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发酵豆粕豆粕是大豆经浸提脱油后的副产品,是畜禽最重要的植物性蛋白源,其粗蛋白含量高,可达到43%~48%;其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并有较平衡的氨基酸组成。但由于豆粕中存在大豆抗原蛋白、植酸、胃肠胀气因子等热稳定性因子,大豆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脲酶、脂肪氧化酶等热不稳定性抗营养因  相似文献   

2.
发酵豆粕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粕是一种优异的植物蛋白饲料,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合理,动物对其利用率高,是猪等单胃动物很好的日粮.豆粕中还存在胰蛋白酶抑制剂、大豆凝血素、大豆抗原蛋白(致敏因子)、脲酶、低聚糖、脂肪氧化酶、植酸及致甲状腺肿素等多种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的存在,一方面使豆粕的消化率和利用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酶联免疫法测定大豆11S抗原蛋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粕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0%~55%,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为全价蛋白源.豆粕蛋白质的赖氨酸含量丰富,还含有较多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是单胃动物良好的日粮蛋白源.目前豆粕已是畜牧饲养业和水产养殖业最重要的配合饲料原料,占蛋白饲料的80%~90%.虽然豆粕中蛋白质含量丰富,但生豆粕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 factors,ANF),主要包括大豆抗原蛋白(致敏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大豆凝血素、脲酶、低聚糖、脂肪氧化酶及致甲状腺肿素等,这些抗营养因子阻碍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豆粕是指大豆采油过的残渣经过适度加热、干燥、粉碎而成的副产品,其粗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比例比较平衡,被作为植物蛋白质原料广泛的运用于畜禽、水产、宠物饲料生产中。但豆粕中含有非淀粉多糖、大豆抗原蛋白等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在饲料中的使用。目前,关于抗营养因子问题趋向于用生物学方法来解决,几乎所有的大豆或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都可以通过体外加酶的办法得  相似文献   

5.
<正>豆粕是1种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营养丰富,蛋白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都很高。但是,豆粕中含有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大豆抗原蛋白等,在幼龄动物如乳仔猪日粮中添加过多可造成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通过优化嗜热厌氧杆菌(Keratinibaculum paraultunense) KD-1角蛋白酶酶解豆粕条件来达到提高豆粕营养价值,改善其功能的目的。以酸溶蛋白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豆粕酶解条件。结果表明,酶解豆粕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85℃,底物浓度10%,酶解时间3 h。经KD-1粗酶液酶解后,豆粕中的粗蛋白质、酸溶蛋白、游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脲酶、棉籽糖、水苏糖、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6种抗营养因子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果显示,豆粕经角蛋白酶酶解后,其营养价值显著增加,功能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7.
《饲料工业》2017,(14):62-64
豆粕是一种重要的饲料原料,但因其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抗原蛋白、寡糖等营养抑制因子,从而限制了豆粕的应用。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缓解这一问题。细菌和真菌均可通过发酵降低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小肽含量,改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发酵豆粕品质与添加的菌株种类密切相关,菌株种类不同,则发酵豆粕营养成分含量也有所差异。饲喂发酵豆粕可以提高单胃动物的日增重,改善生产性能,对提高蛋白利用率等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降低水产动物的饲料成本。发酵豆粕在未来的动物生产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上接2015年7期《新饲料》第29页)3结论3.1实验室分析不同大豆产品的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与期待值接近(见表1)。因为干物质的含量较高,两种微粉化的高蛋白豆粕的蛋白含量均高于粗粉的高蛋白豆粕。普通豆粕粗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远高于两种高蛋白豆粕或大豆浓缩蛋白。大豆浓缩蛋白的蔗糖和寡糖的比例最低,其他大豆产品的含量比较接近。大豆浓缩蛋白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A)含量为1.1mg/g,远低于所有豆粕样品的2.7mg/g。大豆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分散指数(PDI)和蛋白质溶解度值低于豆粕样品。微粉的豆粕样品PDI值  相似文献   

9.
《饲料工业》2017,(15):21-26
发酵豆粕是断奶仔猪日粮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蛋白原料之一,然而其质量评估体系还不完善,关键指标的检测方法还有改进的空间。通过评估发酵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含量的降解程度,蛋白质量受热处理的影响程度,同时改善相关指标的检测方法,才能够真实有效的综合评估发酵豆粕的品质。我们建议发酵豆粕的质量控制指标如下:蛋白溶解度≥70%、酸溶蛋白(占蛋白比)≥20%、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10%、水苏糖+棉籽糖≤1%、赖氨酸/粗蛋白≥6.0%。  相似文献   

10.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粕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营养成分比较齐全且平衡,是单胃动物很好的日粮蛋白源。但是,豆粕中还存在胰蛋白酶抑制剂、大豆凝血素、大豆抗原蛋白(致敏因子)、脲酶、低聚糖、脂肪氧化酶、植酸及致甲状腺肿素等多种抗营养因子。它们  相似文献   

11.
<正>豆粕作为优质的植物源性蛋白质饲料,基于其粗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合理的优点,在畜禽饲料中得以广泛应用,但是研究表明未经处理的豆粕还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凝集素、大豆抗原蛋白、植酸、非淀粉多糖、酚类化合物以及脲酶等,这些抗营养因子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畜禽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尤其是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全的幼龄动物,更是  相似文献   

