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营养钵育苗是夺得早、全、壮苗的有效措施,但常因苗床的湿度大、温度高,出现高脚苗,致使茎细苗弱,栽后缓苗期长,失去  相似文献   

2.
我县棉花苗期病害发生普遍,最常见的棉花炭疽病和立枯病是造成棉苗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在棉花苗床栽培中,由于水、肥、热等条件适宜,容易形成高脚苗,降低棉苗素质。为此,笔者于1989年进行本项试  相似文献   

3.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是培育壮苗,促早发稳长,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但在育苗过程中还存在高脚旺苗或小老头弱苗等问题。对高脚苗笔者曾于1991年用多效唑进行苗床化控,取得了明显效  相似文献   

4.
高效麦饭石壮苗素拌种好推广棉花育苗移栽,在育苗过程中表现最突出的问题是:苗床死苗日趋严重,高脚苗、假大苗、弱苗发生普遍,导致棉苗素质差,移栽后返苗慢。主要原因是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根腐病和叶病严重;二是床土营养不足,严重缺乏微量、常量和稀土元素;...  相似文献   

5.
壮苗素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及使用方法①赵家富关世怀湖北省钟祥市农技中心431900营养钵育苗移栽具有抗灾、保全、争早的优势。但是,由于气候因素和技术原因,培育壮苗难度较大,苗床育苗多为弱苗、瘦苗、高脚苗,棉苗素质差,栽后缓苗期长,造成早苗不早发,严重影...  相似文献   

6.
棉花基质育苗和裸苗移栽存在问题及克服办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棉花基质育苗和裸苗移栽技术在2004-2006年188多个县点的示范推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操作问题,解决办法如下:1苗床密度过大主要原因:一是没有按照行距10cm、株距2cm划行;二是播种量大,播种粒数多了;三是出苗后没有及时疏苗,形成高脚苗或线苗。解决办法:一是按照行距10cm、株距2c  相似文献   

7.
如何防止棉花高脚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亦军 《江西棉花》2002,24(6):25-25
棉花育苗移栽是解决棉田两熟矛盾 ,增加棉田效益的一项有效措施 ,目前已被棉农所采用。但在实际操作中 ,有些群众对技术了解不透 ,造成了棉花苗期出现高脚苗现象 ,给移栽和管理带来许多不便 ,下面就谈谈如何防止高脚苗的措施 :1 必须使用大营养钵进行育苗 ,钵体摆放适当、整齐。如使用营养块育苗 ,可采用划格播种 ,格子大小以 2寸× 2寸为宜。2 苗床宜短不宜长 ,一般苗床宽可摆大钵 16个左右 ,摆小钵 2 0个左右 ,长 8— 10米 ,拱膜高 4 0厘米左右。3 每钵或每格播经过挑选的饱满、无病虫害的种籽二粒。4 及时定苗 ,在开始出现真叶后 ,选…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以来,随着移栽棉的推广普及,直播棉捉苗难、早发难、晚桃多、产量低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是植棉技术的一大突破。当生产条件和肥水条件改善之后,又出现了苗床高脚苗,梅雨季节苗易旺长,株型高大,荫蔽重,脱落多,烂铃重等问题,不但制约了移栽棉的早发高产优势,而且限制了  相似文献   

9.
徐勋元 《中国棉花》2008,35(1):26-27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已成为广大棉区一种早熟、高产、高效的植棉途径。但有不少棉区在营养钵育苗技术上仍未过关。有的出苗不齐;有的死苗严重,甚至重播,有的是瘦弱苗、高脚苗;有的是多病苗。因此,瑞昌市农业局在多年大面积营养钵育苗实践中不断试验积累,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抓好四五,培育四苗”的技术。1播前五项准备1.1制钵器的准备。制钵器要根据棉花苗龄的长短,对应选用5~7cm钵径的制钵器。但各种钵径的钵体高应达10~12cm,以保证棉苗营养面积。1.2苗床的准备。苗床要选择避风向阳,土质肥沃,排水良好,靠近水源,无“两萎病”的地块。为了…  相似文献   

10.
大壮苗移栽是我国油菜增产的关键技术。但目前在油菜生产中,培育大壮苗将预留苗床由原来的1:3—4提高到1:6—7,从而导致高脚苗、弯根苗和弱苗大量发生,移栽素质较差的秧苗,抗逆能力弱,产量低。为此,我们采用国产的一种高效低毒的植物生长调节剂MET,对壮苗增产具有显著的效果。其主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棉花营养钵育苗培育早全齐壮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勋元 《江西棉花》2007,29(2):31-34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已成为广大棉区一种高度集约,早熟、高产、高效的植棉途径.但有不少棉区在营养钵育苗技术上仍未过关,有的出苗不齐、不全,有的死苗严重,甚至重播,有的是瘦弱苗、高脚苗,有的是多病苗.  相似文献   

