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森林景观格局既反映了城市化对城市森林的影响,也决定其在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中的功能,掌握城市整体森林景观格局有利于全面了解一个城市的森林特征。本文基于上海市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景观指数法对2004年和2014年上海市城市森林的景观格局进行城乡梯度及其森林类型的动态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上海市森林景观空间分布与城市地貌格局吻合,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下,不管从景观构成还是景观指数方面看,森林景观生态质量均低下。在景观尺度上,虽然十年间城市森林面积显著增长,但城市森林从2004年到2014年呈现景观破碎化程度高、景观连接度较差、景观斑块边界整齐单一、斑块间生态过程联系较弱等问题。在森林类型景观尺度上,阔叶林占上海市森林类型的大部分且其面积有增长趋势,果树林呈减少趋势;相比其他类型,阔叶林空间聚集分布范围集中在近郊,且聚集效应相对明显。通过城乡梯度划分和分析,上海市城市森林景观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特征,且区域差异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研究结果从宏观水平上分析城市森林空间格局动态变化,以期为城市景观格局优化和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异的武汉市城市森林经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发挥着诸多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着区域生态安全。改善城市森林结构,提升其生态系统服务,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目标和趋势。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异研究,探索城市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基于实地调查数据、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和遥感数据,运用相关生态学模型,从森林植被类型、城市化梯度、功能类型间关系等方面研究武汉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城市森林可持续经营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在植被类型间和功能类型间存在明显分异特征,马尾松杉木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比较高,其中马尾松杉木常绿针叶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占总价值比例为44.30%,达97.70×10~8元·a~(-1),其他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所占比例均小于5%;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异明显,黄陂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最高,占比为41.46%(91.43×10~8元·a~(-1)),新洲和江夏次之,占总价值的20.84%和19.21%,其他区占比均低于5%。尽管近年来武汉市城市绿化投入较大,但森林面积较小,中幼龄林面积比例较大,林种结构单一,纯林面积比例较高等问题是影响武汉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水平的关键因素。后续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中,应围绕森林面积提升、加强中幼龄林管理,改善森林群落结构,优化森林景观格局等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水平和供给结构,为武汉市城市生态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概念的提出,是着力于生态系统的恢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人文生态安全生的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阐述了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中设计与规划,以及建立景观生态安全的方法,以黄帝文化园为例,对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讨论,通过干扰排除和空间格局的规划及管理、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结构上的完整性,实现了对此区域内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控制和不断改善。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对于对象的研究上具有针对性,研究尺度上明显具有区域性,研究问题方面则是系统性的。生态系统健康的保持,景观生态安全上的优化,生态系统恢复,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是区域景观生态所强调的。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森林生态景观改造旨在改善城市森林生态环境,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创造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森林生态网络。对森林生态环境展开了深入探究,以仓山区中心城区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为例,分析了包括高盖山在内的仓山区森林生态现状,并根据仓山区城市景观格局、区域植被、地形地貌等特征,提出了仓山区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改造与提升的方法,以期为森林生态管理与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城市滨水区处于特殊的水陆交际地带,属生态敏感地带,兼具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织共存的特征。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影响着滨水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以徐汇滨江带为例,分析了其景观动态演化过程,目的在于揭示我国城市化演变进程中景观格局的演化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国内外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昆山市为例,综合分析了昆山1985-2008年城市化过程中水域景观格局的演变情况,总结探讨水域景观的生态修复方法以及发展方向。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过程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严重,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无疑打破了原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平衡,因而研究城市化背景下区域水域景观格局的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高度的关注1。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各大城市都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城市生态公园在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凸显出越发重要的作用。以成都市活水公园为例,从利用植物进行水质净化、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遵循最小成本法则、自然式植物配置和以府河为导向的景观格局等方面探讨了景观生态学视野下的城市生态公园设计。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以资源换增长的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使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但是随之产生的城市环境恶化、资源瓶颈制约又影响着城市化进程,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道路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回顾风景园林规划历程,了解了城市呈现朝生态化发展的趋势和必然性,分析了存在的自然生境缺失、景观格局破碎、乡土植物研发不足以及忽视延续性和生态效益的设计等问题,探讨了城市森林对城市园林景观、社会和生态价值的影响,并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的景观展现方法,为缓解城市化与人类需求的矛盾和城市生态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绿色基础设施(GI)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景观连通性、优化生态网络、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以国家级新区——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形态空间格局分析、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等方法,对研究区2010—2020年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评价分析,并科学识别生态源地,构建源地间的生态廊道,提出沣东新城GI网络格局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沣东新城的生态环境在10年间不断恶化:景观格局破碎化严重;核心生态源地分布不均匀,重要和一般生态源地分布分散;现有连接廊道连通性差,未形成完整的网络连接,不利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针对问题,在研究区内增补13个生态源地、44个小场地以及56条连接廊道,优化GI网络,提高其完整性,为高度破碎化的城市新区GI网络修复和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三峡库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库,借助GIS平台构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分布图,通过对林分水平与区域水平的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指数的定量描述和分析,揭示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环境状况及空间变异特征,有助于从宏观角度理解区域生态状况,辨识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并作为早期预警和诊断性指标,为制定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都市圈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格局的主体形态之一。