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闽东南沿海2种防护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垂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闽东南沿海沙地9年生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 A.Cunn.ex Benth.)和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林为对象,研究了林地土壤(0~60 cm)有机碳(SOC)和全氮(STN)的垂直分布及其与细根生物量和土壤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土层细根生物量是影响STN和SOC主要因素;厚荚相思林地各土层的STN、SOC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092、0.822 g·kg-1,木麻黄林地各土层的STN、SOC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099、0.934 g·kg-1;厚荚相思和木麻黄林土壤剖面的SOC和STN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一致,均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具有明显表聚性特征;厚荚相思、木麻黄林地土壤C/N值分别为8.93、9.42,均低于全国土壤水平(10~12);各土层SOC和STN储量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厚荚相思和木麻黄林地的SOC储量分别为6.908、7.840 t·hm-2,厚荚相思和木麻黄林地的STN储量分别为0.777、0.838 t·hm-2;SOC和STN呈极显著正线性相关(P0.000 1),二者与土壤密度均呈极显著负指数相关(P0.000 1)。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沿海沙地不同林地土壤碳氮储量。[方法]以福建东山沿海地区林地为研究对象,对各林地不同土层采用剖面法调查和测量各土层全碳、全氮含量,并进行分布格局研究。[结果]同一树种全氮、全碳储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少,不同林地土壤碳储量均集中在0~30 cm厚土层中;4种林地土壤碳氮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木麻黄、桉树、湿地松、竹子。[结论]木麻黄相比其他3个树种在沿海沙地具有更好的碳氮储存能力。  相似文献   

3.
沙质海岸木麻黄马占相思混交林生产力和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沿海沙质海岸造林树种单一,防护林林分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差和生态稳定性不强的现状,于1996年在福建惠安县赤湖林场开展木麻黄马占相思混交林和木麻黄纯林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木麻黄保存率、树高、胸径生长量均大大超过木麻黄纯林;混交林防护效益明显大于木麻黄纯林;混交林林地土壤肥力高,改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沈振洪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7):143-144,172
对海岸内侧丘陵山地马尾松采伐迹地采用木麻黄和马占相思混交造林进行更新试验,通过5a生林分在生长量、防风效果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测定,结果表明,木麻黄与马占相思多行(3∶3)混交林在生长量和防风作用上与木麻黄、马占相思单行混交林及木麻黄纯林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木麻黄与马占相思多行混交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土壤养分的提高。沿海地区海岸内侧丘陵山地马尾松林地更新以木麻黄和马占相思多行混交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一些较适宜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木麻黄轮作或混交树种,研究了福建省长乐市滨海沙地厚荚相思等5个树种的土壤剖面变化及土壤的表聚性特征。结果表明:各树种对林地土壤水分影响不明显;在0~20 cm的土壤层,pH值高低依次为巨尾桉、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卷荚相思、木麻黄,与木麻黄林地相比,经t检验,卷荚相思等4个树种的土壤pH值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相思类树种林分的土壤养分都大于巨尾桉和木麻黄林下的土壤养分;巨尾桉的全氮量表聚性系数和卷荚相思的全磷表聚性系数分别只有0.26和0.29,不具有表聚性特征,而其它树种各养分都具有表聚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沿海沙地不同林地土壤呼吸、总硝化、反硝化速率季节变化,以了解和掌握沿海沙地土壤碳氮动态变化。[方法]应用气压过程分离( Barometric process separation,BaPS)技术对福建漳州东山县竹林地、湿地松林地、木麻黄林地、桉树林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总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季节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林地土壤呼吸速率、总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季节变化趋势不同,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总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呈显著性相关,pH、含水率对不同林地土壤呼吸速率、总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影响程度不同。[结论]不同林地土壤的呼吸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相互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厚荚相思对风沙地土壤性状的改良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滨海风沙地对厚荚相思 (A.crassicarpa)的生长情况、土壤性状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厚荚相思树能够适应沿海风沙地的恶劣环境条件 ,与木麻黄 (Casuarina equisetfolia)相比 ,厚荚相思树生长迅速 ,干形较通直 ,其土壤养分贮量及供应能力较强 .可望成为继木麻黄 ,湿地松 (P.elliotlii)之后 ,营造沿海海防林 ,改良林地立地条件的又一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8.
惠安县沙地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惠安县沙地15a生的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防风效果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防风功能大于木麻黄纯林。木麻黄台湾相思3∶3混交林与木麻黄台湾相思2∶2混交林风降率分别比木麻黄纯林提高了15.9和7.2个百分点;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优于木麻黄纯林。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土壤容重小而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大、土壤有机质和N、P、K等营养成分高于木麻黄纯林,两种类型的混交林以木麻黄台湾相思按3∶3的比例混交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条件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海南滨海木麻黄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酶活性随林龄的变化规律,探讨木麻黄成熟林林地地力衰退的原因。【方法】在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海滨的木麻黄幼龄林(5年生)、中龄林(15年生)和成熟林(30年生)中各设置3个10m×10m的样方,采用"S"形5点混合取样法取5~20cm土层土样,提取土壤宏基因组DNA对土壤细菌、真菌的菌属组成、相对丰度和多样性进行分析,测定土壤酶活性并对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通径分析,同时对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1)中龄林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物种组成最丰富且均匀程度高。各林龄林地土壤细菌均以酸杆菌_Gp1占优势,中龄林土壤中特有菌属鞘氨醇杆菌属也为优势菌属。各林龄土壤真菌以发菌科中一种尚未分类的菌属占优势,其在成熟林中相对丰度最高。(2)随林龄增加,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逐渐升高,而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降低,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呼吸作用、pH值及全钾、全磷、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直接因素。(3)CCA分析表明,铵态氮对细菌群落的影响程度最大,而土壤体积质量对真菌群落的影响程度最大。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分枝杆菌属相关性最大,而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真菌相关菌属相关性最大。土壤优势菌属中鞘氨醇杆菌属与有机质、硝态氮含量最相关,发菌科中一种尚未分类的真菌与过氧化氢酶活性、pH最相关。【结论】成熟林中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均匀程度降低以及氧化还原酶类活性随林龄增长而逐渐降低,是木麻黄成熟林林地地力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木麻黄造林措施和混交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茂瑾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83-184
针对当前滨海沙地木麻黄防护林更新困难的现状,开展不同营林措施对木麻黄造林的影响,以及不同树种混交更新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二代更新采用挖大穴整地、下客土伴磷肥,可以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林分短期内郁闭成林,防护功能早发挥,木麻黄采伐迹地更新选用木麻黄与相思或桉树混交,能促进木麻黄快速生长且林地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增强。  相似文献   

