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大麦新品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运用DTOPSIS法以1998-199年度江苏省大麦区域试验汇总资料为例,探讨了DTOPSIS法在大麦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法比单用产量分析更为合理,并对DTOPSIS法在大麦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运用DTOPSIS法 ,以 1998~ 1999年度江苏省大麦区域试验汇总资料为例 ,探讨了DTOP SIS法在大麦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结果表明该法比单用产量分析更为合理 ,并对DTOPSIS法在大麦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对不同玉米品种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基于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对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新推广的36个玉米品种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探讨玉米品种综合评价的新方法,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运用DTOPSIS法对玉米品种进行评价,能将各个性状指标无量纲化并综合分析,避免了评价指标之间的不公度性和矛盾性的问题。熵值赋权法客观评价了各指标在该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避免了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使评价更加科学。供试品种中,Ci值排名前5位的品种分别是兴垦9号、德美亚3号、东农281、东农265及哈育189,其综合性状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4.
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玉米区试品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DTOPSIS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以玉米区试资料为例探讨了DTOPSIS法在农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法比用产量进行分析更为合理,并对DTOPSIS法在玉米品种评价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用DTOPSlS法综合评价玉米区试品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新仁  孔祥丽 《玉米科学》2005,13(Z1):032-033
介绍了DTOPSIS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以玉米区试资料为例探讨了DTOPSIS法在农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法比用产量进行分析更为合理,并对DTOPSIS法在玉米品种评价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DTOPSIS法在苎麻品种多因素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TOPSIS法是将各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综合为一个具有可比性的量化指标,对农作物的品种试验结果分析更为简便.本文运用DTOPSIS法分析2000~2001年度全国麻类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数据,探讨DTOPSIS在苎麻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8322和9324的综合评价值最高,与实验观测值极其吻合.本文还对DTOPSIS法在综合评价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DTOPSIS法是将各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综合为一个具有可比性的量化指标,对农作物的品种试验结果分析更为简便.本文运用DTOPSIS法分析2000~2001年度全国麻类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数据,探讨DTOPSIS在苎麻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8322和9324的综合评价值最高,与实验观测值极其吻合.本文还对DTOPSIS法在综合评价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黄志勇 《江西棉花》2002,24(6):16-19
本文以1999—2000年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为例,探讨了DTOPSIS法在棉花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法比单用产量分析更为合理,并对DTOPSIS法在棉花品种综合评价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对信阳市农业科学院组配的18个两系杂交粳稻品种和对照品种9优418的品比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水稻新品种的综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对19个水稻品种的排名结果差异不大,仅品种M2和M14的排序稍有不同,这两种方法的排序结果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二者对于水稻品种优劣的综合评价具有一致性。与产量表现的排名结果相比,DTOPSIS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排名结果更吻合。Ci值差异大于产量差异和Gi值差异,说明在综合评价水稻品种时,DTOPSIS法比产量排序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更能区分品种的优劣。  相似文献   

10.
DTOPSIS法在综合评价水稻新品种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以广东省2002年早季杂交水稻(中熟组)区试资料为例,探讨了DTOPSIS法在水稻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法分析结果与区试常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但该法比单用产量分析更为合理.对DTOPSIS法在水稻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利用品种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法,以2007年河南省大豆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对安豆1号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高稳系数法估算安豆1号高产稳产性结果与通用方法估测的高产稳产性结果相似,体现了高产基础上的稳产,从而证明了安豆1号是一个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的大豆新品种。同时对安豆1号的特征特性进行了说明,为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DTOPSIS法综合评价大豆新品种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介绍了DTOPSIS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以大豆区试资料为例探讨了DTOPSIS法在农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法比单用产量进行分析更为合理,并进一步讨论了DTOPSIS法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磊  戴瓯和 《大豆科学》1992,11(1):79-82
1986~1990年,在本所病圃中对黄淮地区907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鉴定,筛选出9个抗病材料,其中7个黑种皮、2个黄种皮。“灰皮支黑豆”是一个抗1、3、4、5号多小种的抗源,“蒙8118”为黄种皮综合农艺性状好,是较理想的抗源。  相似文献   

14.
刘晓光  杨余  陈志 《花生学报》2007,36(4):36-38
DTOPSIS法是将各参试品种所有性状综合为一个具有可比性的量化指标,结合农作物的品种试验结果使分析更为科学合理,且计算简单。用此方法对河北省春播花生区域试验(小区)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冀9814、邢9802-22和唐94-1的综合评价最高,分别为0.9910、0.6600和0.4249,评价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一致,最适合本地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三种分析方法对小麦新品种的综合评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对小麦新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以10个小麦新品系的主要性状为指标,采用相同的原始数据和权重系数,运用模糊综合评判、DTOPSIS法、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其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采用DTOPSIS法评判结果为E、A、D三品系综合性状最好,J、F品系最差;灰色关联度分析评判结果为E、D、C、A品系综合性状最好,I、F品系最差;模糊综合评判结果为E、C、D品系为优良品系,H、F品系最差。三种综合评判小麦新品种优劣的顺序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变化总趋势基本一致,其中综合评判E、D为优良品系,F品系最劣,这与品系的实际表现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DTOPSIS法综合评价冀中北冬小麦新品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运用DTOPS IS法对参加2003~2004年度河北省中北部冬小麦新品种区试的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DTOPS IS法比单用产量进行分析更为合理,能将各品种的性状指标归纳为统一的量化综合指标,并能反映各品种的稳定程度;在11个参试品种中,矮丰11号和唐99-5039的Ci值最高,综合性状优良,与品种的实际表现一致;同时讨论了DTOPS IS法在冬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探讨外源调环酸钙(EA)对复合盐碱胁迫下大豆的缓解作用,明确EA提高大豆耐盐碱能力的适宜浓度,以大豆品种合丰50和垦丰16为试验试材,分别在110mmol·L-1的复合盐碱胁迫下培养15 d取样,研究V3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EA(5~200 mg·L-1)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浓度EA处理均能增加盐碱胁迫下两品种大豆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降低Chl a/b的比值;提高大豆叶片 Pn、Gs、Tr、Ls、WUE和AMC,降低了Ci;显著提升大豆叶片SOD、POD、CAT活性,抑制了MAD含量的增加。综合分析表明,100 mg·L-1浓度处理时效果最好,表现为叶绿素指标、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随EA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00 mg·L-1出现最大值。初步推断在盐碱胁迫下,施加的外源EA通过提高植物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来保护细胞结构的完整、阻止光合速率的下降,促进幼苗生长,从而增强大豆幼苗耐盐碱胁迫的能力,100 mg·L-1处理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应用DTOPSIS法对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选育的7个甘蔗新品系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综合性状优于川蔗13号(对照)的有川糖04-6227、川糖01-707、川糖03-1424、川糖02-906,可作为下一步试验的备选品系,其余品系综合性状差于对照,仍需进一步试验观察或淘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