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某规模猪场从外地引种后发生了猪蓝耳病,通过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改善猪舍的硬件设施、实行两点式生产,同时加强蓝耳病病毒抗体检测并不断补充蓝耳病阴性后备猪等措施,大大降低了猪蓝耳病对该养猪场的危害,提高了养猪效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本地一小型规模猪场引进种猪免疫前后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伪狂犬病的跟踪抗体检测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加强免疫接种,避免猪场疫病发生和流行。结果显示,猪瘟抗体合格率从引种时的60.9%提高到93.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合格率从引种时的38.1%提高到97.1%,伪狂犬病gB抗体合格率从引种时的52.3%提高到96.2%,免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规模化养猪场在畜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6年夏秋季节我国由南向北相继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抓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对降低养猪风险、稳定控制猪场疫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规模养殖的迅猛发展,新品种的不断引进,猪病日趋繁杂,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对养猪业威胁很大,随着该病的不断流行传播,一些大中型猪场也很难幸免。有的大中型猪场即使免疫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也难免发生该病。  相似文献   

5.
影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免疫情况介绍 2007年6月中旬,我县大部分地区先后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给生猪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我们采取了以紧急免疫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了基本控制.我们先后调入20万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对疫区、受威胁区、交通干线、重点规模养殖场的生猪进行了免疫接种.从养殖户反馈的情况来看,免疫效果反映不尽相同.有部分猪场免疫后能产生较好的保护,如岘山乡彭家村某猪场,存栏猪50头,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后,无一头猪发病;有部分猪场免疫效果不太理想,如西渡镇联胜村某猪场,存栏120头,接种后发病死亡90头;还有的猪场连续用普通蓝耳病疫苗、自家苗、高致病笥猪蓝耳病疫苗进行了二次以上的免疫接种,仍不能产生免疫保护,如台源镇某规模猪场,免疫接种三次后,仍发生了严重死猪现象.  相似文献   

6.
《兽医导刊》2010,(1):72-72
冬春季节,已进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发期。2009年12月22日,北京市昌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会议,全区规模养猪场负责人50余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7.
自2006年以来,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为主要病原的"猪高热病"及猪圆环病毒病席卷全国规模猪场,使规模猪场损失惨重。本文介绍了笔者在规模猪场防控猪蓝耳病及其并发、继发病的一个成功案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浦同灿  贺伟 《猪业科学》2015,(6):102-102
为了解贵阳市花溪区猪群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免疫水平情况,2014年对花溪区15个规模猪场随机采集958份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水平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15个规模场的958份血清,免疫抗体合格数为798份,合格率为83.30%。结果表明贵阳市花溪区猪蓝耳病抗体免疫状况较为良好,有效地控制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隋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9.
<正>猪高热病即猪高热综合症,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细菌以及寄生虫等多种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疾病。2007年6月,安定乡8个小型规模猪场和一些生猪散养户饲养的母猪和仔猪发生并流行了猪高热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该病  相似文献   

10.
<正>2006年夏季,全国多个省区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波及到阳城县,所有发生该病的猪场多数是这些小规模户、散养户,特别是用泔水喂猪的场户多数未能躲过此劫,且损失惨重,为此,我们分析了养猪场疾病多发的原因。1选址不合理多数小规模户、散养户由于他们设计规模小,缺乏防疫知识,未按规定远离居民区、交通要道,随意就近在村内、自家房  相似文献   

11.
我地某猪场去年在外地批量购进仔猪,发生了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混合感染疫病,进而继发感染附红细胞体病,该猪场育肥猪群和后备种猪群也未能幸免于难,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适时掌握平凉地区规模化养猪场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病原感染情况和血清抗体水平。方法:选取平凉地区散养户密集的高风险区猪场,在5月、8月、11月份随机采集猪血清30份,猪扁桃体3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和扁桃体中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核酸,采用ELSIA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中以上三种病原免疫和非免疫抗体。结果:2019年平凉地区猪群定点监测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病原学监测均为阴性,口蹄疫抗体水平较低,发生该病的风险较高;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非免疫抗体较高,猪瘟免疫抗体水平较高。结论:该监测点发生口蹄疫风险较高,应加强口蹄疫免疫和防控,持续定期进行猪瘟和猪蓝耳病病原学监测,适时退出免疫。  相似文献   

13.
养猪场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要摸清本猪场及周边猪场的疫病史,有针对性地制定免疫方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使得猪的疫情变得更为复杂。据研究证实,猪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主要侵害猪的免疫系统,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同时抑制猪瘟抗体的水平。当发生高致病性蓝耳病时,多呈现混合感染,主要是附红细胞体、圆环病毒、猪链球菌、猪瘟病毒等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一起混合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连云港市自2010年春季开始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l-R株),经过系统的流行病学监测,证实该疫苗的免疫效果较为确实。但是,由于部分规模猪场对该疫苗的特性仍不够了解,在免疫接种时往往加大疫苗剂量,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为此,我们开展了不同剂量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对比试验,其目的是规范疫苗的使用,以进一步提高本地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连云港市自2010年春季开始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1-R株),经过系统的流行病学监测,证实该疫苗的免疫效果较为确实.但是,由于部分规模猪场对该疫苗的特性仍不够了解,在免疫接种时往往加大疫苗剂量,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为此,我们开展了不同剂量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对比试验,其目的是规范疫苗的使用,以进一步提高本地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16.
自2011年2~8月,先后从湖南省规模猪场采集53份组织样和572份血清样,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抗原和抗体分别进行了检测。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原检测中,共检出阳性样品18份,检出率为34%,入夏后的抗原检出率明显高于冬春季节;另外,从抗体检测结果来看,入夏后,各规模猪场的蓝耳病抗体水平的阳性率和整齐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之前的正态分布向不规则变化。结果表明:入夏以后,各猪场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开始变得活跃,应该提早进行风险评估,做好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7.
正猪蓝耳病是目前困惑我国一些规模养猪场乃至中小型养猪场的重大生猪疫病之一。猪蓝耳病在养猪场中的发生与流行,主要是以能繁母猪出现繁殖障碍以及各个阶段的猪群出现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发病特征。一、流行原因分析猪蓝耳病之所以在一些养猪场中发生和流行,据分析,其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一是由于猪蓝耳病毒具有易变性的特性所决定;二是与一些养猪场不规范地使用猪蓝耳病疫苗或频繁地更换猪蓝耳病疫苗的  相似文献   

18.
正猪支原体肺炎俗称猪气喘病,由支原体引起的猪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咳嗽气喘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近些年,猪场集约化规模不断扩大,外地引种,流通交易频繁,饲养密度加大,导致该病时常发生,给养猪业带来重大损失,该病对不  相似文献   

19.
<正>2007年12月30日,玉门市代家滩3组养猪大户张某的猪场发生了猪传染性疾病,通过参与临床诊断、剖检、流行病学调查、送检等,确诊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了本次疫情。1发病情况该养猪场存栏猪260头,其中,育肥猪7头,仔猪253头。2007  相似文献   

20.
2018年的8月我国沈阳地区报道了第一例非洲猪瘟疾病,之后蔓延到全国31个省份。非洲猪瘟暴发之前,猪蓝耳病是影响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随着对非洲猪瘟疫病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对猪蓝耳疾病的关注度逐渐下降,但并不意味着猪场蓝耳病发病率也在下降。大量的临床检测数据显示,我国在发生猪非洲疫病的同时,蓝耳病发病的概率也比较高,两种疾病的同时发生加剧了养猪场的负担,也增加了养猪场的经济损失。为此,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加强对猪场蓝耳病的控制,同时也要控制非洲猪瘟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