能较长时间带毒。一个猪场爆发猪瘟的主要原因是引进或购  相似文献   

3.
在某个存在多种病毒性病原混合感染的规模猪场,通过使用猪瘟E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与猪瘟ST传代弱毒细胞苗进行免疫对比试验。免疫前该猪场猪瘟抗体水平比较低(平均ELISA阻断率低于40%),猪群表现为不稳定,存活率低,并且病原检测到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与弱毒苗相比较,猪瘟E2亚单位疫苗免疫后,猪瘟抗体滴度显著升高,猪群成活率明显提升。临床应用结果表明E2亚单位疫苗可以突破免疫抑制的影响,在猪群存在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情况下,仍可以稳定提高猪瘟抗体水平,提供有效保护,提升生产成绩。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河北省某规模猪场猪瘟病毒(CSFV)的感染情况,收集健康母猪扁桃体116份,采用套式RT-PCR方法进行了猪扁桃体带毒情况检测。套式PCR预期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47 bp(弱毒株)和343 bp(强毒株)。该方法可用于区别CSFV强、弱毒株。116份扁桃体样本中,5份为强毒阳性,CSFV带毒率为4.3%,说明该猪场健康母猪带毒。  相似文献   

5.
<正>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各年龄猪均可发病,一年四季流行,传染性极强。猪瘟对猪的危害极为严重,会造成养猪业的重大损失。1发病特点该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的脏器及尸体、被污染的饲料、饮水都可散播病毒。猪瘟的传播主要经接触后通过消化道感染。此外,患病和被弱毒株  相似文献   

6.
一、流行现状近几年来,从总的情况来看,猪瘟得到了控制。但是,在有些地区、有些猪场还有发病。非典型性猪瘟的发生日渐增多,并出现了猪瘟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和妊娠母猪的带毒综合症。这些问题的出现及其原因应该引以重视。台湾大学赖秀文教授应用巢式RT-PCR在台湾检测常规免疫猪群中HCV的带毒状况,发现27.3%的猪场14.4%的猪只HCV呈阳性。在对常规免疫猪群进行攻毒试验中,发现多数免疫组猪,在攻毒后可在血液中和尿液中分离到攻毒株,且可持续达2~3周。这些试验结果表明,在台湾许多猪场仍然带毒。在这些猪场必然存在非典型猪瘟…  相似文献   

7.
从广西南宁某猪场分离1株病毒(GX-3/98),通过RT-PCR扩增出猪瘟病毒约250 bp的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与猪瘟石门系强毒株及兔化弱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0.6%和81.1%,属于基因Ⅱ群,subgroup 2.1亚型。该毒株经本动物传3代,均不表现典型的猪瘟临床症状。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后,以此分离病毒攻毒,进行免疫保护相关试验,结果免疫组100%(2/2)获得保护,且在攻毒前、后扁桃体HCFA检测均为阴性。对照组(非免疫猪)攻毒后50%(1/2)死亡,另1头猪耐过。扁桃体HCFA检测,于攻毒后1周开始出现阳性结果,且一直持续到猪死亡的第79天。本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我国现行使用的猪瘟兔化弱毒苗对目前猪瘟病毒流行毒株仍具有良好的保护力。GX-3/98流行株为1株毒力较低的猪瘟病毒,能够长时间散毒。  相似文献   

8.
血清学检测,是猪场最广泛使用的检测方法之一。本案例中,笔者对江苏某猪场送检的193份血清样进行了猪瘟抗体、猪伪狂犬g B/g E抗体、猪圆环病毒抗体、猪蓝耳病毒抗体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该场后备母猪猪瘟免疫欠佳,猪伪狂犬病免疫不合格,猪蓝耳病抗体水平偏高;母猪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程度较高,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普遍感染且抗体偏高;公猪猪圆环病毒抗体水平偏高;商品猪猪瘟免疫效果不稳定;猪蓝耳病感染比较普遍,且部分猪群抗体水平偏高,猪圆环病毒病免疫欠佳。结合该场免疫程序,表明该场后备母猪和商品猪的猪瘟、猪伪狂犬病免疫程序需要做适当调整;同时考虑通过测序了解本场的猪蓝耳病流行毒株,以确定合适的防控方案。  相似文献   

