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定量评估甘肃省定西市旱地春小麦'定西35号'产量对各生育阶段降水量和气温变化的响应,以研究区1971—2017年逐日降水量和气温数据为基础,利用APSIM模型对小麦生育期和产量进行模拟,对近47年来研究区降水量和气温变化与春小麦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用二次多项式回归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个...  相似文献   

2.
<正>旱地小麦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广大北方麦区,大致分为两个类型区,即年降水量在600 mm以上的半湿润地区和年降水量400~500 mm的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一般可一年两熟,如山东、河南等实行小麦—玉米—小麦种植模式,而半干旱地区一般只能一年一熟,如西北黄土高原区。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及其他因素影响,旱地小麦的产量较低,影响小麦总产的提高。旱地小麦生产条件特点:一是生长季节降水少;二是往往旱薄相连、肥力不足限制了有限降水的利用;三是耕作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秦岭腹地商洛小麦产量与生育期降水量及某个时段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找出决定该地小麦高产的气象因子,确定出小麦高产所需的最适宜降水量,从而人为调节小麦关键生育期降水指标,为提高商洛市小麦产量提供决策建议。研究对象:利用商洛七县(区)1979—2020年日、月、年降水量与全市冬小麦单产数据进行分析;[方法] 运用5a滑动平均法、和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分析通过Spss软件分析商洛冬小麦产量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商洛冬小麦气象产量与生育期降水量相关系数为0.458(通过0.01显著性检验),其中4月份降水量与小麦产量相关系数最高,建立冬小麦产量与降水量线性回归模型,确定降水和产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结论] 小麦产量在165公斤/亩的年份,对应生育期降水量在250-350mm之间,降水量超过350mmc以上小麦产量反而下降,高产年对应的4月降水量一般均在45-65mm之间。  相似文献   

4.
漯河市是河南省小麦生产的特殊生态区。其光温等自然气候条件虽然适宜小麦生长,亩产比较容易达到250—300kg。但因其处于北亚热和暖温带气候交界区,南北两种气候类型中对小麦生长发育不利的因素共存(如阴雨、干旱等),达到豫北高产区产量水平有很大困难。特别是年际间降水量的大幅度波动(5月份旬降水量年际间波动达10倍以上),对小麦品种的适应性和栽培技术要求都较高。为了使该区小麦产量再上新台阶。漯河市“一二五工程”小麦高产开发协作组,通过大量的调查、试验和分析,总结出了五项适  相似文献   

5.
利用物联网技术,在河南不同生态类型麦区建立小麦苗情数字化远程监控站点,实时监测田间苗情及土壤温湿度、大气温湿度、降水量等环境数据,经数据采集、数据传输、远程会商等,为科学指导小麦生产提供决策依据。本项目初步建成河南不同麦区小麦生产管理数据库,实现田间管理网络化、数字化和可视化,为小麦争取高产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 三门峡市所辖灵宝、渑池、卢氏、陕县、义马、湖滨六县(市)区,总耕地274.65万亩.其中旱地226.41万亩,占82.4%,大部分分布在小秦岭、熊耳山和崤山山脉的缓坡地带,属于丘陵早作区。年降水量550—800毫米,分布极不平衡,53%的降水量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对作物特别是小麦的  相似文献   

7.
柞水县是一个旱作农业县,全县小麦常年播种面积5 000hm2,旱涝保收田不足1 333.3hm2,仅占播种面积的25%,约有25%的小麦播种在旱坪、坡地上.全县年降水量742mm,但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仅为全年降水量的30%左右.冬旱春旱,冬春连旱,直至生育后期干旱始终影响小麦产量,特别是占小麦面积60%的坡塬、旱坪地,小麦产量低而不稳,单产水平上不去.实践证明,大力推广地膜小麦栽培技术能抗旱节水,增温保墒,早熟高产,是旱作农业区耕作制度改革、粮食增长、农民增收的一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用彭曼(H.L.Peaman)法计算了全省94个县市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再结合作物系数Kc值计算出小麦需水量ETm;根据小麦生育期间的降水量得出了小麦的灌溉需水量(ETm─降水量)。根据以上数据绘制了山西省小麦需水量图和灌溉需水量图,并对各地区的小麦需水量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9.
依据关中灌区19个气象站1961~1989年4~5月平均气温、降水量、≥5mm降水日数及相对湿度用聚类分析法划分了偏湿区和偏干区。偏湿区主要包括中西部的长安、户县、周至、兴平、眉县、武功、扶风、岐山、凤翔、蓝田等10县,其农业气候特点为降水多、湿度高、温度较低,是小麦赤霉病的常发区。乾县、礼泉、泾阳、临潼、渭南、华县、宫平、蒲城、大荔等9县为偏干区,其农业气候特点是降水少、湿度低、温度较高,是小麦赤霉病的偶发区。  相似文献   

10.
临汾市1952—2008年小麦产量与降水量关系及增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临汾市1952—2008年小麦单位产量与降水量(即上年7月至当年5月降水量总和)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单位产量基本上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单位毫米降水形成的小麦产量大体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减少;以1981年为界,由于科技进步和政策扶持,使得1982—2008年小麦单位产量显著提高。并结合以上分析,提出了小麦的增产对策。  相似文献   