区域生态用地对维护都市圈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多尺度景观格局分析有利于把握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和规律。本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基于2000—2020年Landsat影像数据,综合使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都市圈、城市、区县3个尺度下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结果显示:(1)近20年间南京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总体规模呈“急剧下降”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变化具有明显的转入和转出双向特征;水域和草地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林地景观优势度提升。(2)城市尺度下各城市区域生态用地规模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与都市圈基本一致,但在景观格局变化上具有差异,其中宣城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逐渐优化,而淮安、马鞍山、芜湖则破碎化程度增加。(3)区县尺度下约半数以上区县的区域生态用地的规模下降且景观破碎化增大,其中盱眙县、郎溪县和广德市加剧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入全面了解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格局演变特征,还有利于制定满足不同空间层次且兼顾差异性的生态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共同体与城市森林建设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森林是城市有生命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文中从城市连片发展、污染跨区域传播、生态系统破碎、休闲空间不足、外来景观入侵、伪生态行为泛滥等6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突出问题,提出要树立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城乡生态景观一体、城市群环境共同体、地域乡愁生态景观、城市森林百年大计的森林城市建设观念,改正破坏河岸自然植被、全面硬化河道、净化城市林地落叶等伪生态行为。最后,针对城市森林建设的5个方向提出了14条具体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影响着居民的生活环境,对城市生态系统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城市森林的建设影响着人居环境。文章从生态学角度上,阐述了城市森林树种选择与配置以及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等问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森林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8年森林资源二类数据为主,参考保护区2018年土地利用本底调查数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森林景观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构建研究区森林景观格局稳定性评价模型,利用克吕金法插值分析研究区的森林景观稳定性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乔木林地是研究的优势森林景观,其分布广且集中连片,其森林景观格局稳定性最高,未成造林地面积最小,其森林景观格局稳定性最低;(2)森林景观格局稳定性分布上差异较明显,研究区的中部森林生态系统良好,景观类型主要是乔木林分,位于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人类活动影响最小,森林景观稳定性最高;森林景观稳定性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村庄和交通设施等人类活动较多的区域,基本位于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非林地占比较高,应加强生态环境的管护力度。  相似文献   

15.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的重要生态保障,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城市生态环境林的营建对于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改善生态环境、创建生态文明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有着相当深远的意义.以中国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国森林生态网络系统工程法则,建立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点线面有机统一、具有立体多层次格局的复合生态网络体系,力求表达最佳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是生态环境林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阐述昆明城市的自然性、次生性和山水交融性的生态系统特征,以及当前三大生态突出问题。分析了昆明城市自然景观、森林景观、河流景观的生态格局及其景观格局变化。构建了"五山"保护与修复、"四水"治理与绿化、"五路"绿化与美化、"十园二区"建造、"二网"编织、"多点"并行的昆明城市生态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7.
森林景观格局是城市生态建设和规划的重要内容[1].城市森林绿地是最重要的城市生态用地,对维持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改善和调节城市环境的最重要的生态源地.由于城市与城市郊区在空间上邻接,城郊的森林绿地也对城市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2-3].  相似文献   

18.
马立辉  方文  刘杨  何平  王海洋 《林业调查规划》2012,37(1):108-111,118
阐述山地型城市森林的内涵及生态网络的特点,综述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的系统特征体现了山地型城市森林的自然生态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山地型城市森林局部主要功能的针对性和整体功能的多样性以及空间格局的优化及同其他景观的和谐统一性.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态网络构建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规划途径以及群落组成与梯度变化.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正>城市森林是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中最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面对城市化进程中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城市森林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增进人体身心健康、美化城市生态景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要通过森林城市建设,努力建成林水相依、林路相依、林居相依的城市森林复合生态系统,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为城市营造绿色安全的生产空间、健康宜居的生活空间、优美完备的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20.
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格局的环境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森林景观格局决定着森林景观功能,不同的格局有不同的物质流过程,能控制水分、养分的流动过程,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在对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多级灰关联识别模型进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的计算,并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剖析景观格局的区域环境直接与间接响应.结果表明:1)在森林景观格局环境响应研究中,通径系数表达了环境对森林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的直接和间接响应.为森林景观格局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2)环境对森林景观格局产生一定的直接响应,但这种响应是森林景观结构改变功能的体现.在环境响应的森林景观格局的指数中,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均匀度>变动系数>分离度>分维度>优势度.3)环境对森林景观格局存在着间接影响.环境产生间接响应作用最大的景观格局指数为变动系数,然后依次为分维度、分离度、优势度和均匀度,且各个指数产生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其他指标来体现.4)从通径分析中的剩余通径系数来看,森林景观格局对环境产生着直接和间接作用,同时还有其他因素的作用,由于没有进一步的生态过程分析,存在着影响机理的不明确性和存在着评价的相对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