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介绍了奶牛结核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并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采取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皮内试验、定期检测和消毒是诊断和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牛副结核病是一种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顽固性腹泻、渐进性消瘦等,病牛和副结核分枝杆菌携带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本文介绍了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控策略。该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来治疗,重在预防,主要通过隔离疑似病牛、加强检疫、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梅花鹿结核病的诊断方法,以及进行结核病的病原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利用病理学诊断方法、微生物分离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患病梅花鹿进行疾病诊断。结果确定所分离的分枝杆菌是结核分枝杆菌,PCR法扩增出结核分枝杆菌特异的225bp片段,证实梅花鹿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结论结核病的诊断可以通过微生物分离诊断方法进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结核病的诊断中的应用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方法,它将有利于病原分离困难的小块病变组织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羊副结核病作为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以病羊顽固性腹泻、渐进性消瘦为主要特征,对养羊业危害巨大。本文总结了羊副结核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并提出了综合生物安全措施,以期为养羊场(户)防控本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牛副结核病(bovine paratuberculosis)是由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以牛慢性增生性、顽固性肠炎和进行性消瘦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是顽固性腹泻、渐进性消瘦、慢性肉芽肿回肠炎,肠粘膜增厚并形成皱褶。除常规的临床诊断外,牛副结核病的确诊依赖于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等方法。牛副结核病给畜牧业造成很大的损失。由于本病潜伏期长,传播快,加之人工培养副结核分枝杆菌难度又高,因此加强对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的认识,加快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对其综合防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牛副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为牛副结核病的临床快速诊断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反刍兽为主的慢性传染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持续性腹泻和渐进性消瘦。目前对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原学检查和免疫学诊断。我公司自1988年在大庆地区首次揭发本病以来,共检出副结核病牛16头,现将对该病诊断与防制的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特征分娩后2—15天左右或晚些时间发病,也有分娩前发病者。最初临床症状下颌部间隙水肿,进而出  相似文献   

7.
<正>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简称结核分枝杆菌或结核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人、牛、鸡最易感染,其次是猪、犬、猫、山羊、绵羊,单蹄兽少见。临床上以乳牛结核病最为多见。笔者从事基层工作多年,从诊断、防治措施上做了简单论述。1病原体病原是分枝杆菌属的三个种,即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和禽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是直或微弯的细长杆菌,呈单独或平行相聚排列,多为棍棒状,间有分枝状。牛分枝杆菌稍短粗,  相似文献   

8.
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以牛慢性增生、顽固性肠炎、进行性消瘦及产奶量下降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对于预防和消除副结核病、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和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针对副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技术不断被开发。本文从病原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角度对牛副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能够为牛副结核病的快速诊断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慢性肠炎。全世界奶牛场发生较普遍,给养牛业经济损失甚大。对本病的诊断,在病牛隐性期(无临床症状)采用副结  相似文献   

10.
牛结核病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以组织器官的结核结节性肉芽肿和干酪样、钙化的坏死病灶为特征。可经呼吸道、食物及饮水等方式传播,引起患牛贫血、消瘦、体虚、精神萎靡等临床症状。笔者对牛结核病的诊断进行了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牛副结核病又称Johne’s病,是由分枝杆菌属副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渐进性消瘦和顽固性腹泻,病变特征为肠粘膜呈脑回状增厚并形成皱襞。除牛外,羊、猪、马、鹿等动物也能感染发病。副结核亚临床感染的牛只可使产乳量下降7.8-20%,同时可延长受胎间隔时间,引发乳房炎和繁殖障碍。本病的潜伏期长,在明显症状出现之前不易被发现,人工培养分枝杆菌难度又高,一旦感染可在短期内传播至牛群,并可在牛群中持续发生,制订其根除计划很难实施,且耗时长达6~9年,而且并不一定能成功。因此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或揭示亚临床感…  相似文献   

