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白灵菇高出菇率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灵侧耳又名白灵菇 ,由于近年来市场价格较高吸引了不少食用菌栽培者 ,但是不少栽培过白灵菇的栽培者反映 ,种白灵菇不赚钱。不赚钱主要原因是白灵菇出菇率低 ,不能保证每个栽培袋都能出菇。在多年野外菇棚和工厂化可调温菇房内栽培白灵菇的生产实践中 ,我们也碰到过类似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摸索了一套白灵菇高出菇率栽培技术 ,不仅使每个栽培袋都能出菇 ,且出菇快、整齐 ,朵形好 ,产量高。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选用不需要经过冰冻刺激就能出菇的菌株我们用过的白灵菇菌株可以分为二类 :一类菌株在生理成熟后一定…  相似文献   

2.
茅盛浩 《食用菌》2004,26(3):34-35
白灵侧耳又名白灵菇,由于近年来市场价格较高吸引了不少食用菌栽培者。但是不少栽培过白灵菇的栽培者反映。种白灵菇不赚钱。不赚钱主要原因是白灵菇出菇率低.不能保证每个栽培袋都能出菇。在多年野外菇棚和工厂化可调温菇房内栽培白灵菇的生产实践中,我们也碰到过类似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摸索了一套白灵菇高出菇率栽培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培方式对鲍鱼菇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玉米秸秆和玉米芯作栽培主料,采用棚内菌袋出菇和露地覆土出菇方式栽培鲍鱼菇,研究鲍鱼菇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营养成分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配方1菌丝长势浓密、粗壮,配方2菌丝长势弱。在各栽培方式中,处理3(配方1,露地覆土出菇)鲍鱼菇子实体性状表现好,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分别达每30袋8.34 kg和61.78%,且氨基酸种类丰富,营养成分含量高。但露地覆土出菇方式和棚内菌袋出菇方式相比鲍鱼菇子实体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张建贞 《食用菌》2005,27(3):45-46
鲍鱼菇又叫台湾平菇,我国近年推广的一种高温型侧耳,是比较适合亚热带地区栽培的品种。目前我国沿海省份已推广生产。特别是在干燥炎热的夏季,大部分菇菌无法适应气候,而它却一枝独秀,成为人们的美味佳肴。,而且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颇受市场的欢迎。我所于2001年3月与延平区洋后镇农技站协作生产鲍鱼菇20万袋,产量质量都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4个白灵菇菌株栽培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DYPA均是4个白灵菇菌株的最适母种培养革。白灵N2菌丝长速最快,满袋时间最短23d。接种培养30d后开始催蕾的菌袋未搔菌处理,白灵N1、N2现蕾率最高为100%,且现蕾数多,现蕾时间快,但成菇畸形率高。接种培养90d后开始催蕾的菌袋。未搔菌均都不能现蕾;搔菌的白灵N1、N2现蕾率为100%,催营期比接种培养30d后开始催蕾的短近1倍以上。接种90d后开始催营的搔菌处理留营1个的,成菇畸形率为0%,自灵N2生物学效率最高,其次为白灵N1,白灵L最低。成熟期出菇温度为13~15℃的白灵Z生长周期比出菇温度7~15℃的缩短6d。  相似文献   

6.
对鲍鱼侧耳液体菌种进行应用研究结果,鲍鱼侧耳液体菌种的最佳菌龄为96h;在麦粒培养基中,液体菌种的发菌速度明显快于固体菌种,约可缩短发菌周期的29.4%;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制作的原种均可应用于实际生产,两者生物转化率差异不明显,且出菇形态均属正常;液体菌种直接接种于栽培袋,其生产周期约为119d,与固体菌种生产相比约缩短21.2%。  相似文献   

7.
筛选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滑菇(Pholiota microspora)菌株,并研究培养温度、栽培料配方、搔菌处理和开袋时间对滑菇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最佳菌株为ph0012;最佳栽培料配方为51%木屑、30%银耳菌糠、18%麦皮,1%石灰;适宜的菌丝培养温度为22~25℃,出菇温度为15~17℃;搔菌和不搔菌处理,对滑菇产量无显著影响;适宜的开袋时间为接种后第90天;生产性栽培的第一潮菇平均产量为每袋186.38 g。  相似文献   

8.
白灵侧耳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白灵侧耳可以在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等多种培养料上生长。以棉籽壳(50%-30%)与木屑(50%-70%)混合培养料菌丝生长最快,子实体产量最高,白灵侧耳培养料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充分发菌后的菌袋于4℃低温下保存1年仍可以出菇;若保存于常温下,则必须经过2个月以上的菌丝后熟期才能出菇,生物学效率(鲜品)可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北方大棚鲍鱼菇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鱼菇(Pleurotus abalonus),学名栎侧耳或裂皮侧耳,又名台湾平菇、黑鲍菇、鲍鱼侧耳、高温平菇等,是发生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木腐性高温菇种。鲍鱼菇菌肉厚实,组织致密,质地脆嫩,其营养丰富,清香浓郁,具鲍鱼风味,口感独特,是一种食、药兼用的食用菌,目前已成为我国南方许多省市夏季食用菌主栽品种之一。北方地区最早从台湾省等引进鲍鱼菇菌种,并驯化培育成功适宜春末和夏秋季节出菇的品种。我所自2003年以来,进行了以作物秸秆类原料为主料栽培鲍鱼菇的试验研究,采用“生物发酵结合物理灭菌法处理培养料和头潮菇立体袋栽、后潮菇覆土畦栽出菇”技术,生物转化率达到120%以上,其病虫害发生极少。由于鲍鱼菇菇体韧性强,耐贮运,且出干率较高,干品质量佳,并可填充夏季食用菌市场品种的稀缺,效益好,利用夏季空闲大棚栽培鲍鱼菇产业化前景广阔。现将北方大棚鲍鱼菇标准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鲍鱼菇是适于高温栽培的食用菌,它常与侧耳属中的美味侧耳、糙皮侧耳、凤尾菇和盖囊侧耳等名称混用,真正的鲍鱼菇学名是Pleurotus abalonus Han et al(1974)。鲍鱼菇菌肉肥厚,煮而不烂,味道鲜美,清脆可口,且较耐贮藏,适于罐头加工。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开化县栽培金针菇通常采收2~3潮,头潮菇产量占总产量的50%左右。头潮菇消耗了大量营养,失水严重,如不加处理直接进行二潮菇管理,则第二潮出菇不整齐,菇质差,产量低。笔者试验发现,二潮菇采用搔菌法,能明显提高产量和质量。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试验采用浙江省菇老爷食品有限  相似文献   

