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遗传育种学家王金陵教授的学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金陵教授一生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在大豆育种和相关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选育出东农4号、东农36等具有突破性的大豆优良品种,在品种选育的同时还进行大豆遗传和育种方法研究,创建了混合个体选择法。他强调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他的大豆生态育种理论对我国大豆品种改良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他十分注重拓宽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并在基础研究方面如大豆的演化,分类及起源研究中提出很有建树的观点。他培养了一大批从事作物研究尤其从事大豆研究的科技人才,桃李满天下。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国大豆科研队伍中有一批女科学家,对大豆研究做出过卓越贡献,如参与主持全国野生大豆考察的吉林农科院郑惠玉研究员,选育出浙春2号、浙春3号等优良品种的浙江农科院朱文英研究员,在云南农科院开辟了大豆研究、并在困难条件下坚守大豆研究的王玉兰副研究员,在山西农科院大豆种质资源研究中做出成绩的李莹研究员等等。  相似文献   

3.
80年的追求55载的奋斗———敬贺王金陵教授80华诞、执教55周年1997年3月,是我们尊敬的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大豆通报》编委会主任、当代著名的大豆专家王金陵先生80寿诞和从事大豆科学研究、教学55周年。值此之际,本刊编辑部撰写此文,敬献给王金陵教...  相似文献   

4.
正浙江农科院原作物所(现称浙江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简称作核所)有三位朱姓大豆科技工作者,分别是朱文英、朱丹华和朱申龙。朱文英研究员主持选育了浙春号大豆品种,朱丹华研究员现为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站长,在所内担任党委书记、副所长,主持大豆研究工作,朱申龙主要从事大豆育种研究,也在进行油用橄榄试种研究。当然现在的研究队伍已扩大,引进了五、六位博士和硕士,开展常规利  相似文献   

5.
我的相册里有一张20世纪80年代与刘忠堂、黄承运两位研究员在合江农科所办公楼前的合影。当时刘忠堂研究员担任黑龙江农科院合江农科所所长,黄承运研究员担任黑龙江农科院大豆研究所所长,两位所长都在大豆育种上有所建树。我和刘先生交往多年,在大豆研究和产业发展上有共同语言,我很敬佩他在大豆育种上的成就,也对他掌握农业生产领域的能力印象深刻。我在担任农业部大豆专家指导组组长时,每当我想了解黑龙江大豆和农业生产状况,我会向他请教,他便是我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6.
1992年5月27日东北农学院隆重庆祝王金陵教授从事教学科研50周年。来自全国教学、科研、生产等40多个单位200余人出席了庆祝大会。首先由东北农学院院长史伯鸿教授介绍王先生从事教学、科研50年所创建的业绩和献身精神。接着黑龙江省戴漠安副省长致贺词,贺词中高度评价了王先生50年的丰硕成果和高尚品德。黑龙江省农科院院长许忠仁研究员、吉林农科院及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等单位的代表向王先生致  相似文献   

7.
正现在从事大豆研究的青年一代,抑或中年一代,可能了解江苏大豆专家费家骍先生的人不多,费先生对江苏大豆研究,无论是育种、栽培,还是发展大豆生产方面都有很大贡献。我认识费先生是在1966年,当年我在江苏徐州郊区铜山县大庙公社(现大庙镇,现在徐州农科院试验园区就在大庙镇)蹲点,费先生和他的同事在灌云县蹲点。当年我们从徐州经连云港到灌云,与费家骍先生、凌以禄先生一行进行大豆生产考察。费先生心直口快,平易近人,易于交流。1981年我  相似文献   

8.
我在东北农学院读书时就知道马育华教授是生物统计方面的权威,多年从事大豆研究,是知名教授。1963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中有马育华教授招收研究生,当时我已考完王金陵教授的研究生,尚未发录取通知。报考时系里讲考生必须达到录取标准,不会降低录取条件,宁缺毋滥。我当时就想,若不能被录取,还要好好复习,再报考马先生的研究生。后学校通知我和杨庆凯二人被录取,故未有机会再报考了。  相似文献   

