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低压滴灌条件下均匀度各指标相关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试了4种滴灌带在30、60、90、120 m不同铺设长度时的滴头流量,分析了低压条件下的滴灌带不同均匀度计算指标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以及不同计算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克里斯琴森均匀系数CU、变异系数Cv、分布均匀系数DU均随压力和铺设长度变化而变化,但压力对其变化影响不显著,铺设长度与CU、DU负相关,与变异系数Cv正相关;低压与常压下3个不同指标之间相关关系变化不显著,不同指标之间可用统一的线性相关关系描述,决定系数R~2达到了0.96以上。  相似文献   

2.
滴头堵塞是地埋滴灌技术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紫花苜蓿地埋滴灌条件下施肥次数、施肥量、滴头设计流量、滴灌带埋深等因素对滴头堵塞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使用2 a后的滴灌带中,完全堵塞的占1.9%,发生堵塞的滴头占3.6%,总体堵塞程度为轻度;试验中发现滴灌带埋深对滴灌带滴头流量影响不明显,施肥次数、施肥量对滴灌带堵塞情况影响不明显;滴灌带滴头设计流量增加,滴头实际流量折损率增加,滴头流量为3.0 L/h时滴头流量折损率为10.33%,是流量1.38 L/h时流量折损率的3倍。  相似文献   

3.
水肥一体化下不同滴灌带配置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肥一体化下不同滴灌带配置方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合实际探究了当铺设50 m长滴灌带、设置6种不同首部压力时,毛管首、中、尾部的土壤含水率、干物质质量积累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带类型差异使得土壤的平均含水率在生育期内变化规律有所差异,滴头采用内镶贴片式(N0. 30)时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呈较明显的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在全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变化越平缓;滴头采用侧翼迷宫式(L0. 15)时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平缓,且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在全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变化越显著。L0. 15下全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均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可以为作物提供充足水分;流入滴灌带的肥液流速越低、长度越长,附着在管壁的肥料质量越多,尾部作物的肥料利用率越低,致使养分吸收少,作物产量降低。对不同处理下毛管的首、中、尾部产量均匀性进行分析表明,随着滴灌带长度的增加,N0. 30的作物产量均匀性逐渐降低,L0. 15的作物产量均匀性逐渐上升,故不同滴头流量对沿滴灌带长度方向的产量均匀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2种滴灌带灌水均匀度对铺设长度和进水压力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究滴灌带进水压力和铺设长度对灌水均匀度的影响。【方法】以内嵌式滴灌带和薄壁式滴灌带为研究对象,比较了4种滴灌带铺设长度和4种进水压力交互作用下的灌水均匀度。【结果】内嵌式滴灌带的灌水均匀度较薄壁式滴灌带表现更好,且更适合于较长距离铺设使用。建立了2种滴灌带灌水均匀度与滴灌带铺设长度和进水压力的数学回归模型,并利用回归方程寻优发现内嵌式滴灌带滴灌均匀度达到0.95以上的优化铺设长度和进水压力的组合为:铺设长度60.02~109.94 m,进水压力0.09~0.2 MPa;薄壁式滴灌带的优化铺设长度和进水压力的组合为:铺设长度60.05~92.67 m,进水压力0.05~0.2 MPa。【结论】在设计田间滴灌系统时2种滴灌带的铺设长度和进水压力应在上述范围内选取,以保证灌水均匀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沾益区炎方乡来远银杏苗圃采用滴灌方式灌溉,设计灌溉面积180hm2,支管、毛管铺设是滴灌设计的核心内容.以项目区基本资料和灌溉制度为基础,通过水力计算来确定支管、毛管铺设参数.项目区分10组轮灌,灌水周期5d,灌水延续时间6h,净灌水定额18mm,毛灌水定额20mm.滴头流量2L/h,工作压力水头15m.最终:支管铺设长60m,间距60m,50孔,选用0.8MPa DN63PE100级管;毛管铺设长100m,间距1.2m,100孔,选用0.6MPaDN25PE100级管;选用16(0.15MPa)压力补偿滴头.  相似文献   

6.
以内镶贴片式为主的不同类型滴灌带为材料,研究不同温度下,滴头间距和滴头流量与滴灌带爆破压力的响应关系;常温常压下滴头流量的均匀性。不同类型的滴灌带试样在15、23、30、37、45℃进行爆破试验。结果表明,小于37℃时,温度与爆破压力呈负相关关系,45℃时,爆破压力值随温度的增加有回升的趋势。同一温度下,滴头间距和滴头流量越大,所承受的爆破压力越大,3种滴灌带的流量均匀性合格。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西北旱区春小麦适宜的滴灌带布置和滴头流量的组合,2016年3—7月在甘肃民勤县进行了春小麦大田试验,研究3种滴灌带布置方式(1管4行、1管5行、1管6行)和2种滴头流量(2.2 L/h、3.1 L/h)对土壤水氮分布规律、春小麦干物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灌水后,滴头流量为3.1 L/h的处理水分在水平方向运移比2.2 L/h更大,而垂向运移更小;滴头流量相同时,滴灌带间距越大,两根滴灌带中间土壤含水率越小;施肥后,0~40 cm土层内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滴头流量增大而增大,而40~60 cm土层随滴头流量增大而减小;滴灌带间距增大,硝态氮易向滴头正下方40~60 cm土层内累积;滴头流量相同时,配置方式为1管6行的处理在春小麦干物质量及产量上要显著低于1管4行和1管5行的处理,而1管4行及1管5行无明显差异;配置方式相同时,滴头流量为3.1 L/h处理的春小麦干物质量及产量均要高于2.2 L/h的处理。综合考虑成本、产量等因素,建议选择滴头流量为3.1 L/h、滴灌带布置方式为1管5行的组合。   相似文献   