12.
白灵侧耳菌筒覆土或浸泡再出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表明,出完头潮菇的白灵侧耳菌筒,采用浸泡或覆土措施,能顺利出完二潮菇,提高产量42.19%~83.38%,使白灵侧耳总体生物学效率达到46.70%~94.39%。  相似文献   

13.
黄文 《中国果菜》2011,(5):11-11
鲍鱼菇肉质肥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烘干后香味独特,深受顾客欢迎,是夏季菇场生产的好品种。各区域采用的栽培模式多样化,现将我区经济效益较好的熟料袋栽、室内发菌、草棚出菇的栽培模式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鲍鱼菇,又名台湾平菇、高温平菇,盖大肉厚、肉质脆嫩、鲜美可口,独具风味,营养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鲍鱼菇鲜品含水量较低,较耐贮藏保鲜,运输方便,生产发展前景广阔。庆元县是灰树花生产大县,每年栽培灰树花上千万袋,栽培主要原料为棉子壳和杂木屑,灰树花栽培特性是其菌袋只出1潮菇,大部分营养没有被消耗。因此,我们在鲍鱼菇栽培时,以灰树花废菌料为培养料进行开发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以常规棉籽壳培养料为对照,采用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工厂化生产的菌渣代替部分棉籽壳进行鲍鱼菇(Pleurotus abalonus)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中菌渣添加量在30%~70%时,鲍鱼菇菌丝长势均表现良好,菌丝满袋时间、原基出现时间和转潮期缩短;随着菌渣添加比例增加,鲍鱼菇产量呈降低的趋势,当菌渣添加量为30%时产量最高,较对照提高9.07%;供试菌渣培养料的单菌袋净利润均高于对照,菌渣添加量为30%时,单菌袋净利润最高。  相似文献   

16.
白灵侧耳菌袋不同后熟期对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灵侧耳菌丝体发满的菌袋,在20~22℃条件下,经30天的后熟期,白灵侧耳生长良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白灵侧耳(Plerotus nebrodensis)商品名白灵菇,栽培技术要求较高,在出菇阶段要求比较严格的温湿度条件和其他相适应的气象因子。有条件的单位,可建造智能化的人工控温的工厂化栽培菇房,人为控制各项气象因子,使之适宜白灵侧耳的生长发育,周年生产,周年出菇。但在不能控温的自然温室菇房条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菌丝生理成熟期不同温度(17、20、23、26、29℃)和光质(红、白、蓝、黄)对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增加,出菇率、产量逐渐下降,菌盖直径逐渐减小,其中17℃时出菇率96%,平均每瓶子实体产量201.91 g,菌柄平均直径11.95 cm,商品性状最佳;在菌丝生理成熟期不同颜色的光照显著影响白灵侧耳的出菇率、菇蕾数量、现蕾时间和菌柄长,其中白光处理的出菇率最高为93%,红光处理的出菇率最低为67%,黄光处理的菇蕾数量最多,蓝光处理的菇蕾数量最少,白光、蓝光和黑暗处理的现蕾时间均为8 d,红光处理的现蕾时间为最长为10 d。实验结果为工厂化生产中白灵侧耳生理成熟期的环境控制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袋栽猴头菇     
人工袋栽猴头菇即以塑料袋取代750毫升的玻璃栽培瓶,整个程序为配料、拌料、装袋、灭菌、两头接种、发菌、两头采收。其优点是:1.发菌快、出菇早。瓶栽为瓶口一头接种,菌丝从瓶口往底部延伸,发菌期长。袋栽两头接种,菌丝由两头向中间汇总,发菌期短,一般情况从接种到采菇仅需35天。2.质量好,产量高。头潮菇个头整齐,刺短。每个平均重量为75克,最重达108克,生物学效率在82%。3.投入低、产出高。栽培瓶投入的费用是塑料袋的3~4倍。瓶栽猴头仅  相似文献   

20.
包金亮 《食用菌》2004,26(4):31-32
特大袋栽培姬松茸技术是袋栽技术的一大突破。传统畦式栽培,杂菌感染率高,产量不稳定,且受季节限制:常规小袋栽培,费工费时、成本较高。特大袋姬松茸栽培新技术,是采用7kg装的方形袋,室内发菌棚内出菇的二场制方式。每个菌袋是一个独立的生长区域,即便发生杂菌或出现异常,可单独处理。不必顾虑杂菌的传染。其出菇快,菇潮齐集,大大缩短了栽培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