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我国家畜繁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家畜良种产业化,繁育技术尤其是高新生物技术是选育优良品种和扩大良种数量的有效手段。20世纪出现的人工授精,发情控制,提高繁殖力,胚胎移植及相关性物技术,细胞分子遗传与动物育种等技术在畜牧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质的变革和巨大的经济效益,21世纪将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时代,以基因工程,配子与胚胎工程为主体的高新繁育技术将成为家畜繁育的主要手段。21世纪,影响家  相似文献   

2.
肉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肉牛育种已从传统表型和表型值育种朝着分子水平方向发展,以配子与胚胎工程、基因工程、动物克隆为主体的高新繁育技术将逐渐成为肉牛繁育的主要手段.本文就肉牛育种与繁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一简要论述,旨在为肉牛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因芯片在生物制药和预防兽医学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技术在高技术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同时促进了其它科学技术的发展 ,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畜牧业上除了加快动物品种改良 ,提高动物产品质量 ,另外对生物制药和预防兽医学的诊断、防治也将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1 基因芯片和生物制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 970年以前是传统的生物技术阶段 ,主要是酶和发酵技术。接着 2 0年是快速发展阶段 ,主要应用基因重组和杂交瘤技术 ,研制了胰岛素等一些产品上市。 90年代以来是大规模高速发展阶段 ,企业投入大量资金 ,产生了更多高新生物技术产品。这一阶段的生物技术发展的内…  相似文献   

4.
国外畜牧业发布的最新科技信息表明,21世纪畜牧业的发展,将在以下5个方面有所突破:1.发展超大型畜禽,提供更多畜禽产品。利用高新生物技术,把大型动物的生长基因引入体型较小的动物体内,从而培育出个体粗壮的巨型动物,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和时间下,获得更多的畜禽产品。据美国科  相似文献   

5.
张益铭 《兽医导刊》2020,(8):250-250
畜牧业在我国一直是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行业,近些年来随着各种生物技术的创新和提升,我国在动物遗传培育和繁殖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技术水平上有显著的提升,促进了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目前我国在动物遗传培育和繁殖技术方面已经有了深刻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动物繁殖技术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动物生殖细胞和胚胎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生物科学为基础,研究调控和提高动物繁殖性能、发掘动物繁殖潜能.动物繁殖是动物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对动物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物繁殖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动物繁殖技术从20世纪50年代的人工授精到70年代的胚胎移植的应用,开始了新纪元.常规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性别控制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动物繁殖的速度更快、生产性能更高、准确性更好,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其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竞争力.另外,分子生物学的某些突破使人们能够分离基因,并在体外进行重组.这些突破迎来了动物繁殖技术发展的新时代.本文主要阐述了家畜的人工授精、动物胚胎工程、繁殖性状遗传标志开发和超声波诊断等几个方面的动物繁殖技术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是一项高新的生物技术,这一技术不仅为许多学科发展带来了机遇,它的应用将给畜牧业生产、转基因动物和医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作者就这几个方面的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家兔是中国传统的畜禽品种,同时也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分别从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2个方面对2020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家兔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国外在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上均作了较多研究,在传统育种上主要针对选择和环境因素对家兔生长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分子育种上对生长及肉质相关基因、繁殖性能相关基因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国内开展的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数量相较国外更多,研究重点集中于分子育种,包括对皮毛性状、肉质性状及繁殖性能相关基因的研究;传统育种主要包括选择和环境效应对家兔生长与繁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技术与畜禽品种、动物遗传育种,动物饲料资源开发,动物疫病的预防与诊断几个方面,论述了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以期用生物技术来推动我国畜牧业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肉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良种产业化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关键。20世纪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发情控制等繁育技术的出现及常规育种技术的应用,使肉牛遗传改良取得了巨大进展,但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肉牛业发展的需求。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肉牛育种已从传统表型和表型值育种朝着分子水平方向发展;以配子与胚胎工程、基因工程为主体的高新繁育技术将逐渐成为肉牛繁育的主要手段;体外胚胎生产、胚胎移植商业化应用将会进一步提高,实现产业化;动物克隆、转基因动物生产经不断发展与完善,将成为肉牛育种方面最具潜力的方法。论文就肉牛育种与繁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一简要论述,旨在为肉牛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一个时期以来,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和动物性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畜禽疾病防制的重要手段,兽用生物制品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兽用生物制品技术的创新。在生产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的同时,活疫苗冻干工艺的完善、灭活疫  相似文献   

12.
从生物技术与畜禽品种、动物遗传育种,动物饲料资源开发,动物疫病的预防与诊断几个方面,论述了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以期用生物技术来推动我国畜牧业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对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现代生物技术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探讨,内容包括发酵工程、植物与动物生物技术、单细胞蛋白的生产、益生素的利用、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生产技术、利用生物技术降解秸杆木质素以及处理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等,并对营养与基因表达调控进行了综述,可以预测现代生物技术将在动物生产与饲料生产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畜牧业的发展开辟新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物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农业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生物技术与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动物的育种、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动物疫病和诊断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生物技术与畜牧业生产密切相关,为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开创了畜牧业生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高新科技革命表现在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等多方面。论文着重论述现代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特点,现代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推动作用。提出现代科技与人力资源的整合,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促进畜牧业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营造和谐安定社会氛围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正>胚胎移植属生物技术的范畴,是继人工授精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项高新繁殖控制技术。它能够充分发挥优良种牛,尤其是母牛的繁殖潜力,在提高牛的繁殖性能、扩大良种牛群数量、缩短世代间隔、保存遗传资源、加快育种步伐等方面具有重大实用价值。影  相似文献   

17.
浅谈生物技术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畜牧科学》2003,24(6):40-41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物技术遗速发展,成为农业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生物技术与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动物的育种、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动物疫病和诊断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生物技术与畜牧业生产密切相关,为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开创了畜牧业生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授精、胚胎工程技术、转基因技术、动物克隆技术、性别控制技术、体外受精技术和分子生物技术等。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开发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尤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方面,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逐渐成为动物育种和繁殖的趋势和主流。在家兔生产中,各种生物技术也被育种学家充分利用,对家兔品种的培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现将几种生物技术在家兔上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分子育种及其在牦牛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分子遗传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由分子遗传学与数量遗传学结合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分子数量遗传学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为动物分子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与传统的动物育种方法相比,动物分子育种是直接在DNA水平上对性状的基因型或基因进行选择,因而其选种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同时,转基因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可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还可拓展家畜的新用途。本文综合论述了分子育种及其在牦牛育种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当前生物技术在畜牧业方面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生物技术在动物育种、动物生产、动物饲料以及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疫病诊断和防疫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总结生物技术在畜牧业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