11.
豫东地区小麦生育期气候演变特征及光温水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PS软件对商丘市辖区永城、夏邑、虞城、梁园、宁陵、柘城、民权、睢县8个县级气象观测站1963—2010年的气象数据归纳整理,建立数据库,并以旬为单位,分别计算不同年份各县区及商丘市小麦生育期(10月份到翌年5月份)日照时数、积温、降水量的总和及平均值,并作图分析了商丘市及各县小麦生育期气候演变特征及光温水协调性。结果表明,该区小麦生育期年降水量基本上稳定,但日照时数逐渐减少、平均气温逐渐升高。具体表现为小麦生育期内的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每10 a分别以-63.3 h,0.25℃,-1.25 mm的速度增减;小麦生育前期、中期和后期,日照时数每10 a分别以54.0,7.0,8.1 h的速度减少,平均气温每10 a分别以0.16,0.16,-0.03℃的速度增减,降水量每10 a分别以0.01,-3.4,2.8 mm的速度增减。从光温水协调性来看,小麦生育期内旬平均日照时数、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上同步,呈倒抛物线型。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掌握近年来气候变化对东北春麦区小麦产量的影响,对4个不同类型春小麦品种连续6a产量、千粒重、穗粒数、容重及株高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气候变化主要体现在小麦生育期间降水分布不均,拔节期降水量对产量形成影响较大。同时气候的变化对穗粒数影响较大,可通过提高穗粒数才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关中灌区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农业气候分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依据关中灌区19个气象站1961 ̄1989年4 ̄5月平均气温、降水量、≥5mm降水日数及相对湿度用聚类分析法划分了偏湿区和偏干区。偏湿区主要包括中西部的长安、户县、周至、兴平、眉县、武功、扶风、岐山、凤翔、蓝田等10县,其农业气候特点为降水多、湿度高温度较低,是小麦赤霉病的常发区。乾县、礼泉、泾阳、临漳、渭南、华县、富平、蒲城、大荔等9县为偏干区,其农业气候特点是降水少、湿度低、温度较低,是小麦赤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山东省近8年小麦生育期内气象三因素变化及旬气象因子与旱地小麦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3~2010年小麦生育期内降水量减少和日照时数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积温呈降低的趋势,但变化不明显。生育期内84个气象因子中有25个因子与旱地小麦主要农艺或产量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旬降水量有6个因子,旬日照时数有9个因子,旬平均气温有10个因子。因此,在今后旱地小麦品种选育过程中,应结合日照和气温等气象因子变化特点进行选择,从而提高选育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江淮麦区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春季降水间的关系,准确预测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的趋势,对信阳地区近12 a春季降水与小麦赤霉病发病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抽穗前3月降水量和灌浆期5月中旬降水量与当年小麦赤霉病流行关系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529和0.641。3月降水较多(≥36 mm),特别是中下旬降水较多时,赤霉病菌子囊壳形成较多,为赤霉病的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5月中旬降水量增多则加重赤霉病的发生。3月降水较少时(36 mm),赤霉病菌子囊壳形成较少,一般不会引起大流行。另外,赤霉病易于流行年份中(3月降水≥36 mm) 4月雨日数与赤霉病发生有密切关系,相关系数为0.576。在生产中,应密切关注3月的降水量,结合中长期天气预报,适时做出赤霉病是否大流行的判断,并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有效降低赤霉病危害。  相似文献   

16.
<正>临夏县地处温带半湿润区和高寒湿润区的过渡带,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640.5毫米,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5.3%,是个典型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油菜、蔬菜、中药材等作物,其中冬小麦常年播种面积达13万亩总,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5.5%,是全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此,开展冬小麦宽幅精准匀播技术增产效果的试验研究,对探索小麦宽幅精准匀播技术的增产效果和增产机理,规范技术指导,全面提升我县小麦生产水平具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及与小麦产量的关系,利用EOF、REOF,对西北地区119个气象站1961—2016年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秋季降水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最少的是青海的冷湖气象站,为0.9 mm,最多的是陕西的石泉气象站,为270.0 mm。西北地区秋季降水量20世纪60、70、80年代和2001—2016年以增加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减少为主。西北秋季降水量可以分为6个气候区,各代表站降水量演变表明,1960—1970年乌鲁木齐、和田、格尔木多,其他代表站少。三阶曲线演变表明乌鲁木齐2005年以后减少,其他代表站增加。秋季降水量与来年小麦产量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MODIS数据产品MOD13的支持下,采用决策树分类法提取了山东省小麦种植面积,划定研究区的小麦种植区,将非种植区的气象站点数据剔除,着重分析麦区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了19802010年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受麦区气候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1)19802010年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受麦区气候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1)19802010年山东省麦区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的升高和总日照时数的减少,变化率分别为0.6℃/10 a和-60 h/10 a;生育期内总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2)19802010年山东省麦区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的升高和总日照时数的减少,变化率分别为0.6℃/10 a和-60 h/10 a;生育期内总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2)19802010年山东省冬小麦单产与全生育期内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气温、≥0℃积温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越冬期平均日最低气温和返青期平均日最低气温与单产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对全区20个市、县1981-2000年小麦单产的年际变化进行初步分析得知,1987年引黄灌区的县、市小麦单产达到20年间的最低值;盐池小麦单产为中部干旱带的最大县,海原、同心、固原、西吉的小麦单产几乎是全区最低县;泾源县的小麦单产达固原地区的最大值。对1993年3县20年间小麦单产高产的气象条件分析,发现小麦生长期内,灌区两县降水量条件不满足,但对单产高产无影响;西吉县前期墒情好,小麦生长期内,降水条件各月虽有偏多、偏少的差异,总降水量正常,小麦高产的气象条件有利。  相似文献   

20.
倒春寒天气对云南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云南省1970-1996年12个站点的小麦产量和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倒春寒的变化规律,倒春寒与小麦气象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倒春寒是造成云南小麦大面积减产的重要灾害,小麦气象产量和倒春寒过程的日平均气温和低气温关系密切,干旱年倒春寒天气对小麦生产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