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包涵体肝炎(IBH),又称传染性贫血、出血综合症。是由禽腺病毒属中的鸡腺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幼鸡群死亡率突然增高,病鸡严重贫血,并迅速出现黄疸。剖检可见肝脏肿大、脂肪变性和出血等,肝细胞内出现核内包涵体。 一、历史分布及其危害 鸡包涵体肝炎,首次被Helmbolde和Fyaziex  相似文献   

2.
血液B淋巴细胞在鸡包涵体肝炎病中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涵体肝炎(Inclusion B0dy Hepatitis,IBH),又称贫血综合症(Anemia Syndrome),是由禽腺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是危害养禽业发展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病鸡死亡突然增多,严重贫血、黄疸,肝肿大有出血和坏死灶,肝细胞见有核内包涵体。其病理学特征勾坏死性肝炎,肝细胞核内出现嗜酸性或嗜碱性核内包涵体,临床表现为贫血、白色水样下痢。  相似文献   

3.
鸡包涵体肝炎首次被Helmboldt和Fraziey(1963)描述并称之为幼鸡的一种“意义不明的鸡包涵体病”。此后,世界各地学者相继报道。Wells等人从自然病例中分离出腺病毒。种鸡发生IBH后,种蛋的雏鸡出壳率和雏鸡死亡率都高。病雏显现典型的肝炎和贫血症状。关于分离腺病毒的试验很多,但自然感染IBH的损害的描述却很少(Ga-  相似文献   

4.
1992年2月间,沈阳市某鸡场雏鸡暴发贫血病,发病率为15.4%(185/1200),死亡率为5%(60/1200)。剖检贫血病鸡可见骨髓呈黄白色,胸腺出血但萎缩不明显。以后又在6个鸡场暴发了相似的贫血病。但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细胞培养、人工感染发病试验和血清学试验诊断为鸡包涵体肝炎(IBH)。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肉鸡包涵体肝炎(Ineusionbodyhel,alitis,IBH)是由鸡腺病毒(Fowlad)感染,以发病迅速、病程短促、死亡率高、死前病鸡极度衰弱、流行期短、贫血和有包涵体肝炎为特征的传染病。病鸡以肝脏肿胀、出血为特征。1病例12011年5月初辽宁省凤城市石城镇于喜红家饲养肉鸡5000只,18日龄时开始发病,部分病鸡表现为羽毛松乱、排稀便。送检时,疑似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经用抗法氏囊病卵黄液治疗后,未见恢复正常。最初日死亡十几只,3d后鸡出现嗜眠、不爱吃食,甩头,突然死亡。自行剖检发现有肌肉出血和内脏出血,怀疑为法氏囊病二次暴发流行,用卵黄液加地塞米松肌肉注射,同时用环丙沙星饮水,数日后,未见好转。临床观察发现有近10%的鸡发病,病鸡精神沉郁,两腿无力,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急性、高度接触性和主要危害幼鸡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不但能引起鸡大量死亡,死亡率一般20%~30%,高者达50%~80%,而且引起免疫抑制,易发生坏死性皮炎、包涵体肝炎-贫血综合症、大肠杆菌感染等疾病和免疫接种失败[1],尽管我们采取了多种防制措施,如加强饲料管理、加强卫生消毒工作、定期预防接种等,但IBD仍不断发生,严重威胁着养鸡  相似文献   

7.
已知鸡腺病毒感染症有:1) 由鸡腺病毒(Fowl adonovirus,FAV)引起的包涵体肝炎(Inclclusion body hepatitis,IBH);2) 由来源于鸭红细胞凝集性腺病毒引起的坠卵症候群—1976(Egg drop Syndrome—1976,EDS—76);3) 由火鸡的出血性肠炎病毒(Hemorrhagic emteritis virus HEV)引起的脾肿。现将鸡腺病毒感染症在日本的现状加以介绍。1。包涵体肝炎(IBH)主要是使3~6周龄肉鸡呈急性死亡。剖检病死鸡,可见肝肿大、出血、脂肪化和脆弱化及骨髓黄色化等。组织学上,可见到特征性变  相似文献   

8.
<正>鸡包涵体肝炎是由禽腺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突然发病,迅速死亡,死亡率急升,肝脏肿胀、出血及肝细胞内出现核内包涵体,再生障碍性贫血。1963年美国学者首次报道了本病,目前本病已呈世界性分布。1病原本病的病毒为一种禽腺病毒,为双股D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70~90nm,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结构,在核内复制可以产生嗜酸性和嗜碱性包涵体。病毒的血清型众多,已经被认定了的血清型有12种。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 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病,3~6周龄的雏鸡最易感。本病往往突然暴发,传播迅速,发病率高达80%~100%,死亡率可高达70%,死亡曲线呈尖峰式。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病、新城疫、鸡支原体病混合感染。本病在许多地  相似文献   

