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菜排渍指标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菜受渍试验表明 :油菜产量与油菜生育期内地下水埋深、油菜生育期内累积超标水位SEW30 以及关键生育期持续受渍天数有着密切的关系。油菜生育期内地下水埋深越浅、时间越长 ,累积超标水位值越大 ,油菜的减产幅度就越大。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 ,油菜生长期的地下水埋深宜控制在 70~ 10 0cm。为了不致造成较大减产 ,油菜花果期的SEW30 应控制在 60~ 80cm·d ;就全生育期来看 ,SEW30 应控制在 13 0~ 15 0cm·d。  相似文献   

2.
在湖北江汉平原地区,棉花花铃期降水较多,棉田易遭受雨涝危害,对棉花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为探索有效缓解棉花涝害的措施,根据棉花花铃期受重涝危害的情形,模拟棉田淹水5~10 cm持续10 d,设置T1、T2两个处理,其中T1处理为受涝前不施用缓释氧肥,T2处理则于受涝前2 d每株穴施2 g缓释氧肥,涝后观察棉花生长并测定相关生理指标,成熟季节实收计产,同时以正常管理未受涝害的棉花为对照。结果表明:涝前施入缓释氧肥能显著增加受涝棉花的株高,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过度升高,减少丙二醛的累积;T1处理的棉花产量为对照的43.31%,T2处理的棉花产量为对照的50.94%,可见,涝前施入缓释氧肥可显著缓解棉花涝害,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3.
蕾薹期至花期是油菜(Brassica napus L.)对水分的敏感期,为明确油菜此时期合适的地下水位,给油菜生产的农田排水降渍提供理论依据,在蕾薹期利用测筒装置研究4个不同地下水埋深(0、30、50、70cm)对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0、30和70 cm地下水埋深显著降低了油菜地上部各器官产量;从产量构成因子看,蕾薹期地下水造成油菜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单株角果数的显著下降;0 cm水埋深处理在收获指数、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及子粒养分积累比例等指标上均明显低于其他处理;50 cm地下水埋深对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无明显影响。综合考虑产量效应及开沟降渍的生产成本,湖北省稻茬油菜田的适宜地下水埋深应控制在30~50 cm。  相似文献   

4.
涝渍胁迫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坑中于大豆(Glycinein max)开花期进行持续涝渍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开花期受涝渍胁迫时间愈长。大豆减产愈严重。大豆受涝2d~10d.减产11.19%~42.84%。大豆不同生育阶段受涝渍胁迫.以苗期受灾最轻,开花期受灾最重。在低产田中.大豆经常遭受涝渍胁迫,减产高达90%以上。分析表明。涝渍水深(SFEW30)与大豆相对产量(Ry)存在着很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涝渍相随对棉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测坑试验研究了棉花花铃期涝渍相随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棉花花铃期受涝渍相随的影响很大 ,不同涝渍处理棉花产量差异显著 ;涝渍胁迫对棉花品质有一定影响 ,但处理间差异不大。通过数学模型定量分析表明 ,涝渍连续过程中涝和渍对作物的影响程度不同 ,涝对棉花产量的影响远比渍大 ,渍前受涝越严重 ,减产越严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大豆结荚期和棉花花铃期持续受渍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SEW30值(地下水埋深水于30cm的累积值)增大,大豆和棉花产量均呈现下降趋势,相比之下,棉花花铃期受渍比大豆结荚期受渍对产量影响更敏感,这表明在产量形成的关键生育期大豆的抗清能力比棉花要强。棉花花铃期受渍对果节成铃分布和果枝成铃分布没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结铃数和成铃数,从而造成棉花减产,随充分受渍持续时间不同,减产幅度在18.34% ̄  相似文献   