9.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强毒引起急性感染,死亡率高;中等毒力毒株引起亚急性和慢性感染;低毒力毒株引起慢性或隐性感染.病毒随病猪的口、眼、鼻、分泌物和粪、尿排出;内脏、血、猪肉及肉产品均能较长时间带毒.猪群暴发猪瘟主要是由于引进或随便购买未经检疫的病猪或带毒猪;另外常见的原因是给猪饲喂残羹剩饭,或是机械性传播及集市、贸易等途径.怀孕母猪感染低毒力毒株后,可通过子宫传给胎儿.当前乳猪患病增多可能与此有关,是构成该病流行的新特点.如仔猪不死,可长期排毒,不断感染.病毒对2%~4%氢氧化钠溶液较敏感.  相似文献   

10.
仔猪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所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急性为败血症,慢性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非典型为高热,干耳干尾,皮肤干性坏疽。1流行病学特点本病在自然情况下只感染猪。对不同性别、年龄、品种的家猪和野猪均有易感性。但免疫母猪所生仔猪一个月后易感染性增强。断奶后1~2个月多发,病程1~3周达流行高峰。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通过粪便、尿液及其他分泌物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及周围环境等,经消化道而感染。病猪和健猪直接接触,经呼吸道而感染。病毒及弱毒株感染的母猪,经胎盘垂直感染胎…  相似文献   

11.
非典型性猪瘟的表现形式及综合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瘟病毒是猪最重要的病原之一,中等毒力的猪瘟病毒可导致猪瘟慢性感染,其间不断向外界排毒,直到死亡。仔猪猪瘟往往是先天感染低毒株猪瘟病毒,出生后又受到持续感染,免疫反应弱,引发非典型性猪瘟,给猪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值得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非典型性猪瘟的病因分析,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高密度的免疫压力下出现了毒力致弱毒株 ,导致了亚急性、慢性、迟发性猪瘟比例的增加 ,构成了在猪瘟流行中极具危险性、潜在传播病毒的持续性感染的传染源 ,而隐性感染的妊娠母猪则自然对这种持续感染起到了放大作用。为此 ,及时诊断和剔除猪群中的隐性感染母猪 ,在集约化养猪场控制猪瘟方面已成为关键步骤。我们于 2 0 0 1年利用猪瘟ELISA试验诊断技术 ,结合猪瘟荧光抗体技术 ,对我市一家流行猪瘟的大型猪场进行了 1年的检验 ,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现介绍如下 :①强毒抗体阴性 ,弱毒抗体阳性 ,共计 1 86头 ,这些猪的免疫力良好 ,…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山东省莱西市某猪场送检病猪的发病原因,并调查猪群主要疫病抗体水平以便为猪场疫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试验采集送检病猪病料,综合运用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分离鉴定和病毒核酸检测等技术进行确诊;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使用ELISA检测试剂盒对猪群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蓝耳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4种主要病原进行检测,分析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送检病料经TSA培养基分离培养可见针尖状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阴性杆菌,生化试验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该分离细菌对大观霉素高度敏感,对头孢噻肟极度敏感;猪群中PRRSV和PCV-2为阳性,未检测出其他病毒;同场猪群的猪瘟抗体水平偏低需加强免疫,猪蓝耳病抗体水平不稳定,存在野毒感染风险。说明送检病例为PRRSV、PCV-2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同场猪群需注意加强猪瘟免疫和猪蓝耳病抗体监测。  相似文献   