9.
《大豆科技》2012,(3):69
为彰显我国著名大豆遗传育种学家王金陵先生在农业教育、大豆科研和生产领域的卓越成就,弘扬老一辈科学家诲人不倦、持之以恒的高尚品格,激励广大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2006年3月,在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的协助下,在全国24个单位的支持下,由王先生本人捐款和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我国著名大豆育种家王连铮先生从事大豆研究56年来在大豆育种、性状遗传、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胞囊线虫病抗性机制等研究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培育了30个大豆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766.7万hm2,其中,中黄13为近3年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60多篇,为我国大豆生产和科研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办公桌上放着沈阳农业大学董钻教授的著作,如《大豆栽培生理》(1997)、《大豆产量生理》(2000)、《董钻作物科学文选》(2005)等。还有他和单维奎一起策划,宋书宏主编的《辽宁大豆研究60年》(2010)。这些书都是董钻老师赠送给我的,每本书的扉页上都有董老师的签名,谦逊的写上"指正"、"雅正"字样。董老师的字既工整又漂亮,我有关大豆栽培生理的很多知识都是从董老师写的书里学来的。2009年湖南农业大学官春云院  相似文献   

12.
《大豆科技》2014,(3):F0003-F0003
正2014年5月,由韩天富、董钻和杨光明主编的《中国大豆科技工作者传略》(第一卷)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1949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386位大豆科技工作者的简历。全国167位作者参与了编写工作,王金陵教授生前为该书作序。在入传专家当中,既有我国近现代大豆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也有活跃在基层的草根专家,他们为我  相似文献   

13.
我们曾撰写了“大豆遗传育种学家王金陵的学术成就”一文,介绍王金陵教授在大豆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以便从王老师的学术成就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为中国的大豆事业献身。同时,王老师的为人堪称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我们祝贺王老师九十寿辰之时,我们向先生学习什么?我们应该学习他作学问的方法,学习他不断创新的精神,学习他理论联系实际,面向生产的务实作风,学习他培养新人,扶持人才成长的伯乐精神。  相似文献   

14.
<正>王金陵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物遗传育种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大豆杂交育种的开拓者;曾任黑龙江省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会委员、民盟黑龙江省主任委员;在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连任4届主任。他勤奋耕耘,鞠躬尽瘁,从事了60多年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把自身的学识和才智贡献给了东北农业大学,贡献给了中国大豆科学事业。他曾获得  相似文献   

15.
日前,由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制订的《大豆热损伤率的测定》等六项农业行业标准通过了审定会审定。此次审定会是受农业部种植业司委托,由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主办,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承办的,参加审定会的专家有农业部市场司质量标准处周云龙处长、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质量标准处崔野韩处长、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冯岩处长、中国农科院质量标准研究所钱永忠副所长、农业部蔬菜产品质检中心(广州)王富华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吴谋成教授、国家化肥质检中心(北京)王旭研究员、江…  相似文献   

16.
3月15日,由中国作物协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和东北农业大学共同举办的第十八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在哈召开,与此同时,我国著名作物遗传育种学家、东北农业大学终身教授王金陵九十华诞隆重举行。东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刘世常主持研讨会开幕式。黑龙江省人大副主任董浩,省政协副主  相似文献   

17.
《大豆科学》2009,28(2)
宋书宏,男,1964年生。1986年参加工作,从事大豆遗传育种和栽培生理研究。现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副所长,研究员,农学博士,生命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大豆课题主持人,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大豆科技与产业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农业部大豆专家组成员,辽宁省油料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大豆科技》编辑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8.
《大豆科技》2012,(4):69
《大豆科技》原刊名《大豆通报》,主办单位"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单位"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大豆食品分会"。本刊是在我国著名的大豆专家王金陵先生积极倡导并推进下创办的,期刊拥有一支由国内著名大豆专家、学者组成的编委会队伍。获奖情况:《大豆科技》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初组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和湖北农科院两单位从事油菜、大豆、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的科技人员成为该所的主要研究骨干,所长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王国勋先生就是从北京到武汉工作的,他在油料所主持大豆研究工作。我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油料所工作,因此与王国勋先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知名的大豆遗传育种家、农业教育家、“大豆科学”主编王金陵教授,从事教育科研已愈五十个年头。半个世纪以来,他培育了东农4号、东农36号、东农34号等20多个大豆品种,分别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在大豆生态,性状遗传规律与育种技术,起源、进化和分类,野生资源利用等研究方面有许多建树,出版了“大豆遗传与选种”、“大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