12.
棉花苗病消毒新药──苗床消毒剂杨春安(国营大通湖农场农科所413207)苗床消毒剂是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研制,最新合成的适用于棉花、辣椒、茄子、白菜、油菜和人参等苗床消毒防病的一种制剂。利于减轻病害、提高成苗率,为培育全苗、壮苗、健苗打下良好基础。历年...  相似文献   

13.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我省当作棉花生产上一项重大改革措施来抓,近两年推广面积达30多万亩。但是如果管理不善,措施不当,很容易发生苗床死苗,形成高脚苗及中后期早衰等现象,特别是在一些新的推广区,这些现象十分严重,从而失去了育苗移栽的优势。因此,研究营养钵育苗发生苗床  相似文献   

14.
提高棉花杂交制种产量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但是由于杂交制种技术复杂,又需要大量的技术劳力,加之近几年的气候不利影响,棉花制种产量一直较低,制种农户、生产企业效益下降。怎样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棉花杂交制种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益。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棉花人工杂交制种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提高制种产量的关键技术措施。1适当提早育苗时间适当提早育苗时间,有利于培育壮苗、大苗,能够提早现蕾,延长花铃期、多结铃,达到提高制种产量的目的。一般宜在3月底开始高拱棚双膜育苗,4月上旬齐苗,期间要注意加强苗床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防止高脚苗,培育壮苗。对于父母本花期不同…  相似文献   

15.
1棉花苗床杂草的发生特点在营养钵育苗田 ,由于棉花苗床钵土和盖土均取自肥沃的表土 ,杂草种子含量大 ,而苗床播种盖膜后其小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据试验观察 ,苗床温度在晴天会比外界平均高出 7.4~ 1 6.0℃ ;由于播种时钵体水分充足 ,地膜覆盖后保墒效果较好 ,有利于杂草的发生 ,其发生密度可达 72 9株· m-2 ,是直播棉田的 5~ 1 0倍 ,严重影响棉苗的生长发育。棉花苗床杂草一般在播种盖膜后 6天开始出草 ,1 5天左右达到出草高峰 ;以后随着棉苗长大、外界气温升高 ,揭膜次数增加 ,土壤含水量明显下降 ,杂草出苗明显减少 ;棉花覆膜苗床…  相似文献   

16.
棉花"两无"栽培操作问题及克服办法(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棉花“两无”栽培即棉花无土基质育苗和无载体裸苗移栽技术,据2004-2005年80多个县点的示范,出现一些操作问题,解决办法如下。1倒苗或翘根主要原因:播种沟过浅、覆盖基质少、播种后未进行镇压、出苗过快均可引起倒苗或翘根。克服办法:发现倒苗或翘根,应立即加盖基质厚3cm;播种沟深应达到3cm,覆盖基质后镇压,按此要求操作,可以避免倒苗或翘根问题。2苗床密度过大主要原因:一是没有按照行距10cm×株距3cm划行;二是播种量大,种子粒数太多;三是出苗后没有及时疏苗,形成高脚苗或线苗。克服办法:一是按照行距10cm×株距3cm划行;二是按照株距播种,…  相似文献   

17.
棉花高脚苗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高脚苗在生产中时有发生 ,给整个生育期的调控和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尤其是棉花高密度栽培管理中更加突出 ,在上密度、降高度的前提下 ,田间群体荫蔽 ,植株节间分布不均匀 ,上短下长 ,中上部的叶层密 ,节间太短 ,不疏展 ,蕾铃易脱落 ;棉株中下部透光程度差 ,光合作用减弱 ,易造成烂铃 ,产量降低 ,最终形成头重脚轻。据田间调查 ,高脚苗的果枝始节一般在 2 0~ 2 5 cm,而正常棉田的果枝始节在 14~ 16cm。形成高脚苗的棉田有效结铃高度在 45~ 5 0 cm,综合调控难度大 ,正常棉田有效结铃高度在5 1~ 5 9cm,调控难度相对容易些 ,果枝数要比…  相似文献   

18.
麦后移栽棉生产上通常在3月底、4月初播种,由于播种过早,气温偏低,棉苗生长缓慢,加之床内温度较高,易出现高脚苗。此外,早春播种常出现低温阴雨天气,棉苗病死严重。本试验适当推迟麦后移栽棉育苗的播种时期,利用高温快速育苗,并辅之以生长调节剂浸种,达到既提高棉苗素质  相似文献   

19.
苏州市棉区在70年代已大面积推广棉花薄膜育苗,但在技术上走过一段弯路。当时普遍发生的问题是,高脚苗和高温烧苗,因此棉花出苗后,着重蹲苗。白天以揭膜为主,结果棉苗弱小,红茎到顶,栽后不发,没有充分发挥薄膜增温促早发的作用。对  相似文献   

20.
移栽棉僵苗滞发的防止徐原嘉,史少甫湖北天门市农牧局4317001建设高质量苗床。对苗床基地要实行“三改”,即改树林边、沟路旁作苗床为地势高亢、背风向阳、排灌两便的地方作苗床;改年后备钵土为年前备钵土,每666.7m2苗床掺拌3m2优质农家肥或60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