11.
利用样地调查法对文昌市5种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物理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平均容重木麻黄林最大(1.574 g/m3),大叶相思林最小(1.454 g/m3);总孔隙度大叶相思林最大(46.187),木麻黄林最小(42.177);土壤含水率椰子林最高,平均达到7.957%,而木麻黄林含水率最小,平均为1.032%。pH在4.81~6.59,相思林、木麻黄林和桉树林均为极强酸性(pH 4.5~5.5)土壤,次生林和椰子林为弱酸性土壤。该研究准确评估文昌市5种森林类型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性,可为营造热带混交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临高县5种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方法]以临高县滨海台地5种典型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地调查法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土壤总孔隙度木麻黄林最大(46.17%),桉树林最小(39.46%)。土壤毛管孔隙度马占相思林最大(22.57%),次生林最小(18.95%)。土壤含水率木麻黄林最高,平均达27.85%,而次生林含水率最低,平均为4.34%。土壤p H在4.81~6.59,马占相思林、木麻黄林和桉树林均为极强酸性(p H 4.5~5.5)土壤,次生林和椰子林为弱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34~28.68 g/kg,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马占相思林、木麻黄林、桉树林、次生林、椰子林,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呈递减趋势。全氮含量为0.10~1.63 g/kg,马占相思林土壤全氮含量最高,椰子林最低;全磷含量为0.21~1.74 g/kg,桉树林全磷含量最高;全钾含量为0.16~2.15 g/kg,马占相思林最高。有效磷含量为0.98~132.46 mg/kg,次生林有效磷含量最高;速效钾含量为3.03~27.35 mg/kg,椰子林速效钾含量最高。铵态氮含量为1.38~5.15 mg/kg,硝态氮含量为0.56~3.51 mg/kg,其中马占相思林硝态氮(平均2.29 mg/kg)和铵态氮含量(平均3.93 mg/kg)最高。同一森林类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总体呈递减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准确评估临高县森林土壤肥力的潜力,预测和维护人工林生态系统长期生产力,指导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木麻黄混交林防护效能和改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木麻黄分别与厚荚相思、刚果12桉、湿地松混交造林研究表明,与木麻黄纯林相比,木麻黄混交林能有效提高防风固沙效能和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其中以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表现得最明显,其次为木麻黄与刚果12桉混交.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林是沿海地区理想的防护林类型.  相似文献   