1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快速鉴定病原菌,较传统病原分离鉴定方法具有明显优势。针对我国动物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这两个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目前还没有标准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可供参考。为建立布鲁氏菌和牛结核分枝杆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快速诊断动物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利用布鲁氏菌探针Bru-996和结核分枝杆菌探针MTB770,通过优化杂交温度、杂交时间和样品处理等关键条件,确定最佳检测程序;根据已知背景的菌株和临床样品,对Bru-996和MTB770探针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评价,最终建立了荧光复位杂交诊断方法。结果显示:反应条件优化后,该方法可在4h内完成布鲁氏菌检测;荧光标记Bru-996探针与布鲁氏菌待检菌株的杂交结果均为阳性,而与结核分枝杆菌、禽结核分枝杆菌和大肠杆菌杂交结果均为阴性,并从5个已知背景的组织病料中成功检出布鲁氏菌。牛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则需要6~8h,杂交前必须对样品用二甲苯和溶菌酶进行处理;MTB770探针可特异性识别并能从牛肺部结节中检出牛结核分枝杆菌。结果表明,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快速、简便,而且Bru-996和MTB770探针分别在布鲁氏菌和牛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上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替代传统的病原分离鉴定,作为动物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的实验室确诊方法。  相似文献   

13.
动物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人畜共患性传染病,野生动物也能感染,其中牛科动物对于牛分枝杆菌极具易感性。笔者对动物园的一例疑似大角斑羚结核病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结合动物发病过程和症状描述,采用细菌学染色,组织切片病理学检查和核酸PCR检测三种方法,以进一步明确其是否为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果表明:在肺组织中发现分枝杆菌,并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组织学变化,PCR检测到288 bp特异性条带,确诊发病羚羊患有结核病。检测结果说明圈养的大角斑羚能自然感染牛分枝杆菌,并可致其死亡,动物园应定时筛查易感动物,以防止动物感染和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14.
罗清 《中国兽医杂志》2006,42(11):59-60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如堪萨斯分枝杆菌(M.kansasii)、海分枝杆菌(M.marinum)等。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海狮后常导致肺部感染,引起结核样病变(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及空洞形成),严重者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进食被非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冷冻海水鱼可能是主要的感染途径。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2例海狮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例,总结经验教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敏感、高特异、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的方法,本研究根据大多数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共有序列esat-6,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gyrB共有特异性序列,以及结核分枝杆菌种特异序列mtp40设计6对特异性引物对痰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并与鉴别培养基分离培养结果以及常规PCR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可区分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和非致病结核分枝杆菌,也可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LAMP检测技术的灵敏度比经典PCR技术高100倍左右,可检测到7拷贝/反应。另外,用3种方法同时检测样品发现,LAMP与细菌培养的符合率为90.91%,LAMP与常规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LAMP检测方法可以在流行病学调查及现场快速诊断方面广泛应用,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1发病特征 奶牛结核病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或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本病无季节流行性,常年均可发生。在临床上多表现慢性过程,以干咳、消瘦、产乳量下降等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正>羊副结核病又称羊副结核性肠炎,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反刍动物的慢性消化道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畜渐进性消瘦和间歇性腹泻,以肠黏膜增厚并形成皱褶为病变特征。笔者从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等方面对本病进行了简要阐述,同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供参考。1流行特点1.1本病的病原为副结核分枝杆菌,该病原具有抗酸染色特性,在污染的圈舍和牧场中能够存活数月,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但对热抵抗力较差,10%漂白粉、75%酒精能够  相似文献   

18.
副结核病(Johne′s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引起的,常使绵羊极度消瘦,并造成羊毛产量的严重损失。因为临床上和死后投有特征性病变,所以在绵羊的诊断是困难的。诊断绵羊副结核病(PTB)可以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血液学变化、尸体剖检所见、粪便涂片抗酸染色后检查以及副结核菌素和禽结核菌素皮内注射的  相似文献   

19.
引言 副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小的革兰氏阳性耐酸分枝杆菌。它与鸟型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型的主要区别是有一个标示IS_(900)的附着成分,由于这个原因,有关专家认为副结核分枝杆菌是鸟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建议把副结核分枝杆菌改名为鸟型结核分枝杆菌亚种。副结核分枝杆菌和鸟型结核分枝杆菌在表现型上的区别有一些重要的特性:副结核  相似文献   

20.
应用PCR-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快速检测副结核分枝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副结核分枝杆菌的IS900序列,设计相应的引物,建立检测副结核分枝杆菌的PCR技术。利用该方法,可从副结核分枝杆菌中扩增出PCR产物,扩增产物具有高度特异性,长度为388bp,经限制性内切酶Saμ3AI酶切,证实该扩增产物为副结核分枝杆菌的片段。表明此项技术具有快速、敏感和特异性强等特点,通过PCR扩增IS900基因(副结核分枝杆菌独有的基因),可快速的应用于诊断反刍动物的副结核病和乳及乳制品中副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