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CCGI对2009年安徽省棉花生产情况进行了述评,总体评价是:与2008年比较,棉花面积减少8.9%、单产略减3.37%,总产减少10.4%;棉价上涨,植棉效益增,减产不减收;面积下降的原因是2008年植棉成本飙升,收购价跌入谷底,植棉效益暴降至负收益,粮涨棉跌造成比较效益下降;单产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全年气候条件总体不利于棉花生长,加上棉农投入减少、管理粗放。  相似文献   

2.
郑曙峰  王维 《中国棉花》2009,36(10):2-4
据项目组的连续监测,本文结合CCGI对2008年安徽省棉花生产情况进行了述评。总体评价是:与上年比较,全省植棉面积略增0.46%,单产减16%,总产减少15.7%,品质较差;植棉成本飙升,收购价跌入谷底,植棉效益暴降甚至负收益;低温连阴雨等不利气候、枯黄萎病偏重、棉盲蝽重发、农资价格暴涨导致投入不足是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据项目组的连续监测,本文结合CCGI对2008年安徽省棉花生产情况进行了述评.总体评价是:与上年比较,全省植棉面积略增0.46%,单产减16%,总产减少15.7%,品质较差;植棉成本飙升,收购价跌入谷底,植棉效益暴降甚至负收益;低温连阴雨等不利气候、枯黄萎病偏重、棉盲蝽重发、农资价格暴涨导致投入不足是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针对安徽省植棉用工多、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不足、植棉成本增加的现状,提出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为安徽省棉花进一步发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5.
吴习水 《中国棉花》2011,38(10):43-44
安徽省宿松县座落在长江中下游北岸,是国家级优质棉基地县。棉花是当地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特别是沿江洲区,植棉历史悠久,历年植棉面积约2万hm^2,主要耕作制度是油(麦)一棉两熟,也有少量的棉花一熟。为了解决茬口的问题及高产栽培技术的需要,棉花采取营养钵育苗移栽,普及率达100%。  相似文献   

6.
2010年湖南省主产棉区棉花实际皮棉产量每公顷1119 kg,较2009年的1210.5 kg下降7.6%,个别地区下降幅度更大。1原因分析4月开局不利,气温异常偏低,降雨显著偏多,强寒潮频繁,播种育苗和移栽时间均推迟,大田苗病发生严重,生育缓慢,比2009年迟发15 d左右。8月多雨、高湿造成棉铃疫病发生,烂铃多于往年。  相似文献   

7.
1盐城市2010年棉花生产主要特点1.1面积减少。江苏盐城市2010年棉花面积10.646万hm^2,比2009年减少1.983万hm^2,是1952年以来最少的年份。  相似文献   

8.
 对2010年河南省棉花公开展示试验中表现较好的16个品系的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比较评价,包括生育期、株高、第1果枝节位以及产量及构成因素、霜前花率和烂铃率等,以期为河南省棉花新品种审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10年春耕化肥供应工作的通知》。4月15日,农业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打击违法制售禁限用高毒农药规范农药使用行为的通知》,规定六六六等23种为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19种为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等作物上限制使用的农药。  相似文献   

10.
陈汝涌 《中国棉花》2011,38(2):26-27
1棉花生产调查概况为准确掌握2010年棉花生产成本、效益等基本情况,预测2011年棉花生产发展趋势,山东滨州市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组织各县(区)于2010年12月份对本市当年棉花生产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  相似文献   

11.
 对安徽省三大生态棉区的21个棉花生产单位棉花生产中物化产品消耗和劳动人工投入进行调查,获得了2009-2011年3年的共44份样本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种植1 hm2棉花需要投入生产成本26281.35 元(不含土地成本)。其中肥料等物化成本实际投入为6316.35元;用工量为396个,折合人工成本18015.00元;燃料动力及农机具折旧等费用1950.00元。针对棉花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从栽培和育种等方面提出了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棉花生产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北省棉花生产经历了波折起伏的发展过程。回顾各个发展时期的植棉政策、棉田面积、产量、主栽品种、棉田分布等,总结历史,汲取经验,找出当前农业结构调整时期河北棉花生产持续稳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安徽宿松棉区棉花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介绍安徽宿松棉区棉花生产的现状,指出棉花生产中存在生产技术水平低、品种多乱杂现象突出、肥料使用不当、病虫害发生严重、三丝杂物超标、植棉效益低等问题,提出开展田间课堂进行培训、选用优良品种、加强棉种与价格的监管、冬前深耕翻地、轮作换茬、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适时整枝与化调等生产对策,并提出加强棉花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建立标准化棉花高产创建基地、培育棉花专业合作社组织、创新产业运行机制、加强政策支持等棉花生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大麦种植历史悠久,本文针对1988-2010年安徽省大麦生产状况及演变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大麦种植面积最大值在1988年达到156 666.67 hm2,22年间累计减至现今50 000 hm2左右;单产最高为302.84 kg/667 m2,最低为87.81 kg/667 m2;品种分布上,淮河以北、沿淮及江淮之间为安徽大麦的主产区;大麦生产演变与主粮作物冲击、种植结构调整、种性退化、农民种植积极性密切相关。根据以上结果,进一步阐述了大麦栽培技术,指出当前安徽省大麦生产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结合山东省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集成建立了现代植棉条件下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包括棉花土壤整耕技术、机械化播种技术、田间管理机械化运用技术、脱叶催熟技术以及棉花机械化采收技术;提出了与棉花机械化生产相关的各学科通力合作,促进山东省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2014―2015年按照《安徽省短季棉品种比较试验方案》,在安徽省沿江、江淮丘陵和淮北的8个试点设置短季棉品种比较试验。25个参试短季棉品种的性状总体表现:平均皮棉单产为1 026.0 kg·hm-2,与春棉相比产量偏低;平均生育期为113 d,苗期生育进程快,现蕾提早22 d;总体抗病性较差,平均枯萎病病指为15.2,黄萎病病指为37.6,属耐枯萎病、感黄萎病级别;平均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6 mm,断裂比强度28.7 cN·tex-1,马克隆值4.8,未达到纤维长度、比强度“双30”的标准。分析了晋级区域试验的短季棉品种综合性状,对短季棉育种目标和审定标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比较分析了鄂棉系列品种在安徽沿江棉区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鄂棉系列品种平均子、皮棉产量均高于皖棉系列品种,其中皮棉增产12.95%,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鄂系品种平均单株结铃数显著低于皖系品种,而铃重和衣分极显著高于皖系品种;鄂系品种株型偏高大、松散;鄂系品种纤维长度和强度平均值均低于皖系品种,纤维品质综合评价比皖系品种低1个级别.鄂棉系列品种在安徽沿江棉区表现出产量高、铃大、衣分高、品质一般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安徽省沿江植棉区机采棉管理模式下,研究了缩节胺用量在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短季棉品种缩节胺用量为90.0 ~135.0 g·hm-2、杂交种缩节胺用量为180.0 g·hm-2时均能塑造理想的机采棉群体结构,促进棉铃集中成铃、集中吐絮,提高棉花铃重、增加籽棉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