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饲料育相对于桑叶育有蚕体发育不齐等方面的不足,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系的应用能提高人工饲料育的发育整齐度。为深入了解经人工饲料摄食选育的秋丰×白玉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系[以下称秋丰×白玉(人)]在生产上的表现,于2018年春蚕期和晚秋蚕期进行了秋丰×白玉(人)小蚕人工饲料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未经人工饲料摄食选育的常规品种秋丰×白玉相比,秋丰×白玉(人)的发育整齐度明显提高,蚕茧产质量有明显优势,其中盒种产茧量、全茧量和茧层量分别提高12.23%、7.19%和15.34%,茧丝长、茧丝量分别提高12.13%和20.27%。小蚕人工饲料育应优先选用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系。  相似文献   

2.
以四川省南充蚕种场保存现行推广品种的纯种和一代杂交种为材料,1~2龄采用颗粒人工饲料育,调查24h疏毛率,并以此为指标比较其对颗粒人工饲料的食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系统间人工饲料摄食性存在差异,日系品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优于中系品种,同一系统内品种间摄食性差异较大。本次调查试验为我们下一步进行系统育种选育人工饲料蚕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人工饲料养蚕是我国蚕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揭示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规律,可为利用摄食性好的家蚕种质资源培育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对人工饲料摄食性差异显著的3对家蚕品种(品系)分别组配P_1、P_2、F_1、F_2及BC_1共10个世代的交配材料,以人工饲料育收蚁36 h疏毛率为摄食性考核指标,应用联合尺度检验等方法进行摄食性遗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代食性歧化选择选育的菁松A、菁松B的高摄食性与低摄食性品系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呈现加性遗传效应;广食性品种中广04对低摄食性品种鲁七的摄食性呈现显性-加性-母性遗传模式。由此可见,家蚕不同品种(品系)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模式不同,在选育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时,可依据加性效应为主的遗传模式,对摄食性好的蛾区和个体进行系统选育。  相似文献   

4.
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累代定向系统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两广二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以24h疏毛率、各龄起蚕率及存活率等为选育指标,用饲料、实用型颗粒饲料及桑叶多种饲料结合,以个体选育和蛾区选育为重点对其原原种932、芙蓉、7532、湘晖进行累代定向系统选育。以未经人工饲料选育的932、芙蓉、7532、湘晖为对照,以各品种进行1~2龄饲料育,3~5龄桑叶育及全龄桑叶育,调查累代人工饲料选育对参选品种人工饲料摄食性和适应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累代选育明显提高了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选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中系品种经过多代选育后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均达到较好水平,日系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适应性虽有提高,但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仍然一般。多数选育品种死笼率有下降的趋势,表明选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蛹期的抗性;累代选育对品种的茧质(全茧量和茧层率)影响不明显;累代选育没有降低饲料育对蚕发育延缓的影响。综合各方面结果来看,人工饲料累代定向系统选育可明显提高家蚕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有望选出适宜人工饲料育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5.
亲本连续五代人工饲料选育对两广二号F1代杂交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两广二号人工饲料选育品系的选育效果,使用人工饲料连续选育了5代的932、芙蓉、7532和湘晖组配成9·芙×7·湘(两广二号),以普通杂交种两广二号为对照,开展颗粒饲料育调查和桑叶育调查。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选育品系2、3龄起蚕率达88%和89%,比对照有较大幅度提高,24h疏毛率和1、2龄眠蚕体重与对照相近;桑叶育时,人工饲料选育品系的茧质、结茧率和全龄经过没有明显变化,但蛹期抗性降低。试验表明:亲本的连续5代人工饲料选育,明显提高了两广二号F1代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且对原有优良性状影响不大,但选育品系人工饲料育时的发育整齐度仍需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现行品种两广二号的4个亲本932、芙蓉、7532、湘晖为对象,探索累代人工饲料选育效果,经9代连续选育后重新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命名为GS9,并以两广二号为对照品种,调查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对一代杂交种饲养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时,亲本经连续9代选育后提高了一代杂交种饲料育的发育整齐度和存活率,促进了幼虫后期的蚕体生长;且对5龄经过、全龄经过和茧质影响不明显.对两广二号的亲本进行多代人工饲料选育,提高了一代杂交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表明这种选育方法是有效的;但GS9尚未达到实用化程度,应继续选育提高,以期育成适宜人工饲料育的家蚕品种.  相似文献   

