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南木本植物引种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引种驯化的成功取决于引种植物与引种地环境之间的协调状况。作者在引种驯化400多种木本植物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努力创造环境使引种植物适应,一方面设法改造引种植物的本性使之适应于新的栽培环境,并由此总结出了5条行之有效的南种北移技术和原则。目前浙南地区能露地栽培、自然越冬的引种木本植物达256种。  相似文献   

2.
梅花品种抗寒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电导法和生长法测定了梅花38个主要代表品种的抗寒性,并对梅花的系统、类、型的抗寒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杏梅系统比真梅系统抗寒,真梅系统的直脚梅类和垂枝梅类比龙游梅类抗寒。在直脚梅类的六个型中,玉蝶型和绿萼型抗寒性较强,朱砂型抗寒弱。垂枝梅类的‘骨红垂枝’同直脚梅类的朱砂型抗寒性相似。对梅花品种抗寒性的季节性变化、同型及同品种在不同栽培地区的差异及其枝条脱水等也进行了一些讨论。提出了在北京地区引种栽培梅花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3.
结合近年来"三北地区"梅花引种驯化的工作进展,在综合近10年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乌鲁木齐市抗寒梅花品种区域试验情况,分析环境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探索在乌鲁木齐市继续推广栽植梅花抗寒品种的可能性以及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一、引种理论的发展从公元6世纪至今,国内外提出的植物引种理论约20余种(表1)。最早出现的引种理论是我国后魏时期贾思勰提出的“习以成性”原理;到了明朝徐光启提出“三致其种”的理论。从贾思勰到徐光启共经历1100多年,这一时期是引种理论发展的萌芽时期,以徐光启提出的理论影响最大。进入20世纪,在达尔文生物进化理沦的指导下,先后出现了十七、八种植物引种理论,对植物引种实践最有影响的有德国林学家玛依尔提出的“气候相似论”,苏联生物学家米丘  相似文献   