14.
对GenBank中登录的25株猪瘟病毒强毒株和兔化弱毒疫苗株基因组全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在其高度保守区设计1对通用引物,扩增片段为609bp,并在该对引物扩增区域内设计针对疫苗弱毒的特异引物,扩增片段为237bp,建立一种能够区分猪瘟病毒强毒和疫苗弱毒的敏感、特异、重复性好的反转录-复合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鉴别诊断方法。该方法能将我国大陆地区流行的不同基因亚群的猪瘟病毒强毒与疫苗弱毒完全区分开来,且不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及其他猪源病毒发生非特异反应。应用本试验建立的反转录-复合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方法可以及早对猪瘟作出准确诊断,并可将强毒感染猪迅速从弱毒疫苗免疫猪群中筛选出来,减少了未感染免疫猪被误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不仅感染奶牛和黄牛,还会感染猪、鹿和羊等多种动物。猪感染BVDV会出现类似于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本试验通过对黑龙江大庆市某猪场送检的病猪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猪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6.
猪瘟(CSF)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报告的A类传染病之一,是我国目前强制免疫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做好猪瘟免疫是制定猪场免疫程序的基础.近年来,猪瘟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甚至免疫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除了猪瘟疫苗质量、免疫程序不当和猪瘟野毒持续感染母猪将其野毒传播给仔猪造成免疫失败等因素外,其他猪病病原感染对猪瘟疫苗的免疫效力也构成影响[1-4].由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单独或混合感染对猪瘟弱毒疫苗免疫效力的影响已有报道[5-8],而由猪圆环病毒(PCV)感染是否猪瘟免疫有影响还鲜有报道.  相似文献   

17.
许英民 《兽医导刊》2016,(11):27-30
正一、猪瘟(一)流行特点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和脏器及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污染的饲料,饮水都可散播病毒,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感染。此外,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等。潜伏期一般为5~7 d,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猪瘟感染和免疫状况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瘟(Hog cholera)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各个年龄阶段的猪群,不分品种对该病均易感,目前仍然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猪瘟病毒只有一个抗原型,但是研究证明,猪瘟病毒存在血清学变种,包括强毒株,弱毒株和引起慢性猪瘟的低毒力毒株。我国研制的兔化猪瘟弱毒苗有效的控制了猪瘟的大面积流行。  相似文献   

19.
猪瘟病毒流行株与疫苗株主要抗原编码基因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国7个省市1200多份可疑猪瘟病料中分离出9个猪瘟病毒(HCV)野毒株,编号分别为HCV-01-09。将9株野毒分别通过PK15细胞分别通过PK15细胞传6代,测其毒价,并提纯做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毒价范围在10^2-10^7TCID50,电镜观察均可清晰地见到直径为25-70nm,略呈圆形的病毒颗粒,具有较完整的囊膜和纤突结构。从9株野毒中选取5株经猪瘟阴性猪各传3-4代,测其毒力、病原性、致死性,结果表明:各毒株在传代中其上述生物学特性上有变化和差别。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分别对这5株野毒做免疫保护相关性试验,结果证明:攻毒后的疫苗接种猪100%保护,而攻毒对照猪100%死亡,且对照猪在攻毒1周后便出现猪瘟野毒感染,而免疫猪在整个观察期均未见到野毒感染。用不同剂量的猪瘟兔化弱毒,表明猪瘟兔化弱毒不通过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将猪瘟野毒株、石门系强毒株、兔化弱毒株及1982年分离的郑州野毒等毒株进行主要抗原编码基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猪瘟病毒可分2个基因组6个基因亚组,HCV-02、03、06、07等4个野毒株与国内的C株、石门强毒株、国外的C株、日本GPE株、ALD株、意大利Brescia株均属同一基困组,而HCV-08株及郑州株等2个野毒与法国的Alfor株同属另一个基因组。  相似文献   

20.
猪瘟,又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有急性、亚急性、慢性、持续性和潜伏感染等形式。这些不同的感染形式既与毒株的不同有关,也与宿主有关。该病可感染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非免疫猪可发病于任何季节。主要通过舐食病猪污染的饲料、饮水、饲具和地面经口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