7.
对贵州省现行主推家蚕品种贵蚕1号、华康2号其原种进行了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调查人工饲料育适应性.结果表明:贵蚕1号日系原种826×科明疏毛率均值92.14%,综合适应性得分74.80%,人工饲料的综合适应性最好;华康2号日系原种C-2×D-2、中系原种B-1×A-1疏毛率分别为71.52%、48.04%,综合适应性得分40.78%、30.37%,人工饲料的综合适应性弱;贵蚕1号中系原种新杭×827的疏毛率为16.82%,综合适应性得分7.80%,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最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家蚕中系原蚕对人工饲料极不适应问题,提高现行主推蚕品种中系原种的人工饲料摄食性,苏州大学和大丰蚕种场联合协作,以家蚕品种菁松A系和菁松B系为选育素材,采用系统育种法和高选择压技术,经6个世代的系统选拔,显著提高了各品系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2016年春季大丰区蚕种场对该选育系杂交原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小规模繁育试验,结果表明:选拔系的饲料适应性显著好于对照,为提高现行推广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的选育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培育广食性家蚕品种,利用甘蓝对四川省苏稽蚕种场保存的337份家蚕种质资源进行摄食检测,筛选出具有摄食个体的品系36个,进而复选确定中、日系广食性基础品系各一个,分别命名为“GS01”和“GS02”,并连续进行9代甘蓝选育后,广食性基础品系对甘蓝的摄食率达到90%左右的水平。通过利用M30小蚕饲料对广食性基础品系进行人工饲料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广食性基础品系的原种、杂交种均对人工饲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实用化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10.
不同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存在很大差异,为探讨这种摄食性差异的分子调控机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摄食性品种(品系)幼虫在正常条件下和经饥饿、食物刺激及忌避物刺激处理后头部的环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1基因(pkg1)表达水平。正常条件下,pkg1在不同摄食性家蚕品种(品系)幼虫头部的表达存在较大差异,高摄食性品种(品系)中该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摄食性品种(品系)。不同摄食性家蚕品种(品系)4龄起蚕饥饿12 h后,其头部pkg1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当饥饿12 h后的4龄起蚕再分别进行食物刺激及忌避物的气味刺激处理,其中桑叶气味刺激能使高、低摄食性家蚕品种(品系)之间pkg1的表达差异减小;不含桑叶粉的人工饲料气味刺激则引起低摄食性品种(品系)pkg1的表达量显著下调,使高、低摄食性家蚕品种(品系)之间的pkg1表达差异增大;忌避物质樟脑对不同摄食性家蚕品种(品系)幼虫pkg1基因的表达影响较小。试验结果说明,pkg1可能与家蚕的摄食性有密切关系,推测该基因的上调表达具有促进家蚕摄食人工饲料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11.
选取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保存的10个中系和10个日系家蚕品种进行了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选育试验,调查了各品种的24 h疏毛率、小蚕期眠蚕体质量以及茧质等多项指标,分析所选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效果。结果表明,经过4~6代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后,各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均有很大提高,日系品种比中系品种表现好。日系品种经过6代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后,24 h疏毛率均在90%以上,002B、J6、732这3个品种2龄和3龄起蚕率均能达到或接近100%;中系品种经过4代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后,整体上仍比较差,庭、豫1号、限1、苏蚕1号的24 h疏毛率能达到85%及以上,2龄、3龄起蚕率中系也比日系品种差,发育不齐。日系品种豫4优、002B、9406B、J6,中系品种庭、豫1号、限1、125M在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中表现较好,可列为本单位的重点选育品种。探讨了人工饲料养蚕中遇到的3龄后期出现不眠或者对人工饲料食性减弱,以及人工饲料发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我系现存的部分家蚕品种进行摄食性的调查,家蚕品种间不同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表现出极大的差异,经筛选获得了一些对人工饲料适应性和摄食性好的基因类型,为选育人工饲料育的专用蚕品种提供资源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保育的部分家蚕品系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从而为选育适宜安徽省地理气候条件的人工饲料育适应性蚕品种奠定基础,挑选了 Z18等14份家蚕品系资源进行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以下简称稚蚕饲料育)适应性及饲育成绩调查,以优食一号、菁松x皓月作为品种对照,以全龄桑叶育作为饲育方式对照...  相似文献   