7.
易涝易渍农田土壤水分变化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湖北四湖流域大量调查观测资料分析了易涝易渍农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层次上土壤水分年平均值差异很小,在不同水文年以及同年内的不同季节则差异较大;当地下水埋深≤1m时,对耕层土壤水分影响明显;在一定条件下,土壤水分与地下水埋深、时段内累计雨量和累计蒸发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测坑中于大豆(Glycine max)开花期进行持续涝渍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开花期受涝渍胁迫时间愈长,大豆减产愈严重,大豆受涝2 d~10 d,减产11.19%~42.84%。大豆不同生育阶段受涝渍胁迫,以苗期受灾最轻,开花期受灾最重。在低产田中,大豆经常遭受涝渍胁迫,减产高达90%以上。分析表明,涝渍水深(SFEW30)与大豆相对产量(Ry)存在着很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作物需水规律出发,研究不同埋深浅层地下水对作物需水的补给模式及对作物蒸散的影响。[方法]设计5个地下水埋深处理,于2008~2009年采用底部密封的试筒进行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春小麦全生育期潜水蒸发试验。[结果]不同埋深地下水对作物生长以及田间蒸发散具有显著影响,补给占ET总量的比重从0到52.0%不等;地下水埋深较浅时,影响地下水对作物补给的主要因素是大气蒸散能力和作物根层深度,埋深较大时则主要受到地下水位的控制。[结论]揭示了不同埋深条件下潜水补给包气带及作物需水的机理及模式,为合理高效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优化春小麦灌溉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降水-土壤水-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对水资源评估、供需预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节水灌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在淮北平原五道沟试验站进行的作物生长期土壤水分、降水和地下水位的实时监测试验,采用特征参数算法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土壤水分对降水和地下水的响应。结果表明,雨强较小的降水仅对表层土壤含水量有扰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水分变化趋势与地下水埋深变化呈相反趋势。夏玉米生长期内50 cm土壤含水率最低,70 cm土壤含水率最高;生长期降水量少时,土壤水和地下水交替更频繁。研究区降水与土壤水的相关系数较低,降水与土壤水之间的关系不能用简单的线性相关来表述。10、50、70 cm土壤含水率都与30 cm土壤含水率相关性最好。地下水埋深与各层土壤含水率都呈负相关,且与30 cm土壤含水率的相关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作物需水规律出发,研究不同埋深浅层地下水对作物需水的补给模式及对作物蒸散的影响。[方法]设计5个地下水埋深处理,于2008~2009年采用底部密封的试桶进行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春小麦全生育期潜水蒸发试验。[结果]不同埋深地下水对作物生长以及田间蒸发散具有显著的影响,补给占ET总量的比重从0到52.0%不等;地下水埋深较浅时,影响地下水对作物补给的主要因素是大气蒸散能力和作物根层深度,埋深较大时则主要受到地下水位的控制。[结论]揭示了不同埋深条件下潜水补给包气带及作物需水的机理及模式,为合理高效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优化春小麦灌溉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绿洲棉田长期连作下残膜分布及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通过田间调查和长期连作定点微区试验相结合,研究了长期连作棉田,集中连续使用地膜后,地膜在土壤中的累积、空间分布和形态变化,及其残膜对土壤物理性状、棉花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膜使用年限增加土壤中残膜平均每年以11.2kg·hm-2速率增加,长期连作棉田残膜主要分布在0~30cm土层,占到了85%,在耕作层(0~30cm)以下随着根层深度的增加,残膜量减少;大于50cm2残膜在土壤中平均占30%,10~50cm2占36.5%,小于10cm2占33.4%,随连作年限增加,在0~15cm土层残膜量减少,15~30cm土层残膜量逐渐增加,残膜破碎度提高。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随着地膜残留量增加而增加,而土壤容重下降。棉田中残膜阻碍棉花主根垂直生长,使根系形态呈现鸡爪型和丛生型等畸形,但对棉花产量未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3.
雹灾和涝渍灾害是威胁棉花生长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可直接导致棉花产量下降。根据生产实践提出了雹、涝灾后棉田管理的8个环节,以期为受雹、涝灾害的棉田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大豆结荚期地下水连续动态为排水控制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地下水动态指标SEW3 0 反映作物的受渍程度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和测坑试验研究了夏大豆结荚期持续受渍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受渍程度加重 ,大豆减产幅度增大 ,籽粒粗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 ,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 ;各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显著 ,而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含量的差异不大 ;外在品质指标秕荚率与受渍程度关系密切 ,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由于作物相对产量和秕荚率均与SEW3 0 密切相关 ,在选择夏大豆结荚期排水控制指标时 ,应以受渍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主 ,同时参考对秕荚率的影响。如果以减产 10 %~ 15 %作为大豆排水控制指标选择的标准 ,则相应的大豆结荚期排渍控制指标以 15 0~ 2 0 0cm·d为宜。  相似文献   