5.
高寒地区国外用材树种引种驯化及早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士波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467-2471
遵循森林植物引种驯化供种区与引种区环境条件相似的原则,根据引种区气候、土壤、植被分布、地形地貌及地理位置等主要环境条件,确定与之相适宜的北美洲和欧洲作为供种区。以北美白云杉[Picea glauce(Moench)Voss.]、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 Linn.)和欧洲白桦(Betula pendula Roth.)3个树种为引种对象,在引种驯化及区域试验的基础上,系统开展国外用材树种子代生长节律和适应性分析,并对其早期生长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丰富中国高寒地区用材林树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促进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引种驯化是现代园林绿化中增加植物丰富度方向的重要手段。在引种驯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将试验植物品种向所要引种的地理位置和特定生长环境气候中定向迁移,还要通过相应的人工干预措施,使引种后的试验植物品种能在相应特定气候环境中表达出理想的园林性状,促进引入的新物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条件,并表现出优良的生活习性。因此,引种驯化增加城市区域生态环境以及美化城市园林景观,提升植物丰富度和艺术美感的层面上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植物是进行农业生产、城乡环境建设等工作的重要物质元素,园林植物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能够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的生活,植物引种驯化在丰富北京地区园林植物资源的同时,也促进了植物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在对北京植物资源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引种栽植于北京地区的园林植物进行考证和分析,梳理出北京地区常见园林植物的引种栽植历史和园林应用情况,以期为今后植物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同时为今后植物的引种驯化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以真梅系宫粉品种群的‘扣瓣大红’梅和樱李梅系美人品种群的‘美人’梅两个梅花品种为供试品种,采用不同配比的复合基质进行无土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V(草炭):V(蛭石):V(珍珠岩)=1:1:1的轻质复合基质是最理想的栽培基质。同时,对不同时期无土栽培梅花盆景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的一系列栽培养护措施进行了探讨,提出各栽培环节的技术要求,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梅花盆景无土栽培技术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实现梅花盆景的集约化、商品化、标准化生产以及梅花盆景出口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园林植物引种栽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是进行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的重要物质元素,园林植物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能够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的生活,植物引种驯化在丰富北京地区园林植物资源的同时,也促进了植物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在对北京植物资源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引种栽植于北京地区的园林植物进行考证和分析,梳理出北京地区常见园林植物的引种栽植历史和园林应用情况,以期为今后植物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同时为今后植物的引种驯化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0.
常绿植物具有四季常青、生长较慢、滞尘力强的特点。课题在对北京地区常绿植物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气候相似论等引种原理,从国内外首次大规模引进具有应用潜力的常绿植物32个种及品种;并在北京地区进行了3年引种驯化试验、抗寒生理测定、越冬保护技术的研究,成功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气候特点的常绿植物共计12个种及品种;对常绿植物的越冬防寒设施进行了研究,得出最有效的防寒措施是塑料大棚;通过对常绿植物越冬过程中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及抗寒力的测定,得出植物的抗性与生理适应性是相关的;并选择北京植物园、首钢厂区绿化等地,进行了共计6200平方米示范工程和配置应用的研究;总结出一整套适合北京露地生长的常绿阔叶植物引种、驯化、筛选、栽培和示范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杨书才  王华 《吉林农业》2011,(6):302-302
文章通过对植物引种驯化发展的历史及我国植物引种驯化发展过程及现状的研究,比较系统的论述了植物引种驯化理论的相关知识,简单的介绍了当今植物引种驯化所取得的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2.
引种驯化的原则和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从国外引进农作物新优品种将成为丰富我国品种资源、补充品种类型的重要途径,引种驯化是加速所引品种尽快应用于生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1 引种驯化的内涵 作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环境条件,任何一个作物品种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包括人工选育和人为发现)。因此,作物的生长发育就要求一定的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生物、当地生产水平等),但最主要的还是气候因素。引种驯化就是依据一定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把所引进的品种进行适应性种植,使其能够在当地应用。所以,引种必须经过驯化也就是适应性试验,才能够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3.
北京对于梅花引种驯化的记载大抵始于元朝,因此历代各有累进。当代陈俊愉先生自1957年矢志引梅北上至今,北京已成规模花事,创造了梅花引种历史的里程碑,改变了此前北京人多是听说或通过绘画、摄影作品而获得感知的尴尬。北京引种梅花的规模成功为促进梅花成为双国花之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北京梅花文化的欣赏提供了现实条件。梅花文化欣赏是中华民族一种比较特殊的花卉文化现象,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且影响深远。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文明载体,从古至今梅花文化欣赏的方式不胜枚举。自2003年以来,笔者有幸在北京梅花引种过程中不断体会梅花文化欣赏之魅力,今尝试归纳赏梅六诀,即花早、香幽、姿美、色繁、韵胜、格高,意在为梅花文化增添心香一瓣。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建立真梅系梅花叶片的再生体系,为真梅系梅花良种培育及叶盘法基因转化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真梅系梅花‘三轮玉蝶’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对外植体处理方法以及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和生根培养基进行筛选,探讨真梅系梅花叶片再生的影响因素。【结果】选用梅花‘三轮玉蝶’1年生枝条基部的叶片,背面向上接种并黑暗培养,有益于愈伤组织形成。在培养基1/2MS+TDZ 2.0mg/L+6-BA 0.5mg/L+IBA 0.5mg/L+NAA 0.1mg/L中,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可以达到85.04%;愈伤组织转接在培养基1/2 MS+TDZ 1.0mg/L+IBA 0.5mg/L+NAA 0.2mg/L中,分化率可达46.44%;分化出的不定芽在添加6-BA 0.5mg/L+IBA 0.5mg/L+NAA 0.3mg/L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达88.29%。【结论】明确了处理方法和部分外源激素对梅花‘三轮玉蝶’叶片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初步建立了梅花‘三轮玉蝶’叶片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5.
结合包头市园林科研所引进不同品种抗寒梅的引种栽培情况,介绍了包头市栽培土地自然状况和引种梅花种类,分析了引种梅花的生长表现,并提出了梅花的种植管理及园林应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地区冬季寒冷,气候干燥,月季很难越冬。根据市场需求和园林绿化需要,我中心于2008年引种灌状丰花月季抗寒品种(以下简称抗寒月季),经过3年引种驯化,并进行栽培试验,现已适应本地区环境。  相似文献   

17.
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主要栽培于江南。为了扩大梅花的栽培范围和繁殖速度,本实验通过高位嫁接技术,在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梅园,选择种植多年的真梅系直枝梅类江梅型梅花作为砧木,采用‘贵妃’‘杨贵妃’‘北京丰后’‘花束送春’‘日本小杏花’进行嫁接栽培。通过3年的跟踪观测记录,对杏梅类梅花进行了其适应性观测研究。研究发现,杏梅类梅花‘丰后’在同等立地条件下长势最为旺盛,花量、花色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以成都杜甫草堂的梅花品种为材料,对6大分类体系中的13个主要梅花品种特性进行了调查比较,并对其主要养护管理措施如整形修剪、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红须朱砂、紫蒂白和宫粉3个品种在花形、枝形、叶形、生长势等方面表现优良,完全适应成都气候环境;老人大红、大红台阁、大绿萼3个品种表现较好;其它品种则表现相对较差。生产上应注意品种的筛选和改良驯化,栽培上应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19.
梅花是中国园林造景中的重要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专类园建设也很风靡。本文通过对梅花品种特性的分析,结合中国传统的梅文化,指导合理利用梅花品种,创造更加优美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观赏价值高,适应长沙地区气候条件的的梅花优良品种,通过对长沙地区引种栽培的58个观赏梅花品种,根据花色、花径、花瓣数量、花香、着花繁密程度、自然花期、抗湿热性、生长势、特殊品质等9个主要观赏特征,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梅花品种观赏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初步筛选出观赏性好、适合高温高湿气候条件的梅花优良品种,其中Ⅰ级品种有4个品种,Ⅱ级有11个,Ⅲ级有26个,Ⅳ级18个,为梅花在长沙地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