10.
鸡包涵体肝炎(IBH)是由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鸟类腺病毒引起鸡的一种以肝脏广泛变性、贫血和肌肉出血及血液稀薄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有关本病报道较少,今秋在送检的病鸡中首次发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鸡包涵体肝炎(IBH)又称贫血综合征,是由I亚群禽腺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突然死亡、严重贫血、黄疸以及肝脏肿胀出血、有坏死灶和肝细胞内形成核内包涵体为特征。1病原学包涵体肝炎(IBH)病毒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病毒颗粒直径为70~90nm,无囊膜,呈正20面体对称结构。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32~1.37g/ml。为双股DNA病毒。病毒复制分两个阶段。鸡腺病毒有12个血清型。该病毒对外界环境  相似文献   

12.
肉鸡包涵体肝炎(IBH)是一种白羽肉鸡的传染性疾病,近几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发病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批次发病特点明显为特征,病鸡以贫血和出血性黄肝病为主要病变,该病是由腺病毒引起,广泛流行于我区许多地区。据笔者多年收集的典型病例来看,该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鸡包涵体肝炎(Inclusion Body Hepatitis,IBH),又称为鸡贫血综合症(Anemiasyndrome),是由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其特征为:病鸡死亡突然增多,严重贫血、黄疸、肝脏肿大、有出血和坏死灶,肝细胞见有核内包涵体。临床表现为贫血、白色水样下痢,瘦小。  相似文献   

14.
鸡包涵体肝炎是由禽腺病毒引起鸡的急性传染病。 1病原 鸡腺病毒属于腺病毒科的Ⅰ群禽腺病毒,病毒粒子的直径为70~90纳米,无囊膜。病毒的核酸为双股DNA,核内复制,产生嗜碱性包涵体。Ⅰ群禽腺病毒的血清型较多,已报道从病鸡中分离到12个以上血清型。  相似文献   

15.
一例鸡法氏囊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病,3~6周龄的雏鸡最易感.本病往往突然暴发,传播迅速,发病率高达80%~100%,死亡率可高达70%,死亡曲线呈尖峰式.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病、新城疫、鸡支原体病混合感染.本病在许多地区发生与流行,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疫病.近年来的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干扰素治疗鸡法氏囊病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鸡包涵体肝炎(IBH)也叫做贫血综合征,由于感染鸡腺病毒Ⅰ群中的某些血清型而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病发生后呈急性经过,鸡群主要特征是突然出现发病,病死率急剧升高,剖检可见肝脏发生脂肪变性和灶性坏死,且肝细胞内存在包涵体,而其他器官只有较轻病变.另外,该病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性肠炎、呼吸道感染以及产蛋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
鸡包涵体肝炎是由禽腺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病鸡死亡突然增多,严重贫血、黄疸、肝脏重大出血和坏死灶,可见肝细胞核内有包涵体。1984年以后,我国通过血清学检查确定东北、华北、华南各地均有该病存在,山东省也不例外。有人从内蒙古某地分离到一株IBH病毒,经鉴定为禽腺病毒8型。  相似文献   

18.
用自然感染心包积水综合征(HPS)病鸡肝制成悬浮,经肌肉或口服途径接种25日龄肉用雏鸡,未接地照鸡与接种鸡同舍饲养。肌肉或口服接种雏鸡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30%,同群饲养的未接种雏鸡死亡率分别为60%和53.3%。死亡鸡最突出的共同病变为心包积水,肝和肾出现肉眼病变。在肝、肾、法氏囊和脾可见显微病变,在一些肝细胞中含有嗜硷性核内包涵体。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病发病突然(潜伏期2~3d)、病程短(7~8d)、呈尖峰死亡曲线。IBD对养鸡业危害巨大,一方面由于鸡只死亡率、淘汰率增加.影响鸡体增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由于IBDV诱发免疫抑制,使鸡体对多种疫苗(如鸡新城疫活疫苗、鸡传染性支  相似文献   

20.
鸡新城疫病(ND)和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3~6周龄的幼雏最易受感染 IBD,死亡率在5~36%.IBD 的危害不仅在于使鸡增重减少而影响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由于病毒破坏了淋巴细胞,使免疫器官法氏囊受到损害,鸡体抵抗力下降,导致 ND 等疫苗的免疫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