15.
郑伟 《吉林农业》2005,(8):21-21
一、深挖沟降渍受渍桑园,要深挖内外沟,降低地下水位。田头沟深度达到60cm以上。田间每两行桑树并一垄,开一沟,沟深30cm。二、重松土增氧降渍后的桑园,应结合除草深锄,以改良土壤通气条件,耕作深度在20cm左右。三、追施速效肥料对受渍桑园,应及早追施碳酸氢铵或尿素化肥,并配施  相似文献   

16.
江苏滨海盐渍土区水稻秸秆暗沟排水降渍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江苏滨海盐渍土区,采用水稻秸秆为材料制作田间暗沟,避免就地焚烧污染环境,通过设置不同间距暗沟试验组合及对照,观测各试区地下水位埋深及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使用水稻秸秆制作的暗沟可在雨后快速排除田间积水,较快降低土壤含水率,减少涝渍灾害;增加降雨入渗量,加大地下水排泄量,促进土体中的易溶盐分随水排出,有效控制深层高矿化度地下水水位上升,降低盐渍土壤返盐概率,最终达到加速盐渍土改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浅埋区土壤水盐试验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新疆焉耆盆地土壤田间水盐试验资料,用地下水和土壤水动力学方法,从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地下水、盐分运动机理着手,对地下水浅埋区(埋深小于或等于2m)水平排水条件下的农田地下水、土壤水和表层(0~30cm)土壤盐分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浅埋区水平排水条件下,土壤水库调蓄能力较弱。地下水埋深变幅在1.10~1.60m,水位变化大,地下水对土壤水补给为农田蒸散发的主要来源;土壤盐分的变化与地下水埋深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负相关系数为0.75),土壤因蒸发而积盐的过程发生在地下水位从高到低的回降过程中,水位回降越慢,土壤积盐越多(积盐率最高可达50.36%),导致土壤盐渍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土壤温度是土壤热状况的综合表征指标,影响土壤养分分布和冬春季节作物生长发育。以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太谷均衡实验站为试验基地,对冻融期4种不同地下水位埋深下的土壤温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地下水浅埋区,冻融期地温的变化滞后气温变化,且滞后时间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12月初-2月下旬,地下水位为1.0m埋深的土壤温度较高;消融期地下水位为1.5m埋深下的土壤温度迅速回升。而0.5m埋深下的土壤温度较低且回升较慢;同一地下水埋深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剖面温度增高。50cm深度之下的土壤温度受地下水位埋深的影响较弱。研究成果可为冬春作物播种、预防冻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河北南部平原石家庄市、衡水市与沧州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影响与对策,建立了石家庄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与粮食总产、降水量的回归关系。较详细地分析了地下水水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这些水环境问题有:地下水超采、地下水降落漏斗与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农药、化肥污染、饮水型氟中毒)等,建立了石家庄漏斗、冀枣衡漏斗和沧州漏斗中心水位埋深与降水比率、地下水累积开采量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区一般年份雨量的60%~70%集中在八九月份,且常有暴雨出现,极易造成棉田受涝。棉花受涝后,因田间湿度过大,通气不良,病虫害往往发生加重。如不跟上科学管理,轻者生长发育迟缓,重者造成棉株死亡,导致产量品质大幅降低。因此,防涝是雨季棉田管理的重点。特别是目前种植的抗虫棉抗涝能力差,雨季更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