12.
选用膨化豆粕、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相应替代20%、40%、60%和80%的鱼粉蛋白,研究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对虹鳟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分析显示,随着大豆蛋白替代水平的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的活性、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的比值及血糖含量差异均不显著;膨化豆粕替代比例为80%,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替代比例为60%时,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总蛋白和三酰甘油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当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替代比例为80%时,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总蛋白和三酰甘油的含量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膨化豆粕、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均属于安全的植物蛋白原料,在适宜的替代范围内可广泛应用到虹鳟配合饲料中。  相似文献   

13.
发酵豆粕与脂肪酶的饲料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豆粕是大豆经过浸提脱油后的副产品,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优质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原料。具有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合理、消化吸收率高等特点,是畜禽饲料的主要原料。大豆粕的蛋白质含量占40%~48%,赖氨酸含量占2. 5%~3. 0%,色氨酸含量占0. 6%~0. 7%,蛋氨酸含量占0. 5%~0. 7%,但由于豆粕中含有抗营养因子,使其应用效果和范围受到限制,这其中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4.
发酵豆粕替代豆粕对快大黄羽肉鸡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发酵豆粕是通过科学配方和先进的加工技术将去皮豆粕生物脱毒、降解和改性,去除大豆的抗营养因子,各营养元素有序降解后得到的优质蛋白原料,外观呈淡黄色粉状,味酸,具有饼粕发酵物的香味,粗蛋白含量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处理方法对豆粕抗营养因子的消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豆粕是一种优异的植物蛋白饲料,蛋白含量高,且氨基酸组成合理,动物对其利用率高,近年来又发现大豆中含有丰富的提高动物免疫力的大豆异黄酮等物质,更是受到人们的欢迎.但豆粕由于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 factors,ANF)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尿素酶等热敏感ANF和引起动物腹泻的胀气因子大豆寡糖如棉籽三糖、水苏四糖等热不敏感ANF,因此限制了豆粕在仔猪和高档水产饲料中的应用.人们对抗营养因子的消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中有化学法、物理方法和生物学方法.下面笔者就不同处理方法对豆粕抗营养因子的消除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常用的几种处理技术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豆粕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营养成分比较齐全且平衡,是单胃动物很好的日粮蛋白源。但是,豆粕中还存在胰蛋白酶抑制剂、大豆凝血素、大豆抗原蛋白(致敏因子)、脲酶、低聚糖、脂肪氧化酶、植酸等多种抗营养因子。它们一方面使得豆粕的消化率和利用率下降;另一方面对动物的生理、生长、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国内外一直在研究这些抗营养因子的去除方法,目前主要有物理、化学、添加剂、生物技术等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大豆浓缩蛋白(soy protein concentrate,SPC)是豆粕深加工后的一种产品,粗蛋白质含量高和抗营养因子低是其主要特征。文章简述了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工艺和营养组成,并重点论述了大豆浓缩蛋白在断奶仔猪和水产日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益生菌固态湿发酵对豆粕营养品质的影响,选择地衣芽孢杆菌(Bac-l)、凝结芽孢杆菌(Bac-c)、罗伊氏乳杆菌(Lac)、米曲霉(Asp)、酿酒酵母(Sac)、沼泽红假单胞菌(Pho) 6种益生菌,固态发酵48 h,以粗蛋白、酸溶蛋白、蛋白酶、抗营养因子等为指标,从发酵豆粕营养指标、酶活性、抗营养因子含量等方面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沼泽红假单胞菌发酵豆粕粗蛋白含量增加至31.55%(P<0.05);酿酒酵母和沼泽红假单胞菌发酵豆粕后酸溶蛋白含量提升至12.98%(P<0.05);罗伊氏乳杆菌能够有效降低pH(P<0.05),提高干物质回收率达到94%(P<0.05);发酵豆粕时,沼泽红假单胞菌的酸性蛋白酶活性最高,酿酒酵母的中性蛋白酶活性最高,地衣芽孢杆菌的碱性蛋白酶活性最高(P<0.05),酿酒酵母的植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最优;米曲霉分解大分子蛋白质的能力最强,对3种抗营养因子(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降解率也最高,分别达到64.71%、78.94%和98.07%(P<0.05)。说明益生菌发酵可以改善豆粕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应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以及色谱法测定不同加工工艺的大豆饲料产品中主要大豆抗营养因子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以及大豆中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的含量。采用ELISA试剂盒对国内257份大豆制品中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利用离子色谱建立了大豆产品中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的灵敏、准确的同步测定法,并对国内92份大豆制品中寡糖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豆粕、膨化大豆、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中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相对较低;本试验所建立的离子色谱同步测定大豆中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的方法具有灵敏度和准确性高、重现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大豆寡糖的测定;通过对实际样品的检测和分析,发现发酵豆粕和大豆分离蛋白中3种大豆寡糖含量均相对较低。本试验所得到不同加工工艺的大豆产品中主要抗营养因子含量的相关数据将为大豆在畜禽饲料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大豆具有粗蛋白含量高、富含赖氨酸及其他氨基酸含量平衡的营养特点,是饲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含有许多抗营养因子,降低了其饲用价值.豆粕中α-半乳糖苷含量非常高(5%~7%)(Trugo等,1995),是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最主要的抗营养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