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聊城市是山东省传统棉区,以麦套棉种植模式为主。20世纪90年代棉铃虫暴发期间,棉田种植面积急剧减少。近年来,随着转Bt基因棉花的推广,棉田面积有所回升。转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有效地减轻了以棉铃虫为代表的鳞翅目昆虫对棉花的危害,但是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无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棉田绿盲蝽诱集植物的筛选和作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绿盲蝽的几种主要寄主植物的田间效果比较,筛选出了对绿盲蝽有显著诱集效果的2种植物——油葵和绿豆,其中,油葵优于绿豆,并提出了诱集植物的适宜播期和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对棉田绿盲蝽及其天敌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绿盲蝽及其天敌的时空生态位。结果表明,绿盲蝽在整个调查期间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小,说明其在时间维度上的种内竞争最激烈,龟纹瓢虫、小花蝽与草蛉类与绿盲蝽时-空二维生态位重叠值均大于1,说明龟纹瓢虫、小花蝽与草蛉类对绿盲蝽的跟随及控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南疆农田牧草盲蝽和蜘蛛种群动态发生规律以及蜘蛛对牧草盲蝽种群的控制作用,2021年在新疆阿拉尔垦区采用性诱剂诱集法调查棉田牧草盲蝽种群消长动态,用目测法详细调查取样范围内地面和棉株上蜘蛛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阿拉尔垦区棉田牧草盲蝽发生有2个高峰期,分别在7月下旬和8月下旬,相对湿度对牧草盲蝽种群数量影响较大;棉...  相似文献   

5.
不同棉花品种对棉盲蝽的抗性及抗性鉴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2008-2010年连续三年在网室内系统调查,从210多个不同性状棉花品种(材料)中筛选出5个抗绿盲蝽的材料和1个感绿盲蝽的材料。通过综合分析,确定了叶片危害指数减退率和蕾铃被害减退率两个抗性评判指标,把棉花品种对棉盲蝽的抗性划分为高抗、抗、中抗和感共四个级别,并提出了综合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6.
邢光耀 《中国棉花》2013,40(5):22-23
 为有效控制棉田绿盲蝽的发生危害,开展了几种药剂混配对棉绿盲蝽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棉花安全,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后期产量无不良影响;从对绿盲蝽的最终防治效果上来看,以3%氟虫腈ME 1.00 mL·kg-1+5%啶虫脒EC 1.00 mL·kg-1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96.89%,并且与其他含有3%氟虫腈的处理差异不显著;且其对棉花的最终保蕾、保心效果最好,并且与其他含有3%氟虫腈的处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利用邯郸市农业局植保站2004—2009年绿盲蝽监测资料,根据绿盲蝽不同代次的发生量和盛期,按照《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规定标准进行邯郸绿盲蝽代次和发生程度级别划分,分析邯郸市绿盲蝽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利用2003—2009年邯郸市气象观测资料,选取绿盲蝽发生时期相关联的相近时段直至前一时段的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分别以月和旬不同时间尺度的气象要素作为预报因子,研究绿盲蝽发生流行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初步筛选,筛选出对绿盲蝽各代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的气象因子作为自变量,然后通过逐步回归分析,选出对虫情影响显著的因子,针对每一代绿盲蝽发生程度和发生盛期组建了预报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金乡县不仅是全国著名的大蒜之乡,也是蒜套棉种植大县,常年种植4万hm2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70%.由于抗虫棉品种的推广,蒜套棉种植模式的应用,致使绿盲蝽在本县棉田年年都达到中偏重至大发生的程度,对棉花产量造成极大损失.为此,笔者几年来采取定时、定点观测调查,结合网捕及室外网室连续饲养观察等方法,对绿盲蝽在蒜套棉田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适合本地区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棉田使用诱虫板对绿盲蝽和非靶标昆虫的诱集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评价了诱虫板颜色、位置、高度和每日时段对绿盲蝽和其他植食性害虫以及对捕食性昆虫诱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盲蝽对蓝色表现出强烈趋性,其次是橙色、青色、黄色和绿色。另外,诱虫板高度、每日时段和诱虫板位置也影响色板对绿盲蝽的诱集。距地面50 cm和200 cm处的诱虫板诱集到数量相近的绿盲蝽成虫,在180 cm(棉花冠层高度)处的诱虫板能诱集到更多的绿盲蝽;在傍晚时比其他时段诱集到的绿盲蝽数量多;9月初,设置在棉田边缘的诱虫板比在棉田中心能诱集到更多的绿盲蝽。其他植食性害虫中烟粉虱和棉叶蝉对橙色、黄色具有很强的趋性,棉蓟马对蓝色趋性最强。捕食性天敌中华草蛉和龟纹瓢虫对绿色以外的颜色趋性均较低。可见,将蓝色、黄色、青色或橙色诱虫板放置在棉花冠层上方一定高度,并在9月初设置在棉田边缘,对绿盲蝽能起到较好的诱集作用,且对其他植食性害虫尤其是蓟马表现出较好的诱集效果,而对捕食性天敌诱集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黄河流域棉田生产上种植的均为抗虫棉,在对目标害虫产生一系列影响的同时,非目标害虫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表现为棉铃虫、玉米螟、小造桥虫等目标害虫发生数量减少,为害程度降低,造成了生态位空缺,棉盲蝽、棉蚜、烟粉虱等非目标害虫的发生数量明显上升。在沧州棉田,盲蝽已上升为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且连年暴发。  相似文献   