8.
试验主要从水力学角度出发,探讨国产滴灌设备使用时,设计滴灌毛管长度应满足滴灌均匀度90%的要求。试验着重测定了毛管工作水压力、毛管长度、滴头间距、滴头类型以及滴头的设计流量对毛管沿线出流量均匀度的影响,根据试验资料分析得出在不同因素组合下,毛管的适宜长度和能带动为滴头个数。另外也探讨了在满足滴灌均匀的前提下所允许的毛管首尾滴头流量差值百分数和毛管水头损失的限度。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盐碱地改良过程中不同滴灌流量对棉花纤维品质与产量的影响,以棉花为试验对象,采用了两种类型盐碱土(新疆砂质壤土、江苏东台粉砂质壤土),设定4种滴灌流量(0.4、0.8、1.2、1.6 L/h),通过室外避雨栽培与室内品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监测分析了不同水盐状况下棉花纤维品质及产量,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两种盐碱土和4种滴灌流量进行优选评价。结果表明:(1)针对棉花5种纤维品质(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砂质壤土种植下的最佳滴头流量分别为1.2、0.4、1.6、1.2、0.4 L/h,粉砂质壤土种植下的最佳滴头流量分别为0.8、0.8、1.2、0.4、1.6 L/h。(2)针对棉花5种产量指标(单株铃数、单铃质量、籽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率),砂质壤土种植下的最佳滴头流量分别为1.6、0.8、1.2、1.6、1.6 L/h,粉砂质壤土种植下的最佳滴头流量分别为1.6、1.2、1.6、0.4、1.6 L/h。(3)在本研究所设计的滴灌流量范围内,砂质壤土的棉花品质综合效益比粉砂质壤土更高。(4)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计算不同滴灌流量下棉花品质产量综合效率,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滴灌系统水力设计的准确性,基于有限元原理,提出一种计算薄壁内镶贴片式滴灌带能量损失和灌水均匀度的方法,局部水头损失根据贴片式滴头结构、管内压力和管道壁厚确定,沿程水头损失通过改进Darcy-Weisbach公式编写计算机程序,分析了不同滴灌带的水头损失及均匀度变化规律,并与《微灌工程技术规范》中推荐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管道总水头损失hw随入口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滴头间距的增大,相同管长和压力下滴头个数减少,毛管总水头损失hw减小;滴头间距较大时,水头损失的规范值远低于本模型计算值,滴头间距较小时,规范推荐的计算结果才较为合理;工作压力较低时,毛管壁厚对灌水均匀度影响较明显,且随着壁厚增大,过水断面减小,均匀度降低;当滴头额定流量较小时,相对于工作压力,壁厚对毛管的极限铺设长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甘肃景泰提水灌区田间灌水技术评价与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灌溉试验和计算机模拟,对景泰提水灌区现行地面灌水技术进行了评价,研究对比了地面灌溉田间灌水效率的2种计算方法,用模拟地面灌水流运动的计算机模型模拟灌溉试验,得到平均灌水均匀度和田间灌水效率,并针对灌区田间灌水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procedure for the design of level-basin irrigation systems which is based on the irrigator's cutoff criteria. Design with this procedure, hopefully, will be more transferable to users and will allow basin designs to be adopted to local practices. Comparisons are made to existing design procedures, and it is shown that many of them can be expressed in terms of this new procedure, available in the form of a computer program. A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used to confirm the desirability of these new guidelines on design.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also showed that the cutoff distance can be adjusted to account for changes in vegetative roughness.  相似文献   