14.
《北方蚕业》2018,(3):25-29
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饲养形式进行试验,比较了3个现行家蚕品种与5个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经选育的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R菁松×R皓月、中广×日广、R菁松×日广03、新中×(日广03·日广04)及新中×(R皓月A·R皓月B)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优于现行对照品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多数高于现行对照品种。综合性状以R菁松×R皓月为最好,其他的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也具有较高的培育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贵州省推广蚕品种“贵蚕1号”“华康2号”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以之与人工饲料专用蚕品种“优食1号”进行人工饲料摄食效果对比。结果显示:“贵蚕1号”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华康2号”,收蚁52 h健蚕率略低于对照“优食1号”;1龄、2龄眠蚕个体健壮,蚕体质量最高;2龄、3龄眠起整齐,起蚕率最高;综合适应性及抗病性强于对照;茧质成绩及健蛹率次于“优食1号”。“贵蚕1号”对人工饲料适应性总体评价较好,在没有专用人工饲料蚕品种的情况下必要时可作替代。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菁松皓月、两广二号、华康2号、华康3号、872×871 5个蚕品种为材料,进行全龄人工饲料适应性筛选养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广二号、菁松皓月的4龄健蛹率、4龄结茧率、F1代两日孵化率等指标皆高于华康2号、华康3号和872×871品种,整个饲养周期中两广二号生长发育整齐度高,极少见病死蚕,健康性明显优于其他品种。经过一个家蚕饲养世代的调查研究,结合5个蚕品种试验综合表现得出,两广二号对饲料适应性最强,健康指标、产丝量指标、产卵质量、F1代孵化情况等都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17.
华南地区家蚕资源品种的人工饲料摄食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华南地区保存的167个家蚕资源品种和组配的19个杂交种进行人工饲料摄食性调查发现,摄食率高于91%的品种占调查品种的44%,表明华南地区选育适合人工饲料饲育的家蚕品种有丰富的基础材料。同品种不同蛾区家蚕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调查发现,摄食率高于97%的品种蛾区间差异不明显,摄食性遗传稳定;摄食率低于90%的品种蛾区间的差异较大,表明可有效选拔提高品系的人工饲料摄食性。  相似文献   

18.
广食一号夏蚕期分别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1~2龄M10粉体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1~4龄颗粒人工饲料育5龄桑叶育3种饲育形式,秋蚕期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调查了广食一号在不同季节及不同饲养形式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及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广食一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优良,疏毛率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仿,但在同样饲养条件下,其3龄起蚕率、蚕体质量以及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广食一号对M10粉体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低于颗粒人工饲料,但发育整齐度仍然较高,蚕体质量、生命率、产茧量和茧质均明显高于颗粒人工饲料育.广食一号1~4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全龄经过及5龄虫蛹生命率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无明显差异,结茧率和茧层率稍高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但蚕体质量、产茧量、全茧量和茧层量均明显降低,说明这种颗粒人工饲料不能满足广食一号3~4龄期的营养要求.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茧质调查及丝质鉴定结果表明:在相同龄期相同饲料饲育条件下,广食一号的产茧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茧丝质主要指标优于菁松×皓月.  相似文献   

19.
新蚕品种华康2号在涪陵区中秋蚕期农村饲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中秋蚕期重庆市涪陵区蚕桑发展办公室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引进新蚕品种华康2号与秋丰×白玉进行了农村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华康2号食桑快、就眠快、眠起齐、迟眠蚕和弱小蚕少,全龄经过比秋丰×白玉的长3~4h;正反交4龄起蚕结茧率分别为99.2%、99.1%,分别比对照种秋丰×白玉正反交高11.4个百分点和6.1个百分点;盒种产茧量差别不大,公斤茧颗数略多于秋丰×白玉,上车率偏低.华康2号对血液型脓病的抵抗力明显强于对照品种秋丰×白玉;在桑叶氟化物含量超标的情况下,华康2号与秋丰×白玉均未发现蚕氟化物中毒症状,2对蚕品种均表现出较强的耐氟能力.  相似文献   

20.
《四川蚕业》2017,(4):29-31
现行推广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选择,一方面要求在提高原种对饲料摄食性的同时基本保持原种的基本性状,另一方面也要满足一代杂交种的基本性能与对照种无明显差异。为了检验原种的饲料摄食性选择是否影响一代杂交种的性状表现,本试验分别以菁松选择系(菁松R)和对照系(菁松)与皓月组配生产的一代杂交种"菁松R×皓月"和对照"菁松×皓月"为材料,在江苏盐城大丰区和云南大姚县做了试验比较,结果显示:选育系的产量和生命力均与对照系相仿,没有出现饲料摄食性选择引起杂交种性能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