14.
以海口市沿海3种不同森林类型植被为研究对象,釆用典型样地法,分析研究3种人工林(木麻黄林、加勒比松林、大叶相思林)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3种不同森林类型植被土壤属于弱酸性,低氮肥力土壤,全磷、全钾含量都很低;木麻黄林和加勒比松林土壤有效磷含量丰富,大叶相思土壤有效磷含量低;木麻黄林和大叶相思林土壤速效钾含量低,加勒比松林土壤速效钾含量中等;木麻黄林和加勒比松林土壤硝态氮和土壤铵态氮含量低,相思林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较高。  相似文献   

15.
以文昌市低效木麻黄林下补植树种选择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文昌市沿海防护林现有低效、健康的木麻黄林分和临近海岸的树种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生长适应性、抗逆性和景观价值3方面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结果表明,筛选出该林分混交造林的10种适宜改造目标的树种,分别为降香黄檀、大叶相思、琼崖海棠、檀香紫檀、麻楝、非洲楝、山竹、母生、黄槿、伊朗紫硬胶。  相似文献   

16.
对海南乐东的次生林、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桉树(Eucalyptus robusta)、椰树(Cocosnucifera)等5种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度及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种森林0~100 cm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介于1.55~8.52 g/kg,以次生林最高,大叶相思和木麻黄最低;5种森林0~10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1.51~9.49 kg/m~2,以次生林最高,木麻黄最低;5种森林0~1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次生林94.86 mg/hm~2、椰树73.72 mg/hm~2、桉树44.93 mg/hm~2、大叶相思30.80 mg/hm~2、木麻黄15.10 mg/hm~2,4种人工林土壤碳储量要低于天然次生林。  相似文献   

17.
海岸沙地不同干扰方式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α多样性测度公式,探讨了不同干扰方式(Ⅰ.天然次生林、Ⅱ.择伐天然林种植木麻黄、Ⅲ.皆伐天然林种植木麻黄后实施保护、Ⅳ.皆伐天然林种植木麻黄后频繁干扰)对福建东山岛沙质海岸带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扰强度和频度的增大,样地内科、属、种数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随着干扰强度和频率的...  相似文献   

18.
以临高县滨海台地5种典型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地调查法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总孔隙度木麻黄林最大(46.168%),桉树林最小(39.46%)。土壤毛管孔隙度马占相思林最大(22.57%),次生林最小(18.95%)。土壤含水率木麻黄林最高,平均达到27.85%,而次生林含水率最小,平均为4.34%。土壤pH在4.81~6.59之间,相思林、木麻黄林和桉树林均呈极强酸性(pH4.5~5.5)土壤,次生林和椰子林呈弱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则在0.34~28.68 g/kg之间,有机质含量的排序为马占相思林木麻黄林桉树林次生林椰子林,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呈递减趋势。全氮含量在0.10~1.63 g/kg之间,马占相思林土壤全氮含量最高,椰子林最小;全磷含量在0.21~1.74 g/kg之间,桉树林全磷含量最高;全钾含量在0.16~2.15 g/kg之间,马占相思林含量最高。有效磷含量在0.98~132.46 mg/kg之间,次生林有效磷含量最高;速效钾含量在3.03~27.35 mg/kg之间,椰子林速效钾含量最高。铵态氮含量在1.38~5.15 mg/kg之间,硝态氮含量0.56~3.51 mg/kg之间,其中马占相思林硝态氮(平均2.29 mg/kg)和铵态氮含量(平均3.93 mg/kg)最高。同一森林类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总体也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木麻黄水浸液对其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木麻黄防护林存在更新困难,连栽引起生产力下降的问题。采用木麻黄根、新鲜小枝、枯落枝和表层土壤的水浸液处理其幼苗,研究木麻黄他感作用。结果表明,木麻黄各种水浸液对其幼苗生长均起抑制作用,并且随水浸液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加强。木麻黄不同器官相同浓度的水浸液对幼苗生长的抑制程度表现为根 >新鲜小枝>枯落枝>表层土壤。说明木麻黄更新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木麻黄分泌他感物质抑制自身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