11.
在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和资源的基础上,南疆棉田尝试间作套种种植模式,能够在增加收益的同时,减轻因多年重茬带来的病虫危害,有效促进增产增收。因此,本文通过探析棉田间作套种技术的优缺点,为南疆棉花产业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艾氟迪”在山东聊城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喷施艾氟迪(AFD)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AFD在调节棉花植株生长方面类似于缩节胺,喷施后株高变矮,果枝节间长度变小、果枝平均长度变短。在初花期、盛花期分别喷施AFD对控制棉花旺长,塑造理想株型,增加双铃、亚铃数,提高棉花结铃性方面效果明显;子棉产量较对照增产6.13%。  相似文献   

13.
在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和资源的基础上,南疆棉田尝试间作套种种植模式,能够在增加收益的同时,减轻因多年重茬带来的病虫危害,有效促进增产增收。因此,本文通过探析棉田间作套种技术的优缺点,为南疆棉花产业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果棉间作对害虫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果棉间作田与棉花单作田害虫种群的比较分析发现,果棉间作导致螨类、蚜虫等虫害呈重发态势。主要原因:螨类和蚜虫寄主植物增多,增加交叉传播的机会;大量、频繁使用化学农药使天敌种群数量下降;在果棉间作田,由于果树与棉花的栽培及田间管理措施不同,使得果树的生长发育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一些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不同行向麦棉套种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国喜 《江西棉花》2007,29(4):10-13
麦套棉花的田间小气候影响着棉花的生长发育.本文通过东西行向与南北行向麦套棉的田间小气候对比试验,得出结论,东西套种行向有利于改善近地面的光照条件,提高温度等,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糯玉米与棉花间作对蚜虫种群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棉田物种多样性对棉蚜的生态调控效应,于2016年系统调查了安徽安庆地区糯玉米与棉花不同面积比例间作模式下棉蚜与玉米蚜种群数量的时序动态。结果表明:在棉花苗蚜发生高峰期,棉花与糯玉米间作田棉蚜无翅蚜、有翅蚜发生高峰期的百株虫量分别极显著、显著低于单作棉田;在玉米蚜发生高峰期,与糯玉米单作田相比,棉花与糯玉米间作田玉米蚜无翅蚜和有翅蚜的百株虫量显著降低。因此,在蚜虫发生的高峰期,间作田蚜虫数量显著低于棉花、糯玉米单作,且以棉花与糯玉米面积比3∶1间作模式对2种蚜虫的控害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鲁西南不同模式棉田主要病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2017年,调查了鲁西南地区主要植棉模式(蒜-棉套种、洋葱-棉套种、麦-棉套种、直播春棉、蒜后直播短季棉)棉田主要病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苗病,蒜-棉套种模式、洋葱-棉套种模式、蒜后直播短季棉模式明显比直播春棉模式发病轻,麦-棉套种模式发病最重;枯萎病,3个套种模式和蒜后直播短季棉模式明显比直播春棉模式发病轻;黄萎病和铃病,蒜-棉套种模式、洋葱-棉套种模式、蒜后直播短季棉模式比麦-棉套种模式和直播春棉模式发病轻。  相似文献   

18.
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小麦的氮同化物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小麦氮同化物的变化特征,探讨小麦蚕豆间作提高作物抗病性的可能机制,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小麦植株全氮含量、叶片游离氨基酸、叶片C/N比和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供氮水平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供氮水平下,间作小麦分蘖期和抽穗期叶片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作小麦;灌浆期高氮水平(N150)下,间作小麦叶片全氮含量比单作小麦低12.7%;在灌浆期,在较低氮供应水平(N0、N75)下,间作小麦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较单作小麦高85.7%和96.6%,单作小麦C/N较高;而在较高的氮水平(N150)下,间作小麦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单作小麦低32.4%,间作小麦C/N较高。整个生育期单作小麦叶绿素含量下降的速率均高于间作,间作对延缓灌浆期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的效果显著。高氮供应(N150)显著增加单作小麦叶片全氮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而对间作小麦影响不显著甚至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样品扫描,采用DT-SCAN图形分析软件对麦套棉生态系统的小麦根系生长发育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边行、中间行的根长密度峰值比空白行根长密度峰值提前6~7 d出现,边行在孕穗期根长密度的峰值>中间行的根长密度峰值>空白地的根长密度峰值。整个小麦生育期根系主要分布在0~30 cm范围,根系直径的分布、边行、中间行的直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0~10 cm变化较大,20~100 cm变化基本平稳,而空白地根直径在40~60 cm变化较大,上层、下层较小。从各种参数比较,充分说明了边行根系的优势与地上部分的边行优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棉花高产创建工作回顾及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棉花高产创建项目实施4年来山东省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