13.
干旱区夏玉米畦灌灌水技术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合理优化河西干旱区夏玉米畦灌灌水技术参数,通过对畦灌不同畦长、畦宽、单宽流量及田面坡度等要素组合下进行灌水试验,分析了其灌水质量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处理4(畦长50 m、畦宽2.5 m、单宽流量3.5 L/(s·m)及田面坡度1.3‰)灌水均匀度为0.87,储水率为0.92,灌溉水利用效率为0.95,除灌水均匀度外其余2指标均较好。结合处理1(畦长30 m、畦宽1.5 m、单宽流量6.5 L/(s·m)及田面坡度1.5‰)、处理2(畦长30 m、畦宽2.5 m、单宽流量3.5 L/(s·m)及田面坡度1.3‰)的评价结果,说明当畦田长度控制在30~50 m范围内,入畦流量为3.5 L/(s·m)、畦宽为2.5 m、田面坡度为1.3‰时,各种灌水质量评价指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水利统计数据,分析了近10 a中国节水灌溉应用分布,发现东北以喷灌为主,西北以微灌为主,华北以低压管灌为主,华东以渠道灌溉为主,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节水灌溉仍有50%发展空间,喷灌技术占比与欧美国家相比仍然偏低.总结回顾了中国喷灌机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从国家政策引导、智慧农业发展、农业种植结构变化和盐碱地耕地改造4个方面,分析了在资源环境约束挑战下中国喷灌机的发展机遇.阐明了喷灌的优势和不可替代作用,指出随着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农业规模化经营稳步推进,喷灌机性能及功能不断增强,使以往喷灌的局限性逐步转变成发展优势.最后从补齐农业全程机械化短板、水肥药一体化作业新模式和无人化智能化方面展望了中国喷灌机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应用绿色根源节水灌溉方式对西红柿进行灌溉处理,相对于其他灌溉方式,得到了节水和提高产量的实验结果,并确定了埋管最佳深度为距离地表约30cm和浇灌量0.75L/次。根据西红柿的实验,应用绿色根源节水灌溉方式到道边树和干旱丘陵果园的节水灌溉,并研制了绿色根源灌溉系统的机械装置以1年龄杏树为试验对象,试验表明果树的成活率和生长性与一般灌溉方式相比有明显的提高,而且相对于地下滴灌方式,绿色根源灌溉系统具有成本低,易控制,可移动,易操作和故障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水稻传统淹水灌溉方式及现行节水灌溉方式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水稻“淹灌-露田”灌溉模式,该模式具有减少灌水次数,减轻灌溉管理的劳动强度,减少斗农渠的输水时间从而提高输水效率,并可提高降雨利用率等优点,介绍了该灌溉模式的基本依据、技术要点及在湖北省宜昌市东风渠管理处灌溉试验站的试验情况,并根据2000-2001年的试验资料,对该灌溉模式的灌溉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棉花膜下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以田间试验为基础对棉花膜下滴灌的灌溉制度及其各因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膜下滴灌技术采用局部灌水,男间地面蒸发量很小,另外,该技术为浅灌且可控性强,使灌水深度与棉花根系吸水深度相一致,避免深层渗漏,极大地提高了田间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合理地制定大棚滴灌灌溉制度,以大棚黄瓜为对象,在结果期设置了4种膜下滴灌灌溉频率(每隔3、6、9、12 d灌溉一次),并以传统沟灌灌溉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灌溉频率对黄瓜生长(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沟灌相比,采用滴灌灌溉有利于黄瓜生长并获得高产;在滴灌条件下,灌溉频率越高,植株越高大粗壮,叶片越多,同时促进了果实成熟;但灌溉频率对总产量影响较小,不同处理之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比较,6 d灌溉一次黄瓜长势较好,产量最大112.4 t/hm~2,灌溉工作量合理,因此,建议在大棚黄瓜结果期滴灌灌溉频率以每隔6 d一次为宜。  相似文献   

19.
灌溉试验站规划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国的气候、农业、水利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区划,合理地选择各省的中心站及重点试验站,并对其进行科学地规划设计,对于总体把握我国灌溉试验基础数据尤为重要。针对目前正在全国进行的灌溉试验站网规划,对省级中心站及重点站的课题规划、试验站的总体布置及设施设备规划和做好本次规划的其他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涌泉根灌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普特  朱德兰  汪有科 《排灌机械》2010,28(4):354-357,368
提出了一种新型涌泉根灌灌水方法,研究设计了一种灌水器,实现了直接将灌溉水输送到植物根系部位的研究目标,研制的涌泉根灌灌水器流态指数小于0.5,属紊流范畴.为了测得不同节水灌溉方式的应用效果,在陕北山地5年生枣树实施了管灌、滴灌和涌泉根灌等工程38.67hm^2,对3种不同灌水方法的经济效益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不灌溉相比,管灌、滴灌和涌泉根灌的净增收入分别为4707.70,8446.00和10926.00元/hm^2;管灌、滴灌和涌泉根灌每方灌溉水产值分别为1.90,11.30和14.60元/m3.涌泉根灌与滴灌相比,年成本降低2030元/hm^2,净收入增加2480元/hm^2,每方灌溉水产值提高3.30元/m3;涌泉根灌与管灌相比,年成本降低743.30元/hm^2,净收入增加6218.30元/hm^2,每方灌溉水产值提高12.70元/m3.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均使得枣园净收入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涌泉根灌方式,净增值率高达235.0%.建议在山地经济林果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涌泉根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